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本书全面收集整理目前所能知见的所有严复信札,共541通。这些信札,包括严复致当时政治文化圈名人陈宝琛、汪康年、梁启超、吴汝纶、张元济、章太炎、夏曾佑、莫理循、盛宣怀、杨度等,及与亲人的信件。通过此集,可以借窥严复本人的社会政治思想,及与当时诸多社会政治文化名流之间的交际往来、关系情形等;同时也可围观思想翻译大家的平素交游与日常生活、儿女情思等,是一部有关思想大家私人史料的系统整理之作。
全书按信函时间编序,以受信人为单元,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工作及师友信函,下卷为亲人家书。
|
關於作者: |
本书编者马勇、徐超。
马勇,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学术史及儒家经学、近代中国文化、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化史、中国文明史等研究,著作有《中国儒学三千年》《汉代春秋学研究》《近代中国文化诸问题》《超越革命与改良》《中国文明通论》《重寻近代中国》《“新知识背后”:近代中国读书人》《晚清二十年》等,为《严复全集》主编之一。
徐超,中国社科院博士,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
|
目錄:
|
上 卷
与嘉乐尔(James Carroll)
与陈宝琛(18封)
与汪康年(13封)
与梁启超(6封)
与吴汝纶(3封)
与张元济(21封)
与章太炎
与熊元锷(39封)
与孝明(2封)
与阆生、守六、允中
与曹典球(12封)
代张翼致德璀琳(2封)
与英华
与《外交报》主人
与夏曾佑(4封)
与王光鸾
与肃亲王
与张百熙(2封)
与张美诩(4封)
与《中外日报》主人
与张翼(3封)
与高凤谦(4封)
与熊元锽、熊元鏊(13封)
与伍光建(5封)
与理查逊女士(2封)
与端方(2封)
与沈曾植
与安庆高等学堂
与《震旦学报》杂志社
与贾恩绂
代甥女何纫兰复吕碧城
与吴保初
与朱祖谋(3封)
与吴葆讠咸
与严修
与胡礼垣
与慕蘧
与学部
与载泽
与毓朗
与那桐
与王君
与载洵
与莫理循
与盛宣怀
与德来格
与熊育钖(109封)
与杨度
与大总统和教育部
与鸿翁
与《宗圣汇志》杂志社
与马相伯
与田文烈
与周同愈
与黄君
与侯毅(2封)
与庄蕴宽(5封)
与冯国璋
与孙宣
与俞复
与李一山(2封)
与陈懋复(4封)
与陈宝瑨
与王允皙(4封)
与徐佛苏
与李经方(4封)
与孙壮(3封)
与郑孝胥
与柯鸿年
与全秉薰
与鹿苹(8封)
下 卷
与伯兄严观涛
与四弟严观澜(7封)
与长子严璩(19封)
与五弟严观衍
与甥女何纫兰(33封)
与夫人朱明丽(63封)
与侄严家驺(13封)
与长女严瑸、次女严璆(8封)
与三子严琥(17封)
与三女严珑、四女严顼(14封)
与侄严培南
与四子严璿(10封)
与诸儿(8封)
与五子严玷(3封)
与家人
|
內容試閱:
|
序 言
福建教育出版社在完成了《严复全集》编辑出版后,又投入巨大精力编辑出版《严复书信集》,并计划将各地公私珍藏的严复手迹汇集成册。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工程,值得期待。
从现在开始,待这部大书面世时,可能正值严复去世一百周年纪念(2021)。这是告慰严复的好礼物。《严复书信集》必将与已经出版的《严复全集》一起,成为此后严复研究者、中国近代史研究者无法绕开的两部重要著作。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严复的地位为特殊。他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之一,卖力气鼓吹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寻求富强,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遵守丛林法则,转型为受尊敬的近代国家。但是,严复又是早对西方近代文明表示失望的中国人之一。