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协和名医说乳腺健康

書城自編碼: 370143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保健/養生女性/儿童
作者: 黄汉源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720497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3.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金融衍生品:灵药还是毒药?
《 金融衍生品:灵药还是毒药? 》

售價:HK$ 102.4
嘉庆十八年:大清的滑落
《 嘉庆十八年:大清的滑落 》

售價:HK$ 67.9
政治的视野(第二卷)
《 政治的视野(第二卷) 》

售價:HK$ 207.0
大明凌云(全4册)
《 大明凌云(全4册) 》

售價:HK$ 312.8
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
《 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 》

售價:HK$ 135.7
索恩丛书·文明的经纬:纺织品如何塑造世界
《 索恩丛书·文明的经纬:纺织品如何塑造世界 》

售價:HK$ 102.4
大国的命运:从政治危机到国家现代化
《 大国的命运:从政治危机到国家现代化 》

售價:HK$ 112.7
何以秦汉
《 何以秦汉 》

售價:HK$ 64.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2.2
《 协和名医·妇科常见病必读 》
+

HK$ 98.7
《 协和名医·女性健康必读 》
+

HK$ 105.3
《 女生呵护指南 》
+

HK$ 103.5
《 梅奥拯救乳房全书 : 乳腺癌抗癌权威指南 》
+

HK$ 62.3
《 李爱科谈增强免疫力 孩子少生病 》
+

HK$ 61.4
《 女人都想要的暖养指南(暖暖的女人不生病!来自日本名医世家的女性暖养宝典) 》
編輯推薦: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奠基人黄汉源教授通俗科普著作
60年乳腺外科临床经验帮助你冷静应对乳腺疾病
內容簡介: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然而一旦患病却会令女性痛苦不堪,尤其是遭遇乳腺癌的时候。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当今社会,如何保护乳房,远离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是每一个女性都必须修炼的课题。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全方面解读了乳腺相关疾病的日常预防、治疗及康复。读者在轻松温馨的阅读中可了解事关乳腺健康的相关科学知识,建立更加完善的健康管理模式。尤其,本书还记录了20个患者真实的患病经历,揭示了她们战胜病魔的心路历程。贯穿其中的对于生活、生命的思考更是令人感慨!
關於作者:
黄汉源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教授。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当代医院终身名誉院长。
1932年出生于新加坡。1959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医疗系,同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外科工作。在我国乳腺外科医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无数荣誉。曾在临床上未用任何辅助手段仅靠手诊确认过直径仅0.7cm的早期乳腺癌,正确诊断率高达98%,创下过50分钟内完成乳腺癌根治手术的纪录,提高了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完成了上万例乳腺癌手术。在乳腺炎性疾病的研究与治疗领域,完成了上千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复发率低于5%,远远低于国际水平。1993年起,因在乳腺外科领域做出杰出成就,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1月,获得“北京协和医院杰出贡献奖”。
目錄
第1讲 乳房疼痛并不意味着得了乳腺癌
门诊故事1:“我的乳房经常痛,难道是得了
癌?” — 003
乳腺癌早期一般不痛 — 005
经前乳房疼痛可能源于正常的乳腺增生 — 005
究竟哪些病会导致乳房疼痛 — 007
哺乳期的乳房疼痛可能源于急性乳腺炎 — 009
无须大惊小怪的三种乳房疼痛 — 010
乳房疼痛分为三度,定期检查很重要 — 011
第2讲 乳腺增生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门诊故事2:“乳腺增生会发生癌变吗?” — 015
乳腺增生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小 — 018
乳房是一个情绪器官 — 019
并非所有乳腺增生都会疼痛 — 020
掌握乳房自查的方法很有必要 — 021
乳房是女人的第二性器官 — 021
适时婚育、哺乳可以预防乳腺增生 — 022
第3讲 别紧张,不是所有肿块都是癌
门诊故事3:“我发现乳房里有肿块,这会是癌吗?” — 027
肿块不一定是癌 — 030
乳腺纤维腺瘤自述 — 031
腺瘤一旦形成,只是用药不能让其消失 — 033
乳房长了“小水泡”,不必太担心 — 034
病理确诊十分必要 — 035
第4讲 警惕“不死的癌症”——浆细胞性乳腺炎
门诊故事4:“我已经过哺乳期很久了,怎么还会得
乳腺炎?” — 039
慢性乳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是一个难题 — 042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 — 043
浆乳为什么会“缠”上你 — 043
病情反反复复的浆乳 — 044
如何预防浆细胞性乳腺炎 — 046
第5讲 这种乳腺炎,容易被误诊成乳腺癌
门诊故事5:“得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必须得全
切乳房吗?” — 051
容易被误诊为癌的乳腺炎 — 054
请刀下保乳 — 056
如何避免被误诊 — 058
第6讲 请科学催乳、丰胸
门诊故事6:“我是怎么得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
腺炎?” — 063
乳房是女人全身娇嫩的器官 — 065
按摩并不能丰胸 — 066
外伤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之一 — 067
宝宝才是好的催乳师 — 069
第7讲 丰胸针可能危害身体健康
门诊故事7:“我的乳腺癌和丰胸有关系吗?” — 073
丰胸针真的有用吗 — 075
健康的乳房才是美的 — 075
吃木瓜、喝豆浆真的能够丰胸吗 — 076
一些影响乳房美观的问题 — 077
乳房好的美容剂是爱情 — 081
第8讲 不痛不痒的肿块有可能是癌
门诊故事8:“我不痛不痒,这怎么就是癌了……” — 085
乳腺癌早期往往不会痛 — 087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 088
看一看、摸一摸,乳房自查很重要 — 090
这6个“减法”可大大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 092
第9讲 如可以早期发现,90%以上的乳腺癌能治愈
门诊故事9:“我是乳腺癌的幸存者,以后会好好
爱自己。” — 097
乳腺癌确诊报告单不等于死亡判决书 — 100
定期去医院接受早期筛查很重要 — 101
增强农村女性的早期筛查意识 — 102
4种乳腺检查方法的秘密 — 103
第10讲 乳腺癌筛查,你筛对了吗
门诊故事10:“若怀疑患有乳腺癌,该做哪些
检查?” — 107
不同年龄段要做不一样的检查 — 109
超声、钼靶组合更容易发现早期乳腺癌 — 111
月经来潮后的7~10天是筛查时间 — 111
活检才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 — 112
肿瘤标志物检测不能用来筛查乳腺癌 — 113
如何看影像检查报告单 — 114
第11讲 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更高
门诊故事11:“乳腺癌也是‘富贵病’吗?” — 117
大城市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小城市女性的
2倍 — 120
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高的五大原因 — 121
第12讲 体重跟乳腺癌的发生率成正比
门诊故事12:“暴饮暴食、肥胖和乳腺癌有关
系吗?” — 127
患乳腺癌的风险随腰臀比的增大而增高 — 129
将腰围尺寸控制在身高尺寸的一半以内 — 130
会吃才能健康 — 130
第13讲 乳腺癌的发生可能跟人工流产有关
门诊故事13:“多次人工流产,害了我的乳房!” — 135
人工流产容易引发乳腺疾病 — 137
关爱乳房从规范使用避孕套开始 — 138
第14讲 乳腺癌患者越来越年轻
