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山东地区为全国文献资源最雄厚、文献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曲阜颜氏作为地方上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社会力量,他们留下的文献资料卷帙浩繁,“上以备国家搜访,近以供邑乘钩遗”,极大地丰富充实了地方文献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为抢救保存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罕传文献,济宁学院徐复岭教授老骥伏枥、壮心犹存,亲自选定工作版本、规定整理体例、拟定工作方法, 带领一批学有专长的博士、教授和地方文史专家,校注者多方搜求现有存世版本,尽量把原作者的作品收齐、收全,校注时选用最佳版本作为工作底本,经过数年艰苦努力,完成了第一批书稿。研究颜氏先人作品,无异这套“颜氏文献丛书”要摆到您的案头。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对清初曲阜知名诗人颜肇维及其伯姐颜小来诗歌的全面整理校注本。颜肇维(留ㄧ一齿),字肃之,号次雷,晚号漫翁,清初著名诗人颜光敏之子,曾任临海知县。《颜肇维诗校注》以青岛市图书馆所藏《锺水堂诗》为底本,参以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藏本进行详细校勘注释。颜小来(亠の「ㄧ?),颜光敏长女,晚年自号恤纬老人,有《恤纬斋诗》《晚香堂诗》《晚香堂词》等。《颜小来诗校注》以《山东文献集成》收录的颜小来《海岱人文·恤纬斋诗》和青岛收藏家赵敦玲所藏《晚香堂诗》为底本,参校各种古籍,整理辑录了颜小来现存的诗词,保留各选本的异同,校正诗句,阐发诗意。颜小来诗不仅是其生存状态的真实书写,也是明清女性诗人群体的缩影。书中附有颜肇维和颜小来的诗文补遗、年谱资料,对研究二人的生平思想具有较高的学术及史料价值。
|
關於作者: |
颜健:男,1979年1月生,山东曲阜人。《济宁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社会科学编辑室主任,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骨干成员。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多项。学术论文散见于《北京社会科学》《齐鲁学刊》《中华文化论坛》《编辑之友》等刊物。
孙毓晗:女,1979年9月生,山东泰安人。兰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济宁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古代家族婚姻及古代女性研究。参与省级社科规划及教研课题多项。
|
目錄:
|
“颜氏文献丛书”编辑出版说明
“颜氏文献丛书”序(杜泽逊)
前言
颜肇维诗校注
锺水堂诗
侯嘉翻序.
卷一
甬江大风雨作
吴山得倪文正公诗翰(曾祖出鸿宝先生门)
湖州绝句(六首)
虎阜
平山堂怀岸堂先辈
闲意.
喜雨
洛阳
安邑盐池
清华镇
壬午早春,朱子素存招游龙洞,同游者李子向南、赵子季颁、黄子仲通、李子子凝
饯春
怀巢司寇寄斋
燕寺东庄(三首)
寄王廷尉巨峰
井陉
祈县
寿阳怀古
太行山绝句(三首)
铜雀台
辉县
邯郸怀古
重过历下亭…
癸已出都,别徐大司成
上杨石湖通政
寄石荔园
忆德安司马王桐木
送秋史
寄黄固山人(二首)
赠铜台孔司马
秋夜杂诗
上陈沧洲先生
题朱邳州小照
舟次淮安访蒋湘帆,别后却寄
答子凝李太史(时赐老臣宴)
雪后
授书儿辈
送孔榆村之汴
别中牟令章梅湖
刘村访朴庵李观察,时俶装矣
归田园作
龙湾即事
太守吴夏崖题先君子遗像感怀
宣武坊旧宅(邺园李文襄题额)
……
颜小来诗校注
晚香堂诗(21首)
颜小来诗补遗
附录
|
內容試閱:
|
“颜氏文献丛书”序
