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作者对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论文集,全书收录经作者精心挑选、梳理的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结集成为劳动经济问题、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劳动关系问题、劳动社会学问题、苏联和东欧国家劳动问题研究等篇章,另附政策建议、回忆录、演讲稿及访谈实录若干,共同构成了各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劳动经济问题研究体系。全书以劳动力市场运行为中心,运用涵盖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劳动心理学和劳动法学的多学科研究视角,采用宏观与微观并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
|
目錄:
|
主要论著概述 1就业和收入分配理论与宏观政策研究 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 4人生写照 7名师剪影 7我为人民而工作 8寸心难表电大情 12劳动经济问题 14REFORM, WORK, SALARIES AND WAGES 14新中国成立30多年以来劳动工资工作的基本经验 28劳动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38中国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事业 45就业问题 52我国20世纪50年代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的 52浅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失业问题 57科学技术进步与劳动就业关系 6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67中小企业就业质量分析 72加强科技创新对就业促进作用的建议 77收入分配问题 84旧中国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之衡量 8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87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89铁路人工成本与职工总量控制研究 93发达国家缩小收入差距的策略 103社会保障问题 110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110还是“失业救济金”的提法好 112莫忘离退休老职工的历史贡献 113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看法 116退休双轨制的历史背景和解决建议 124利用健康管理控制医疗费用:来自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127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134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对外国在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34应关注煤炭行业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 140“人力资本”理论述评 141劳动关系问题 145建立新时期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145中国劳动关系的协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48劳动社会学问题 152劳动社会学研究综述 152《劳动社会学》译者的话 158劳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60应加强对劳动社会学的研究 167苏联、东欧国家劳动问题研究 175关于苏联劳动制度的一些资料 175民主德国社会学家谈“劳动异化”问题 182苏联学者对劳动资源等几个概念的看法 185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更新 189回忆 讲演 发言 访谈 195永远的怀念 195回忆在“首期社会学讲习班”学习的日子 197访苏见闻 201莫斯科印象(一) 205莫斯科印象(二) 207对诚信问题的几点思考 208五年实现国民收入倍增 211庆祝《人口与经济》创刊30周年暨全国“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 学术研讨会致辞 214在“新形势下劳动标准与人力资源管理研讨会”上的发言 215在“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圆桌研讨会”上的发言 217建筑节能,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219关于工人阶级的若干问题 221雇主品牌构建之浅见 22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塑造诚信道德规范 225在中国劳动学会适度劳动分会第四届年会上的发言 227附录A 作者主要著作和主持课题 230后记 232
|
內容試閱:
|
袁伦渠的学者人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经济学的发展(代序言)
近,袁伦渠教授打算出一本论文集,将?40?多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章结集成册,并请我写一篇序言,我欣然接受。
袁伦渠教授是我的同行和朋友,我对他非常熟悉。我们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认识的。当时我国劳动经济学界同全国学术界一样,受“科学的春天”的鼓舞,对“文化大革命”破坏的劳动经济学研究和教学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工作。当时,我正在由我主持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并准备在此基础上筹建劳动人事学院。我听说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袁伦渠老师工作勤奋,“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就开始劳动经济学的翻译和写作,于是,在1980年夏季的某一天去看望他,提出希望他协助我完成劳动人事学院的筹建工作。他谦虚但又热情地答应了。虽然当时北京经济学院领导未予批准,但他为人热情、谦逊好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们两人便由此结缘。在学术会上观点和兴趣的一致、会下的促膝长谈、研究生培养和答辩工作中的交往,对劳动经济学执着的喜爱,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友谊至今已40余年。