欧战爆发,他先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痛惜西方资本主义三百年发展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欧洲三百年科学,尽作驱禽食肉看”,先认识到中国文明的固有价值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丧失,也先意识到中国文明有可能为资本主义文明提供某些有益补充。假如我们从全球史视角去观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西方近代文明在二战之后有一个巨大的转变,贪婪的、腐朽的、非人道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得到极大修正,马克思、列宁所厌恶、所批判的资本主义渐渐变得温情脉脉,充满人道。这当然是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接受马克思主义批判而做出的修正,更是经济、科学技术获得巨大发展的产物。事实上,在19世纪晚期,人们在工业革命发生不久,就清醒意识到工业革命不只是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拓展了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人类的问题不是发展,而是产能高度过剩之后怎么办。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实就是工业革命早期阶段的必然产物,人们没有寻找到一种新的财富调节办法时,一定会对财富进行争夺,贪婪地占有。严复等20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考,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如果从更长的历史时期来看,富创见。
严复对西方文化的批判意识,对资本主义精神弊端的警觉,对中国文明的再发现再解释,在过去的讨论中被视为退步,是落后、守旧的象征,是保守主义的标配。其实,如果从全球现代化进程的视角进行观察,欧战引发了困扰,中国文明在这个时候被重新评估,并非毫无道理,它是历史的发展,是全球化对各个已经加盟或即将加盟全球化进程的文明体价值的重估。中国文明在经历了西方近代文明洗礼后,在西方遭遇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挫折之后,渐渐显现出中国文明本身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严复等人不是向后走,而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前瞻性的思考,是20世纪思想的引领者。
系统探讨严复思想的意义已有很多极有价值的研究,此处不再多议。我之所以在这篇短文中强调严复从青年时代至晚年一直引领时代,主要是想强调严复非凡的思考能力及吸引力,尤其是他多元丰富的朋友圈。中国先哲一直告诫人们要“近君子而远小人”,其实就是强调与君子交,与高人交,一定会从朋友处获益无穷。朋友圈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的就是一种生命境界。阅读严复和那些友人的通信,更可深切意识到朋友之间互相影响的力量。限于篇幅,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从严复生命全程看,其青少年时代就是一个奋发向上的人。他之所以如此,可以归纳出很多理由,但一个重要的理由不可忽视,是他的朋友圈,是那些亦师亦友的人不断地、细雨如丝润无声地潜移默化。想想看,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凭着一篇《大孝终身慕父母》的文章获得船政大臣沈葆桢的赞扬,“置冠其曹”,这对严复是多么大的激励。沈葆桢在光绪五年(1879)不幸病逝于任上,现在不太清楚严复那时究竟与沈葆桢有过多少交往,——历史总是充满遗忘,不论是史料,还是记忆。——但是我们知道,严复与沈葆桢的孙女婿林旭是很好的朋友,林旭不幸被杀,严复充满真情与愤怒地写过几首悼念诗。林旭是沈葆桢的儿子沈瑜庆的女婿,其妻沈鹊应是沈葆桢的孙女。如果明白这层关系,再去理解严复的那些悼念诗及其背后的政治情怀,就不难看到沈葆桢对他青少年时代产生的可能影响。
