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1、作者刘德润教授从事日本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四十余年,积累深厚,曾出版多本日本古典文学、和歌等相关教材及读物,在日本文学研究方面造诣深厚,是撰写日本文学通识读物不二作者人选。
2、本书由刘德润教授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精心打磨撰写,文笔优美流畅,内容丰富详实。且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在讲述日本文学发展脉络和特色的同时,分析了中日古典文学的传承,并将日本文学置于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阐述了日本文学的特色与魅力。因此,本书可作为日语专业生、以及一般读者初识日本文学的读物,为读者全面呈现出日本古典文学的基本脉络。
|
內容簡介: |
《日本古典文学十五讲》是一本讲解日本古典文学历史脉络的读物,其中列举了日本文学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作品。既适用于日语学习者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也可以作为非日语学习者的兴趣读物。该书一方面从”纵向”即日本古代文学与近现代文学比较,探讨日本文学的产生与传承,另一方面从”横向”即中日古典文学比较,解读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该书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上代文学”平安文学””中世文学””近世文学\四个部分,共15讲,每一讲下面又细分为具体章节。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
|
關於作者: |
刘德润,男,河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外语学院副院长,日语系主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日本文学会理事,河南省日语教学会副会长,国立大阪教育大学外国人研究员。现任河南师大新联学院教授,外国语学院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日本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特别是日本古典诗歌的研究与汉译。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数百篇,在《河南师大学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北京外国语大学日研中心《日本学研究》,《东方艺术》,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日本《三重大学出版会》,日本《国际善邻协会会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
內容試閱:
|
《后汉书·东夷传》载: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赐日本倭奴国王金印,上有五个汉字“汉委奴国王”(“委”同“倭”)。这颗金印沉睡了1700多年,于江户时代的1784年在福冈县出土。日本原无文字,魏晋时期汉字经由朝鲜逐渐传入日本,受到崇拜,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文化。隋唐时代,这种引进与崇拜达到了高潮。到了日本的平安时代,受教育不多的日本贵族女性利用汉字的草书及偏旁部首发明了假名文字,此后,日文的书写同时使用汉字与假名。今天,日本的国语教材中必定要选入《论语》《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还有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歌和散文。许多日本人都能背诵出从中学教材中学到的中国古典名篇。
尽管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但日本文学并非中国文学的支流,二者本质迥然不同。日本文学既受到了大陆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鲜明的独创性,具有其独立的价值体系。
本书采用两种比较的方法来解读日本古典文学:
1. 纵向比较。将日本古代文学与近现代文学作对比,解读日本文学的遗传基因密码与传承。
2. 横向比较。将日本古典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作对比,分析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日本文学的基因密码是什么?日本古典文学与近现代文学有着何种传承关系,又有什么发展和变化?只有溯本追源解答了这两个问题,才能把握日本文学的精神实质。
从712年《古事记》诞生算起,日本文学已走过1300多年的历程,而远古口头流传的歌谣与神话的历史则更长。
中国古代的诗人大多是政治家,所写诗歌多是表明政治抱负与人生哲学的作品;而日本诗歌则多是由感性写出来的,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官,凭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去把握周围的世界。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中西进先生(1929-)在1988年京都国际研讨会上阐明了日本文学的特点:
1.具有相当的抒情性质。
2.如果将文学分成上升型、下降型的话,日本文学是属于下降型,如《平家物语》中就回响着灭亡的哀韵。
3.女性气质。
4.非逻辑性、缺乏合理性。
5.富于感性。
——《位于东亚的日本文化》
笔者认为,中国文学的特点与日本文学正相反,可以归纳为:
1.中国文学也抒情,但忧国忧民、抵抗外侮、爱国主义高扬的作品才算上乘。
2.中国文学的主流是向上的。
3.大团圆式的故事结尾,特别是戏剧。
4.雄健而具有男性气质。
5.起承转合,逻辑清晰。
6.富于理性与哲理。
以上差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优点或缺点,而是说明中日两国文学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当然,这几点意见也不能成为我们理解中日两国文学的先入之见,还是应该将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放在世界文学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因此,学习和欣赏日本古典文学,不但要有中国古典文学的素养,最好再具备一些欧美文学、阿拉伯文学、印度文学的知识。
笔者讲授日本古典文学40余年,1987年起,拙作专栏《古典之心》在大连外国语大学《日语知识》月刊上连载。2003年将其汇集成《日本古典文学赏析》一书,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十多年来,有幸成为不少高校日语专业的日本古典文学课教材,还被许多重点大学指定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读书目。
从《古典之心》动笔算起,40年光阴悄然流逝,现在我希望将日本古典文学介绍给更多读者。去掉《古典之心》原书中的日语部分,增加中日两国的最新研究成果,苦心推敲,改正谬误,核实若干语焉不详之处,力图将这本《古典文学十五讲》以崭新面貌呈现给新一代的广大读者。
本书中介绍的日语古文、和歌与俳句的中文译文,均是出自笔者本人。关于和歌与俳句如何汉译的问题,多少年来一直颇有争议。
和歌由“五七五七七”一共31个假名(音节)构成。“五七五”是上句,“七七”是下句,也就是说,和歌是由上下两句构成的诗歌。它没有中国五七言古诗那样起承转合的章法,而且常用倒装句,在抒情的顶点戛然而止,留下无穷余韵。和歌也没有中国格律诗的绝句和律诗那样四平八稳的结构。一般来言,二至四个假名相当于一个汉字的容量与内涵。如果将和歌译成31个汉字的诗歌,必定会添加不少译者想象出来的内容,造成严重的“不信”。
日本的中国古典文学泰斗小川环树(1910-1993)教授著有《唐诗概说》《苏轼》等专著,还翻译了《论语》《老子》《史记》《三国志》等著作,编撰过《汉语词典》,在日本是一位家喻户晓、深受尊敬的大学者。
1985年3月,小川教授在京都与我有过一次长谈,建议我尝试用两句七言诗的形式来翻译和歌中的主要形式——短歌。丰子恺先生翻译的《源氏物语》,周启明和申非翻译的《平家物语》中的和歌,绝大多数的译文就是两句七言诗。二松学舍大学校长石川忠久教授曾为我翻译的《小仓百人一首》写过长篇评论 。他说:“可以明显看出,刘先生力图忠实传达原诗的含义,也尝试在翻译中追求新诗味,从而酝酿出了一种别样的风格。毕竟,汉诗与和歌在性质上具有本质的不同,才会出现了以上所说的结果吧。将汉诗翻译为和歌时也会出现同样问题。因此,这种翻译尝试不是单纯的语言游戏,而是一种探寻两种文学本质的有效方法。和歌的翻译,比起五言绝句来言,也许七言绝句的形式更加适合。让人感到,和歌具有缠绵悱恻的情绪,用五言绝句的形式很难表达出来。在这一点上,五言绝句的两句则是更接近俳句的韵味。”
本书所选译的和歌与俳句,其中少量译诗附有日语原文。这是想让谙熟日文的读者直接体会原文的韵味。因为任何翻译都无法充分传达原诗的灵魂。同时为了方便年轻读者阅读,和歌或俳句原文中的汉字均采用了现代假名注音。
三十多年来,我对两位大师的教诲仔细咀嚼,经过反复思考与尝试,决定本书主要采用七言绝句的两句形式来翻译和歌。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如今年过古稀,仍在探寻路上。不管能否到达理想的境界,无论结局如何,我的探索人生总不会只留下遗憾吧。
本书学术顾问:宇野雄二、须田三郎、张龙妹。
刘德润
于郑州新区黄河滩列子故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