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对2021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状况所做的一项研究。全书由宏观分析、案例分析和政策分析三大部分组成。上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养老市场的需求及其变化、市场供给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养老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中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养老企业,以及上海市长宁区和北京市朝阳区的探索模式作为案例,对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下篇对养老行业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以期使相关部分、地方政策和企业在理解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特点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
|
關於作者: |
罗守贵: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养老行业研究团队负责人,兼任上海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战略、养老行业发展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课题30余项,地方政府和企业研究课题50余项。七度获得上海市人民政策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两次),两度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一次),另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全国优秀青年图书奖各一次。
谈义良:九如城创始人。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博士、民政部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现代民政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担任《医养结合理论与实践》主编、“九如城康养融合系列丛书”总主编,多次接受《人民日报》《生命时报》、东方卫视等主流媒体的特邀访谈,在《新华日报》、新华社、中新网、国际在线等主流平台刊文。2018年荣获“中国养老十大领军人物”称号。
|
目錄:
|
上编 宏观分析
养老市场需求及其变化
养老市场供给特点及其变化趋势
养老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编 案例分析
九如城集团:首创“四级养老服务体系”
复星康养:以平台思路打造“健康蜂巢”
亲和源:会员制养老社区
爱志旺:深耕社区居家养老的特色养老服务
深圳罗湖医院集团:医养融合服务模式探索与发展
友康科技:以SaaS系统提升养老信息化管理水平
上海市长宁区:深度老龄化城区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全域覆盖
北京市朝阳区:集中式居家养老试点
下编 政策分析
养老政策综述
养老照护服务政策解读
养老医疗政策解读
养老科技和智慧养老服务政策解读
养老金融服务政策解读
老年人用品及设施政策解读
老年社会保障政策解读
养老专业教育政策解读
结语 迎接五十年的养老行业信风
附录 相关机构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1亿,占总人口的13.50%。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7%,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即进入老龄化。按照这一标准,我国1999年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而根据老龄化进展的速度,“十四五”期间,无论按60岁还是65岁的标准衡量,中国的老龄化程度都将达到联合国标准门槛的两倍,中国从而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从2022年开始,1962年开始的这一批婴儿潮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退休年龄。1962-1990年的29年里,全国平均每年出生2291.9万人。这意味着2022-2050年的差不多30年内,中国老龄化将持续加速。1990年高峰期末出生的人口最终退出的时间将在2075年左右(届时人均预期寿命将达85岁以上)。这意味着今后大约50年左右,中国都将维持非常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
4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自然演进都不相同。1991年以后,中国出生人口迅速减少,1991-2020年的30年,全国平均每年仅出生1598.7万人。这30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不到前29年(1962—1990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的70%,平均每年少出生人口693.2万。
自第一次人口普查以来的近70年,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非常迅速,突出特征是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老年抚养比也迅速上升。第一次人口普查到第二次人口普查期间老年抚养比有所下降,原因可能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多年的战争导致年轻人伤亡比重较高有关。
从第二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的50多年间,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但其中从第二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老年抚养比上升尚比较平缓(。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与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对比表明,这十年老年抚养比上升十分迅猛,从11.90%跳跃到19.7%,相对上升幅度达65.55%。
这种人口结构到2050年前后几乎呈现出上宽下窄的倒金字塔式,这对全社会的养老构成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即将到来的深度老龄化社会,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中国规模化的养老服务,尤其是市场化的养老服务起步比较晚,这缘于过去中国比较年轻的人口结构。长期以来,由民政部门主导的养老服务是作为“事业”来办的,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公办养老机构仍以事业单位的形式在经营。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的提出,这种由政府单一供给的养老服务格局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养老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社会资本陆续进入养老服务市场。除了直接以养老运营服务的企业以外,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医院等主体纷纷试水养老产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保险企业,以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人才、强大的综合管理能力高举高打进入养老行业。他们提供的一流硬件环境让人耳目一新,许多堪比五星级酒店的新型养老机构彻底改变了传统养老院的形象,也为老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不仅如此,看好中国市场的外资机构开始在中国进行养老产业布局,法国、日本等知名养老机构陆续进入中国,带来了国际化的养老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
经过近十来年的发展,中国养老服务业态已经逐渐丰富起来。高、中、低端的养老机构大约承担了大约2%~3%的养老服务,绝大部分老人仍然选择在社区内居家养老。其中大部分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居家老人通过子女和自我照料基本能够安度晚年,而一部分失能及半失能老人则需要全天候住家保姆或时长不等的钟点保姆服务。与此同时,社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功能正得到强化。以社区为单位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遍及全国各个城市。这些为老服务中心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短托、日托、午餐、文化娱乐、应急救援等丰富多样的服务。这些服务有些是社区以准公共产品的形式提供,有些虽然引进了民营机构进行运营,但由于有政府的投入和各种形式的补贴,服务价格也比较亲民。由于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存在,使得居家养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撑,受到了老人和子女的欢迎以及全社会的好评。
总之,面对养老服务需求的巨大挑战,政府和社会力量正在积极响应,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回避。主要反映在政府不断增长的养老财政投入仍然不能适应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规模和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而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后却发现盈利情况并不理想;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供给与承载孝道文化的家庭养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突;一些探索中的新兴养老模式虽然曙光初现,但蕴含的风险也对行业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挑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该文件指出,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挑战蕴含着机遇,数十万亿元的银发产业即将崛起。
本报告从养老服务的需求、供给、政策响应等方面揭示养老行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和相关政策解读,为中国养老行业勾勒出一个粗略的画像,并希望能为政府管理部门、业界和公众提供一些启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