历史上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地区的著姓望族,大都非常重视家族文化建设,而创作、辑存、整理、出版家族文献,又是家族文化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山左望族是有清一代文献活动最为频繁的家族,山东地区也因此成为全国文献资源最雄厚、文献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新城王氏、安丘曹氏、聊城杨氏、鱼台马氏、即墨黄氏,以及曲阜孔氏、颜氏,等等,作为地方上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社会力量,这些望族的家族文化成就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甚至决定着当地地方文化的成就。
这些文献发达型的名门右族,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济美多才, 作者迭兴,风流不坠,文采焕发,堪称“文献之家”。他们留下的文献资料卷帙浩繁,“上以备国家搜访,近以供邑乘钩遗”,极大地丰富充实了地方文献的内容,成为地方文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为社会开辟了一扇了解该家族的历史,特别是该家族智慧成果的窗口。由于家族文献大多没有正式出版,流布分散,又少有现成的目录索引可资检索,网罗散佚相当困难,因此,文献家族还特别重视本族文献的收集与保存,凡属本族文献零落仅存者,乃至于零缣残墨、吉光片羽,亦在掇拾之列;继而或编纂总目, 或汇辑总集,或刊刻丛书,使后人藉以一窥该家族的学术史、文化史。总体而言,清代山东地区望族的文献活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 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相应地大大提升了整个山东地区的文化质量。
颜氏是鲁国望族。自复圣颜子之后,世居鲁都曲阜或徙居外乡的颜氏后人,赓续先祖圣训,重儒笃学,文人踵兴,累世有集,一门称盛。清顺治至乾隆朝一百余年间,以颜光敏为代表的数代曲阜颜氏家族成员,无论为官还是为民,风雅祖述,诗礼相承,前薪后火,息息相继,逮于闺秀,亦娴吟咏,构成一条壮观的家族文化之链,留下丰厚的家族文献遗产,显示出家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以及家族文化活动旺盛的生命力。这批遗著举凡诗文创作、经典阐释、家乘方志、诗话笔记、博物考古、形胜记撰等,含括宏富,数量巨大,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其中尤以诗歌为长,在历代家族文化和家族文献中颇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十多年前,颜氏家族成员的这批著作,还大都没有正式刻印出版过,只是以稿本或抄本的形式保存流传,有的在图书馆或博物馆束之高阁,有的在民间散落尘封,赖一线而孤传,这既不能发挥历史文献应有的社会价值,也面临着湮灭或失传的危险。2006 年, 为抢救保存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罕传文献,我们启动了《山东文献集成》的编纂工作。在调查收集、考订编纂山东文献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乡邦文献抢救保存和流通的紧迫性。《山东文献集成》第一辑中收录的山东省博物馆藏《海岱人文》稿本,其中收有曲阜颜氏诗文集三十三种之多,大部分传世稀少。“颜氏文献丛书”的整理编纂,学者们大都注意到或使用了《山东文献集成》的相关本子,稀见善本不羽而飞,嘉惠士林,这正是我们编纂《山东文献集成》的初衷所在。