门诊故事14:“我还不到30岁,为什么会是我?” — 141
年轻女性的生活方式令人担忧 — 143
年轻患者的乳腺癌更易复发 — 144
给年轻女性的三点重要叮嘱 — 145
第15讲 乳房出现“小酒窝”时要小心
门诊故事15:“医生,我的乳房上长了‘小酒
窝’……” — 149
“小酒窝”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 — 151
橘皮样改变是乳腺癌的晚期表现 — 152
女性要了解自己的乳房 — 153
下列情况应视为危险信号 — 154
第16讲 乳腺癌会遗传吗
门诊故事16:“为什么我们母女都这么倒霉?” — 157
5%的乳腺癌由家族性的BRCA基因变异所致 — 159
母亲患有乳腺癌,女儿不一定会患 — 161
BRCA基因检测可有效捕捉乳腺癌 — 161
关注家族病史,重视早期筛查 — 163
第17讲 有必要切掉乳腺吗
门诊故事17:“提前切掉乳腺真的管用吗?” — 167
若没有病变,损毁性手术不可取 — 168
乳腺切除术≠切乳术 — 169
乳腺切除术并不能把患病风险降为零 — 170
“第三代试管婴儿”,可从源头防控遗传病 — 171
第18讲 乳腺癌不要命,要命的是转移
门诊故事18:“发生了脑转移,我是不是在劫难
逃了?” — 175
相较原发肿瘤,癌细胞转移确实更危险 — 177
乳腺癌不能“一切了之” — 178
术后1~3年复发风险 — 178
乳腺癌怎么分级 — 179
第19讲 靶向治疗,精准的“远程导弹”
门诊故事19:“HER2阳性乳腺癌,意味着没
救了?” — 183
乳腺癌确诊报告中常见的三个术语 — 185
精准的靶向治疗 — 186
关于乳腺癌治疗的三大误区 — 187
乳腺癌的治疗强调“全程、全方位、个体化”理念 — 188
第20讲 乳房重建与修复
门诊故事20:“我的身体虽有残缺,但我的爱情没有
残缺” — 193
能保乳就保乳 — 195
乳房再造的时机与方法,听医生的 — 196
身体残缺时,爱情更不应缺席 — 198
关爱乳房的25条建议 — 199
內容試閱
行医济世六十载 大爱无疆天地间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教授黄汉源的行医故事
黄汉源小传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教授。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当代医院终身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32年出生于新加坡。1959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医疗系,同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外科工作。1984年开始从事乳腺疾病治疗与研究工作,完成过上万例乳腺癌手术,正确诊断率高达98%,曾创下50分钟之内完成乳腺癌根治手术的纪录。1986年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医学院进修,获“荣誉研究员”称号。1993年起,因在乳腺外科领域做出杰出成就,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1月,获得“北京协和医院杰出贡献奖”。
意气风发的求学时代
看到黄老这些成就和头衔,很多人会感叹,人生精彩得意莫过于此,但这些光环和荣耀在黄老看来都是云淡风轻。作为国内乳腺外科专家,年近90岁高龄的黄老依然坚守在手术台上。他用手中的柳叶刀,救治了无数需要帮助的女性患者。他说:“我希望自己能够穷尽一生的才华和精力,去帮助那些乳腺疾病患者,帮助她们摆脱疾病的折磨,回归健康,重获自信。这是我毕生的追求。”
年轻时候的黄汉源,勤奋好学,意气风发,可谓“有颜有才”。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与勤奋有着难解难分的缘分。黄汉源教授在自己的青春岁月十分刻苦,为自己钟爱的医学事业孜孜追求。黄教授在大连医学院读书时,每天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每逢周末还会揣着馒头、带着水杯去山上看书,有时一看就是一整天,直到太阳下山才回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的学习生涯,黄老的专业成绩一直保持在全年级名。此后,他以优异成绩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工作。
在北京协和医院致力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探索和研究
黄教授说:“我这一生的满足就是看到饱受折磨的患者‘完美’地康复,这也是我一心致力于乳腺疾病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初衷。”
1984年,黄汉源教授开始从事乳腺疾病治疗与研究工作。他潜心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探索和研究,在国内较早建立乳腺癌胞浆甾体激素受体测定实验室,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打下了基础。他对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也有深入研究,改变了传统的手术步骤,创下在50分钟内完成乳腺癌根治手术的纪录。
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积累让黄汉源教授的医技日趋精湛。他完成过上万例乳腺癌手术,正确诊断率高达98%。他还曾在临床上未用任何其他诊断手段的情况下,仅靠手诊确认过直径仅0.7cm的早期乳腺癌,由此得一绰号 “黄一摸”,且被广泛传播。但黄教授对此并不接受,他说:“医生是检查,不是‘摸’。医生的职业神圣而伟大,而女性的乳房对女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器官,更是女性幸福的所在。”
在一次媒体分享会上,一位患者远道而来,对黄教授鞠躬致谢:“正因为当初听取了您的建议,我多活了24年,而且我坚信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会更长、更精彩。”黄教授说,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他都感觉无比幸福。
退休后打响阻击慢性乳腺炎的攻坚战
“目前,医学界对乳腺癌的研究较为重视,紧缺的公立医疗资源也会向乳腺癌病人倾斜,所以我担心的不是乳腺癌患者,而是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黄教授这样说。
由此,退休后的黄汉源教授并没有停止为乳腺医学事业奋斗的步伐,而是投身到了对乳腺慢性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中。近20年来,他潜心研究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开展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模式,术后复发率远远低于国际水平。
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瘤样病变,容易被误诊为乳腺癌,误诊率高达80%。而肉芽肿性乳腺炎是新病种,很多医生甚至都不认识,误诊率更高。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没红肿之前常被怀疑为乳腺癌,破溃后易被误诊为乳房结核。又因治疗困难且复发率高达30%,肉芽肿性乳腺炎即使得到正确诊断,很多医生也不是很愿意收治这样的病人。易被误诊误治或者不被收治,使这类疾病的患者的痛苦不亚于乳腺癌患者。“因此,我迫切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填补这类疾病治疗的空白,以让这些患者不被误诊且有地方能治。”
黄教授说,乳腺外科与普通外科不一样,乳房有其特殊性,其美观和功能对于女性和家庭至关重要,所以不能对乳房随便动刀。近年来,他将皮瓣转移术应用于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中,追求手术与整形的一体化。皮瓣转移术在整形外科、矫形外科中常用于修复创面,修复器官缺损,如耳、鼻等器官的缺损。将皮瓣转移技术应用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使许多病变严重原本不能保留乳房的患者得以免除乳房切除术。黄教授近10年做了近2000例这样的手术,使患者的乳房都得以“完美”地保留。
黄教授工作之余笔耕不倦,在国内外发表数篇论文。《10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外科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外科治疗进展:整形外科技术的应用》等论文都得到了广泛关注。
立志成为世界年纪长的外科医生
黄教授说:“我的头脑依然很清晰,我的身体依然很健康。只要患者需要我,即使90岁了,我也会继续坚守在手术台上。我的目标是让健康不要遗漏任何一个女性。”
现在,年近90岁的黄汉源教授,依然手不抖、眼不花,依然奋战在医学前线。他说这得益于自己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他每天坚持游泳500米。
黄教授说,外科医生好的时光其实是50岁以后。因为此时外科医生的手才是好用的,多年的临床治疗也积累了足够的手术经验。他说:“我希望自己成为世界年长外科医生!”