对青年时代的严复影响的可能还不是沈葆桢,因为那时严复年龄太小,而沈葆桢职位太高。真正对严复青年时代产生重大影响,在思想、性格、为人处世上多方面塑造了严复的,一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家郭嵩焘。严、郭之间的通信随着时间流逝,至今不曾见到,但在郭嵩焘的日记里保留了他们两人在海外那段时间的交往,特别是郭嵩焘对严复的评价,格外值得注意。这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观察与指导。郭嵩焘对中西文化的看法与严复极为接近,这究竟是郭影响了严,还是严影响了郭,还可以继续研究,但毫无疑问,严复的思想进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郭嵩焘的启发与指点。这样的长者朋友圈一定让严复受益不少,不论是思想,还是事业、职业,比如严复提前结束留学回国,并被指定从事海军教育,其实就是郭嵩焘根据个人观察提出的指导意见。这方面的研究已经不少,可参见。
北洋水师学堂二十年,是严复一生主要的事业,他为中国的海军教育做出了极大贡献。这个时期,严复的朋友圈交游也肯定有不少,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形的文献已很难寻觅。再加上北洋水师学堂和它的档案又差不多毁在1900年的战火中,因而重建那个时期严复的朋友圈还比较困难,但是可以注意严复与福州船政学堂同学尤其是留英同学之间的互动。他们作为那个时代一个特殊的群体,相互之间的关照、提携、帮助,是人之常情。严复的两个妹妹,一个嫁给了他在福州船政学堂及留英时的同学何心川,一个嫁给了北洋水师学堂毕业生陈弗。这足以表明严复与他的船政学堂及留英同学关系之密切。而他倾注二十年心血的北洋水师学堂就更不必说了。
良好的人际关系、高端的朋友圈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方面严复一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他在甲午战争爆发后奋起著述,开启民智,除了他个人的天资、学识、认知,也不能不承认他的朋友同样是重要因素。现存严复与陈宝琛的通信,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讨论甲午战争及其相关问题。我们现在没有看到陈宝琛写给严复的信或回信,但从严复的信中,就可以分明感觉到他们之间互通消息、相互启发的事实。
研究维新运动的人,一般都喜欢说“南梁北严”。就是指梁启超在南方创办并主持《时务报》,严复在天津参与创办并主笔《国闻报》及《国闻汇编》。其实他们并不是孤立地各自进行的,而是相互呼应,各有侧重,又有合作。这在严复、梁启超、汪康年、张元济等人保存的往来书信中多有反映。
翻译介绍西方学术名著是严复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从长时段来看,可以媲美于唐代的玄奘,明代的利玛窦、徐光启。我们知道,严复少年时代就接受了西洋近代文化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他和后来的梁漱溟一样,都是在成人之后重新恶补的。严复在译介西方名著时,使用了典雅的六朝文字,有研究者说正是因为这个才让他迅速征服了中国的知识人,使他的翻译作品特别是《天演论》不胫而走,家喻户晓。严复典雅的文字训练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如果我们仔细梳理、考订严复与吴汝纶之间的交往,或许恍然有悟。吴汝纶是那时流的文学大家,他帮助严复审读并修改文字,在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锦上添花,而且实在是点石成金。
