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晒娃请三思:数字时代的儿童隐私保护(新一代数字公民的成长护航指南,郝景芳、多萝西·福滕伯里、约书亚·梅罗维茨等诚挚推荐)

書城自編碼: 375379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美]莉娅·普朗科特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76492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2.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編輯推薦:
·为当下“晒娃风潮”敲响警钟
数字技术的应用给当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却也存在着许多我们未曾注意的问题。社交平台的“晒娃”行为、学校及其他社会机构收集的成长信息、线上购物或调查产生的数据记录,已于不经意间为孩子编制了一份“不可磨灭的档案”,并可能成为对儿童的变相“监视”与“侵害”。作者结合诸多现实案例,并化用经典的儿童文学形象,细致且犀利地呈现了儿童信息过度共享存在的安全隐患、法律风险以及对儿童自身成长可能产生的危害,为家长、护理人员、教育工作者等各类相关人员提出了深刻的警示。
·探索大数据时代守护儿童成长的“指路星辰”
作为法学学者、具备丰富青少年案件辩护经验的律师和一位母亲,作者呼吁成年人审视自身的行为,思考我们的日常实践如何影响了孩子的隐私和利益,并从家庭教育策略、法律修订、社交平台功能改良、社会征信机构建设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使我们能够在大数据时代中更好地守护孩子的隐私,为他们提供更加科学、健康的成长环境。
內容簡介:
从云端存储的婴儿照片到高中课堂的数字监控系统,成年人如何在不经意间侵犯了孩子的在线隐私?
信息时代,我们的孩子甚至在未学会走路前——甚至是在出生前——就拥有了自己的数字足迹。父母会使用各种手机APP以辅助备孕、上传超声波影像,以及分享宝贝的医院存档照片等。进而,存储在云端的一兆字节的婴儿照片、内置人工智能的数字婴儿监视器,以及实时更新的托儿所日常接踵而至。当孩子开始上学后,又会有记录食品购买情况的饭卡,记录孩子乘车情况的公交卡,医务室的电子健康记录,还有无处不在的学校监控系统。不知不觉中,父母、老师和其他可靠的成年人正在为孩子们编制一份所有人(包括朋友、雇佣者、执法人员)皆可得见的档案。
在这部书中,作者探讨了“晒娃”的含义——即成年人对孩子的信息进行过度的数字共享,概述了他们在此问题上所犯的错误、由此产生的风险,以及相关的法律体系,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引领我们探寻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更为科学的育儿方式,以更好地保护儿童的隐私、自主性与未来发展机遇。
關於作者:
莉亚·普朗科特
莉亚·普朗科特(Leah Plunkett),新罕布什尔大学法学院行政副院长、法律技能副教授和学术成就主任,兼任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目錄
序 言(约翰 · 波尔弗里)
致 谢
导 论
章 /// 汤米·索的生命源起、教育及人格成熟 ///
数字生活阶段 :生命的开端——受孕、孕育和婴幼期
数字生活第二阶段 :教育
数字生活第三阶段 :人格成熟
第二章 /// 时移世易 :21 世纪的孩童问题 ///
洒满阳光的“晒娃”之路 :好处和机遇
违法、犯罪或类似的危险活动
虽未违法但晦暗不明、具有冒犯性和违法嫌疑的活动
第三章 /// 纳尼亚之外 :问题远超你想象, “衣橱”天地隐忧多 ///
魔幻“衣橱”
离开幻境“纳尼亚”,回到现实的生活
数据经纪公司
儿童数据挖掘的主要市场
个体身份 :声誉和自我认知
第四章 /// 我的人生如此“晒”:孩童和生活的商业利用 ///
商业晒娃是新鲜事物吗?