袁伦渠是我国早开办劳动经济学专业的北京经济学院的第二届劳动经济专业毕业生。1964年毕业后,他先后在国家劳动部、北京经济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工作,直至2016年,他作为国务院参事卸任,在我国劳动经济领域工作了52年。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劳动经济学科恢复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首先,他对我国劳动经济学科的恢复、重建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他就作为劳动经济学界的教师代表在1977年8月4日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劳动工资工作会议,会上受到邓小平同志的接见。受到鼓舞的袁伦渠立刻参加劳动经济学的恢复和重建工作。1977—1978年他连续参加了四次由于光远教授主持的按劳分配理论研讨会,批驳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将按劳分配诟病为产生资本主义土壤的谬论。20世纪80年代初,他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研究参考》《工业经济管理丛刊》等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期刊上发表了数篇文章,为计件工资、奖励制度等分配制度正名,同时与人合作出版《劳动工作基本知识》《劳动经济学概论》《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等著作,发行数十万册,为广大因“文化大革命”而荒疏业务的干部和读者详细介绍了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险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他还受劳动人事部的聘请,担任劳动人事学科主讲教师,先后为天津、陕西、广东、浙江、辽宁、广西等省市的劳动人事干部和高校专修班讲授劳动人事课程,并通过录音、录像面向全国讲授。由于知识丰富、教学认真,受到全国各地学生的好评。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劳动经济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这其中袁伦渠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历时10年,边讲边写主编了我国部《中国劳动经济史》,并与人合著《新中国工资史稿》,填补了我国劳动科学研究的空白,并以此为教材开设了改革开放后首次劳动经济史课程。1981年他主译改革开放后我国部国外《劳动经济学》教材,发行量2万余册,成为广大劳动工资干部和师生的重要参考书。1985年他主译我国部国外《劳动社会学》教材,并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授,将该学科介绍给国内学术界。他主编的《劳动经济学》教材自2002年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至今已出版六版,先后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等多项殊荣。他还曾提出由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劳动法学、劳动心理学、劳动卫生学、劳动保护学、劳动统计学组成劳动科学体系的见解,从而为申请劳动科学为一级学科提供了理论依据。1994年,袁伦渠被北京交通大学(当时称北方交通大学)引进。他与夫人林玳玳教授携手带领大家申请了劳动经济和社会保障的硕士点与公共管理的一级学科,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劳动经济系,填补了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科领域的空白。全系至今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数百名,其中不少在政界及企业界身居要职、有所建树。
其次,他对劳动经济理论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袁伦渠曾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或译著10多部,主持或参与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参与国家劳动部主持的《当代中国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重大研究项目,担任该书编委和编辑部成员,他作为主笔编写的章被认为是本书好的篇章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参与国家劳动部主持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养老保险改革与立法研究”,并主持其中关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的子课题,较早地提出补充养老保险的实施条件、资金渠道、鼓励政策、基金分配、待遇水平和发展对策,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该研究公开发表的成果受到上海劳动局和北京劳动局的好评,他也因此被劳动部聘为中国社会保险法起草咨询专家。他和林玳玳教授主持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劳动立法对外资在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受到惠普、三星、壳牌等跨国公司的欢迎,其成果以英文在美国出版。此外,他还曾主持多项铁道部关于用工制度和劳动组织的横向课题,为铁路部门提升劳动力配置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袁伦渠教授为我国劳动经济学界的国际交流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末,他受国家教委派遣赴莫斯科国民经济学院(现为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留学和讲学,师从著名劳动经济学家伊万诺夫教授。访问期间他曾在莫斯科国际学术会上发表有关中国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的俄语演讲,这是中国学者次向苏联东欧学者介绍中国改革开放10年来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险理论上的突破与实践上的探索,引起当时苏联东欧学者的极大兴趣,此讲稿以俄、英、日、西四种文字在苏联科学院主办的《远东问题》期刊?1990?年第1期和第?2期上发表。随着中外学者学术交流的日益加深,袁伦渠教授先后去俄、日、美、韩等国讲学,并被日本立正大学聘为客座教授。2017?年后,他又两次去俄罗斯访问,就劳动经济学科建设问题与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国立圣彼得堡财经大学、莫斯科高等经济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合作,并和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共同组建了“中俄劳动科学研究网络”,从而接续了由于苏联解体而中断了20多年的中俄高校劳动经济学界的联系。