第1讲
乳房疼痛
并不意味着得了乳腺癌
门诊故事1:“我的乳房经常痛,难道是得了癌?”
时不时地,蒋延左侧的乳房就会疼痛,她感觉自己的乳房像个“晴雨表”,一到例假期间,就像充了气似的丰盈起来,并伴有胀痛,且不能触碰,一碰就痛得要命。刚开始,蒋延并没当回事,因为她一向身体很好。可是当这种情况发生得越来越频繁,她不由得会往“坏处”想——我不会是和歌手姚贝娜一样得了乳腺癌吧!她是姚贝娜的粉丝,当姚贝娜被乳腺癌夺去生命的时候,她难过了很久。“可能姚贝娜开始也是这样的吧,疼痛、怀疑、被确诊……”蒋延想象着偶像的患病历程。
疼痛感时轻时重,蒋延有时甚至觉得右侧的乳房也开始有疼痛感。她用从网上学来的方法进行乳房自查,想看看自己有没有肿块,感觉好像有一些肿块。这让她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这会不会是早期癌症呢?自从怀疑自己得了乳腺癌的那一刻开始,蒋延的生活就被乌云罩住了,透不进一丝阳光来。
蒋延经常在网上搜索、阅读“乳房疼痛”“乳腺癌”“乳房肿瘤”等相关内容。越看这些东西,她越觉得身体不对劲儿,疼痛蔓延,“连胳肢窝都觉得疼”,“四肢乏力,整个人像泄了气一样”。她不知道这是疾病导致的,还是连日来的焦虑让她的状态如此差。她甚至还会想:会不会是癌细胞已经扩散了?我真的有这么倒霉吗?大脑里每天不能自控地盘旋着这些东西,让她对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来,她觉得自己已经有了抑郁的倾向。
蒋延来到我的诊室时,问我:“黄教授,我的乳房经常疼,会不会是得了癌?”从她的声音里,我能听出她的担心与害怕。
乳腺癌早期一般不痛
乳腺癌很少通过疼痛确诊,多是通过触摸乳房确定有肿块并通过系列检查而确诊的。乳腺癌早期一般不会痛,多为乳房内无痛、单发、硬性小肿块,表面不平,质地坚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经前乳房疼痛可能源于正常的乳腺增生
月经来潮前1~2周是排卵期,是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的高峰期。雌激素能促进乳腺导管的发育,并导致组织间水钠潴留。所以,月经前女性的乳房比平时要大一些,且常伴有胀痛感。同时,在雌激素大量分泌的基础上,孕激素的分泌量也会逐渐增加,将进一步促进乳腺的发育。乳腺由此会肿胀、变硬,摸上去有硬物感,轻压伴有疼痛。
排卵是为了怀孕做准备。如果卵子等不到精子,排卵后10天左右(此时经期开始)黄体就会开始退化,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会迅速降低,从而使乳腺停止发育,组织间的水分逐渐被吸收。胸部将恢复原来的样子,乳房胀痛的现象也随之消失。
然而,在月经来潮时,若雌激素水平仍然很高,以致经前乳腺增大的部分没有在经期复原、疼痛没有缓解,就可能导致临床上的乳腺增生的形成。不过,绝大多数人所患的都属于单纯性小叶增生,并无大碍。这时,尽管乳房会疼痛,但并未红肿,也未出现异常分泌物,因此并不意味着发生了乳房炎症和乳腺癌。尽管这时的乳腺增生也是以肿块形式出现,然而只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而不是恶性增生,所以不需要担心。
究竟哪些病会导致乳房疼痛
排除经期前后的情况,乳房疼痛肯定是不正常的,若长期无好转,要引起重视,应尽早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及早处理,以免病变。那么,乳房疼痛一般还可能是哪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呢?
一、乳腺炎性疼痛
一侧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同时伴体温升高,常是急性乳腺炎的表现。早期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中药(如蒲公英)、热敷等消炎退肿。如发展至晚期有脓肿形成,则需切开引流排脓。
二、卵巢肿瘤性乳房痛
卵巢肿瘤可引发雌激素的大量分泌,刺激乳腺增生,终引起乳房疼痛。
卵巢肿瘤病人中约有20%的人合并乳腺疾病,其中包括乳房疼痛甚至乳腺癌。所以对不明原因的乳房疼痛,应同步做妇科检查,明确有无卵巢肿瘤。
三、乳腺癌性疼痛
乳腺癌病人以乳房痛为初期症状者并不多,仅有6%的病人以乳房痛为的早期表现,即仅有乳房痛而摸不到肿块。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乳房隐痛、刺痛,且渐进性加重,并牵涉肩背部。乳腺癌晚期更是疼痛剧烈难忍,且进行性加重。

哺乳期的乳房疼痛可能源于急性乳腺炎
如果乳房疼痛发生在哺乳期,可能是急性乳腺炎导致的。在哺乳过程中,乳房充盈为正常现象,母亲会感觉到乳房发胀、发硬。及时排空后,乳房就变得柔软舒适了。乳腺炎是由乳房的过度充盈、肿胀发展而来的。各种原因造成的部分乳腺管阻塞不畅,可使乳汁淤积而使乳房形成局部的红、肿、热、痛。从外观上,可见皮肤紧绷,乳头发亮、发红。同时,乳腺组织中可摸到硬结,甚至可能有脓肿形成。另外,可伴有体温升高,有时甚至可达40℃,以致全身不适。急性乳腺炎多发生在产后1~2个月内,只要及时就医,多在1~2个月内痊愈。

