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編輯推薦:
◎世界史经典读物,视野宏阔、立意高远、论史公允,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知识、文化和军事等方方面面,全方位展现人类历史的进程。
◎本书每章都有相应大事年表,可纵观世界历史大事。
◎本书每章都有拓展专栏,对正文做了很好的补充,如家庭与社会、宗教与哲学、艺术与思想、观点争锋、参照文章等,甚至还有相关历史的电影介绍,趣味性和知识性十足。
◎本书每章都有拓展阅读,开列、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以拓宽有志于此的读者的视野。
◎精选150多页(200多张)世界古今彩色插图外加详细图注,可以更直观生动贴切的观察世界历史。
內容簡介:
世界史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许多人类社会都积极参与了这一进程,任何一个地区的主宰都只是暂时而非永恒的现象。本书旨在对这一进程进行公允的论述, 作者期望,在尽可能尊重人类浩瀚历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同时,也关注西方的崛起, 因为西方是近几百年来世界历具有主导性的地区。不过,作者并没有将关注点完全倾注于西方,他也充分关注其他地区的人们的贡献,这不仅仅限于1500年以前的时期——当时世界的几大文明中心都位于亚洲,还要关注显然已经开始了多极化发展的当下。
许多世界史的作品倾向于通过强调知识、政治视角或近来的社会视角来书写历史,在本书作者看来,这种做法的代价是缺乏足够的细节,成为编年史的笼统论述。故而,本书试图写作一本较为周全的世界史,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论述,并兼及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宗教史、知识史、文化史和军事史。
關於作者:
威廉姆·J. 杜克(William J. Duiker),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东亚学名誉教授。学术兴趣极为广泛,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主义和亚洲革命,其作品Ho Chi Minh:A Life(Hyperion 2000)曾提名2001年普利策奖。
杰克森·J. 斯皮尔沃格(Jackson J. Spielvogel),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学名誉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史、纳粹德国史和西方文明史,代表作有Western Civilization等。
译者
易丙兰, 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科研工作。
目錄 :
上册目录
部分
早的文明以及帝国的兴起(从史前时期到公元500年) 001
第1章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005
早期人类/005 文明的出现/010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012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的馈赠”/018 新的文明中心/025 新帝国的崛起/030
第2章 古代印度/037
印度文明的出现:哈拉巴社会/038 印度的雅利安人/042 逃出生死轮回:古代印度的宗教/052 鱼类法则:孔雀帝国之后的印度/060 印度文化的繁荣/060
第3章 古代中国/066
中华文明的曙光/067 周王朝/070 个中华帝国: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081 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086 中国文化/089
第4章 古希腊文明/096
早期希腊/097 希腊城邦(公元前750年—公元前500年)/101 希腊文明的鼎盛:古典希腊/107 马其顿的崛起与亚历山大的征服/119 希腊化时代的世界各国/123
第5章 早的世界文明:罗马、中国、丝绸之路/129
早期罗马和共和时代/129 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137 危机与晚期罗马帝国/146 汉帝国的荣耀(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153
第二部分
文明新格局(500—1500年) 163
第6章 美洲/167
移居美洲/167 中美洲的早期文明/169 南美洲的早期文明/180 美洲的无国家状态/186
第7章 中东的萌发:伊斯兰教的兴起/192
伊斯兰教的兴起/192 阿拉伯帝国及其继任者/196 伊斯兰文明/208
第8章 非洲的早期文明/222
文明的出现/223 伊斯兰教的到来/228 中非和南非的国家和非集权社会/236 非洲社会/240 非洲文化/242
第9章 南亚和东南亚的文明进程/249
丝绸之路/249 孔雀王朝之后的印度/251 伊斯兰教的到来/255 印度的社会与文化/258 黄金地带:早期的东南亚/267
第10章 古代中国的繁荣/277
汉代以后的中国/277 中国的重新统一:隋、唐、宋/278 西征:蒙古人的故事/290 明代/295 寻路/297 中国文化的高峰/299
第11章 东亚各国:早期日本、朝鲜和越南/305
日本:太阳升起的地方/306 朝鲜:通往东方的桥梁/320 越南:小龙/322
第12章 欧洲的形成/328
中世纪早期欧洲的兴起/328 中世纪鼎盛时期的欧洲/336 中世纪的欧洲与世界/352
第13章 拜占庭帝国与西方的危机和复兴/358
