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医传承史略

書城自編碼: 370179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周鸿艳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398437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3.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成交大师
《 成交大师 》

售價:HK$ 68.4
历史四季(冬之卷)——救亡与更替:梳理14个王朝的最后10年
《 历史四季(冬之卷)——救亡与更替:梳理14个王朝的最后10年 》

售價:HK$ 56.6
大学问·琐言赘语:明清以来的文化、城市与启蒙(从志怪、戏曲、报刊,进入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恋恋红尘》姐妹篇!)
《 大学问·琐言赘语:明清以来的文化、城市与启蒙(从志怪、戏曲、报刊,进入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恋恋红尘》姐妹篇!) 》

售價:HK$ 93.2
德川时代的宗教
《 德川时代的宗教 》

售價:HK$ 68.4
纹样之美:中国传统经典纹样速查手册 中国传统经典纹样 再现中国传统美学
《 纹样之美:中国传统经典纹样速查手册 中国传统经典纹样 再现中国传统美学 》

售價:HK$ 128.6
人人都是超级个体:十大能力助力个体商业变现
《 人人都是超级个体:十大能力助力个体商业变现 》

售價:HK$ 93.2
偏见的本质
《 偏见的本质 》

售價:HK$ 115.6
我的家人抑郁了
《 我的家人抑郁了 》

售價:HK$ 82.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7.6
《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精解(李德修孙女李先晓的最新力作!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百年长盛不衰的深刻解读与经典权威珍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代表作!) 》
+

HK$ 82.4
《 黄帝内经(中医教.学经典备课笔记) 》
+

HK$ 51.3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解读 》
+

HK$ 77.9
《 学习中医很简单:我的《四圣心源》习悟记 》
+

HK$ 186.3
《 经筋疗法(第三版)(第二版上市半年一抢而光,精致超强第三版隆重面世!传承壮医诊病祛病精华,疑难杂症一扫光,超级实用全彩手法图示指导书。) 》
+

HK$ 125.0
《 董氏奇穴针灸学 》
編輯推薦:
清代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民族一向重视历史,“以史为镜”,在历史中积累经验、汲取智慧。中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积淀。从先秦到清末,如此漫长的岁月里,中医学术经验之所以能够延续不绝,并不断有所成就,是因为同样历史悠久的医学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錄
章先秦时期的医学传承 1
一、先秦时期的传承概述 2
二、早期医学传承的形式 3
(一)经验传承 3
(二)巫医传承 6
(三)师徒传承 8
三、先秦时期医学传承的内容 11
(一)疾病学和药物学的发展 11
(二)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发展 14
四、结论 20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传承 21
一、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概述 22
二、秦汉时期的医学发展与传承 23
(一)各科成就与医学传承 24
(二)出土医书与医学传承 24
(三)四部经典与医学传承 24
(四)医案的出现与医学传承 25
三、秦汉时期的医学教育 25
(一)秦代的医学制度 26
(二)秦始皇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26
(三)汉代的医学制度 27
(四)汉代医学的传授形式:师承关系 29
(五)汉代的官学、私学对后世医学教育的影响 31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发展与传承 34
(一)临证各科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34
(二)综合方书与医学传承 35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教育 36
(一)官学医学教育初露端倪 36
(二)医学的传授方式:家传与师授 37
六、结论 39

第三章隋唐时期的医学传承 40
一、隋唐时期的教育概述 41
二、隋唐时期的医学发展与传承 42
(一)临证各科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42
(二)本草学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43
(三)综合方书与医学传承 44
三、隋朝时期的医学制度与医学教育 45
(一)隋朝时期的医学制度 45
(二)隋朝时期的医学教育 46
四、唐朝时期的医学教育 48
(一)中央医学教育 48
(二)地方医学教育 54
五、结论 56

第四章宋金元时期的医学传承 57
一、宋金元时期的教育概述 58
二、宋金元时期的医学发展与传承 58
(一)两宋时期的医学发展与传承 58
(二)金元时期的医学发展与传承 64
三、宋朝的医学教育 66
(一)庆历兴学时期的医学传承 67
(二)熙宁兴学时期的医学传承 70
(三)崇宁兴学时期的医学传承 73
(四)南宋时期的医学传承 82
(五)宋代医学传承的影响因素 87
四、金朝的医学教育 96
五、元朝的医学教育 97
(一)“医学”及有关机构的设置 97
(二)医学校与三皇庙 99
(三)“医学”的科目 100
(四)“医学”的课业及考试 101
(五)医户的管理和考试 104
(六)延三年的太医科举 106
(七)元朝医学教育与考试的特点 107
六、结论 109