至于严复与清末民初政界、教育界、实业界的交往,也是严复朋友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肃亲王、载泽、载洵、毓朗、那桐、张百熙、端方、盛宣怀、冯国璋,尤其是荣禄、袁世凯等,都是严复交往的对象,只是因历史的残忍,留下的记录太少,人们只能通过那些只言片语去想象他们的相互启发、相互影响。
历史是丰富的,但历史的记录却往往显得很不够。我粗略估计,现存的严复书信不足其实际可能写过的百分之一,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严复与其私淑弟子熊育钖的通信,在不太长的时间里,竟然有一百多封。那个时代的文人就像今天的文人热衷于微信一样,书信往来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可惜的是,过往的一百多年,战乱、易代、动荡,很少有稳定的、不迁移的文化世家,因而大量的文献特别是书信随之丢失。这是非常可惜的,也是没有办法弥补的。
历史研究,资料的整理编辑是一种学术接力工作,是一代人在上一代人工作基础上的再出发。这部《严复书信集》是将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严复全集》书信部分单独刊行且又有所增补;而《严复全集》中的书信又是在台北出版的《严复合集》书信部分基础上的再补充。作为这两部文集书信部分的编者,我既为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处得见严复书信原件而感到振奋,也由衷感激前辈如王栻先生和他的弟子编辑的《严复集》。
《严复全集》原收书信496封,此次刊行单行本,在原本基础之上,又增补了各处散佚失收及近年流出的信函45封。其中来自《严复家书》的家书17封,致鹿苹的信8封;来自2018年西泠秋季拍卖会致孙壮的信3封,2019年嘉德春季拍卖会致张元济的信1封,2021年嘉德秋季拍卖会致理查逊女士、伍光建、严伯鋆(严家驺)的英文信11封(据称来自严群先生旧藏);福州严复翰墨馆提供的致严瑸、严顼等与致严培南的信2封;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致慕蘧的信1封,温州博物馆藏致孙宣的信1封,学者肖伊绯提供的致全秉薰的信1封等。
在此要特别对提供资料信息的相关单位及个人致以谢忱。历史资料的收集是一项近乎无穷尽的事业,相信在这部书信集出版后还会不断发现新的资料。感恩前人,期待后人,是学术发展的正途,希望这部《严复书信集》能为未来的严复研究提供些微帮助。是为序。
马 勇
正 文 与陈宝琛(18封)
一
读手示竦然,阅吴屿图哑然。如果所争坟地实如其图所列坟:《严复翰墨》漶灭不清,从《〈严复集〉补编》补。,则复与舍弟等□□,先生瞒耸官宰,罪均无所逃。无如吴屿之图纯属臆造吴:《严复翰墨》漶灭不清,从《〈严复集〉补编》补。,与实在山形杳不相涉。姑指其中大谬为先生一二言之:
一、此山前经控官,故有錾石分界之事,则磹石固二陈铁界,东西各主。今渠乃遁,而云所分者乃上下而□□右,且磹上一片土山,无有砛下石路,如吴屿陈所□□。此其谬,一也。
一、陈朝珍祖坟系在磹上,以后子孙族葬□山直下者三四坟。而复所买之地,即在朝珍祖坟顶上,相去不外数尺。今其图将朝珍祖坟族葬一律绘在磹下,而复新造之墓乃在登俊□坟之上。此其谬,二也。
一、复所造新墓,即在朝珍远祖名敬所者之上。□吴屿之意,必谓朝珍冒认陈贵践契载留为子孙祭扫之坟作为远祖。但此坟明系天启年间□葬,墓碣与族谱相符。而陈贵践卖山原契,系万历年间所立。今试问何以万历时造契之人,乃认天启时始葬之坟作为祖坟,留给子孙祭扫地乎?则敬所一坟,的系朝珍祖坟□□,况有旧藏族谱、契券斑斑可考,此即令吴屿陈平心自思,有必不能自圆其说者矣。此其谬,三也。
以上三条,系荦荦大者。其余与山形不合之处,如棋杆硖之类,殆难缕。统而言之,此案当堂讯时,官阅双方之图谱及听两□□词讼,严家则节节相符,吴屿则层层矛盾,固已八九分明白。然在复之意,则官之明白与否,尚属细事,而复之于先生则岂可妄语者?无如两家各进一说,说之但凭空论断,殆难指实。恃在煦爱有素,者翻务望于十二日亲举玉趾,一临敝乡。复当亲奉杖履,临勘其地,但破半晌工夫,一切皆可□□冰释也。无任千祈万祷之至,如能代走,急足一邀陈臞翁,前来同往对勘,乃为尤妙耳。区区一地,即据形家而言,亦非上吉之穴,得否真何足论!但事既如此,深于复生平□行本末大有所系。若得先生亲履其地,按图索骥,晓然□□,朝珍之绝非盗卖,寒门之决不盗买,健讼则虽讼局全输,固亦怡然受之而已。夙昔于风俗所重视者,置之不啻土苴。今乃以一尺草莱,效乡里小儿与人争此闲气,惠子知我,有以深识其不然者矣。仙舟重过,不尽钦迟。肃此,手颂
