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个人后期资助项目。
本书从书画的源流与书画的关系入手系统讨论了国画人物画的用笔问题,通过历代人物画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笔墨意态——笔意,探求国画用笔在历史中发生与发展的规定性——笔道,从而思索在笔法和墨法中新发展的可能性。
本书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明确了中国画用笔问题的发展观,即以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大时段的不同的用笔观构成了中国传统用笔的结构关系,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意味着,中国画传统的用笔不仅是发展的,更具备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二是突出了中国画用笔的人文内涵,即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笔不仅是一种材料工具,更是人文涵养的结果,由此凸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
內容簡介: |
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的立场,从中国画理的角度出发,从书画的源流和书画的关系入手讨论国画人物画的用笔问题。全书共分5个章节,从我国先秦三代的笔法论、汉唐之间的形神论、宋元之际的意象论、明清两代的雅俗论到20世纪人物画用笔现状、写意精神对人物画用笔的启示等多角度探讨了国画人物画用笔的发展过程,对于国画人物画的发展道路做了深入、系统、全面的剖析。
|
關於作者: |
凌晨,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1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国画教学与技法研究)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天宫一号》《我是海燕》《鱼水情》等多幅国画作品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略谈汉隶笔划的形变与书写的自由度》《“文治武功”——乾隆时期宫廷政治军事题材绘画》等多篇学术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
|
目錄:
|
目? 录
导? 论?
节?研究国画人物画用笔的初衷? /? 003
第二节?国画人物画用笔的历史与现状? /? 011
一、有关国画属性或立场的论述? /? 011
二、有关笔墨本体的论述? /? 016
三、有关人物画传承和发展方式的论述? /? 021
第三节?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 026
一、基本概念? /? 026
二、研究方法? /? 039
章
先秦三代的笔法论?
节?古文字时期的用笔问题? /? 045
一、陶纹中的用笔? /? 045
二、甲骨文中的用笔? /? 048
三、金文中的用笔? /? 052
第二节?字的构型与笔画关系? /? 057
一、陶纹中的点划之美? /? 057
二、甲骨文的刻划之态? /? 062
三、金文的范铸之姿? /? 068
四、其他文字的遗存? /? 073
第三节 “中锋”观念的形成? /? 078
一、“图纹”观? /? 078
二、“藏”器与“执中”? /? 082
第二章
汉唐之间的形神论?
节?汉隶笔画的形变与书写的自由度? /? 092
一、篆隶之变? /? 093
二、汉隶的构型笔画与地域风格? /? 098
三、笔法的自觉与审美意识的萌生? /? 102
第二节?“字如其人”的审美观念?? /? 107
一、“人”的自觉? /? 108
二、晋书风韵? /? 113
三、悟对传“神”? /? 120
第三节 “书画同体”的书写意识? /? 124
一、用笔同法? /? 125
二、由笔至墨? /? 128
三、由“神”转“逸”? /? 132
第四节 “骨法用笔”的人格精神? /? 138
一、“骨”之论? /? 139
二、“骨”之气? /? 143
三、“骨”之相? /? 146
第三章
宋元之际的意象论?
节?用笔之形势? /? 156
一、常形与常理? /? 156
二、武宗元的白画? /? 159
三、李公麟的细笔白描? /? 164
第二节 用笔之意气? /? 169
一、禅心与意气? /? 169
二、梁楷的减笔意气? /? 173
三、李唐的阔笔之气? /? 179
第三节?用笔之气象? /? 184
一、风俗人文中的新气象? /? 184
二、苏汉臣与李嵩的精微之笔? /? 187
三、刘松年与马远父子的诗意气象? /? 192
第四节? 用笔之韵致? /? 197
一、以古意求韵致? /? 198
二、赵孟、钱选的高古之笔? /? 201
三、元代文人绘画的情致? /? 206
第四章
明清两代的雅俗论?
节? 画谱中的笔法规范和形式趣味? /? 218
一、画谱中的文化传承? /? 218
二、画谱中的笔法规范? /? 221
三、画谱中的白描风尚? /? 226
第二节?碑帖之争 — 两套笔法系统构成的文化批判? /? 232
一、碑帖之争背后的审美趣味与文化差异? /? 232
二、书家画 — 对画学传统的复古折中? /? 237
三、画家书 — 对书画传统的托古开今? /? 243
第三节? 笔墨分离后的形意世界与质性关系? /? 248
一、明心见性? /? 248
二、以笔写意? /? 252
三、以墨见性? /? 256
第五章
20 世纪国画人物画笔墨新发展?
节? 20 世纪人物画用笔现状? /? 267
一、20 世纪人物画现代审美观念的形成? /? 268
二、传统笔墨的现代品格? /? 270
三、实验水墨的材料变换? /? 280
第二节? 写意精神追求对人物画用笔的启示? /? 285
一、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 286
二、正本清源与寻宗出新? /? 293
参考文献? /? 301
后? 记? /? 308
|
內容試閱:
|
自幼喜欢绘画的我,少年时代就多次参加中外画展并屡屡获奖,也因此被《人民日报》等诸多媒体报道。后来,不管是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学士学位,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还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读博士学位,对于绘画艺术的追求,我从未停下脚步。当然,这期间虽然也经历过低谷,但始终都没有动摇我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与痴迷,反而使我更加坚定了对绘画艺术的追求。
一切被大家所认可的创新,一切站在民族文化立场上的审美情趣,一切在艺术家主体精神下对过去笔墨语言的改造和对新的语言样式和风格面貌的探求,一切从人的精神品格和艺术角度对时代精神、时代题材的认识与创造,才是真正“随时代”的笔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