一项好的古籍整理成果,选题确当与做法地道当然是极为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是整理者的学术专长和业务水平。本丛书的主编徐复岭教授早年就以研究《醒世姻缘传》等相关学术问题和汉语史为世所知。如今徐教授已届耄龄,但老骥伏枥、壮心犹存,近年仍活跃在语言学、辞书编纂学等领域,耕耘不辍,相继推出《近现代汉语论稿》《〈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等著作。对于“颜氏文献丛书”的校注整理,徐教授亲自选定工作版本、规定整理体例、拟定工作方法, 带领一批学有专长的博士、教授和地方文史专家,经过数年艰苦努力,第一批书稿就要出版了,这是值得祝贺的事情。
就“颜氏文献丛书”首批四种著作来看,校注体例合乎古籍整理的传统做法,注释详略也适合一般学习者的阅读与利用,这些做法都是非常地道、也是值得称道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校注者多方搜求现有存世版本,尽量把原作者的作品收齐、收全,校注时选用最佳版本作为工作底本。这里不妨结合我的某些工作经历举几个例子。我曾参与主持编辑的《山东文献集成》,收录颜伯珣的诗作仅限于《秪芳园集》《旧雨草堂集》和《颜氏三家诗集》等三个钞本,而“颜氏文献丛书”另外收集到嘉庆二十五年(岁次庚辰,1820)锄月轩刻印本《秪芳园遗诗》,该印本四卷、别集二卷,补遗一卷,现藏山东省图书馆,先师王绍曾先生《山东文献书目》著录。三个钞本共收颜诗二百七十七首,而刻本《秪芳园遗诗》则收诗四百四十二首,较三种钞本多出一百四十五首。整理者将颜伯珣所有版本的诗作合并并去其重出者,得诗计五百五十六首,颜伯珣存世诗作首次得成完璧。再如颜懋伦诗集《什一编》,《山东文献集成》中《海岱人文》钞本仅收诗三十三首,“颜氏文献丛书”整理者千方百计从民间访得该集稿本,仅“丙辰至丙寅”部分就收诗一百一十二首。研究颜懋伦诗歌,“颜氏文献丛书”本无疑优于《海岱人文》本。又如颜肇维《锺水堂诗》,我在拙著《四库存目标注》中,曾加标注,但所恨闻见不广,没有提及国家图书馆还藏有此书。“颜氏文献丛书”整理者经过寻访,发现该书除北大本、南图本、鲁图本和青图本之外,国图本实属该书另一重要版本。另外,齐鲁书社 1997 年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锺水堂诗》时,所依据的是虫蚀严重、序跋残缺且正文仅存三卷的南图本。而“颜氏文献丛书”整理者在对该书各种版本进行细致比勘考辨后,认定青图本是成书最晚、收诗最全的本子,且精校精刻、保存完好,遂作为整理工作的底本——这种考镜源流的工作对学术研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家之粹,即国之粹”。对清朝曲阜颜氏家族文化和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无疑是极有意义的工作。这不仅对于拓展丰富地域家族文化和清朝社会史与文学发展史的研究领域与内容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继承和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颜氏家族文献固然以诗歌创作为大宗,其他类型的文献似也不容忽略。仅拿颜光敏举例,氏著《训蒙日纂》是一部帮助童子读经典的启蒙性读物,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其《文释》卷对常用文言虚词逐一作了通俗解读;《音正》卷则讲解古音、纠正方音。作为一部“小学”类著作,本书具有工具书或辅助教材的性质,著名学者毛先舒称《音正》卷“细如毛发,昭哉发幪”,《文释》卷也早于刘淇《助字辨略》,在我国古代语法史研究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德园日历》、《南行日历》(附《历下纪游》)、《京师日历》三部日记,保存了大量清初珍贵史料,足以发明史实、补苴史阙,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颇具参考价值。其他诸如诗话、笔记、文物考古等方面的文献,其价值也尚待深入开发利用。我们期待具有更高学术水平的“颜氏文献丛书”的第二批、第三批成果也早日问世。
2021年7月10日杜泽逊于槐影楼
前言