商业晒娃叙事脚本
性别视角
表演与真我
第五章 /// 离开“梦幻岛”:回望来时路 ///
迷思之一,家是情与理的港湾 :保护父母权威是在保护子女隐私及机遇
迷思之二,孩童需要惩戒 :监控及其后果
迷思之三,劳动市场是孩童禁地 :父母有责
第六章 /// 无人机的启示 :数字时代孩童成长路径探索 ///
思想实验 :近在眼前的假定图景
游戏 :为孩子留出想象、恶作剧和犯错的空间
忘记 :为重建游戏空间扫清障碍
第七章 /// 指路星辰 :数字时代“逃”往何处 ///
联系 :关心自我和孩子
尊重 :珍视孩童数字资本
探寻正北方向 :莫入歧途凶险多

结 论
注 释
內容試閱
本书关注的是我们的孩子在数字时代所面临的紧迫问题。许多论及这一话题的书籍都是基于对青少年行为变化的研究。孩子们的行为变化有时令人欢欣鼓舞,有时却令人诧异。我们需要理解青少年的这些行为变化,以便在这个越来越互联互通的数学化世界里成为称职的父母、教育者和立法者。
本书另辟蹊径。作者莉亚·普朗科特(Leah Plunkett)既是一名法学教授,又是一位母亲。她呼吁我们成年人首先要审视自己的行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思考我们的日常实践怎样影响孩子们的隐私权益。这种影响不只关乎现在,它更关乎孩子们长远的未来。她的文字既睿智,又能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打开这本书,你已经开启了这次趣味盎然且令人深思的阅读之旅。
在这个技术媒介越来越发达的时代,我们有理由为孩子们不断发生种种变化的孩童期和青春期而担忧。在许多社会里,各类迹象表明,青少年承受着较高强度的精神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他们的自杀率也相对较高。全世界的研究人员都试图搞清楚,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和青少年中出现的越来越严峻的问题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尽管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但是普朗科特却要求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一系列必然会对青少年产生深远影响的相关问题。在她看来,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如果对孩子的生活施加过多控制,那就将心思用错了地方。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忙着“铲雪”的父母,提前为我们的孩子清扫路面,唯恐他们在前行的路上遭遇阻碍。我们根本不给他们受挫的机会,不让他们去摸爬滚打,然后学着站起身来,拍掉身上的尘土继续前行。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忧心忡忡,企图保护他们免受伤害,以至于没能给他们提供应有的支持,以帮助他们发展应对困难的技能—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里生存下去所必需的技能。我们自以为是在帮助孩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让他们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而且,我们可能还在制造其他与数据隐私相关的问题,对此我们现在还无法预知。
对于富足社会而言,数据隐私是一个相当紧迫的问题,原因如下:首先,对于大部分青少年而言,他们无法逃脱数字世界对他们的掌控。他们生于此长于此的世界在记录他们的一举一动。从还在母亲子宫里胎动时拍摄的超声波图像开始,他们依次被(各种数码手段)记录,包括出生、学步、上幼儿园的天,参加数不清的运动项目、各种聚会,以及毕业典礼等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们全部生活的电子“档案”形成了一整套市场营销人员、政府部门和潜在恋爱对象都可以深入挖掘的数据,直到这些数据失去其利用价值。
其次,孩子们的青春期变长了,而且同时在向两个方向延长。孩子们尤其是女孩子,在更小的年龄就进入了青春期。而现在,人们认为,对于大部分青少年而言,青春期会一直延续到二十几岁。青春期的延伸带来的后果对许多青少年来说意义重大。这也意味着,作为父母、老师、教练和人生导师,我们对孩子产生影 响的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自身的行为对孩子们的影响会越来越深远。