无须大惊小怪的三种乳房疼痛
一、乳腺增生导致的疼痛
通常,月经一来,乳房就开始疼;月经一走,疼痛就消失了。女性月经前的乳房疼痛不一定预示着发生了乳腺疾病,多数是正常的经前增生导致的,一般不需要临床治疗。
二、孕期乳房胀痛
在妊娠期出现的乳房胀痛,重者可持续整个孕期。这是由于胎盘、绒毛大量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使乳腺增生、乳房增大所致。这也是为哺乳所做的准备工作,属正常生理现象。随着乳房的增大,要及时更换宽松的胸罩,不要束胸。如胀感突然停止,需立即到医院检查。
三、产后乳房胀痛
产后3天,双乳胀满、疼痛,出现硬结,甚至延及腋窝部的副乳腺,伴有低热,主要是由于乳腺淋巴潴留、静脉充盈、间质水肿以及乳腺管不畅所致。一般产后7天乳汁分泌顺畅后,痛感大多能消失。
乳房疼痛分为三度,定期检查很重要
女性乳房疼痛可分为三度,用手触摸感觉疼痛为一度,活动时感觉疼痛为二度,静止痛(即躺在床上也觉得疼痛)则为三度。一度疼痛通常无须处理;二度疼痛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三度疼痛也称为重度疼痛,需尽快到医院治疗。周期性的乳房疼痛,往往不是疾病症状,但为了安全起见,好还是去医院检查。对于35岁以下的女性,若有非周期性的乳房疼痛,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第2讲
乳腺增生一般不会
发生癌变

门诊故事2:“乳腺增生会发生癌变吗?”
31岁的顾小雪结婚才1年,然而甜蜜的新婚生活总是短暂的,她很快就陷入了不知如何协调家庭和事业的迷茫中。小雪原本已和丈夫商量好准备要个孩子,可是她要经常加班、冲业绩。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她一直没怀上,反而发现乳房里有了肿块。
小雪赶紧去当地的市级医院做了彩超。医生说,她没事,只是有乳腺增生而已;等经期过后,注意休息,增生慢慢就会变小。然而两周后,小雪发现肿块丝毫没有变化,她开始起了疑心:“莫非上次的诊断是错误的?”于是,小雪赶紧又去了另一家医院。经检查,她乳房里的肿块直径有1厘米多。医生说,肿块虽然是良性的,但为了避免发生癌变,建议手术……
接下来的几天,小雪一直郁郁寡欢,工作上心不在焉;回到家,总是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和丈夫大动干戈。冷静下来后,她预约了我的门诊号,请了假,来北京想让我看看她到底要不要手术,也想弄清楚这个病到底会不会发生癌变。
我问了问她的基本情况,看了她带来的B超检查结果,并做了手诊。然后,我一边在病例本上记录,一边说:“肿块很软,不用手术。”
小雪下意识地问了一句:“会不会发生癌变?”
我告诉她:“没事的,大部分的乳腺增生、肿块都属良性。乳腺增生、良性肿块通常不会发生癌变。只有乳腺管上皮细胞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才有可能发生癌变,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不超过5%。你定期检查就可以了。”
接着,我又说:“先吃药调理吧。我治疗的原则是:不到做手术的程度就不做手术,不要过度治疗!先服汤药看看,用药后很多乳腺肿块能得到有效抑制,会变软,甚至变小,不需要手术切除。 ”
小雪频频点头。她临走时,我叮嘱她:“吃药后看效果,3个月后来复查一次。”
正如我所料,3个月后的复查显示,小雪的肿块没有变大,而且变软了。另外,不重压的情况下,她感觉不到疼痛了。我建议小雪继续服药观察。
小雪感激地对我说:“还好当时找到您,要不我就要白挨一刀了。”
乳腺增生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小
这里,我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乳腺增生发生癌变的概率非常小。乳腺细胞发生癌变的过程也不必然会经过乳腺增生这个阶段。所以,请每一个被诊断有“乳腺增生”的患者放心。
医学界将乳腺增生分为两类,一类为生理性增生,一类为癌前增生。癌前增生一般发生在40岁以上的女性身上,除了表现为周期性疼痛或胀痛,还可能表现为乳头有深棕色或血性溢液。多数的乳腺增生是生理性增生,增生细胞往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继续发展了。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两者均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精神状况、婚育、哺乳等因素有关。也即,乳腺增生的发病危险因素也是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这两种疾病在发病机制上有相似之处。所以,患有乳腺增生,不能听之任之,要定期复查、按时体检。
乳房是一个情绪器官
乳腺增生是育龄期女性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多数是一种生理现象。就像女性的子宫内膜在每个月月经前都会出现增生,之后随着月经的到来会得到缓解一样,乳腺也会在经前1~2周出现增生,一般表现为双侧乳房弥漫性的酸痛或沉重感,可能放射到上臂或腋下,也可能有一侧乳房比另一侧乳房严重的情况。这些症状将随月经来潮而有不同程度的缓解。除了受激素影响,乳腺增生还与精神、婚育、哺乳、饮食、环境、生活习惯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上,乳腺增生称为“乳癖”,由长期心情不畅、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西医研究也证实,乳房是一个情绪器官,情绪不好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导致体内孕激素减少、雌激素增高,终可导致乳腺增生。所以,保持好心情很重要!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焦虑和压力,是女性朋友要格外重视的事。现在,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更要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
并非所有乳腺增生都会疼痛
在门诊中,有一部分乳腺增生病人的主诉是乳房内长了“肿块”,而不是乳房疼痛。
无痛性的乳腺小叶增生症,由于没有乳房周期性疼痛的症状,病人很少去医院就医,因而得不到正规、及时的治疗。
因此,无痛性乳腺增生性病变比周期性出现乳房疼痛的典型乳腺小叶增生症,对健康的危害更大。为了尽早发现无痛性病变,要学会乳房自查,并要定期进行乳腺普查,以及时发现问题。
掌握乳房自查的方法很有必要
简单的乳房自查方法是,左手叉腰,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指腹按顺时针方向检查左侧乳房。手指指腹要与乳腺皮肤平行,轻轻地触按即可,千万不能用手指挤、捏,更不能用力抓,以免将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然后,右手叉腰,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指腹检查右侧乳房。一旦发现有肿块要及时去看医生。好每月自己检查一次,一般月经后的7~10天是检查乳房的时间。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乳腺的病变或异常容易被发现。
乳房是女人的第二性器官
众所周知,乳房是女人的第二性器官。性生活中,乳房会发生一系列相应反应,如乳头勃起、乳房表面静脉充血、乳房胀大等。这些反应对乳腺功能是一种非常好的调节。如果没有性生活,缺少这种生理性调节,乳腺会因为缺乏性刺激而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容易诱发乳腺增生。当然,性生活过于频繁也不合适,可能会导致雌激素增多而孕激素相对减少,从而引发乳腺增生。所以,性和乳腺增生,找找它们的关联性,也许能找到预防乳腺增生的“金钥匙”。
适时婚育、哺乳可以预防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与婚育、哺乳紧密相关。若你患有乳腺增生,可能有人会告诉你:“不用着急,待孩子出生、开始哺乳后,乳腺增生就会自然痊愈。”妊娠、哺乳是乳腺成熟的关键,是上天赐给女性的对乳腺功能进行生理调节的机制。如果不能适时婚育、哺乳,可能会对乳腺健康不利。据统计,38岁以上生胎且不哺乳的女性易患乳腺增生。还有,流产也可能引发乳腺增生。女性怀孕后,胚胎绒毛会大量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从而刺激乳腺增生。若这时人工终止妊娠,增生的乳腺组织就不易萎缩,容易导致乳腺增生的发生。


