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钦军 1963年出生,医学硕士,主任医师。1992年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盛卓人教授。1992年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工作至今。曾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两年,从事心血管外科脑保护和脑监测方面的临床研究。曾担任阜外医院第二住院部外科ICU副主任、阜外医院麻醉中心副主任等职务。从事心血管麻醉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多年,承担各类心血管外科的麻醉和围手术期处理,独立完成各类麻醉超万例,擅长缺血性心脏病外科的麻醉处理,尤其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外科的麻醉和围手术期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主持或参加院所青年基金、首都特色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主编编写麻醉学专著一部、副主编两部,参编、参译著作十余部。兼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三届常委。
王伟鹏 1963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工作,期间赴美国犹他大学进修两年并受聘维波州立大学访问教授,曾担任阜外医院麻醉中心副主任等职务。2016年进入上海德达医院工作,现任医院教育发展总监、麻醉及重症医学科主任。从事心血管麻醉的临床、教学和科研30多年,具有坚实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基础理论和丰富的麻醉经验,参与和指导诸如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终末期心脏病、大血管疾病等心血管麻醉两万余例。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主译麻醉学专著两部,专著副主编一部、参编十八部。现担任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心胸麻醉学会常委,中国心胸麻醉学会心血管麻醉分会常委;同时兼任《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Seminar of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Anesthesia》《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杂志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麻醉学杂志》特聘编委和《中国循环杂志》编委。
现代心血管外科技术日新月异,心血管麻醉技术也取得长足进步。随着心血管外科手术在我国越来越多医院开展,从事心血管麻醉的专业人员日益增多,国内优秀的参考书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心血管麻醉事业的蓬勃发展。本书的前身是200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同名专著,自出版以来深受刚步入心血管麻醉专业的年轻医师们的喜爱,在当时国内同类参考书不多的情况下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每次重读此书,都发现错误和遗憾不少,有些观点已十分落后。在大量青年医师的要求和鼓励之下,我们下定决心,依靠大家的力量对初版进行修改和完善。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被疫情困在家里,使我们有时间沉下心来撰写书稿,国内疫情消退,书稿终于完成。
记得当年我们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首次读到 Hensley FA 和 Martin DE 教授主编的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Cardiac Anesthesia一书,被它丰富的内容深深吸引,阅后爱不释手。归国后就想把此书先进的理念介绍给国内同行,得到了当时阜外医院麻醉科两届主任刘进教授和李立环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依靠阜外医院中青年力量,结合阜外医院的临床实践编写了《临床心血管麻醉实践》,在此向两位领导深表敬意!也向参加第1版编写工作的各位编者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谨将《临床心血管麻醉实践(第2版)》献给培养和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同事和朋友们,向参与第2版图书编写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特别说明,本书使用的大部分图片由王海凌医师绘制和修改,有关超声心动图图片由段福建医师提供,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特别荣幸地邀请到我国著名麻醉学专家米卫东和刘进两位教授对本书进行审阅并作序,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临床心血管麻醉实践(第 2 版)》保留了初版的大部分内容,继承了上一版实用、简练的特点,力求紧密结合临床。本书还配套了关键章节的数字化资源,读者在扫描封底刮刮卡激活后即可扫描右侧二维码进行观看学习。受编写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局限,书中难免有谬误和欠缺,殷切希望国内前辈和同道不吝赐教,同时也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谅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