第五章明朝时期的医学传承 110
一、明朝时期的教育概况 111
二、明朝时期的医学发展与传承 111
(一)临证各科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111
(二)本草学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112
(三)方剂学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112
(四)传染病研究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112
(五)经典医籍注释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113
三、明朝时期的医学教育 113
(一)明朝时期的医学校制度 113
(二)明朝时期的医学专业设置 114
(三)明朝时期的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114
(四)明朝时期的医学考试制度 115
(五)明朝的世医制度 117
(六)明朝时期的医学著述与学术团体 118
四、结论 119

第六章清朝时期的医学传承 120
一、鸦片战争前清朝时期的医学发展与传承 121
(一)临证各科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121
(二)本草学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121
(三)方剂学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122
(四)传染病研究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122
(五)经典医籍注释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122
二、鸦片战争前清朝时期的医学教育 122
(一)前清时期的医学教育制度及体制 122
(二)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 123
(三)学生来源与考试制度 123
(四)医学著述与医学杂志 124
三、晚清时期的教育概况 125
(一)创设同文馆 125
(二)兴办学堂 125
(三)废除科举 125
四、晚清时期的医学发展与传承 126
(一)临证各科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126
(二)本草学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127
(三)方剂学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127
(四)经典医籍注释的成就与医学传承 127
五、晚清时期的医学教育 128
(一)晚清官办中医教育 128
(二)地方官办中医教育 130
(三)师徒授受的传承方式 130
(四)中医学派与医学世家 131
(五)兴办中医学堂 132
(六)中医社团组织设中医教育 133
(七)医学著述与医学杂志 137
六、结论 137

结束语 139

参考文献 141
內容試閱
“中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医是指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中国各民族医学的统称,包括汉族医学、藏族医学、蒙古族医学、维吾尔族医学等各民族医学。狭义的中医是仅指汉族医学,由于汉族人口多,文字产生早,历史文化较长,因此,汉族医学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的影响,尤其是19世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并普及以后,为了有别于“西医”,便将汉族医学称作“中医”。本书所述的传承史,便是狭义的中医,即19世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并普及之前的汉族医学传承史。这段时间(先秦至清末)的中医(汉医),可谓是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下孕育出来的原汁原味的中国医学。
清代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民族一向重视历史,“以史为镜”,在历史中积累经验、汲取智慧。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积淀。从先秦到清末,如此漫长的岁月里,中医学术经验之所以能够延续不绝,并不断有所成就,是因为同样历史悠久的医学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上,医学传承的方式包括私学传承和官学教育两种模式。中医的私学传承是指家传、师授和私人办学;官学教育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本书应用断代研究方法,将中医的传承分成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六个历史阶段进行编写,实事求是地对有关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和考证,尽力发掘与勾勒出我国传统中医传承的特点和规律。
先秦时期,家传师授是医学传承的主要途径,其传承内容比较宽泛,没有专化,而正是这些比较宽泛的经验传承,为后世中医学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丰足的营养,决定了中医学的学术特点和发展方向。从“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的社会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医学上的家传师授模式提供了可能。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中国医学仍然没有官学教育,医学传承在形式上以家传师授为主,在内容上表现为经验传承和观念传播。南北朝时期,医学官学教育初露端倪,经过隋唐的高度发展,到北宋时期达到。明朝和清前期的医学教育与宋元相比较变化不大。如果单独分析某一个时期的医学官学教育,大多都比较完备,但由于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帝王相傅的喜好不同,而致每个时期的官学教育各有其特殊性。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医学受到了西方医学的冲击,从此,中国就开始了两种医学并存的局面,如何认识和对待中西医学的关系、如何使中国传统医学在现代西方医学逐渐占主流的医学体系中传承下去,也就成了近代以来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教育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反观千余年中医传承的历史,尽管官学教育一度成为社会主流,但是包括家传、师承、私淑等传承方式在内的师承授受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传承的连续性上,可以说,师承授受是中国医学绵延至今,又屹立不倒的重要法宝,即使在今天,师承教育仍有着借鉴价值。
本书的编写,试图给读者呈现出一个原汁原味的传统医学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代代相传的历史风貌。由于个人能力有限,难免在编写过程中出现纰漏之处,恳请医学史和医学教育领域的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著者
2021年6月目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