我们应当将注意力放在该关心的地方,即我们可以直接掌控的地方;同时也要当心,不要忽视社会上其他因素的影响。作为一名法学教授,普朗科特很重视制度所蕴含的持久的重要性。制度既可以限制孩子们的发展,也可以为他们赋能。法律制度便是其中的一项运行机制。公司的商业实践则是另外一项。成年监护人之所以“晒娃”,是因为网络世界的结构使得这种行为易如反掌,它甚至在怂恿成年人这么做。
普朗科特指出,这种糟糕的晒娃活动,大部分是被富有竞争力的科技公司鼓动的,且在当下是完全合法的行为。从国家的角度而言,若我们把处于自己监护之下的青少年的数据分享到网络世界,这简直无可指责。事实上,目前的法律制度支持公司如此的商业实践,允许那些渴望拿到数据的社交媒体服务公司和市场营销公司开展此类活动,并且从中获取巨额利润。当下的环境生态促使父母分享孩子的数据,而不是对其进行保护。利润丰厚的商业模式恰恰依赖于这样的社会实践。
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来关注有关青少年的数据问题,就会有丰厚的回报。正在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年轻人完全可以从新科技发展带来的许多正向事物中获益,这可能意味着人们有了高效率的学习渠道,可以从事激动人心的新型工作(也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部分新工作可能会出现在数据科学领域),并且找到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好办法,以及更深入地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目前,在数字技术营造的新环境下,青少年从中得到的益处少之又少,但却背负着太多沉重的负担和代价。
在这个数据越来越泛滥的时代,普朗科特给我们指出一条前行的道路,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养育孩子。各种公司和政府部门竞相奔走,加大投入,开展机器学习和其他类型人工智能的研发。随着这代年轻人长大成人,针对他们的数据的需求也在急剧增长,因为这些系统需要大量的数据才能运转起来。身处数字时代,我们未能给这一代青少年提供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以帮助他们顺利成长。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和监护人,我们首先应该改掉自身的坏习惯和不良实践,以防给我们关爱的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好了,扣上安全带!普朗科特教授要带我们上路了,让我们开启一程崎岖且激动人心的阅读之旅;她承诺,一定要带领我们找到“正北”方向。

约翰·波尔弗里(John Palfrey)

导论
如果汤姆·索亚(Tom Sawyer)生活在当下现实世界中,他一定会被警察逮捕。马克·吐温(Mark Twain)在其名著的章中对汤姆的所作所为就有描述。他在午夜时分偷偷溜出监护人的屋子,殴打了镇子上新来的小孩。19世纪40年代,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小镇没有职业警察,因此他可以逃过一劫。
为了和经典小说中的汤姆·索亚区分开来,我们不妨把当代语境下的“汤姆”称为“汤米·索”(Tommy S.)。如今,汤米·索该是当地派出所的“红人”。警察、老师和法官会采用数字技术监视和记录他的活动。在与汤米·索相关的案件纠纷中,他会无意间向政府提供自己有罪的所有必要证据。因为他在Instagram、Snapchat和其他数码平台上留下了各种活动记录。这就相当于在案件审理中,汤米罗列出一系列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不过,本书关注的焦点并不是汤米自证有罪的行为,而是他的监护人波莉姨妈。本书要讨论波莉姨妈怎样在 Facebook 上发帖,描述有关汤米的事情:“蓝色警灯在我卧室窗外闪烁不停。警察又把我叫醒了。汤米!!!你怎么总是 #惹事儿? #保释金 #特大杯咖啡。”
本书要讨论波莉姨妈的言行,讨论波莉姨妈对有关汤米的叙事产生的影响:通过许多新兴的数字化渠道,她在互联网上分享汤米的信息,却对这些传播方式没有全面的了解,不知道她做出的选择会如何影响她年幼的监护对象。波莉姨妈在“晒娃”(sharent)。这个新字眼还没有广泛传播,但已经具有多种含义。在本书中它的含义是:父母、老师或其他成年人通过数字化渠道, 发布、传播、存储与他们所监护的孩子相关的私人信息,或参与其他类似的活动。
如今,我们都身处波莉姨妈的位置。本书要探究美国的父母、老师和其他成年监护人选择披露孩子们的电子数据,从而侵入传统意义上孩子的隐私领域,并危及儿童和青少年当下和未来的人生机遇,以及他们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
