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7.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陆逐老师的这本书整体特点是实在,他就是在实实在在谈怎样教好语文课。他从培养和培训教师的角度出发,关注语文教学的基础,特别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会遇到的但有时又会被忽略的事情。 实在体现在学以“致用”、培养“质疑”、重视“积累”、可读“流畅”这四点上。
|
內容簡介: |
现代人要确立现代理念,才能上好课。语文立身要执着地追求真善美,追求梦的实现!教好语文要与时俱进,教与学要贴近实际,理论上要研究新问题,实践中要作新探索。课题来自实践,作者敢想敢说,有新发现新见解。
本书由三辑构成,汇集了作者40篇文章。第一辑11篇,写的是语文教学必须确立的几个正确的理念;第二辑17篇,写的是上好语文课以及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的技术性问题,有技巧、经验和知识;第三辑12篇,写的是作文指导。每辑的开头都有导读,旨在帮助读者顺利阅读。本书适合语文研究者、语文教师以及参加高考的学生阅读。
|
關於作者: |
陆逐,语文特级教师、作家。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学院(现静安区教育学院)任教,直至退休。1992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1994年评为副教授,1999年评为语文特级教师。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获聘任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评委。曾在上海市各区县和全国一些省听课、评课、品课。出版长篇小说3部、散文集1部等。
|
目錄:
|
1 第一辑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理念
01 属于语文教师的语文本体/3
02 语文教学方式与语文教师的魅力/7
03 语文教学改革从整体阅读做起/11
04 语感与语用——什么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16
05 语文教学改革要做到“两个到位”/18
06 语文成绩提高功劳归于谁/24
07 走近家常课研究/28
08 达成度与课的生成和流畅/36
09 语文教师的职责与教学媒介的作用/40
10 课堂的节奏与容量/44
11 教师的成长与自我保护意识/49
55 第二辑 语文教学的知识与技巧
01 《丰碑》的召唤/57
02 做文章与教书育人/61
03 苹果效应与语文教学/67
04 从《窗口》的理解到主旨的探索/72
05 意境、意象及其他/76
06 从“杨柳岸,晓风残月”说起/81
07 写作手法、艺术手法与表现特色/85
08对文章手法的整体赏析与评价/99
09 语文阅读中赏析题的处理/105
10 语文阅读中选择题的处理/111
11 语文阅读中的文言文教学/117
12 议论文、说明文、实用文阅读及题型处理/121
13 记叙文阅读及题型处理/128
14 文言文阅读及题型处理/135
15 容易讲错的知识点/165
16 我与“五个一点”/180
17 语文教师职责外的职责/186
191 第三辑 作文或许可以那样指导
01 我的作文指导观/193
02 作文的标题/197
03 万事开头难/201
04 谈谈作文阅卷的种种心理/206
05 我是怎样写这篇应命作文的/210
06 对高中作文主题的几点思考/215
07 高中作文主题质疑范围/220
08 高中作文本论、分论点拟定的一些误区/229
09 谈谈质疑作文/234
10 材料、素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242
11 浆果林的启示与作文做人/248
12 高中作文必知30条/253
|
內容試閱:
|
序
我认识作者大概有30多个年头了。他是在1999年评上上海语文特级教师的,此前他(作为区教育学院的教师)巴被评为副教授了,按常规是不能再评中学特级教师的。当时我们有个想法,区教育学院进修部的教师可以评教投系列职称,师范大学中从事“中小学教学法”教学的教师可以评中小学特级教师职称。这些想法在当时获得了批准,因此陆逐就成为一个有双重职称的教师。当时,我参加了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的工作,因此我对他的专业水平是比较了解的。
在我面前放着陆逐老师写的这本书稿,因时间关系,只能概要地浏览一遍,却给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平时看的很多是教师怎么上课的文章,很少看到评论他人上课的文章。陆逐老师既是一位语文老师,又是一位语文教研员。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手有教材,心有学生”,而且还要“心有教师”!
陆逐的这本书,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他是怎样评课的。事实上,评课是中国教师最基本的教研活动,是十分讲究的。就语文而言,它涉及课内与课外,教师与学生,内容多与少、难与易、有兴趣和没兴趣,教得快与教得慢、开头与结尾、主题与质疑、语气强与弱,讲与想、讲与练,作业与练习,等等。这中间有教育理念,有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甚至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学,等等。书中这部分接地气,很实在。
第二部分是对上课的理性认识。这里进一步显示出本书的特色——实在。讲课第一条是学生能懂,最好是每个学生都懂,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有时候有些学生似懂非懂,教师就要想办法让他们弄懂。如果时间不允许,那就要求学生不放弃,在以后有条件时弄懂。其实这种情况我们自己也是有过的,好的教学要适时生成,既“积累”懂的,也积累(不放弃)不怎么懂的。弄懂不懂的,那也是今后学习的目标。
第三部分是他认为的学生必记的知识,有些是容易忽视且很难教的知识,如中国的文言文等。这部分里有他教学的经验与见解,也有一些个性特征,可供参考与借鉴。
第四部分是作文指导,我觉得作者在这方面是有独到见解的。他把培养人看得很重,在学生知识的拓展与积累上下功夫,在对学生的质疑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下功夫。我认为他真正抓住了语文教学的重点!
