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編輯推薦: |
国内代表性人文书系精选品种,传承学术、激活思想、改变认知
“人文与社会译丛”是译林社在人文社科领域的代表丛书,是国内体量庞大、内容过硬、口碑良好的当代人文学术套系。译林社秉持“传承学术、激活思想、改变认知”的理念,严选各个领域的扛鼎作品,如今已出版20余年,品种达150种,是国内知识分子的口碑学术丛书。
以社会之思把握现代文明的脉搏,参透全球化和区域性群体生活的要义
本辑严选译丛社会学领域的扛鼎作品,收录了泰勒、默顿、贝克、威利斯、霍夫施塔特等当代社会学大家的代表作,从人类社会的经典议题出发,跨越时间的场合,探究人类社会的组织规律,用社会之思把握现代文明的脉搏,参透全球化和区域性群体生活的要义。
|
內容簡介: |
“人文与社会译丛·哲学辑”精选丛书内哲学领域的扛鼎作品,收录了伯林、泰勒、麦金泰尔、哈贝马斯等当代哲学大家的代表作,从人类哲学的经典议题出发,关照人类的处境,解决伦理难题,用哲学之辨探究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为亘古的人性思索注入新世纪的哲思灵感。
|
關於作者: |
以赛亚·伯林爵士(Sir Isaiah Berlin),英国哲学家、观念史学家、20世纪著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生于俄国犹太家庭,童年目睹俄国革命,1921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哲学,1939年撰写《卡尔·马克思》,1944年转向观念史研究。1957年就职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发表具有开创性的“两种自由概念”演说,同年获封爵士。1966年参与创办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并出任首任院长。作为杰出的观念史学家和学科主要奠基人,先后被授予耶路撒冷文学奖和伊拉斯谟奖。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德国当代负有盛名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主要著作有:《公共领域的结构变迁》,《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认知与兴趣》《后形而上学思想》。
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加拿大哲学家,晚近英语哲学的关键人物,社群主义的主将。泰勒以其对黑格尔哲学的再解读、对原子主义式的消极自由的批评、对社群价值的强调、对西方文化中自我认同观念发展的梳理、对承认的政治的研究以及对文化多元论的论证,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界。主要著作有《黑格尔》《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
|
目錄:
|
《读柏拉图》
《自由论》
《自由及其背叛》
《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
《黑格尔》
《后形而上学思想》
《柏拉图的伦理学》
《美德伦理学》
《从道德到美德》
《道德的演化》
《源自动机的道德》
《认同伦理学》
《第二人称观点:道德、尊重与责任》
《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
《道德错误论:历史、批判、辩护》
《黑格尔导读》
《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理解海德格尔:范式的转变》
《自由与多元论:以赛亚?伯林思想研究》
|
內容試閱:
|
序 言
任何人如果有兴趣了解亚里士多德、休谟或康德对道德哲学所做的贡献,都可以转向至少一本英文著作,只要该书试图对这些哲学家的主要伦理观点进行相当充分和详尽的论述。同样的建议也适用于柏拉图的伦理学。必须承认,柏拉图的阐释者所面对的问题与我们在阐释其他哲学家时所面对的那些问题不一样;不过,我仍然相信,为其他哲学家的伦理观点所做的工作也可以在柏拉图的伦理观点中展开。这也是我在这本书中尝试去做的工作。它并不全面,因为书中并未包括柏拉图伦理学的若干重要方面,但是它的焦点集中在我认为是核心问题的那些方面。
在书中,我努力呈现以下方面:柏拉图持有其伦理观点的理由,他对其中某些观点改变想法的理由,其观点的内容与内涵以及某些可能令我们倾向于接受或拒绝这些观点的理由。基于这些目标,我在前期对话中追溯了柏拉图观点的发展,并特别强调了《高尔吉亚》对苏格拉底式伦理学的辩护和(如我声称的)重述。本书的很大篇幅用于考察柏拉图在《理想国》的主要论证中对道德理论所做的重要的贡献。我也增加了一个对后期对话的某些方面所做的非常简要的讨论,以此来表明它们如何进一步阐明了《理想国》提出的那些问题。
对柏拉图道德哲学的恰当理解要求对他的道德心理学、认识论以及形而上学有所理解(对于我提到的其他哲学家当然也是一样),所以我也讨论了柏拉图哲学的这些领域。苏格拉底方法和苏格拉底伦理学有助于相互解释,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产生于他对苏格拉底式方法的反思)以及他的伦理理论之间具有同样的互释关系。我对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某些特性的讨论显然不是充分的研究,但是我希望它描述了回忆理论和理念论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不是参照柏拉图的伦理学来研究这些学说的话,我们可能不会对此有所领会。我论证中的不同线索结合在对《理想国》中的太阳喻、线段喻和洞穴喻的讨论中。
