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HK$
65.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78.2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5.8
《
收尸人
》
售價:HK$
72.8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本书围绕电力信息时钟同步技术,全面阐述了电网时钟同步方式、原理、评估指标以及监测方法和信息同步技术。本书共分11章,包括时钟同步技术概述、时钟同步系统介绍、时钟同步评估指标、串口时钟同步技术、脉冲时钟同步技术、B码时钟同步技术、网络时钟同步技术、PTP时钟同步技术、时钟同步监测技术、机器学习时钟同步技术、信息同步技术,涵盖了目前电网信息时钟同步技术的各个方面的详细讲解。
|
內容簡介: |
本书的章主要提出多源多域的控制概念,多源多域的调度控制顺序、控制区间以及临界条件。第二章为电网裕度控制技术。章主要分三种裕度控制来讲述,分别是电压裕度控制方法,负荷裕度控制方法以及调峰裕度控制方法。分别对这三种控制方法分别提出了控制方法。第三章主要讲述大电网频率以及电网规模、用电负荷大小之间的数学关系,总结出一定数学规律。第四章本章介绍了低频的产生原因及其危害,以及由此引出的低频产生后的切负荷方法。包括序列法、等级法和策略法,并通过算法分析和设计仿真系统模型进行实例演算。第五章主要讲述传统调度控制在新型电网下的控制升级以及概念的更新。第六章对储电种类以及投入作用的介绍,进而引出储能电池的控制模式,并对其调峰、调频调压、波动平抑、跟踪计划出力和孤岛运行控制模式进行说明。
|
關於作者: |
作者团队是辽宁电科院专家,长期从事技术监督和技术研发,围绕相关技术课题实验研究,多次曾获得、省部级和网省公司科技成果奖。
|
目錄:
|
章 时间同步技术基本知识
1.1时间与时间同步概念
1.1.1时间同步的相关术语
1.1.2时间同步装置的基本组成
1.1.3常用的时间同步信号
1.1.4时间同步的方法
1.1.5时间同步技术发展历程
1.1.6 时间同步产品简介
1.2同步时钟概念
1.2.1时钟源
1.2.2 时间同步信号接收器
1.2.3 频率源
1.2.4 主时钟
1.2.5二级钟
1.3时间同步系统
1.3.1电网时间同步系统结构
1.3.2电力系统对时间同步的需求
1.3.3时间同步系统主要信号接口
1.4电力自动化设备(系统) 对时方式
1.4.1 脉冲对时
1.4.2 串口报文对时
1.4.3 时间编码方式对时
1.4.4 网络方式对时
第二章 时间同步系统
2.1 时间同步系统概念与系统组成
2.1.1时间同步系统概念
2.1.2、时间同步系统的组成
2.2电力时间同步系统发展历程
2.2.1建立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的必要性
2.2.2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技术现状
2.2.3 GPS导航系统的发展
2.2.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
2.2.5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存在的问题
2.3时间同步装置结构与功能
2.3.1电力自动化系统及时间同步装置
2.3.2时间同步装置的基本组成
2.4时间同步技术常用通信接口
2.4.2当前时间同步技术存在的问题
2.4.3IEC61850对时要求
2.5电力时间同步网组网
2.5.1同步系统概述
2.5.2电力广域时间同步网建设方案
2.5.3电力广域时间同步网方案设计思路
2.6电力时间同步系统通信协议
2.6.1 IEEE1588协议背景
2.6.2 IEEE1588协议特点
第三章 串口报文对时技术
3.1 串口报文对时概念与发展历程
3.1.1对时的必要性
3.1.2目标信息源的选择:
3.1.3串口报文对时的功能
3.2 串口报文对时原理
3.2.1串口报文接收实现
3.3 串口报文对时技术参数
3.3.1环境要求
3.3.2电气要求
3.3.3性能指标:
3.4 串口报文协议编码格式
3.4.1时间报文输出
3.4.2串口报文格式 :
3.5 串口报文对时通信接口
3.5.1类别:
3.5.2一般规定要求:
3.5.3装置使用的决定方式
3.6 串口报文对时技术优缺点与应用前景
3.6.1串口报文对时技术的优点:
3.6.2串口授时的缺点:
3.6.3发展前景
第四章 脉冲对时技术与卫星对时技术
4.1脉冲对时概念与发展历程
4.2脉冲对时原理
4.3脉冲对时技术优缺点与应用前景
4.4卫星授时技术概述
4.5北斗/GPS双模授时技术
4.5.1GPS系统基本介绍
4.5.2GPS定位与授时原理
4.5.3北斗卫星系统基本原理
第五章 IRIG-B码对时技术
5.1 编码对时概念与发展历程
5.1.1编码对时的概念
5.1.2编码对时的发展历程
5.2 IRIG-B码对时原理
5.3 IRIG-B(DC)与IRIG-B(AC)的区别
5.3.1 IRIG-B的格式
5.3.2 IRIG-B(DC)码
5.3.3 IRIG-B(AC)码
5.4 IRIG-B码编码与解码技术
5.4.1 IRIG-B(DC)码编码的原理
5.4.2 IRIG-B(DC)码解码的原理
5.4.3 IRIG-B(AC)码解码的原理
5.5 IRIG-B码通信接口
5.6 IRIG-B码对时技术优缺点与应用前景
第六章 NTP对时技术
6.1 NTP对时概念与发展历程
6.1.1 NTP对时概念
6.1.2 NTP发展历程及现状
6.1.3 NTP 网络时间协议简介
6.1.4 NTP 网络体系结构
6.2 NTP与SNTP的区别
6.3 NTP 协议工作原理
6.4 NTP 的工作模式
6.4.1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6.4.2对等体模式 99
6.4.3 广播/组播模式
6.5 NTP 的核心算法
6.5.1数据滤除算法
6.5.2 时钟选择算法
6.5.3 本地时钟调节