第3讲
别紧张,
不是所有肿块都是癌

门诊故事3:“我发现乳房里有肿块,这会是癌吗?”
晓琳是一名大四学生,刚刚24岁,一年前在一次洗澡时,发现右乳内有一个蚕豆大小的肿块,用手去推,能推动肿块,但没有痛感。因为这个位置很敏感,她立即联想到乳腺癌,连忙上网查询。结果,网上的一些信息让她十分害怕,比如,肿块不痛是癌的可能性更大。她以为自己年纪轻轻就得了乳腺癌,不禁为此忧心忡忡。
晓琳接下来的做法值得称赞。她在发现肿块的第二天就去了医院,虽然是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去的。她说发现肿块的当晚一夜无眠,想了很多,坏的打算都做了,但她告诉自己“总是要面对的,逃避无济于事”。实际上,很多人在发现不明肿块后,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在时间去医院,“以拖待变”,因而延误了治疗。
幸运的是,晓琳的检查结果证实她乳房内的肿块只是乳腺纤维瘤。半年前,晓琳在当地医院做了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一次性切除了3个瘤子。
可不幸的是,现在她又发现双侧乳房都长了多个硬块,靠乳晕周边分布。在妈妈的督促下,她挂了我的门诊号,从山西赶到北京来找我看病……
见到我,晓琳问的个问题就是:“我还没结婚、还没哺乳,为什么乳房接二连三地生病?”
我问她近是不是情绪不太好。
她点了点头。原来,她快毕业了,正在备考研究生,压力很大。另外,她父亲近得了癌症,频繁住院。这让她心情很不好,变得越来越焦虑,经常失眠。先让她感到身体有异样的是,每次月经前她都感觉两个乳房有特别强烈的胀痛感,稍微晃动一下就疼痛难忍。她不得不穿上包裹性更强的运动内衣来稳定、支撑乳房。待到月经来了之后,疼痛感才会慢慢消失。
我告诉她,很多年轻女性由于学业繁重、工作压力大,容易发生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可能患上轻中度焦虑症、抑郁症,随之而来的就是发生乳腺病变,轻则发生乳腺增生、结节,重则可能患上早期乳腺癌。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常见于18~35岁女性,发病年龄早是此病的特点之一。
我给晓琳开了影像检查单让她去做B超,以得到更准确的诊断。我告诉她,乳腺纤维瘤本来就是容易复发的,通常小的纤维腺瘤不用管它,大一点儿的可以用微创手术解决,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其实,不管是何种肿块,都有应对方法。一旦发现问题,要尽早去医院,让医生给你定定心。面对医生的建议,则要多一分信任。
肿块不一定是癌
不要一摸到肿块就慌了,应马上去看医生。肿块不一定是癌,以下几种情况也会出现肿块。
乳腺增生
前面我已说过,尽管它也是以肿块形式出现,不过它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而不是恶性增生。
囊肿
这种充满液体的肿块极少是乳腺癌的信号,通常会自行消失。
纤维腺瘤
年轻女性出现这种肿块十分普遍。它是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而成的良性肿瘤,边界光滑。小的肿块通常可以不去管它,大的肿块可以切除,所以不用太紧张。
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
这两种情况初期出现的乳房肿块与乳腺癌十分相似,容易被误诊为乳腺癌。有炎症的肿块疼痛明显。
乳腺纤维腺瘤自述
你好,我是乳腺纤维腺瘤。
你发现拥有了我时,别害怕,这都只怪你太漂亮!我就爱年轻漂亮的姑娘。因为年轻,卵巢功能旺盛,你的雌激素水平可能过高。在高水平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下,乳腺上皮组织和纤维组织可能发生过度增生、结构紊乱,这时我就乘虚而入了。不过,我不是特别恶毒的坏蛋,我只是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
我一般生长在你乳房的外上象限,对!那个圆圆的或卵圆形的小胖妞就是我!我的直径往往为1cm~3cm。
我其实长得挺慢的,一年甚至几年都不怎么变化,也不会有什么让你觉得不舒服的症状。然而,当你怀了小宝宝或者开始哺乳时,我就会疯狂地生长。
尽管如此,美女们还是不喜欢我。我的“不请自来”,常常惹她们不高兴,她们总想通过手术“清理”掉我。可是,赶走我并不容易。因为爱你,我会走了又来,来了又走,而且清理我的手术会给美丽的乳房留下疤痕,难道你不怕吗……
不过,现有一个好消息——对我来说是个坏消息。我听说有一个叫黄汉源的老教授,做这类手术很有一套,在清理掉我的同时能够很好地保留乳房外观。好多美女都去找他做手术了,我有点儿害怕了。
腺瘤一旦形成,只是用药不能让其消失
乳腺纤维腺瘤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腺瘤一旦形成,单纯依靠药物并不能让其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发现腺瘤就要立即手术。有些女性乳房伤痕累累,就是因为总担心纤维腺瘤会恶变,一发现就切,从而对身体造成了较大伤害!
对于是否需要手术,应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并充分考虑手术适应证。对于肿块较小且生长缓慢的患者,可以选择先观察一段时间,但要定期复查。如果肿块短时间内生长较快或出现了一些伴随症状,应立即手术。虽然此病发生恶变的概率几乎为零,但在妊娠、哺乳期肿块可能迅速变大,特别是乳腺区的肿块,从而可导致乳汁不畅或淤堵。
乳房长了“小水泡”,不必太担心
乳腺囊肿是充满液体的肿块,有点像小水泡,并不是肿瘤,所以不必太担心。乳腺囊肿多数是女性无意中自行摸到或在体检时被发现,多数没有疼痛感。
常见的乳腺囊肿有单纯性囊肿、复杂性囊肿等,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由工作压力、睡眠不佳、精神状况不好等引发的内分泌紊乱,可使乳腺导管上皮增生,管内细胞增多,导管延伸、迂曲、折叠。折叠处管壁若因缺血而发生坏死,输出导管就会堵塞、肿胀,然后在导管末端——小叶单位形成液体聚集,而形成乳腺囊肿。
单纯性囊肿恶变率很低,治疗相对较简单,直接穿刺抽液就行了,且治疗效果很好。大部分囊肿抽吸一次就可治愈,小部分囊肿需要抽吸2~3次。当然,如果乳腺囊肿很小,可以不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而复杂性囊肿,如含实性内容物的囊肿或者不典型的囊肿,则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穿刺或切除活检以便确诊。
病理确诊十分必要
尽管不是所有肿块都是癌,但是一旦发现肿块就不可掉以轻心。我的一位患者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一侧乳房中有较大硬块,且边界模糊。当时,B超医生告诉她,肿块是良性的,但好做一个穿刺确定一下。之后,她并没有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三个月后明显感觉肿块增大了,并伴有刺痛感。我在手诊后,又仔细看了她的B超报告,建议她做手术。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良性的肿瘤,经手术活检后却被确诊为乳腺癌,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医生单凭影像学检查很难对所有病例做出百分之百正确的判断,所以病理确诊十分必要。
40岁以上的女性,特别是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女性的纤维腺瘤,发生恶变的危险性增高。患有乳腺囊性增生的患者如同时患有乳腺纤维腺瘤,亦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第4讲
警惕“不死的癌症”
——浆细胞性乳腺炎

