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南开诗学》第4辑,分为“诗人研究”“诗学理论”“诗人自述”“诗学文献”等五个栏目,主要关注古代诗学、词学发展等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成果,如通过对龚鼎孳、张维屏、谭献、郑文焯、朱祖谋的研究,呈现了清代以来诗学、词学的丰富内容;聚焦百年来新诗研究成果,既以穆旦和屠岸为例,再现诗人的心态、创作和美学理念,也以新诗派别、专题诗歌为例,梳理新诗发展过程,解读抗战街头诗文体特征;呈现诗词学文献整理成果三种,特别是对《大复集》的评语,这对认识明代诗坛复古诗学别具意义;获得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女诗人冯娜讲述了她的创作历程。
|
關於作者: |
孙克强,1957年生,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词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要著作有《雅俗之辨》《词学论考》《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清代词学》《清代词学批评史论》《况周颐词话五种(外一种)》,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百多篇。
罗振亚,1963年生,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国新诗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要著作有《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研究》等,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多篇。
|
目錄:
|
诗人研究
龚鼎孳的诗学观与诗歌创作探论 邓妙慈
张维屏词简论 范松义
谭献《复堂词》谫论 陆有富
晚清隐喻书写的经典化:朱祖谋词作隐喻体系的楚辞化 王平
查良铮如何翻译普希金的叙事诗 谷羽
从忐忑不宁到心无挂碍
——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诗人穆旦的心态与创作 王士强
择善而从,以真为美:论屠岸诗歌的精神向度 卢桢
诗学理论
试论明清儿童教育中的“诗教”及其当代启示 张海涛
郑文焯的“律法”与“法相”
——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吴昌绶批校清抄本《〈日湖渔唱〉〈西麓继周集〉》叙论 时润民
肯定—否定—再肯定:被文学史书写的新月派 叶红 王爱雯
论全面抗战时期街头诗的文体特征 熊辉
新中国前三十年诗歌的论断艺术 薛媛元
走出语言迷宫:“新世纪诗歌”的未来 张大为
“日常生活书写”:“新世纪诗歌”的转向与悖论 冯雷
“我看见逝者正找回还乡的草径”
——陈超诗学研究综述 王永 杨洋
诗人自述
苍鹭和它的幽灵 冯娜
诗学文献
《四杰诗选》之姚佺评《大复集》 陈丽丽
民国词学论著提要 和希林 孙克强
《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辑》提要(下) 刘毓盘 辑校 胡永启 整理
学术书评
超验诗学的当代建构
——评董迎春《当代诗歌超验论》 苏文健
《南开诗学》稿约
|
內容試閱:
|
编者的话
《南开诗学》第四辑共刊载各类文章20篇,涉及古代诗学、词学及百年以来新诗发展的诸多内容。这些文章关注具体问题,不作凿空之论,注重将文献与理论相结合,对颇多有价值的论题进行了深入论析。
就古代诗学研究而言,本辑文章通过对龚鼎孳、张维屏、谭献、郑文焯、朱祖谋、张珍怀的研究,呈现了清代以来诗学、词学的丰富内容。龚鼎孳是明清之际的重要诗人,邓妙慈将龚鼎孳的创作与理论结合考察,敏锐指出其融合唐、宋的诗学思想,体现了对明末清初诗坛门户壁垒的突破。晚近词学是当前词学研究为活跃的领域,范松义展现了张维屏词豪隽的主体风格,让人一窥晚清东坡词接受之一斑。陆有富关注谭献作词“意涩”写作技巧与“柔厚”词学主张相副之貌,为了解晚清崇涩尚厚的词学思想提供了生动例证。朱祖谋是清季民初时期的词坛宗匠,王平将朱祖谋词置于清季内忧外患的大变局之下,分析彊村词隐喻书写的楚辞化,呈现了清季政治抒情词的书写特质。时润民将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吴昌绶批校《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批语与其词作结合,揭示了郑氏精研词律的词学一端。本辑刊发了陈丽丽、和希林、孙克强、胡永启整理的诗词学文献三种,均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陈丽丽整理的姚佺评点何景明《大复集》的评语,对认识明代诗坛复古诗学别具意义。
纵览百年中国新诗的历史,可以发现诸多诗人兼有翻译家的身份,如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等,他们均在创作与翻译领域成就斐然。其中,穆旦在1949年后的探索尤其值得关注。本辑收录了谷羽谈查良铮如何翻译普希金的叙事诗,以及王士强对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诗人穆旦的心态与创作的梳理。对读这两篇文章,可以窥见翻译家查良铮和诗人穆旦在“译”与“写”两条线索上共同持有的美学理念,还有穆旦在两重身份转换之间的复杂心理。在西诗翻译与新诗创作领域,屠岸也取得了卓著成果,卢桢从诗人的精神世界探入,发现屠岸擅长以“客体感受力”揭示哲趣,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