陆逐老师的这本书整体特点是实在,他就是在实实在在谈怎样教好语文课。他从培养和培训教师的角度出发,关注语文教学的基础,特别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会遇到的但有时又会被忽略的事情。
本书的“实在”,体现在学以“致用”。我这样说,不是指这本书可以解决语文教学中的所有具体问题,而是作者的思路可以借鉴和举一反三。
本书的“实在”,体现在培养“质疑”上。质疑与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在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有明确的表述,这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致用”。
本书的“实在”,体现在重视“积累”上。要学好语文就要积累,有了积累,就有学生学习语文的进阶和色彩(个性)。这种积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揣摩。积累的本质也是“致用”。积累是一辈子的事情,这对语文老师来说也是一样的。
本书的“实在”,还体现在“流畅”上。要达到流畅,首先要做到可读,再进一步就是读后要有愉悦感。作者把“流畅”放在评课的标准中,我很赞同。进一步说,这也是“致用”的艺术要求。
陆逐老师是教语文出身,他从教至今一直没有离开过教学岗位(包括培训教师)。陆逐老师还是作家,写过几部长篇,还有短篇,有散文、杂文、电影剧本等。
我在这里介绍作者及他的这本书,不单单只是为了语文教学,我们每个人都学过很多年的语文。就我而言,我是学物理的,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语文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当然物理也是)。在工作中,我更体会到语文的重要性。近年来,对语文学科的讨论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因此,我想本书的教育观对语文学科及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家都是可以借鉴的。
是为序。
张民生
2021年10月
自 序
我的一位朋友看完这本书后,给起了个书名——“语文与立身”,我看了后浑身冒汗。但是,语文教师当然应该靠语文立身!难道要靠别的什么立身?他说得没错呀!我决定略加修改,把书名定为“品课:语文与立身”。
我发现每年高考后都有不少热心人收集各地试卷的作文题目,不管是否有人注意,他们都开始写同题作文,而且任凭人家说好说坏,依然我行我素。同样,要是有人问考生的成绩,往往总是先问语文成绩,像是遵循某种规矩似的。我国古代私塾不也是只教“语文”吗?好像就只有这一个学科。到了近代,才分门别类,有了好几个学科……我后来当了语文教师,常常要去听课。我发现学校领导几乎都爱听语文课。他们是不是对语文特别感兴趣?这肯定是原因之一,然而我想,最大的原因恐怕是他们以为只要识几个汉字,就能听懂语文课。
其实,“隔行如隔山”,只识得几个字是听不懂语文课的。这位教师为什么教得好?不足的地方又有哪些?这堂课的达成度有多少?课的节奏和容量合适吗?教师处理生成原则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这些问题,听课的人都能回答出来吗?常言道:“外行听热闹,内行听道道”,那些听语文课的人究竟能听出什么“道道”呢?
我们都知道“文以载道”的意思。以为学好了语文,就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就能用“文”来向别人说说自己悟出的道理。我想语文教师应该把“文”中所述的道理都悟出来并告诉学生,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去悟,让学生明白怎么样才能悟出来,悟得深刻,悟得实在,在悟中明是非,因为并不是任何道理都是对的。
然而,光靠悟,又是远远不够的。不跟实践结合,语文是教不好、学不好的。没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语文最多只能给人提供一些便利,培养不出一流的接班人!学语文必须学会辩证思考,质疑学问。既然世界的一切都能用语言文字描述,我们就应该尽力去学懂世界的一切,尽管这并不现实。然而,这只是靠语文立身走完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学语文,你必须承担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重任!
语文教师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承人类的优秀文化,还必须让学生了解世界、理解世界。语文教师要借助语言文字把传承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并且继续传承下去。语文教师要借助语言文字把对世界的了解告诉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更好地生活。
我国封建社会有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往往是“一篇定终身”。就语文而言,过去似乎认为,不管教学生什么,识字、写字、文法、句法…都是为了学生能写出一篇可以助其步入仕途的文章。但现在,语文教学不是仅仅教学生写一篇有质量的文章。你能从别人的一篇文章中发现多少有用的信息?你能从一篇古文中学到什么,发现什么?你学的语文能为你立身起到什么作用?学好语文是能够帮助学生立身的。语文教师不也是靠着语文使自己不断提升的吗?文化滋养着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又因人的精神创造而展现辉煌!