门诊故事4:“我已经过哺乳期很久了,怎么还会得乳腺炎?”
三年多以前,秦女士左侧乳房乳晕处出现了一个不明原因的肿块,红肿状,有疼痛感,用手可触摸到核桃大小的包块。她心中一惊,难道这是乳腺癌?她越想越害怕。经过一番检查后,她终被诊断为患有“浆细胞性乳腺炎”。她松了一口气,但医生的话又让她难过起来:“这种病没有癌症那么可怕。但你遇到的是一种非常难治的慢性乳腺炎,要赶快治。”后来,秦女士的肿块很快破溃、化脓,经过两次排脓手术,仍然反复溃烂。更糟的是,脓肿还在“蔓延”。
和家人商量后,她来北京找我看病。我记得,她走进诊室时神情凝重,好像有一大堆的疑惑需要我解答。她说:“我的孩子都十五六岁了,马上要中考。我已经过哺乳期这么多年了,怎么还会得乳腺炎?”
我跟她说:“浆细胞性乳腺炎与妊娠和哺乳无关,也不是在哺乳期发病的。很多年龄在四五十岁的女性患者,症状更为明显。”
此时的秦女士情绪有些激动:“我在当地治了大半年了,一直不见好转。大夫说实在不行就只能切乳房了,我实在不能接受!我以前换药、排脓时所受的苦就白受了吗?”秦女士目光殷切地望着我:“黄老,我今天找到您就想知道这个病到底能不能治。如果您也说要切除整个乳房,那我就认了!”
我给她做了手诊,看了她带来的彩超结果,询问了患病历程后,又让她做了一系列检查,后根据她的情况制定了手术方案:“这是浆细胞性乳腺炎,没错!但你的主要病灶位于乳房中下限,所以我们考虑在这个范围入刀。单独病灶可以分开处理。我们只切病灶,不会让你失去整个乳房的!”
听到我这么说,秦女士情绪开始慢慢平复,但她还是有些顾虑:“我们省医院的大夫说,即使选择手术也可能会有30%的复发率。您做的手术也有这么高的复发率吗?”
我向她解释:“复发是因为病灶消除不干净导致的。过去20年我一直潜心研究这个难题,不断改进手术方法。目前,经过上千例浆乳的临床手术实践与研究,我完全可以保证术后复发率低于5%。”
就此,秦女士也彻底放心了,我安排她两天后手术。手术很顺利。现在,将近3年过去了,她此期间来找我做过两次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且疤痕越来越淡,乳房形状也恢复得不错。
慢性乳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是一个难题
目前医学界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得心应手,但是对于慢性乳腺炎的诊断与治疗,还是乳腺外科的难题之一。非哺乳期乳腺炎(如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哺乳期乳腺炎发生在哺乳期,主要症状为乳房红、肿、热、痛,全身高热,基本由细菌感染所致,所以用抗生素治疗十分有效。然而,慢性乳腺炎抗细菌感染治疗无效,且病程长,容易复发,迁延不愈,让女性苦不堪言,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叫导管扩张症,简称“浆乳”。浆乳是乳腺的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并非由细菌感染所致,而是由于导管内的脂肪性物质堆积、外溢,继而引起导管周围的化学性刺激和免疫性反应,终导致大量浆细胞浸润所致。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此病被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其特殊之处在于反复发作,破溃后会形成瘘道,可以继发细菌感染,长久不愈。
浆乳为什么会“缠”上你
经常有患者这样问我:“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浆乳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尤其是50~60岁的女性。此病发病突然、发展快,病人乳房会有严重疼痛。另外,此病常见乳头溢液,如多孔淡黄色浆液性液体或乳汁样液体,乳头常有水肿、凹陷,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晚期脓肿破溃后会流出粉渣样脓汁,形成乳晕瘘管。此病一般会反复发作,久久不能痊愈。
此病发病与乳头发育不良有关,如乳头内翻、乳头分裂等。内翻的乳头容易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常有粉刺样东西,有时还会有异味。乳头畸形也必然造成导管的扭曲、变形,从而很容易堵塞。皮脂腺堵塞乳管,乳管内分泌物瘀滞、阻塞,容易发生感染,继而化脓,形成脓肿。发病初期,症状多在乳晕附近,同时伴有红、肿、热、痛。病灶慢慢扩散至周围后,肿块逐渐增大,直至破溃、流脓,甚至反复发作。
病情反反复复的浆乳
目前,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中,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治疗均有效,但这两种方法也无法根治浆乳。病人往往是康复一段时间后又会复发,如此反反复复。临床已经验证的好的根治方法是通过手术将病变导管切除,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下面,我们分阶段看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症状。
早期
发病突然,发展快。乳房局部疼痛不适,可触及肿块。肿块位于乳晕下或向某一象限伸展。肿块质硬,有韧性,表面呈结节样,界限不清,与胸壁无粘连。有的病人乳房皮肤有水肿,呈橘皮样。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中期
乳头常有水肿,呈橘皮样。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乳头常有粉渣样物泌出,且有异味。少数病人伴乳头溢液,为血性或水样,还可伴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后期
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晚期
肿块发生软化,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会流出粉渣样脓汁,并会造成乳晕部瘘管,以致创口反复发作、渐成瘢痕,使乳头凹陷。
如何预防浆细胞性乳腺炎
,注意个人卫生很重要
特别是经期和产褥期,应注意保持乳头乳晕区的清洁,尽可能清除分泌物。要提醒广大女性朋友的是,尽量不要用香皂清洗乳房,因为香皂在不断使皮肤表面碱化的同时,会促进皮肤上碱性菌丛增生,使得乳房局部酸化变得困难。此外,用香皂清洗,同时洗去了可保护乳房局部皮肤的物质——油脂。可用清水或者质量好的沐浴露来清洗。
第二,避免戴过紧的文胸
合适的文胸首先是指尺码合适。尺码过大,起不到对乳房的承托作用,可致乳房悬韧带因重力作用被拉伸而无法复原。当然,尺码太小也不合适。当脱去文胸后,若发现胸部、背部有勒痕,说明文胸尺码过小。文胸太小会挤压乳房和乳头,甚至会导致乳头平坦或内陷。另外,文胸的布料要柔软、透气性能要好,好不要戴化纤材料的文胸。
第三,提高自身免疫力
要多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减压,而且有助保持体重,从而可减少内源性雌激素的生成,保护乳腺。要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不要过量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这些饮料容易加重乳房的肿胀感。早睡早起有助于机体内环境平衡,促使各种激素协调作用,从而保护乳腺健康。