6.6 NTP服务状态监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6.6.1总体架构
6.6.2软件架构
6.6.3模块程序流程与具体实现
6.7 网络流量测量技术体系结构介绍
6.7.1流量数据采集
6.7.2流量数据处理
6.7.3流量数据分析和呈现
第七章 PTP对时技术(精确时间同步协议对时)
7.1 PTP对时发展历程与概念
7.1.1 PTP对时发展历程
7.1.2 PTP协议的概念
7.2 PTP对时端口、报文类型、时钟模型概念
7.2.1 PTP对时端口
7.2.2 PTP报文类型
7.2.3 PTP时钟模型
7.3 PTP对时原理
7.3.1偏移测量阶段
7.3.2 延迟测量阶段
7.4 PTP时间同步系统简介
7.4.1PTP系统
7.4.2 PTP子域
7.4.3 主从层次同步结构
7.5 PTP对时通信接口
7.6 PTP对时技术的优缺点与应用前景
第八章 间同步性能指标与测试方法
8.1时间同步性能评估指标(技术指标):时间精度、时间稳定度、守时精度
8.1.1时间同步误差
8.1.2 频率准确度
8.1.3频率稳定度
8.1.4频率偏差
8.1.5时间精度
8.1.6时间稳定度
8.1.7守时精度
8.2时间同步检测工具
8.2.1时钟校验仪发展简介
8.2.2时间校验仪功能
8.2.3时间基准源的稳定性检测技术
8.2.4高精度守时技术
8.2.5时间同步信号精度检测技术
8.2.6信号通道延时闭环修正技术
8.2.7同步时钟校验仪系统设计
8.3时间同步性能测试方法
8.3.1测试方法
8.3.2相对测试法 138
8.4常用时间同步信号的测试内容与合格条件
8.4.1脉冲信号测试
8.4.2IRIG-B(DC)信号测试
8.4.3 IRIG-B(AC)信号测试
8.4.4串口对时报文测试
8.4.5NTP/SNTP 网络对时测试
8.4.6 PTP 网络精密对时测试
8.5时间同步基本方法及其原理
8.5.1搬钟时间同步法
8.5.2单向时间同步法
8.5.3双向时间同步法
第九章 机器学习在时间同步中的应用
9.1 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9.1.1机器学习发展历程
9.1.2机器学习的愿景及应用
9.1.3机器学习面临的挑战
9.2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对时
9.2.1基于机器自学习的高精度网络对时算法
9.2.2 实验仿真
9.2.3 结论
9.3时间同步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第十章 时间同步监测系统
10.1 时间同步监测系统概念
10.2 时间同步监测系统功能与结构
10.2.1 系统架构
10.2.2 系统平台
10.2.3 系统设计
10.3 时间同步监测系统主要设备TMU
10.3.1站端TMU设备接入方案
10.3.2 中心端TMU设备接入方案
10.4 时间同步监测系统实现方案
10.4.1 时钟同步监测系统设计思路及原则
|
內容試閱:
|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信息化系统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力信息化系统时间同步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系统对于时钟同步的准确性以及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电力信息时钟同步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电网的调度方面,以远程信息化管控,多通过通信及计算机软件支撑的自动化设备实现远程控制,这些设备的运行需要在标准统一的时间下运行,否则电力系统无法有效的运转。所以目前对电力信息时钟同步技术的研究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社会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精准性的要求需要时间同步技术的支持,但是从目前行业发展来看,我们仅仅实现了电力系统不同站点内部的局部时钟同步,针对整个系统的精准时钟同步还没有完全实现,例如电力系统各个变电站一级电厂之间的时钟同步还没有完全实现,所以说时钟同步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任重道远。本书围绕电力信息时钟同步技术,详细阐述了时钟同步基本原理,评估指标以及监测方法和信息同步技术,可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电力专业师生提供参考,帮助读者实现对电力信息时钟同步技术的掌握。在编写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初稿编写、轮换修改、集中会审、送审、定稿、校稿等多个阶段,完成了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本书各章节中讲解的电力信息时钟同步原理准确、全面,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电力信息时钟同步技术支持,从而全面提升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电力信息时钟同步方面能力。本书适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调度控制、现场运行等人员阅读,也可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电力专业师生提供参考,希望各位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提升对电力信息时钟同步技术的理解,为日常工作带来帮助,本书编辑时间较短,若有错漏,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