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隐私的含义各有差异。本书对隐私的理解比较宽泛,即隐私与自我(身份)创设有关,它“建立起一个我们可以宣称为自己所有的场域;在这里,我们不受外来因素的过度干涉和搅扰,从而可以赋予自己某些身份”。这就要求读者对该定义本身、与之相似的或截然不同的定义进行反思,看看每个定义能否在你的生活中找到共鸣。
晒娃的做法会对孩童和青少年自身产生极大的影响。若群起而为之,这种做法也会破坏人们对孩童期和青春期的普遍认知,即孩童期和青春期都是孩子们的游戏空间,应该受到保护。当成年人基于收集的数据对孩子进行追踪分析,并试图代替他们做出决定时,他们将如何知道他们是谁,如何知道他们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许多方面,他们比我们少了太多自我探索的自由。
本书从法律的角度对晒娃实践进行分析,以揭示我们的法律以何种形式驱使了晒娃行为;同时也为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指明初步的方向。指示方向的“北极星”许诺给我们的是这样的愿景:孩童和青少年应当拥有游戏空间,以便他们能够犯错,并从犯错中成长起来,成为更好的自己。
与隐私概念一样,孩童期与青春期也可以用多种方式来界定。本书提出了以游戏为中心的理论:孩童期与青春期应当被珍视为两个独特的人生阶段,并且围绕游戏展开,以便通过界限明确的尝试,发展主体意识(agency)和自主意识(autonomy)。探索不可或缺,有机会犯错并从错误中学习是必然的路径,甚至大有裨益,尤其在孩童成长的早期,想象和真实之间的分野几乎不存在的时候。
这种游戏图式与当下美国法律体系对青少年持有的主流观念分道扬镳,这种观念的立足点是,家长和国家要对孩童及青少年进行管控。不过,这可能会引发大家在直觉、经验、文化或其他层面的共鸣,重新定义法律界对青少年这个概念的理解。本书也邀请读者诸君探究自己对青少年这个概念的理解:你是否采用现行的法律视角,或者其他的角度作为你理论的出发点?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波莉姨妈晒娃的出发点可是好的。那么,哪里出了问题?问题在于,良好的意图并不能 让孩子免于风险。我们成年人并非刻意要给孩子的生活带来麻烦。
总体上,在决定分享孩子的信息时,人们总是带着的善意,即使糟糕的情形也无非是考虑不周而已,在(美国)现行法律体制下,这也不违法。还有一点常常被人们忽视和误解:晒娃是商业交易的一部分——是成年人为了获取科技产品和服务,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一部分。为了得到低价设备或服务,成年监护人让渡了孩子们宝贵的私人信息,而供应商则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在使用这些信息,以获取利润。在这笔交易中,孩童和青少年并 没有完全参与进来。因此,他们在交易中被边缘化了。
我们不能抱怨技术。电脑的连接带来了互联网,机器学习带给我们人工智能(简称AI)。本质上,这些技术以及许多其他技术创新本身并不能对青少年造成威胁。技术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探索的机会。马克·吐温小说中的汤姆拥有自己的海盗帮,还埋藏了财宝。当代的“汤姆们”也可以制造自己的机器人海盗,并教会他们买卖加密货币。数字技术给青少年带来了种种机遇。可是很不幸,想要充分发挥这些机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同的利益攸关方正在选择融合现有的以及新出现的数字技术,并加以利用,使其商业化。可惜的是,他们采用的方式给孩童及青少年的当下和未来带来了威胁。
本书聚焦于父母、老师,以及其他成年监护人,也兼谈其他群体:技术公司、立法者、监管人员,以及许多其他涉足数字技术且危及孩童生活的人员。
其中,技术社群一直是罪魁祸首。总体上,技术供应商想要一片数字的“西部荒野”。就数字生活而言,这个说法被广泛使用,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意义。在这里,“西部荒野”意味着这样一副日常景象:治安官待在当地的沙龙里,喝着小酒,时不时地挥舞一下手中的武器;而那些梦想发财的人,以他们认为的方式开采和利用私人电子数据这座金矿,却对治安官本人及其代表的法律漠然视之。本来,他们应当在自己的营地挂起招牌,明确说明他们到底在干什么;而实际情况却是,招牌上的文字晦涩难懂,就算有人注意到这些招牌,也不会去深究,只会视其为脚边的风滚草。小镇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无法无天。当然,法律是有的,只不过是“冰镇的、清淡风味的罐装饮料”。当你在 Facebook 上对各色问卷调查作答时,不妨打开一罐,开怀畅饮!你的答案会被用于信息挖掘。然后,在总统大选的时候, 他们就会向你推送量身定制的精准电子宣传材料。