第5讲
这种乳腺炎,
容易被误诊成乳腺癌

门诊故事5:“得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必须得全切乳房吗?”
王锐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年轻妈妈,今年3月份于左乳发现包块,同时有发热、局部皮肤红肿等症状。就诊于当地某市级医院,做过乳腺彩超后,她被诊断为患有乳腺炎。医生给予头孢呋辛酯、血塞通静脉输液3天,然而效果一般,包块持续存在,虽然红肿略有减轻。之后,王锐自行口服乳块消颗粒、夏枯草膏、头孢呋辛酯半个月,发现包块缩小,局部有波动感。
接着,王锐在当地市医院接受切开引流术,术后接受抗炎输液、换药等治疗一周,随即出院。在家恢复阶段,王锐发现乳房部反复有脓性渗出物,伤口不能愈合,为求进一步诊治,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找我看病。
刚到医院时,王锐患处有液化现象。我诊断她患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建议她接受手术治疗,但要先排出积液等伤口愈合后才能接受手术。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跟她说:“这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必须尽快手术。”
她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我有心理准备,我们当地的医生也说过,如果中药不管用、面积越烂越大,就只能全切……”
我跟她说:“不用全切,我一样能治好你的病!”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这种病确实很麻烦,病因不详、发病急而猛、病灶可遍布全乳,引流排脓后伤口不易愈合。然而,病情发展也是一步一步的。对王锐来讲,初的激素、中药治疗可能不妥,一个错误接一个错误才导致后的多处溃破,流汤滴水。
因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种“年轻的”现代病,有些医生对这种病不太了解,认为它只是一般的炎症,不需要手术。但等到脓肿溃烂面越来越大,就不得不手术了。既然要做手术,一定要保证彻底清除病灶。然而,病灶又不全是相连的,常常分散在几个方向,经验不丰富的医生,根本不懂怎么下刀,只能硬着头皮告诉患者要全切……
我在临床上见过太多饱受折磨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她们着实令人心痛。这些年我一直在潜心研究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不断改进手术方法。我将整形外科常用的技术“皮瓣转移术”应用到手术中,使得许多病变广泛原本需做全乳房切除的患者得以保留乳房,大大降低了致残率,同时也使乳房在术后可保证外形上的美观。这种方法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许多患者经过1~2年的恢复,已经没有明显的疤痕。
我给王锐做了手术,不但彻底清除了病灶,而且还保住了她的乳房,而且还上提了下垂部位,纠正了她原先的乳头凹陷。当时,缝合完毕后,我拍了照片打算术后给她看。术后她的胸部被纱布紧紧地裹着,她看不到自己乳房的样子。她看到照片的一刹那,惊讶之余,低头流下了泪水……
我理解她的感受,每一个患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病人,尤其是曾错过手术时机、反复出现溃烂的病人,都经历过一段永生难忘的“昏暗时光”。
容易被误诊为癌的乳腺炎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早期所引发的乳房肿块,不管体征还是影像学检查结果都与乳腺癌包块十分相似,极易被误诊为乳腺癌。
1999年,我次遇到这样的病例。那个患者34岁,孩子2岁8个月。她的乳房不小心被孩子踢了一脚,3~5天后,几乎在一夜之间起了一个肿块,剧痛,接着开始发红。慢慢地,肿块撑破乳腺表皮,破溃流脓。此种状况反反复复,惨不忍睹。
这种发病情形,与乳腺癌十分相似,但是发病周期和乳腺癌不同。因此,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我判断这不是癌。病理检查也确实没有发现癌细胞。
为了研究这种疾病,我翻阅了很多国内外医学文献和临床资料,初步判断这种病是国内罕见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由于患者已经在当地尝试药物保守治疗且无效,我于是决定采用手术治疗。术后两周左右,患者痊愈。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多发于有哺乳史的女性,大部分患者在断奶后两年左右时发病。诱发因素可有外力撞击,长期服用避孕药、抗抑郁药等。发病初期以肿块形式出现,可伴有刺痛感、乳头溢液等;后期出现皮肤局部发红、发热,肿块范围逐渐扩大,直至破溃流脓,严重者还可伴有下肢结节红斑、关节痛、干咳等全身反应。很多医生对此病缺乏认识,所以在一些技术薄弱的医院,此病前期易被误诊成乳腺结核或乳腺癌,中期易被当成炎性疾病接受消炎治疗,后期全乳皮肤多处溃烂时易被给予全乳切除。这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伤害。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属于Ⅳ型变态反应性炎症,病起于大导管扩张,所以早期免疫抑制治疗有效;形成脓肿后药物治疗无济于事,可接受手术治疗。对于此病的手术治疗,只有将病变导管一并切除,同时清除乳腺腺体内的脓肿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请刀下保乳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和浆细胞性乳腺炎一样要尽早手术,不能只靠抗炎药或中药治疗。一旦病灶蔓延侵犯乳房各处造成千疮百孔,且伤口不能愈合,此时再选择手术必定影响术后乳房外观。做这种手术需要很大的耐心,要仔细探查病灶,发现其可能隐藏的任何位置,“斩草除根”。有的医生对于这种手术做得少,研究得也少,只能“出此下策”:全切。太可惜了!
请刀下保乳!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翻转乳晕,彻底清除病灶,清洁所有创面,同时尽可能保持乳房外形的完美,而不是为了治病就将乳房“一切了之”。这些年我一直在潜心研究,不断改进手术手法,以尽可能降低复发率。目前,我基于两千多例浆乳和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手术实践与研究,已能保证此病术后复发率低于5%。而整形外科技术“皮瓣转移术”的应用,使得许多病变广泛原本需做全乳房切除的患者得以保留乳房,大大降低了手术致残率。目前,我们使用的“真皮瓣乳晕成型术”,更是使手术切口越来越小,可保证乳房的美观。
如何避免被误诊
提醒大家,不要摸到肿块就慌了,更不要在网上搜索症状“对号入座”。肿块不一定是癌!好的方法就是尽快到正规医院及时就诊。就算被医生高度怀疑是乳腺癌,也不要绝望,要等待病理穿刺检查结果。
下面,我传授一些自查方法给广大女性朋友。
疼痛否
若乳房疼痛,80%不是乳腺癌。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明显的乳房胀痛,但是疼痛可忍;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多数乳房剧痛难忍,只有少数隐痛或不痛。
肿块动不动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肿块小,多是乳晕旁边的小脓肿。肉芽肿性乳腺炎初期会突发肿块,伴有疼痛,因影像学特征和癌类似,易被误诊为乳腺癌,但肿块常会突然变大,发病部位远离乳头,不与胸壁连接且往往可推动。乳腺癌晚期患者,肿块不易被推动。
溢液什么样
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呈黄色。肉芽肿性乳腺炎则多无溢液,但可挤压出黄色黏稠液体。乳腺癌患者的乳头溢液则多为血性分泌物。
有无淋巴结肿大
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均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伴疼痛,而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在早期很少发现,并且质地硬、没有疼痛。