著祉,不宣。
严复再拜初十夕
再启者,陈臞翁好邀与同来,趁复未行之前,一同平心履勘。先生可作数行招之,载明地址,即饬来人送去为祷。□者原图二张奉缴,来时望仍饬带,以凭对勘。再颂
大安。
复拜顿首
(1893年10月19日)
与梁启超(6封)
一
卓如先生足下:
前得覆缄于无似,私心若桴鼓之相应,喜慰过望,殆难以言语形容也。近复得九月二日书,其用意恳到,盎溢行墨间,自维何物,乃膺斯宠。
《时务报》已出七帙,中间述作率皆采富响闳,譬如扶桑朝旭,气象万千,人间阴曀,不得不散,遒人木铎之义,正如此耳。风行海内,良非偶然。
甲午春半,正当东事臬兀之际,觉一时胸中有物,格格欲吐,于是有《原强》《救亡决论》诸作,登布《直报》,才窘气苶不副本心,而《原强》诸篇尤属不为完作。盖当日无似不揣浅狭,意欲本之格致新理,溯源竟委,发明富强之事,造端于民,以智、德、力三者为之根本,三者诚盛,则富强之效不为而成;三者诚衰,则虽以命世之才,刻意治标,终亦隳废。故其为论,首明强弱兼并乃天行之必至,而无可逃,次指中国之民智、德、力三者已窳之实迹,夫如是,而使窳与窳遇,则雌雄胜负效不可知。及乎衰与盛邻,则其终必折以入。然则中国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存亡之数,不待再计而可知矣。是以今日之政,于除旧,宜去其害民之智、德、力者;于布新,宜立其益民之智、德、力者。以此为经,而以格致所得之实理真知为纬。本既如是,标亦从之。本所以期百年之盛大,标所以救今日之阽危,虽文、周、管、葛生今,欲舍是以为术,皆无当也。仆之命意如此,故篇以《原强》名也。能事既不足心副,而人事牵率,遂以中绝。今者取观旧篇,真觉不成一物,而足下见其爪咀,过矜羽毛,善善从长,使我颜汗也。
载诵来书,抑之语,皆由至诚,尤征学养。如谓学不知本,则隔靴搔痒,不通文语,则凡所诵习,皆彼中粗迩吐弃之谭云云,此自盛德若虚,不自满假语耳。自仆观之,则足下虽未通其文,要已一往破的。无似因缘际会,得治彼学二十余年,顾自揣所有,其差有一日之长者,不过名物象数之末而已。至其宏纲大旨,则与足下争一旦之命,胜负之数,真未可知。况足下年力盛壮如此,聪明精锐如此,文章器识又如此,从此真积力久,以至不惑知命之年,则其视无似辈岂止吹剑首者一吷已哉!梁君梁君无怠,嗟呼,士顾愿力何如耳!
复自入学官以来,所谓同学者,以十数;所谓后进者,以百数;又其中以他途进者,不识几何人。此皆通其文语,亲见国俗,习其艺数者也。而试求所谓殚众生之便蕃,察教派之流变者几人哉!有几人哉!承示,从马兄眉叔习拉丁诺文,(往者圣祖仁皇帝曾从西士学之,其名如此作。)甚感甚感!此文及希腊文,乃西洋文学根本,犹之中国雅学,学西文而不与此,犹导河未至星宿,难语登峰造极之事。独恐颇〔足〕下事烦,能日抽一二时为之,期勿作辍,一年之后,自有妙验。近来士大夫欲问津西洋文字者,颇不乏人,浅尝之后,多以俗累致废;又怀望过奢,求效太亟,见初学謇浅之事,意弗屑也,因以怠废。故以中年而从事西学者,非绝有忍力人,必不能也。在他人,仆固未尝怂恿之,至于足下,则深愿此业之就。使足下业此而就,则岂徒吾辈之幸而已,黄种之民之大幸也。
拙译《天演论》,仅将原稿寄去。登报诸稿,挑寄数篇,金玉当前,自惭形秽,非敢靳也。《原强》如前所陈,拟更删益成篇,容十许日后续呈法鉴,何如?余惟爱护波潮,敬勖光采,以副慕仰之私而已。
严复顿首
(1896年10月)
五 日前匆匆奉报一笺,殊不详尽,连展手翰如晤话。言兄此次来京与各方首要密谭数次,皆不值项城所为。松坡现仍处笼中,虽朝夕过从,极尽奉承之能事,然英雄之身可系而志不可夺。项城其意,愚之甚矣。此时南北通信,各方劝阻者多滞于跋涉,计弟之所能为者,亦文字诛罚而已。沪上报章所论为有力,时时为之,足成大用,幸勿自馁也。兄老且病,无能为矣。此上
任公老弟足下。
兄复顿十日
(191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