袁伦渠教授是我国劳动经济学界的国务院参事。他于2004年3月至2016年3月先后被总理和总理聘任为国务院参事,成为我国劳动经济学界国务院参事人。在担任国务院参事的12年中,他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他牢记为国务院领导建言献策、咨询国是的宗旨,悉心投入参事工作的多种活动。他参加总理每年主持的座谈会,参与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就国务院领导同志关心的问题,参加相应课题组,深入线调查研究。他曾就总理关心的生产安全问题,亲赴各地矿山调查研究,甚至深入井下看望采煤工人,为改善矿工的劳动环境向国务院领导建言献策。参事工作卸任时,国务院参事室领导在写给北京交通大学党委的信中对袁伦渠的参事工作业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后,我认为,这本论文集收录的?30?余篇论文,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后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与实践应用价值。
其一,本书涵盖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四个部分,并运用多学科交叉的劳动科学对这四个部分进行了综合性、整体性的研究,对建立劳动科学体系具有参考意义。本书收录的文章贯穿了我国就业从“统包统配”走向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从“大锅饭”走向按劳分配为主的多层次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从企业保障走向社会保障多层次全覆盖的改革过程,在理论价值之外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参考价值。
其二,本书对劳动经济问题采用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实证与制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纠正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偏重宏观和定性分析的现象,又不同于当前我国劳动经济学界普遍“食洋不化”,片面强调微观与定量分析,而忽略我国独特历史、制度背景的现象,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劳动经济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三,本书在我国学术界次提出劳动科学的学科群概念,并重点介绍了劳动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作者在北京大学讲学的经历,将西方这一年轻的学科引入我国学术界。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企业年金的论文,得到了劳动部和上海劳动局、北京劳动局的认可,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实行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
此外,本书还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与政策指导价值。袁伦渠教授从事劳动科学教学和研究50余年,曾在劳动部等国家机关和国务院参事室从事工作多年,多次参加国家高层学术会议,并多次应邀参加国家劳动法和社会保障立法的讨论和调研活动,积累的实际经验也反映在本书中。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这本论文集涉及这些重大民生问题,其理论和政策建议对相关部门,尤其对我国实现“六稳”“六保”政策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对劳动经济学科的传承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此,我对袁伦渠教授这部论文集得以出版表示由衷的祝贺,也诚挚地将它给广大读者。
赵履宽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21年1月
自序:52年工作生涯
教学科研伴随一生
我于1960年从北京市第九中学毕业,1960—1964年在北京经济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前身)劳动经济系就读,成为我国早开办的劳动经济专业的第二届毕业生。1964—1971?年在劳动部(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1969—1971年被下放到河南省的“五七”干校劳动);1971—1975年在铁道部丰台桥梁厂子弟学校教书;1975—1994年任母校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其间1980年参加“社会学讲习班”,师从费孝通教授学习社会学;1988—1989年由国家教委选拔赴苏联莫斯科国民经济学院(现为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经济系留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伊万诺夫教授学习劳动经济学。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4月至今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晋升为二级教授,2004年3月至2016年3月被总理和总理聘为国务院参事。
