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道德情感现象学:透过儒家哲学的阐明

書城自編碼: 374358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卢盈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214265692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儿童折纸大全(儿童创意美术手工系列)
《 儿童折纸大全(儿童创意美术手工系列) 》

售價:HK$ 34.3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人文与社会译丛)
《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人文与社会译丛) 》

售價:HK$ 90.9
最好的教养:别错过孩子的4~7岁成长关键期
《 最好的教养:别错过孩子的4~7岁成长关键期 》

售價:HK$ 57.3
给孩子的语文四书:语文原来可以这样学(全四册)
《 给孩子的语文四书:语文原来可以这样学(全四册) 》

售價:HK$ 170.2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

售價:HK$ 69.6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
《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 》

售價:HK$ 233.6
伟大的中国奇迹:给孩子的古建筑解剖书(全8册)
《 伟大的中国奇迹:给孩子的古建筑解剖书(全8册) 》

售價:HK$ 431.9
Fundamental of Physics(7th Edition) 基础物理学(第7版)(改编版)
《 Fundamental of Physics(7th Edition) 基础物理学(第7版)(改编版) 》

售價:HK$ 104.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7.5
《第一哲学沉思录 (导读注释版)》
+

HK$ 61.4
《理想国(汉译名著本)》
+

HK$ 70.0
《我们是谁:乔姆斯基论语言及其他》
+

HK$ 74.3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

HK$ 41.0
《归责与规范--一种道德责任理论(规范研究文库)》
+

HK$ 63.7
《道德经(老子传世之作,中国“万经之王”。每四个德国人家里就藏》
編輯推薦:
本书力求揭示儒学怎样促进对情感、价值与德性深入而全面的理解,细致地描述关键情感以及它们与儒家核心价值德性的关联,本书将会更好地指导道德实践,并推动现象学、中国哲学、伦理学、跨文化考察、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內容簡介:
以马克斯·舍勒与儒家尤其是心学的相关描述为中心,本研究澄清了我们个人与人格间的体验,旨在促进对情感、价值与德性深入而全面的理解。本书细致地分析了关键道德情感(如同情-爱、羞恶、恭敬、信任)以及它们与儒家核心价值德性(如仁、义、礼、信)的关联。心的秩序被展示为情感秩序,而非逻辑或理性秩序。基于对“心有其理”之具体内容的阐发,本书希望推进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推动现象学、中国哲学、跨文化诠释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關於作者:
卢盈华,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青年研究员。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哲学博士、现象学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入选“钱江人才计划”。研究重心为中国哲学与比较哲学,并发掘现代新儒学、伦理学、现象学、心理学与心理分析、海外中国哲学等学术资源,关注心、情、意识、价值话题。研究方法倾向于通过个人和人格间体验的视角进行哲学的检视与发展。于Continental Philosophy Review, Dao,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Asian Philosophy, 《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A&HCI收录10余篇。作品获得《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出版中英文著作各1部。在亚洲和比较哲学学会(SACP)、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等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英文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1项。
目錄
导言 儒家心学与道德体验的哲学进 1
章 重新检视对儒家伦理学的康德式诠释 7
节 休谟与康德:谁更接近孟子? 8
第二节 心:作为情感的意向 9
第三节 个体尊严与自律 13
第二章 马克斯?舍勒与王阳明思想中先天的价值与感受 17
节 儒家心学中道德情感的特征 18
第二节 马克斯?舍勒的先天价值与感受观念 25
第三节 儒家思想中的价值与感受现象 ——兼及对王阳明四句教的诠释 37
第三章 同情与爱的现象学 45
引言 45
节 同情与共感现象学 46
第二节 爱的现象学 52
第三节爱的再探讨 57
结语 65
第四章 同情、爱与儒家“仁”的观念 67
引言 67
节 孟子对仁的描述中的同情与爱 68
第二节 一体之仁与爱 73
第三节 仁爱的普遍性与良知 79
第四节 同一感、一体感与个体性 83
结语 92
第五章 羞耻现象学 94
引言 94
节羞耻体验中精神、生命与快乐的冲突 95
第二节破坏性羞耻和羞辱 106
结语 114
第六章 羞耻与儒家“义”的观念 116
节 义:责任与内在情感 116
第二节儒家语境中的羞耻与义 11
第三节 礼、仁与义 125
第七章 敬之现象学 132
节 儒家经典中“敬”的两种基本含义 132
第二节 作为道德感受的尊敬之三类 135
第三节作为宗教感受的尊敬:谦卑、崇敬以及相关的感受 141
第四节儒家语境中作为宗教感受的尊敬 146
第八章 敬与儒家“礼”的观念 151
节 礼的来源和基础 151
第二节 礼与尊敬的关联:礼[乐]如何恰当地表达道德和宗教尊敬 157
结语 166
第九章 信任、守信与不信任 168
导言 168 2 纯粹哲学丛书?道德情感现象学
节 信任与守信的表现与关联 170
第二节 不信任相关问题:破坏信任的力量、欺诈与避嫌 183
总结 193
结语 “心有其理”与“人心惟危” 196
参考文献 200
致谢 210
內容試閱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爱或互敬,儒家的道德修养更强调对自己的要求或追求,而不太提倡将要求施加给他人。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4》)如果一个人在表达尊敬时对他人的回敬抱有很高的期望,当别人不回敬他时,他会感到被冒犯。例如,当一个人向他人鞠躬,他人没有鞠躬回应时,如果此人认为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就会感到不受尊敬,心生怨恨。
在这种情况下,礼似乎是无效的,它反而使人过度敏感、要求苛刻。这招致了《道德经?三十八章》对礼的批评:“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在道家看来,只有当人失去了自然之道和它所注入的品德时,才有必要限制和调整人的行为。在盛行“自己如此”或对环境的自发反应(自然)的理想社会中,由于道的流行,人们不需要频繁地相互交往,相互麻烦。庄子也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在自然活动中,一个人不愿去展示对别人的尊敬,也不希望别人向自己敬礼。道家对虚礼的批判是富有意义的:轻松的生活比烦琐劳累的习礼生活更好。笔者在一定程度上认可道家的批评,因为礼确实制造了很多麻烦提高了对他人回应的期望。此外,对婚丧礼仪规模的评价和攀比,使人们忽视了其初衷。在理想的情况下,按照道家的生活方式行事,人们会生活得更自由,更不受约束。
尽管如此,即使我们承认没有必要期待他人的强烈敬重,还是要看到,无意识地期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尊严表现出基本的尊重还是有意义的。谦卑绝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自尊,让人安然地接受羞辱。在维护个人尊严方面,基本的道德礼仪仍然不可或缺。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28》)。礼使我们能够保持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此外,尽管道家的反对有一定道理,但是各种各样的情感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身上,礼仪对情感的调节作用还是应当得到认可。更重要的是,儒家认为,道家拒绝承认我们之间有道德需要的观点是偏颇的,而帮助创造一个道德的社会是礼的适当目的。亚伦?斯托内克尔(Aaron Stalnaker)写道:“礼训练每个人适当地关心和尊敬他人,因此早期儒家认为它可能是卓越的治理艺术,包括对于自我和社会的相互关联的管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