在数字技术的生态系统中,有关技术供应商、立法者和其他我们熟知的参与者对隐私产生的巨大影响,学界已经有很多讨论,本书不再赘述。这里要说的是,孩童隐私以及父母和其他成年监护人所做的与之相关的技术抉择,需要我们更为深入的探讨。这些日常抉择在决定青少年的数字“档案”方面,决定他们在孩童期、青春期以及成年后的人生前途方面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而这一点并未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青少年“目前与他们父母相比几乎没有隐私权可言”。因为父母通常是子女在家庭之外的教育场所和其他场景下隐私权的守护者,而对于像老师这样并非孩子父母的可信成年人(trusted adults)来说,青少年隐私权利缺失的状况就更为紧迫。孩子们的隐私以及成年监护人做出的相关技术抉择,会从根本上塑造我们孩子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而我们对其中的破坏程度几乎没有清醒的认识。
父母、老师和其他监护人做出的抉择,也会对青少年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负面影响的发展趋势却更为明显。这种趋势不仅影响成年监护人如何针对每个孩子进行技术选择,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它还影响成年人制定什么样的法律和政策,怎样安排监管,怎样运营公司、非营利组织和其他组织。本书关注 的正是这种认识不到位、问题重重的成人行为所造成的基本状况。作为父母、老师和其他成年监护人,在隐私和数字生活方面,我们怎样做出恰当抉择,才能保护我们关心的孩童和青少年的人生发展,才能为他们赋能?这些抉择与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相关,也和作为个体的我们如何以行动推动体制变革有关,包括立法机构、监管部门和科技公司的变革在内。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书在法学院传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启发下,创设了一套对话机制。(在课堂上,)教授带领学生重温法官解决以往纠纷所做的决定。通过剖析具体情况,学生开始对涉及的法律问题产生更为全面的理解,并开始考虑这一问题其他的表现形式以及类似情况。这既包括已经存在的表现形式,也包括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然后,他们对解决这一问题适用的法则、这些法则背后的法理基础,以及这些法则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条分缕析。他们对如下问题进行讨论:能否通过法律建立社会规范,激励民众和机构超越法律本身的要求,秉持法律体现的价值观念,以避免这类问题或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在此过程中,学 生就会认识到,在什么情况下,法律并非或的解决手段。 研究法律是人人都在做的事情,而不仅仅限于法律系的学生和他们的教授。其实我们一直在研究法律——尽管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一长串儿的“法律事件和普通事件”构成。在高速公路上看到限速牌,我们在心里盘算,完全可以再加5码,因为这样风险不大,其他人可都这样做呢。这时,我们是在对法律条文做出快速判断。在朋友的离婚判决中,他觉得受了冤屈,于是我们会列举各种理由来安慰他,证明他的沮丧合乎情理。这时,我们在做法律分析。在查看健康保险方案时,我们会提出改进意见。这时,我们意识到法律在哪些方面还可以改进。
出于恐惧,我们都在学习法律。我们生活在法治之下,而非人治之下,或者机器人治理之下(这仍未实现)。想要避免被警察逮捕和关押,我们就需要明白如何依法行事。我们学习法律也是因为满怀希望,不管这种希望是为了自己、家人还是社会,我们都或明或暗地指望借助法律来实现这种梦想。所有人都要研究法律,特别是置身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里,特别是它影响的是这样一个群体——我们的孩子。我们需要对如下情况有更好的了解:现行法律包括了什么?不包括什么?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为什么?如何改进?我们也要对法律之外的手段进行讨论。我们希望孩子们长大成人,能够发现他们内在的宝贵之处,而不是充当成人世界里电子淘金热潮的牺牲品,被他人拿去开采利用。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们实现这一目标?