我可以把自己学到的都教给学生吗?不行,因为我学得太多或不够,学得太深或太浅,学得太新或太旧……我必须重新咀嚼,必须有所选择,重新加工,尽可能把对的教给学生。我们知道,几乎所有语言类学科都应该考“听、说、读、写”,我国的语文考试只考“读”与“写”,这似乎并不完整。但不管怎么考,反正我教语文,这些都得教。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描述,总是尽可能做到与外部世界相符。但是其中有时因为主观认识的差异,所写文章内部逻辑的序与外部世界逻辑的序并不完全一 致,思维的序与运用语言的序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因为文化差异,逻辑思维方式也会不同,个体兴趣爱好差异也会导致同样的现象。但是,只要你写,总是期望有人能读懂,哪怕是写给自己(以后有可能读到),也要能读下去。文章能不能流传,在文章的逻辑的序中应该能看出来,如文章的写作对象是什么,内容是什么等,否则怎么流传呢?须知,有不少能读的文章也不见得能流传。
要说到“读”,就必须说清楚作者是怎么写的,他那样写是为了什么;他可以写得很精练,但为什么写得那么详尽;他应该详尽地写,却偏偏点到为止,是在忌讳什么吗…你要想到字里行间去,想到纸的背后去,想到作者的脑子里去,这就很见功力了。
有人说,你想得那么多,但是作者常常说没想过,这又该怎么解释?是还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些名人的文章被用作考试材料,试题的答案也许不完全是作者的想法,但也很有道理,为什么不能考呢?须知,“阅读”也是一门科学!
现在说说“品课”,评课一般是以质量高低作为标准的,而品课更多的是品品课的细节问题,是一种又细又粗的咂摸。不管怎么说,评论都得有一个共同的大的标准,那就是美的原则——完整、和谐与流畅。我们常常说,上课是遗憾的艺术。遗憾,就是对美的追求的不满足,或者说是对追求完美的美感到不满足。其实真正的完美总是有着遗憾的。要评价一堂课,需要从多方面去考察:整体的安排和谐吗?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过程流畅吗?他们感觉到的问题是否充分体现出来了呢?他们发现的问题解决了吗?他们学得扎实吗?他们又会如何编码呢?
就像写文章一样,你在上课之前就要考虑好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想一想在哪里先得有个铺垫或伏笔,是要让学生先警觉还是顺其自然;怎么才能让学生学会,要检验,要启发,要深化;学生会不会用,要不要试一试,这些是不是如行云流水……
早年我也写过一些关于语文品课的文字,5万字左右吧,结果一不小心,点错了键,屏幕上瞬间一片空白!我的电脑水平也实在臭!于是许多年来我都不再想写这本书了。特别是想到这本书偏重实用,早晚有人会写,就更是懒得动笔了。后面我到过许多地方听课,发现许多司空见惯的问题上课者似乎从来没有注意过,结果犯了错。我总想去提醒几句,又想自己是否多管闲事了,我未必比别人多懂点什么。我跟成功教育的倡导者刘京海关系很好。他曾说,最让他痛心的是:“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退休了,他们的有效经验也被带走了,这是教育的最大浪费!因为许多大学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又要在教学中重新摸爬一遍,花费好长时间……”我没有他那么大的抱负,但是也许我的许多看法对上课者是有用的呢?也许我的经验能够让他们少走些弯路,哪怕省下一点时间去做别的更有意义的事,享受一点生活的乐趣也是好的。于是,我就写了这本书。
本书由我写的40篇文章构成,有的发表过,有的是初次面世。第一辑共11篇文章,写的是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理念;第二辑共17篇文章,写的是上好语文课和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的技术性问题,有知识、技巧和经验;第三辑共12篇文章,写的是作文指导。每辑的开头都有导读。客观地说,书中的有些内容在理解或操作上是有一些突破的,能够带给读者一些收获。自然,本书也难免存在差错,恳请智者指正。
本书很适合语文教师阅读。有人说阅读本书可以让年轻教师早点及格,早点走上“教学自由”的道路。虽然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是至少我是有这样的愿望的。本书也适合高中生或正在为高考做准备的学生用,因为有些技巧和思维模式,对年轻人、对语文备考者有一些现实的借鉴意义。
陆逐
2021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