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红岩》作者、著名作家杨益言作品,青少年红色读本。
江姐的成长故事,讲述一代革命英烈的信仰和担当!
|
內容簡介: |
江姐的故事》以《红岩》一书中江姐的生活原型——江竹筠为主要人物,讲述了她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
自幼家境贫穷的江竹筠,在求学期间受到进步思想的启发,毅然投身革命运动中,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为“江姐”。革命之路从不平坦,在一次秘密行动中,江姐遭到叛徒出卖,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拷打和监禁,江姐坚贞不屈,以顽强的革命乐观精神,与战友们在渣滓洞监狱里积极生活、学习、工作,期待革命的曙光;却在胜利即将来临的时刻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江姐身上闪烁着共产党员的忠诚和信仰之光,激励着万千青少年为理想而奋斗!
|
關於作者: |
杨益言(1925—2017),四川广安人,著名作家。早年参加革命工作,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出狱后根据亲身经历,与罗广斌合著长篇小说《红岩》,该书成为激励了无数青年的红色革命经典之作。
|
目錄:
|
她的家1
她童年时的路5
孤儿院小学的跳班生9
她的好同学何理立13
丁老师15
希望22
她的革命引路人26
新市区区委委员34
江姐39
“彭太太”42
意外47
独立作战52
大学生活55
暴风雨58
第二条战线63
《挺进报》69
联络员73
“江姐,你为什么呀?”79
“江姐,你想到哪儿去了?”84
突变89
“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95
黑牢歌声102
风风雨雨107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113
曙光117
新天地124
难题129
决策135
送别138
胜利和牺牲同时来临的时刻143
|
內容試閱:
|
她的家
江姐的真名叫江竹筠,她的老家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朱家沟。
那是一片丘陵起伏不平的地方。山峦重叠,树林茂密,景色秀丽。清清的溪水穿过弯弯曲曲的竹林,日夜不停地流向远方。江竹筠就出生在朱家沟的两间破旧草屋里。
她的父亲名叫江上林,她的母亲名叫李舜华。江上林是个不爱劳动、到处东游西逛、游手好闲的人。他和李舜华结婚后不久,就离开自流井,流浪到了重庆等地。他一会儿就又变换一种职业,但他在哪里也待不了多久,就又要奔走他方。他三五年才回家一次,住不多久,就又走了。江竹筠从记事的时候起,就只知道是跟着妈妈李舜华长大的。
李舜华的父亲名叫李焕章,是个木工,住在距朱家沟不远的关刀石。李焕章家有八个儿女,木工的收入很难养活这么多儿女,他们家的孩子不论年纪大小,从小就都得为生活奔波,有的沿街去叫卖“麻糖杆”,有的则去捡烂 菜、拾煤炭花,来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李舜华生于一八九五年,那是腐败的清王朝统治中国,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年代。随着外强的入侵,洋人已来自流井修建教堂,传播基督教。因李焕章替教堂做工,十分老实勤恳,得到教堂主持人赏识,被留在教堂打杂、看门,生活状况好了一些,才使李家的子女有了读书的机会。但李舜华也只是读了两年书,不到十八岁,她父母就将她嫁到江家去了。
江竹筠两岁时,妈妈又生了个弟弟江正榜。她妈妈独自一人抚养着姐弟俩,生活是极艰难的。小时候,她就得学着带弟弟玩;几岁以后,就跟着妈妈到田野上去打猪草、拣粮食,回家就帮妈妈烧火煮饭、煮猪食。
再大一些了,看见别人家的孩子上学,江竹筠也想上学,可是她看见妈妈那么辛苦,就总想帮妈妈做点什么。
只有到她外婆家去的时候,江竹筠才有了一点见世面的机会。外婆和幺姨都喜欢她这个眼睛大大的、不大讲话的小姑娘。幺姨上过教会办的小学,知道清代末年、民国初年的许多故事,她就喜欢听幺姨讲那许多小故事。幺姨也常爱带她上街去玩,使她看到了街头上许多奇奇怪怪的事,她总想向幺姨询问,而幺姨也总是说不透彻。这些事真是多极了,她总是不明白:一个肥壮的白皮肤外国人,为什么要由四个瘦弱的中国人用轿子抬着,气喘吁吁地在街上飞跑?沿街都是面带饥色、骨瘦如柴的叫花子,为什么街上竟有那么多鸦片烟馆、赌博摊子?……
江竹筠愿意上街玩,但每一次留在她心底的,竟是这样一些自己难以解答的问题。
一九二○年八月二十日出生的她,在外婆家玩耍时才不过七八岁,她当然不可能知道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普遍情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无尽的压迫和掠夺,国内封建军阀连年不已的混战,所有这一切造成的负担,全部转嫁到了人民头上,除了强征的夫役、壮丁之外,赋税一加再加,老百姓一年得向当局缴纳几年的赋税……
江竹筠八岁那年,自贡一带遇上了罕见的大旱灾。土地干裂成了一块块的,田里的禾苗被火辣辣的太阳晒成了焦黑的一片枯柴。种在土里的红苕苗、高粱苗,越长越小,后也变成一片焦黑的柴草。到处没有吃的,到处饿死人。
李舜华抬眼望着干旱的天,低头凝视着干枯的土地,搂着竹筠和她弟弟,真不知这世上哪里有他们的生路?!
一些人拄着拐杖,捧着辘辘的饥肠,到远方投亲去了。
江竹筠的外婆早已离开关刀石,搬到重庆三舅李义铭家去住。外婆也曾来信,叫他们去重庆。
三舅李义铭家会收留他们这家穷亲戚吗?重庆那个地方还会有别的生路吗?李舜华不知道,但她没有别的办法了,只得拖着一双儿女举家出走,离别朱家沟,向遥远的长江边上的大城市——重庆走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