让我们一起讨论吧!本书对法律的研究分四部分展开。
,先讲述一个小故事。故事是虚构的, 但并没有脱离现实。故事的主人公是汤米,他是现实世界的代表,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成年人如何处置青少年的电子数据。该故事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日常生活中,成年人把多少孩子们的私人信息分享了出去。你不妨把这个故事看作我们法律研究中的“案例”。当然,真正的案例是法庭处理过的法律纠纷,所以好把它看作“个案研究”——当成裁剪过的信息,用于探讨一整套难题。本书要对许多现存的数字技术进行讨论,通常会将其置于模拟的场景之中。本书也要讨论那些虽是理论假设,但在不久的将来(有些很快)就会实现的数字技术;同时,也对这些技术随之而来的应用场景进行讨论。
第二,基于汤米的故事,引入其他事例,综述晒娃暴露的数据给孩童和青少年的当下及未来带来的问题;同时,也概述这种信息披露在哪些主要方面会给孩子们带来机遇。本书还要对晒娃分类中的一个分支即“商业晒娃”进行阐述。在这种场景下,父母以孩子为关注的焦点,分享家人的私生活,目的是赚钱。
第三,对我们的法律体系在孩子、家长、家庭和隐私方面持有的错误观念进行分析,也要对那些引发,甚至助长晒娃问题出现的相关领域进行分析。
第四,提出一份“思想指南”,以便给成年人指明方向,让他们清楚如何在数码世界找到路径,以保护处于孩童期和青春期的孩子们,从而使这两个时期成为独特而珍贵的人生阶段,并且能够为孩子们当下和未来的自我发展赋能。毕竟,所有的人生故事皆从这里开始。指南针总归有一个根本方向。与此相似,这里的“思想指南”坚守日常的伦理原则:游戏、遗忘、联系和尊重。既然是原则,那就是高水准的要求。如此构想的意图是引发辩论,让人们思考实施这些原则的不同路径。在实行这四项原则时,有些需要推动具体的法律或相关改革,有些则不需要。但是, 法律具有创立社会规范的非凡功能,这就超越了具体的法律条文、规范或政策性的要求,意味着在探索新的集体道路选择时,即使法律不是或的方式,也总能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停止晒娃行为,重新履行父母、老师和其他监护人的职责,这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如果我们从头再来,数字技术仍会发挥作用吗?还是说,思考怎样重新安排我们与孩子以及数字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根本就是缘木求鱼?本书的一大特征就是,提出的问题多,给出的答案少。这并非缺陷,本书的每一章都会围绕问题展开。其中一些是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的,其余则是更为基本的问题,例如,隐私、孩童期以及青春期的含义是什么。本书就是为了引发对话,并非一本“解决所有问题”的手册。它是给那些想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的人准备的:成年人围绕孩子们的数字生活所做的抉择,对青少年的隐私、人生机遇和自我意识, 对我们集体应对孩童期和青春期问题带来了什么影响?