我自?1964?年参加工作至?2016?年国务院参事卸任,一生工作?52?年,除“文化大革命”几年外,绝大部分时间从事劳动经济和劳动政策的教学和研究。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管理各部分。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这就注定了劳动经济学是一门关注民生的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科学春天的鼓舞下,我决心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我先后撰写和牵头翻译有关劳动经济和劳动政策的著作和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1984年担任了组织的由邓力群、马洪、武衡主编的大型“当代中国”丛书《中国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卷》的编委和编辑部成员,参与本书的编写并担任工资福利部分的统稿人。专著《中国劳动经济史》论述了19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85年中国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出版后被国内外多家学术团体和学者所引用,作为我国部劳动经济史专著,填补了我国经济史研究的空白。针对“文化大革命”后国内高校劳动经济学界缺乏教材的情况,我牵头首次翻译了国外《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两部著作,通过在北京大学社会系讲学及发表文章将劳动社会学这门新兴的学科介绍引进到中国学术界。几十年来,劳动社会学这门学科已经在中国落地生根,成为中国高校的一门主干课程和学科。在教学方面,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授过新中国劳动经济史、劳动经济学概论、现代劳动组织学、社会保障学和劳动社会学等多门课程。
1994年4月,在我近54岁的年龄被北京交通大学引进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和责任教授联合同仁先后申请并经批准成立了劳动经济和社会保障两个硕士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点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劳动经济系,并开始了上述学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近二十年来,我先后为硕士生、博士生开设了不同层次的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课程,培养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100多名。这些毕业生在社会上声誉良好,大多在劳动人事和人力资源领域工作,其中不少成为企业的高管,有的成为高校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还有的担任了政府部门的高级职务。
在科研方面,我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和老龄产业研究等多个方面。例如:1999—2001年我主持了美国PDIGRC(全球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的国际项目“中国劳动社会保险立法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外资在华企业的影响”,项目完成后在国际论证会上,得到了与会的国际跨国公司高管的肯定和赞誉,促进了外资在华企业家遵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意识,达到了国内外企业合作共赢的目的,该项目成果2001年在美国纽约以英文公开出版。1998—2000年我主持并带领学生完成的铁道部项目“人工成本与铁路职工减员增效研究”次创造性地以人工成本核算铁路职工应配备的人数,得到了铁道部验收组的肯定,对铁路合理配备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2002年我根据自己几十年教学科研的积累,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联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守志教授写出了一部新的《劳动经济学》教材(著名经济学家胡代光和高鸿业为总主编的六部经济学教材之一)。该书由东北财大出版社出版后,2005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以此书为教材开设的课程,被评为2007年北京市精品课程,2014年被评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该书出版后至2021年3月五易其稿,已出至第六版,13?次印刷,印数约达?6?万册。目前已被数十所财经院校选为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学习参考书。
在学术交流方面,2006年在我主持下,劳动经济系举办了全国公共管理高层论坛,荣幸地邀请到清华、北大、人大和浙大的著名教授前来参加。同年我应邀出席中国管理学会在德国举行的“世界管理学论坛”学术会议。2009年7?月我参加了国务院参事室组织的关于中美医疗制度比较研究课题,赴美国考察。
国务院参事工作概述
2004年3月,我有幸受国务院总理聘任为国务院参事,在国务院参事室工作。国务院参事室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参事是国务院工作人员。参事们由中央各部门的阅历广、知识丰富、知名度高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作为政府智力的支撑力量,发挥个人专长,就宏观经济和社会管理诸方面以“直通车”的形式为国务院领导同志建言献策、咨询服务。遵照《国务院参事工作条例》规定,我每年列席和旁听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两会,定期听取中央领导指示和中央文件的传达,参与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和每年一度的总理召开的座谈会。为不负领导的重托,每次学习讨论我都认真思考、做好书面发言,并积极参加国务院交办和参事室组织的调研活动,就国计民生和社情民意问题进行调研。
我在调研活动中特别注意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就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例如:针对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2005年5月至9月,我随国务院参事室和国家安监局调查组深入黑龙江鸡西煤矿、河南平顶山煤矿、云南曲靖煤矿,组织当地干部和工人进行多次座谈,并深入平顶山煤矿900米深的井下看望线采煤工人。我参与撰写的《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调研报告》《关于解决矿工工伤工亡待遇的建议》《关于煤炭行业人才培养建议的调查报告》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对加强煤矿企业人才建设和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减少了伤亡事故,提高了工亡工人的赔偿和抚恤标准。2006年3月,我参与参事集体考察湖北经济发展期间,就湖北省所有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免税、新农村建设问题谈了自己的体会,对乡镇企业工人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人劳动保护政策的执行、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经济补偿问题向湖北省政府领导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接受了当地媒体的采访。