第6讲
请科学催乳、丰胸

门诊故事6:“我是怎么得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在诊室里,董樱樱哭诉着几年来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对她的无尽折磨。她甚至都不知道诱因是什么。仿佛一夜之间,她右侧乳房突然出现了一个红红的大肿块。肿块很疼,并且疼痛迅速蔓延到了腋下。后,她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并伴随着长时间的低热、浑身无力……
这个突发状况让她万分惶恐,她担心自己得了乳腺癌!她急忙去了医院,做了病理,后被确诊患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这让她松了口气,但她没想到排除了乳腺癌,自己依然苦不堪言,“乳腺炎虽不致死,却太难缠”!
这些年,董樱樱活得很小心,尽可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心想把自己藏在保护罩里,免受“肉芽肿”的折磨,可即便如此,却还是挡不住“肉芽肿”的伺机反攻。病灶的反复破溃让她痛不欲生。在她看来,乳房是女人的第二张脸,“脸”烂成这样,让她生不如死。
董樱樱一直都很疑惑,自己发病的时候,并不在哺乳期,为什么会患上乳腺炎?大家都知道,哺乳期的女性容易因乳汁淤积不畅而出现乳腺炎,但很少人知道,其实非哺乳期女性也可能发生乳腺炎。而且,慢性乳腺炎与乳腺结核、乳腺癌等疾病有一些相似之处,很容易被误诊、误治。
董樱樱自述曾在美容院做过胸部按摩护理,生孩子后也做过催乳护理。目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是外伤可能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一个诱因。我在临床上发现,多数患者都有过乳房外伤的经历。喂奶时被孩子踢伤、性生活时受了伤、做过胸部按摩护理……这些似乎都是导致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原因。
乳房是女人全身娇嫩的器官
女性全身上下乳房处的皮肤薄!因此在哺乳、性爱中需时刻保护好乳房,避免外伤的发生。除此之外,要杜绝一切不正规的乳房保健,更不建议做按摩、火罐和刮痧治疗。乳房中的乳腺体分为15~25个腺叶,每个腺叶又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个腺小叶又由10~100个腺泡组成。这就好像我们经常吃的橘子,虽然橘子是一个整体,但里面却包含十几瓣独立的橘瓣。这些“橘瓣”娇嫩无比,轻易碰不得。
曾有一篇名为《被乳房按摩害惨的中国女人》的文章在网上被疯狂转载。在文中,作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乳腺组织从乳头的一级导管到乳腺小叶各腺泡像是由很多串葡萄组合成的一个半球形器官,而不当的乳房按摩就好比是用一双有力的大手将“葡萄”一个个挤破,使得“葡萄汁”到处都是,不仅会招致疼痛,还可能引发炎症,导致脓肿。
按摩并不能丰胸
所谓的“按摩丰胸”,据说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按摩能促进乳房腺体的发育,二是按摩可以将其他位置的脂肪转移到乳房。
一般来说,腺体的发育要经历两个高峰,一是青春期,二是哺乳期。胸部按摩并不能促进腺体的发育。
另外,转移脂肪之说更是无稽之谈。人体不是橡皮泥,搓一搓、揉一揉就能变形。想转移脂肪,只能通过手术进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脂肪填充。按摩胸部可以丰胸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外伤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乳腺癌才是乳房健康的大杀手,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但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同样令患者苦不堪言。这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非干酪样坏死,且以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初期多是以乳房肿块形成的形式出现,之后逐渐化脓、破溃,浸润周围腺体组织,形成瘘管和窦道。因病情复杂、易反复,临床上很容易发生误诊误治。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种“年轻的”现代病,因为它1972年才次被国外学者发现。1986年,我国对于此病的病理报告仅有8例。因此,此病一直被当作罕见病、疑难病。五六年前,国内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研究报告显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发病率比例为1∶25。也就是说,每出现25个乳腺癌患者,会出现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而近两年,从网络搜索指数以及门诊量来看,这种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虽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是诱因很明确。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高发人群是经产妇,1~6岁婴幼儿的妈妈。这是因为此病跟乳汁淤积有关,同时与钝性外伤有关,例如小孩的无意撞击、用力的按摩、强力吸吮等。所以,若要对自己娇嫩的乳房有意施加外力时,要知晓这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到底是乳房的大小重要还是它的健康重要呢?不言而喻!还有一些肉芽肿性乳腺炎是药源性的,如人工激素、抗抑郁症药、促排卵药、紧急避孕药等。所以,这些药物一定要遵医嘱服用。
宝宝才是好的催乳师
有些产妇一碰到奶少就着急,立马求助催乳师。而催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千差万别,导致事故频发。近几年,急性乳腺炎有所增加,与催乳不当不无关系。慢性乳腺炎也越来越多。实际上,只要掌握正确的哺乳知识,保证喂哺姿势正确,膳食合理,与宝宝多接触,让宝宝不停吸吮,淤积的乳汁就会变得通畅。其实,宝宝才是好的催乳师。新生儿尽早吸吮妈妈乳房,是“催乳”的步。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情感交流、身体接触尤为重要。喂奶次数越多,母体分泌乳汁越多。而且宝宝吮吸的力量较大,正好可以按摩乳晕。一些妈妈往往因为害怕疼痛,不愿让宝宝吮吸,而这必然造成甚至加重乳汁不足或排乳不畅。所以,加强与宝宝的亲密接触、保证哺乳次数才是的催乳方式。
产妇在遇到乳汁淤堵问题时,好还是到医院的乳腺科找医生诊断。没有人比乳腺科医生更专业,更了解乳腺相关问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