本书是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和普通大众准备的,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分析。其核心思想源自笔者以前从事法律援助时的工作实践。笔者曾经代表青少年客户处理违反校规、特殊教育和类似方面的案件。在此过程中,援引另外一名公益律师出身的法律学者的话,“在法律文化的壕堑里摸爬滚打……获得了专业知识”。本书借鉴了媒体及其他大众传媒对技术改变日常生活所做的描述,目的是将本书讨论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经历关联起来,从而参与到这个涉及面广泛、有关数字生活的公共对话中来。
本书中的许多观念和研究发现来自学术文献,主要是法学研究领域。针对网上晒娃也有许多其他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模式,包括媒体研究、社会学研究、人类学研究和伦理学研究等。本书的讨论借用了这些研究中的一些观点、讨论方法和探讨的问题,但是聚焦点依然是法律分析。
本书也参考了文学、大众文化和类似领域的资料,但并不是要进行文学、媒体或相关的学术研究,而是为了维持对话的顺利推进,为读者大众找到共有的参照点,尤其是确保我们的讨论围绕有关童年的故事展开。
(有人可能会问,)本书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吧?先来解决一个许多人可能会想到的问题:在21世纪的当下,汤姆·索亚仍然会有立足之地吗?他是个白人男孩,对自己的性别没有产生过一丝疑虑;身体健全,信仰基督教;出生在美国,父母也是美国人;并不富有,但多亏有波莉姨妈,他的基本生活还算有保障。
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孩童与汤姆在身份和人生经历方面没有一点相同之处。这种割裂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虚构人物。汤姆代表着某种观念、特权以及动态权力关系,这就使他代表的童年成为美国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且将那些与他不同的孩子排除在外的童年生活模式。
作为一个美国文化原型,他的身上沾染着这个国家的原罪——对原住民、非洲裔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奴役与屠杀。他使用那个以“黑(鬼)”字开头的字眼,为他赢得了不得踏入校门的“殊荣”。(他要好的朋友哈克贝利·费恩的确帮助一名黑奴逃跑了,但是这次乘坐木筏帮助黑奴逃跑的行为并不足以让哈克贝利成为一名废奴主义者。)
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是他那个时代的产物,包含了许多当时的信念、做法和制度,若是放到现在,我们一定难以接受。我们在此讨论的汤姆并不限定在马克·吐温的文学作品中。本书借用的汤姆这个人物原型适用于任何时代。以汤姆和其他虚构人物为标准,本书旨在召唤具有这样一种精神风貌的儿童期:它是受到呵护的空间,每个孩子都应该在这样的空间里探索和发展。本书引入这些故事,原因在于他们都是儿童文学中的经典,许多人对此耳熟能详,而不是因为这些作品无可挑剔。对这些作品进行批评分析的工作还是留给其他人去做吧。这里呈现的汤姆、彼得·潘,以及其他代表孩童时代的精彩人物,都与我们每一个人相关。
除了借用经典故事中的经典人物,本书采用一个新词来表述我们的生活经历。 这里说 的“ 晒娃 ”(sharenting)是指,父母、老师和其他监护人通过数字渠道发布、传播和存储孩子们的私人信息,或者将其用于其他目的。在别的语境下,这个词可能会有其他不同的含义。它可能指父母的行为,也可能聚焦于社交媒体。这种特征很有趣。如果一个词是由“父母”(parent)这个词衍生而来,为什么它的含义还要包括父母以外的其他人呢?我们可以接受这样的说法: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信息;但是却不大能接受另外一种说法:我们用智能冰箱或非社交媒体的其他电子服务和产品分享信息。
对“晒娃”这个概念进行精确定义固然有好处,但会削弱其引发全局讨论的力量。如今,孩童和青少年在他们信任的一帮成年人围绕着的圈子里生活长大,这些成年人通过功能在不断拓展的电子设备,晒出孩子们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晒娃的原因层出不穷,获取这些信息的人和机构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他们可能要为大部分的晒娃行为负责—既负有直接责任,也负有间接责任。不过,他们并非按下“发布”、“提交”和“接受”按钮的成年人群体。另外,他们所做的可不只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分享(孩子信息)”。就技术层面而言,“晒娃”(sharenting)这个字眼应当表述为“shar-using-enting-eaching-other-ing”(分享—使用—教学—及其他)。不幸的是,混合词(portmanteau)警察一定不会同意给一个比“Brangelina”音节更长的单词签发证件。因此,我们姑且就用“晒娃”吧。
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这个词。学习法律的乐趣之一就是试着破除某种观念,借此测试其威力。让我们暂且将准确性的讨论放在一边,先探讨一个更具实质性的问题:父母、老师和其他成年监护人身处一个令人困惑且数字技术不断演进的环境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晒娃行为对他们公平吗?而且晒娃概念本身隐含着某种程度的个人选择:成年监护人是在选择自己处理孩子的个人信息的行为方式。
如今,总体趋势是技术供应商缺乏对下列问题的透明度:他们在收集哪些数据?为何要收集这些数据?他们会如何处理这些数据?用户能否对此划定有意义的边界?同时,法律体系也缺乏对数据隐私的全面保护,无论对青少年还是对成年人,都是如此。在工作和社交活动中,我们几乎必须以数字化的方式行事。这样说来,晒娃的时候我们有选择可言吗?或者说,我们早已落入“晒娃陷阱”,在外部力量的束缚下无法自拔?