2007年4月,在参事集体赴广西考察期间,我在自治区座谈会上就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等问题,向自治区领导提出了建议。2010年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精神,收集整理多方资料,写出《发达国家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措施》一文,该文举出的措施包括三方面:一是通过初次分配,增加劳动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再分配严格税收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二是通过立法和竞争约束垄断行业的收入;三是规范收入秩序,限制高收入,严格财产稽查制度等规范收入。此文发表在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国是咨询》2010年第2期供中央政治局领导参考。2014年5月我根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查阅多种资料五易其稿,写出《中国劳动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事业》一文,全面系统地介绍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提供给参事室领导同志赴西班牙智库国际论坛上介绍中国国情,此报告得到了国外专家学者的兴趣和热议,反映良好。该文发表在《国务院参事袁伦渠咨询国是文稿汇编(2004年3月—2016年3月)》上。2013年我参与了国务院参事室社会管理调查组,走访了五个省市,参与写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施政过程中群众工作的建议》,响应了当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上述调研报告和建议,不少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和圈阅。
2012年“两会”期间,在国务院参事室与人民网联合主办的“两会论坛”上,我发表的《退休双轨制的历史背景和解决建议》一文得到了网民们的热烈响应,在网上有160条留言,177人分享,点击量突破3万,对我国退休待遇双轨制并轨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见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国是咨询》2012年第2期第20页)。2015年6—9月,我参加国务院参事室关于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调查组,调研报告《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得到总理的圈阅和批示。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参与了国务院参事室“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组,提出的七条建议获刘延东副总理的批示。
此外,我根据自己的专长,就国务院法制办交来的征求意见的法律法规文件,参与讨论和修改并提出建议。例如:2011年“关于女职工特殊保护条例”,2010?年“企业职工带薪休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改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权益保护法”等条例和法规,我都参与了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
作为国务院参事,我尤其关注社情民意工作,每年定期参加有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的学术会,在会上就劳动保障等民生问题发表意见并提出建议。2014年11月18日,应邀请在陈竺副委员长主持的“分析2014年经济形势征求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建议”的座谈会上,提出了科技创新对就业和创业促进作用的建议,并提交了书面发言,得到了陈竺副委员长的肯定。2015年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曾培炎原副总理任主任)的邀请,出席了该中心举办的“我国应对老龄化战略研究专家研讨会”,发表了“养老保险基金不足应由国有资产填充的建议”,此建议与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后来在媒体上发表的观点相同。
在2004年3月被聘任至2016年3月卸任的12年参事工作生涯中,我几乎参加了国务院参事室组织的所有集体活动。2016年3月21日卸任时,国务院参事室主任王仲伟和其他领导同志专门为我举行了欢送会,会上对我十二年的参事工作给了很高的评价,并将我十二年的部分建言献策结成《国务院参事袁伦渠咨询国是文稿汇编》(2004年3月—2016年3月)一册。以下是参事室领导在该书前言中对我的评价:
袁伦渠参事自2004年3月受聘为国务院参事以来,严格遵守《政府参事工作条例》,模范履行参事职责,勤勉敬业,恪尽职守,始终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向国务院提交多篇有参考价值的参事建议,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袁伦渠参事在从事参事工作的10多年中,围绕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上报十余篇参事建议,均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对加强人才建设和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袁伦渠参事谦和务实,责任心强,广泛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扩大政府参事的社会影响。10多年来,他积极参加参事集中工作日活动,主动参与我室组织的重点课题调研等各类重要活动,多次参与《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工作,积极旁听、列席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担任参事期间,他还兼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袁伦渠参事品格高尚,治学严谨,始终坚持以参事工作为主业,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辛勤付出,为我国教育事业和政府参事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值此袁伦渠参事离任之际,我们特将由他牵头或者参与撰写的建议汇编成册,以志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