从东罗马帝国到拜占庭帝国/359 拜占庭文明的鼎盛(750—1025年)/364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与崩溃(1025—1453年)/368 14世纪的危机/372 复苏:文艺复兴/379 下册目录
第三部分
新世界格局的形成(1500—1800年) 385
第14章 新邂逅:世界市场的创建/389
开发和扩张时代/390 葡萄牙海上帝国/395 征服“新世界”/397 转变中的非洲/403 香料贸易时代的东南亚/408
第15章 欧洲的转变:宗教改革与国家的构建/415
16世纪的宗教改革/416 危机中的欧洲,1560—1650年/427 应对危机:专制主义/433 英国与君主立宪制/436 欧洲文化的繁荣/438
第16章 穆斯林帝国/443
奥斯曼帝国/443 萨菲帝国/452 莫卧儿帝国/455
第17章 东亚世界/472
鼎盛时期的中国/473 变革中的中国/479 幕府时代的日本/485 朝鲜和越南/494
第18章 新世界秩序前夜的西方/499
走向新天堂和新世界:西方的知识革命/499 经济变迁与社会秩序/508
殖民帝国与美洲的革命/510 走向新的政治秩序和全球矛盾/513 法国大革命/517 拿破仑时代/527
第四部分
世界历史的现代模式(1800—1945年) 533
第19章 现代化的开端:19世纪的工业化和民族主义/537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537 工业繁荣的发展/545 反应与革命:民族主义的发展/550 1848—1871年的国家统一与民族国家/556 1871—1914年的欧洲各国/561
第20章 美洲、西方的社会与文化/567
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拉丁美洲/568 北美邻居:美国和加拿大/575 大众社会的出现/579 文化生活:西方世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586 走向现代意识:知识和文化发展/591
第21章 帝国主义的高潮/597
殖民统治的蔓延/597 殖民体制/600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604 东南亚的殖民政权/606 非洲的殖民帝国/610 反殖民主义的兴起/619
第22章 太平洋上的阴影:备受挑战的东亚/628
清王朝的衰落/628 转变中的中国社会/637 富国强邦:近代日本的崛起/640
第23章 20世纪危机的开始:战争与革命/654
通往一战之路/655 大战争/658 俄国危机和一战的结束/667 不确定的和平/675 追求新的现实:文化和知识潮流/679
第24章 民族主义、革命和独裁:1919—1939年的亚洲、中东和拉丁美洲/685
民族主义的兴起/685 中国的革命/700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本/707 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与独裁/712
第25章 危机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718
民主的退却:独裁政权/718 走向战争之路/724 第二次世界大战/728
新秩序/734 后方/739 二战的后果/742
第五部分
走向全球文明?1945年以来的世界 749
第26章 冷战格局下的东方与西方/753
伟大同盟的崩溃/754 冷战在亚洲/761 从对抗到共处/765 均势时代/772
第27章 1945年以来的东欧和西半球/781
欧洲的复苏与复兴/782 超级大国的出现:美国/790 加拿大的发展/793
1945年以来的拉丁美洲/794 西方世界的社会与文化/798
第28章 非洲和中东地区国家的变与不变/815
自由: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815 独立时代/817 现代非洲社会的变与不变/827 当代中东的社会与文化/832
第29章 走向太平洋的世纪?/840
南亚/840 东南亚/853 日本:亚洲巨人/859 韩国和新加坡/866
尾 声 全球文明/873
內容試閱 :
前言
灵长类动物出现在地球上数百万年后,人类开始小群体生活,在恶劣环境下以狩猎、渔猎和采集为生。在接下来的数千年中,随着数个广为分散的地区的人们掌握了种植粮食作物的技术,人类社会发生急剧转变。食物产量的增加促使这些地区的人口迅速增长,人们开始结成更大的群体。人们组成政府,为所在地人们提供保护和其他所需服务。城市出现并且成为文化和宗教发展重地。历史学家将这一进程称为文明的曙光。
长期以来,欧美历史学家认为,这些文明的兴起标志着现代世界的起源。西方文明课程的循例是在前两章讲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社会,接着讲授希腊和罗马帝国,然后直接就是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
这种方法本质上并没有错。当今世界的诸多重要领域实际上都可追溯到这些早期文明,全世界所有人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所取得的成就。不过,人们常常用这种阐释来暗示文明的进程是线性的,似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农业文明可以直接进化到欧洲和北美先进工业社会的崛起。直到近些年来,美国讲授的大多数世界史课程几乎将注意力全都集中于西方的崛起,对非洲、印度和东亚等世界其他地区不过匆匆一瞥。这些地区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和技术的贡献往往被忽视了。