对这两个问题的简短回答是:是的。不过,人的选择和结构性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是“是或非”,而是“是和且”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们具有独自决断的能力。我们的法律体系正是建立在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这样的首要原则之上。我们有理由将犯罪分子关进监狱,因为他们选择了违法。对于未尽到父亲职责,也不给孩子抚养费的父亲,我们扣除他的工资收入,因为他选择过夫妻生活,因此也就选择成为父亲。我们要求人们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要求赔偿损失,因为他们选择做这笔交易。但是,如果他们能够证明,他们是在受到胁迫的情况下才订立了合同,那他们就不用承担责任,因为要让人们为并非自己选择的交易负责是不公平的。
即使没有遭受胁迫,来自外部的各种变量也会影响(有时甚至限制)人们决策能力的全面发挥。这些变量包括他们正在经历的艰难状况或面临的危险处境,比如贫困、歧视或暴力,也包括一些危害较小的因素,例如缺乏决策需要的完整信息,或者面临来自社会规范的压力。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着我们所有人的晒娃抉择。对于那些面临更大困难的人而言,做出决策就更困难了。我们倾尽全力为了做到好,但是好应该是什么样就很难说了。
“晒娃”给人的感觉就像这个词语本身,非常沉重。如今,我们都坐在一条临时搭建的“汤姆—哈克式”木筏上,在数字世界的湍流中颠簸前行。我们使用的数字设备精美绝伦,我们的目标非常高远,但是走的却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老路。在超市的过道上急匆匆地聊孩子时,或者看着孩子在一旁玩耍时,我们在交流“民间育儿经”。
但是,这种民间智慧真的出自我们自己吗?还是说,这只是从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内容?我们的决定很仓促:要不要将那张图片发出去给大家看?孩子们想要一款Fitbit公司开发的智能手表作为圣诞节礼物,要买给他们吗?我们要在YouTube上给亲友发一条我们的度假消息,还是给他们寄一张老套的明信片?如果要寄明信片,我们是要将图片上传到网站呢,还是给每个人都寄一张纸质卡片?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时,我们有时间阅读那些隐私条款以及其他使用条款吗?阅读这些条款要比阅读纸质材料更加复杂,更何况我们连找眼镜或钢笔的时间都没有。然而,用不了几年的时间,眼镜和钢笔就会无处遁迹,因为那时候我们就会有家用机器人,还会配上基于传感器的追踪系统。总体来说,我们认为这真是棒极了—尽管也觉得有点奇怪。
水流湍急,还有旋涡。我们身不由己,一会儿被水流冲到这里,一会儿又被浪花拍到那里。不过,目前我们还没有遭遇灭顶之灾。现在,我们来到了开阔的水域。我们的社会开始关心数字隐私、数据泄露、数字信息的质量,以及游戏性质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等议题。我们开始对正在经历的数字生活进行更加全面、更具同理心和创造性的思考。
现在是非常有趣的时刻,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深陷急流险滩,但这也许只是开始。机器人还没有在我们的生活中扎下深根,仍然有父母记得盒式磁带录像机是什么样子,也记得如何制作混音带。而且我们可以建造更好的木筏。那就让我们稍做停留,透透气,将头部露在水面上,查看一下水流的走向。正北,那就是大方向。问题是,现在该往何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