这些关于柏拉图思想发展的主张,要求对他的苏格拉底对话的性质做出判定,而且更一般地说,需要判定柏拉图与历史上的苏格拉底之间的联系。我将早期对话看作同时展现了作为历史人物的苏格拉底的观点,以及柏拉图在写作这些对话时所持有的观点。对于早期对话的这个看法在本书章中得到了简要的辩护。
我试图将某种伦理理论归之于柏拉图,这可能会令某些读者觉得,我错误地理解了所有对话的特征。我还基于这些对话而将某种相对系统的学说归总于柏拉图;但是有些读者强烈反对这种关于对话的“学说式”观点。我承认,这些观点中有一点是对的,即强调了柏拉图与其对话中的人物之间存在距离;不过我还是相信,一种学说式的观点在宽泛意义上是对的,而且我相信它在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评论中,以及在对于这些对话所做的公平而严谨的考察中都能得到支持。在我看来,一种学说式的进路会是令人信服的,只要它允许我们将某种关键性的哲学立场归诸柏拉图;这样的话我的主要目标就在于描述他所持有的这个立场。
我开始写作本书的时候,意在使其成为《柏拉图的道德理论》(以下简称《道德理论》)的第二版。出版社同意在先前的版本上适当增加篇幅,以期新版本能够首先对于某些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一个比我先前那本书所做的更为客观全面的呈现;其次对主要问题进行不那么隐晦的详细解释,以使本书对于那些并非专门研究柏拉图的读者来说更好接受;第三,希望本书包含某些对于后期对话的讨论;以及第四,对先前那本著作问世以来关于这个主题新出版的论著加以考虑。囿于篇幅,前两个目标较后两个目标而言更为优先。
近来的讨论影响了我对本书各部分篇幅的安排。《道德理论》的很多批评者将目光集中在处理苏格拉底对话的相关章节。不仅如此,近年来这些对话得到了集中的研究(大部分是通过格列高里?弗拉斯托斯的影响);的确,对它们的讨论似乎远比对《理想国》的讨论更密集。这个趋势在很多方面都是有益的,但是我并没有跟从它。这本书较《道德理论》所增加的篇幅,其中大部分都用来对《理想国》做出更充分的讨论。在我看来,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引入的转变(这也是本书关注的话题)是一种改进。如果《道德理论》令读者不容易看清我对苏格拉底对话和《理想国》之间的比较性评价,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令我的观点更加清楚。
章 柏拉图、苏格拉底与对话
1. 预备性的讨论
本书的目的在于阐述和审视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说到“柏拉图的道德哲学”,我是指两件事:,柏拉图对“我们应当如何生活?”这个规范性问题的回答;第二,他对“我们如何知道我们应当如何生活?”这个认识论问题做出的回答。柏拉图对规范性问题的回答立足于他对美德和幸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由于他有关美德的观点依赖于他对理性、欲求和动机的认识,因而,对于规范性问题的讨论将会把我们引向他的道德心理学。他对认识论问题的回答则依赖于对知识、信念与探究的论述。既然柏拉图相信,只有当理念存在并为知识提供基础的时候,知识才是可能的,那么他对认识论问题的回答就要求对关于理念的形而上学问题首先做出回答,因此我们也就必须试着去理解他有关理念的观点。
柏拉图全集中的每一篇对话都有助于我们在这个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柏拉图道德哲学的上述不同方面。在决定本书的讨论内容时,关注的是在我看来对于回答这两个问题具有核心意义的议题。这种关注决定了我追问不同的阐释问题的范围。比如说,我没有对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任何详尽论述;我所专注的是其观点中那些看起来与道德哲学关系紧密的方面。再者,他的很多伦理观点都与他对快乐、道德责任、政治、社会与宗教的观点密切相关;但是我并没有探究所有这些关联,因为我相信,他在道德哲学中的核心观点可以独立于上述方面而得到理解,尽管要对他关于道德的观点加以完整论述,毫无疑问应当包括以上方面。
出于类似的原因,本书将焦点放在柏拉图的早期和中期对话——尤其是《高尔吉亚》和《理想国》。我相信柏拉图在这些对话中提出了其道德哲学中核心也重要的因素。特别是,我相信这些核心要素在后来的对话中大都没有改变,这也是我没有充分审视后期对话的原因。我对《政治家》、《斐莱布》以及《礼法》的讨论是经过高度甄选的,我也不会假装要对这些对话影响伦理主题的多种方式提出看法;相反,我已经描述了柏拉图后期关于某些主要伦理话题的思考,这些话题在《理想国》中得到了讨论。
即使在那些我更为详细地加以考察的对话中,由于篇幅所限,我也只能对其中某些问题讨论得更充分一些。关于那些对主要论证来说比较重要的观点,我都详细讨论了相关段落,并就有关阐释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论述。在其他问题上我则宁肯武断,只对争论的要点简单地予以提及,而不再详细说明我采取某个观点的理由。
我已将主要论证呈现为某种论述,以此说明柏拉图的道德哲学从其苏格拉底式开端到它在《理想国》中充分的阐述之间的发展过程。我这样做部分是因为我相信从历史层面上说这是准确的(本章会提到其中的原因,稍后再做详细解释)。但是我相信,就算这种方式在历史层面上不够准确,它依然是一种较好的、呈现柏拉图理论的方式;如果从我称为“苏格拉底式”立场入手并看到它引起的困难,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柏拉图本人观点的要点和旨趣。“苏格拉底式”立场界定了关于道德和道德知识的重要问题,而柏拉图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足够成功,并以此对我们理解道德做出了重大且深远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