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本册收录了黄仁宇、熊召政等名家名篇,以朝堂之高渺洞见历史之深远,于当下不无启示。
|
內容簡介: |
《语之可》是《作家文摘》旗下一套高品质历史文化Mook,志在以一种独立纯粹的阅读趣味,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发现、筛选、整理那些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学性的历史文化散文——既有学者的天赋洞见,又有文人的入情入性,更有历史的荡气回肠……以有价值力量的文字,剑指“文史之旨趣,家国之气象”。《语之可》至今已出版六辑18本,深受社会各界读者好评。2“英雄一去豪华尽”为辑第二册的修订再版,全书聚焦江山社稷、历史格局。
|
關於作者: |
编 者
《作家文摘》是一份文史见长、兼顾时政的综合性文化类报纸,创刊于1993年,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以“博采、精选、求真、深度”为宗旨,以“用少的时间做有价值的阅读”为口号,立足文化品质定位,努力打造一份有灵气、有魂魄的报纸,是成熟精英人士文化读物。《作家文摘》旗下有报纸、合订本、图书、新媒体平台等多种品牌产品,吸引了一大批优质的作家和文史作者资源,用历史的格局和文化的品位为当下赋能。
作 者
学者、文史作家、媒体人等。
|
目錄:
|
陈忠海?管仲改革为何难以为继
黄仁宇?是非功过武则天
熊召政?张居正的为官之道
曾纪鑫?艰难行走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雪 珥?马背政权的温情转身
张国擎?康熙前往总督署
王 龙?慈禧为何不如维多利亚女王
|
內容試閱:
|
管仲改革为何难以为继
陈忠海
齐国虽然拥有大量的甲士和战车,却无法解决“为谁而战”的问题,如果是为国家和国君而战,话虽没错却有些空洞;如果是为自己而战,那在战场上拼死厮杀、取得战功,又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呢?管仲改革应该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位成功的改革家,也是商人从政的成功代表,在他的主持下齐国进行了一场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改革,使偏于一隅的齐国成为春秋时期个称霸的国家。然而,管仲死后齐国“一世而衰”,他所创造的改革奇迹没能持续下去。
一个没落贵族青年
管仲大约出生在齐庄公五十六年(前723年),他的名字叫管夷仲,字仲。姓与氏如今称“姓氏”,但当时是有严格区分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管仲其实姓姬,“管”是他的氏。
周王室也姓姬,管仲与周天子同宗,是贵族出身。管仲的父亲名叫管庄,做过齐国的大夫,但不知何故很快家道中落了,《史记》说“管仲贫困”,考察一下管仲的童年和少年,除了贫困似乎没有太多可以说道的事。
管仲有句常挂在嘴边的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子名叫鲍叔牙,是齐国大夫鲍敬叔的儿子,家里很有钱,常接济管仲,还跟管仲一块做过生意,但管仲常欺负他,占他的便宜,鲍叔牙脾气好,对管仲“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青年时代的管仲仍然很不成功:跟朋友一起合伙经过商,但贡献少、索取多;帮朋友出谋划策,结果谁听他的谁倒霉;好不容易混到给齐王做事,结果“三仕三见逐于君”,被老板开除了三次;曾参加过三次战斗,三次都在战场上开了小差。别人都瞧不起管仲,只有鲍叔牙一直力挺他,鲍叔牙认为管仲看起来有些小贪心,那是因为他太贫穷;看起来有些愚,那是因为他“知时有利不利也”;看起来不那么勇敢,那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在……
作为一个被后世所敬仰的人,管仲的出身有些平淡无奇,没让过梨也没砸过缸,没有“三岁读什么”“五岁怎么怎么样”,但他的经历很丰富,经过商、当过兵,大约也干过公务员,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学到了很多,也积累了很多。
从囚徒到国相
春秋时齐国的疆域包括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东南部以及河南省东北部一带,偏于一隅,在当时也不是经济发达地区,该国由周武王的军师太公姜尚始封,第十四代封君名叫姜诸儿,也就是齐襄公,《史记》说他“杀诛数不当”“数欺大臣”,是个性格暴躁又昏庸无能的人。
齐襄公曾派两名大臣驻守葵丘,约定“瓜时而往” “及瓜而代”,但到来年瓜熟时他们并未见到有人来替换,就这么一件普通工作安排上的事情,竟然促使他们直接造了反,结果齐襄公被杀,经过一番混乱和争权,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继位,即齐桓公。齐桓公是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他既想坐稳国君的位子、不重蹈哥哥的覆辙,又想在诸侯争霸中抢得先机,但摆在他面前的现实却与目标相距甚远。
从外部看,齐国在当时还算不上一流强国,经济和军事实力都难助其称霸的雄心,在近年来的对外战争中屡尝败绩,近邻鲁国、卫国以及山戎等皆为强敌;从内部看,齐国内政混乱,国君权威不足,权力分散,齐襄公因一件小事就轻易被杀,就说明这个问题。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齐桓公决定实施改革。