人们用两大理由来证明这种方法的正当性。一些人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年轻人理解其自身之源,而非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不过,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欧洲中心论的动机是,人们相信,自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明是人类社会进化的推动力。
然而,这样的阐释严重扭曲了人类历史进程。在人类历史的绝大多数时期,的文明并不在西方,而是在东亚或中东。欧洲人相对短暂的统治时期在19世纪的帝国主义时代达到,当时,西方先进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势力遍布全球。然而,在近几代人的时期内,这种主导地位逐渐削弱,部分原因在于西方社会发生的变化,部分原因在于全球其他地方出现了新的发展中心,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亚洲地区经济实力日渐强大的中国、印度及其邻国。
世界史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许多人类社会都积极参与了这一进程,任何一个地区的主宰都只是暂时而非永恒的现象。本书的目的就是对这一进程进行公允论述,我们尽可能尊重人类浩瀚历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当然,我们必须关注西方的崛起,因为西方是近几百年来世界历具有主导性的地区。但是,我们也要充分关注其他地区的人们的贡献,这不仅仅限于1500年以前的时期——当时世界的几大文明中心都位于亚洲,还要关注显然已经开始了多极化发展的当下。
任何要讲授或写作世界史的人都必须决定,是将世界史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将它作为不同文化的集合来呈现。当然,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在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层面是相互依存的,这种现实常常被人们称为“地球村”。地球上各民族在很早就开始融合为统一的世界体系,在近代早期,资本主义的兴起加剧了这一进程。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一趋势,在全球史中成长起来的历史学家以及日益增多的全球史课程的导师们开始用“全球化方法”授课或著述,即重点不再关注个体文明的研究,而是关注“大图景”,或者,用世界史学家费尔南德·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的话说,世界历史是无岸的河流。
总体来说,作为将人类社会进化中的共同元素引入我们讨论和关注中的一种手段,这样的发展趋势可喜可贺。不过,这种方法也产生了两个问题。,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时间中,人类是部分或整个地生活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的。气候、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的差异使不同地区的人类社会在文化和历史发展上极为不同。只是在相当近的时期(人们通常接受的时间是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大航海时代,不过,现在有人将其推到蒙古帝国时代或更早),文化交流才形成了共同的“世界体系”。在这一世界体系中,世界某地发生的事件迅速传至全球,并产生重大影响。当然,近数十年来,全球相互依存的进程更为迅速。然而,即便是现在,由于民族和地区差异继续存在并塑造着世界史发展,这一进程尚不完全。这种差异和敏感不仅仅反映在非洲、印度和东欧等地区自相残杀的冲突中,也反映在近些年来如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欧盟这样的地区组织中。
第二个问题是个现实问题。今天的大学生们对中国、印度等文明的特性知之不深,对这些国家的历史了解不多,他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国家与我们的历史经历相似,它们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与西欧和美国差不多。因此,忽视那些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力量是错误的,低估那些继续分裂我们并将我们分化为不同民族的世界的力量同样是错误的。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的回答是,在采用全球化方法讨论世界史的同时,也公正对待世界各文明和各宗教的独特个性与发展。在部分和第二部分,各地区文明尤为重要。这两个部分所涉及的是人们普遍认为全球一体化还远未推进的时代。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则用比较和专题的方法讨论15世纪和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人民间更为深刻的联系。第五部分以世界各地区为中心,同时关注与冷战有关的共同问题以及生产过剩、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
我们也试图寻求其他方面的平衡。许多教材倾向于通过强调知识、政治视角或近来的社会视角以简化历史课的内容,这种做法的代价是缺乏足够的细节,成为编年史的笼统论述。我们试图写作一本较为周全的教材,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论述,并兼及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宗教史、知识史、文化史和军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