改革和变法在当时还是个新鲜概念,齐桓公知道要实现目标必须任用能人,他看中了一个人,就是鲍叔牙,但鲍叔牙认为自己的才能只够辅佐齐桓公做一个守成之君,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于是推荐了管仲。
管仲当时不在齐国,而在鲁国。齐桓公坐上王位前曾与他的另一个哥哥公子纠争夺王位,鲍叔牙支持齐桓公,管仲支持公子纠,双方多次交手,在一次战斗中管仲射出一箭正中齐桓公,幸好只射中了衣带钩。后公子纠一派失败了,管仲跑到了鲁国,又被鲁庄公关了起来。
在一般人看来管仲只是个被人看不起的商人,一个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的人,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个“站错了队”的人,一个身陷异国囹圄里的囚徒,让这样的人当国相去治理整个国家,不是开玩笑吗?但齐桓公不是一般人,虽然他未必很幽默,却仍然决定开上一次玩笑。齐国此时的情况已经没法再糟糕了,国家衰弱、经济萎靡、君王无威,家底薄自然包袱小,找个人试试也没什么不行,万一出现奇迹了呢?
于是齐桓公费尽心思把管仲从鲁国接回来,在管仲还没有脱下囚衣时,便迫不及待地宣布了国相的任命。
管仲的经济学
齐桓公此时关心的是如何称霸,他向管仲求计,管仲要他别急,因为称霸之前必须先做好几件事。
管仲认为,要称霸先得兵强,要兵强先得国富,而要国富先得民足,齐国当时离这些目标都差得比较远,所以要彻底改革。作为这场改革的设计师,管仲为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民足、国富、兵强就是其内在
逻辑。
首先,要解决民足的问题,让百姓口袋里有钱。管仲认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作为一名商人,理财是他的强项,管仲用商人的眼光为齐国百姓找到了六条“致富之道”:一是辟田畴、利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这叫作“厚其生”;二是发伏利、输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这叫作“输其财”;三是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通郁闭、慎津梁,这叫作“遗其利”;四是薄征敛、轻征赋、弛刑罚、赦罪戾、宥小过,这叫作“宽其政”;五是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这叫作“匡其急”;六是衣冻寒、食饥渴、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这叫作“振其穷”。
以上这六条被称为“六兴之策”,概括来说就是通过全面搞活经济、鼓励生产、减轻赋税、调节贫富、加强社会救助等使百姓充分富足,在这一系列措施中尤其以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推行自由贸易、鼓励消费等令人瞩目,这些办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齐国的经济出现了繁荣,百姓很快走上了致富路。
其次,在“民足”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实现“国富”。管仲认为“民足”不等于“国富”,在缺乏有效制度安排的情况下,社会财富只会向贵族、大臣等既得利益者集中,管仲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搞活经济的同时推出了“四民分业”“官山海”等措施,保证了国家财富的积累。经济发达、贸易繁荣为国家带来了丰富的税收,盐铁专卖等又使国家增加了额外收入,齐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迅速成为“经济强国”。
后,以“民足”“国富”作基础,实现“兵强”的目标。在齐国的军事建设方面管仲同样推行了改革,不仅扩充军备,而且从体制上加强了国家对军队的控制力。过去由于行政权、财权的分散,军队实际上分散地掌握在贵族、权臣们的手中,国君对外用兵必须与他们商量,常常遇到讨价还价的情况,这样的军队自然缺乏战斗力。
为解决这个问题管仲提出了“乡里建设”的构想,把齐国分为15个乡,每个乡分为10个连,每连分为4个里,每里分为10个轨,每轨由5户构成。如果每户征兵1人,每个乡就能征兵2000人,把5个乡的兵源集中在一起就是1万人,编为1个军。
这样齐国的常备军就有了3个军,总兵力保持在3万人左右,这个数字在后世也许不值一提,但在当时的诸侯国里是了不起的规模。不仅军队的数量可观,而且士兵按照“乡里制度”层层征召上来,打破了原有的权贵垄断,国家此时也有能力提供军费支出,所以这支军队牢牢地掌握在了国君的手中。
一个“穿越”的管仲
后人看中管仲主持的这场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并非只是为百姓、为国家“理财”那么简单,它不仅有系统的设计,更有科学的方法和可操作的措施,管仲打破了当时的许多条条框框,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突破和创新,比如刺激消费、重视商业、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