这是清初曲阜人颜肇维及其伯姐颜小来诗作的合注合校本。两人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基本都已包括其中了。
颜肇维(1669—1749),原名肇雍,清初著名诗人颜光敏之子,字肃之,号次雷,晚号漫翁。肇维八岁从父就学,十八岁丧父,家道中落,但他秉承颜氏忠孝家风,积学苦读,终于淹通经史。雍正中期,由太学生考授镶红旗官学教习。期满,选任临海知县。肇维身体修伟,性格方直,内仁九亲,外笃交游,遇事刚直不阿。遇有兴作,精神勃发,挥笔成篇。《临海县志》记载:颜肇维任职期间兴利除弊,改革税制,去除苛捐杂税,民情欢悦;整治河道,勘察赵公河故有河道,三沟六浦皆疏浚通畅,以利于百姓灌溉农田;加强海防,筑炮台三个,修战舰九艘,汛房二百所,并修建增高汤信国防备倭寇城防;崇儒重教,修建学校,推行儒家教化,改良民风民俗;时有江海泛滥为灾,设粥赈济饥民,全活无数。[1]由于颜肇维政绩卓著,深得临海百姓爱戴,三考升行人司行人,及裁减行人司,遂隶礼部为仪制司马。告老还乡后,徜徉乐圃,矍铄弥壮,年八十一岁而终。
颜肇维自幼深受其父影响,学识渊博,酷爱写诗,尤长于近体诗,著有《锺水堂诗》《赋莎斋稿》《漫翁编年稿》等。《锺水堂诗》是颜肇维仅存的一部诗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集“乃其官浙东时所作,诗多学南宋诸家”[2]。其同乡后人孔宪彝在《曲阜诗钞》中认为其“诗律清圆”,并说:“齐侍郎召南称其为良吏、为高人,皆以诗见。”
颜肇维所著《锺水堂诗》版本存世无多,但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颜肇维的政治思想和为政理念。颜肇维在临海任上以先辈前贤为榜样,兴利革弊,治绩卓著。他在《甲寅六月,署中构小楼,颜曰:太乙,留题壁间》中写道:“老夫七载无他政,颜度当年识此情。”颜度是南宋名吏,历任海门主簿、临海令,遇事慈善宽容,人不忍欺,其审理案情,智慧神明,后为监察御史、工部侍郎。宋孝宗曾赞扬颜度“每出一言,不动如山”。颜肇维是以同姓先辈颜度为榜样,希望为政临海、造福一方。又如《七月,再题太乙楼壁,以示来者》:“前贤我爱叔孙婼,葺屋修垣兴未阑。”表达了颜肇维要像春秋时期鲁国政治家、外交家叔孙婼一样内睦诸卿、外御诸侯,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颜肇维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卧治”天下。西汉时,汲黯为东海太守,“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3]。后召为淮阳太守,不受。武帝曰:“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4]颜肇维有意仿效汲黯,在临海任上政事清简,他在赠友人的两首诗中说,“卧治东方诗思好,招寻宁遣簿书违”(《登莱徐观察枉顾山堂》),“种树歌成四野欢,讼堂卧治乐刘宽”(《吴太守升辰沅观察》)。颜肇维期盼友人能够无为而治,成为“卧治”一方的能吏。而他自己也以之为最高理想,故其诗《署中葺屋四首》曰:“卧治难臻凭午梦,缁尘那可染青袍。”《赠铜台孔司马》所云“疏河已遣鱼龙卧,为政何妨胥吏闲”,又可见他对于下级官员也颇为宽容。
《锺水堂诗》亦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颜肇维擅长古风,如《邯郸怀古》:“荒荒落日邯郸道,黄风吹沙甘棠倒。崇祯之末天纪沦,太监监军军夜奔……坚城义士今岂少,直令河间继常山,村中野老指故垒。我独何能开心颜?荒祠春尽苹蘩少,千古黄粱一梦间。”邯郸是颜肇维及其家族最值得缅怀的地方。其曾祖颜胤绍曾在此任邯郸令,后升河间知府,最终杀身成仁,阖家自焚,为明王朝殉节。颜肇维亲临此地,睹物思人,怎不思绪万千!又如《翼斋节妇旌表记》中记述:曲阜翼斋节妇在丈夫去世后侍奉姑舅、抚养弱子、四十年守持,终得儿子高中、朝廷旌表。诗作娓娓道来,凄楚动人,读来让人痛彻肺腑。
颜肇维的诗作中时常充满了仕宦与归隐的矛盾。一方面,他年近花甲被雍正委以临海县令之职,唯恐辜负皇帝的重托与信任,《将之浙水言怀志别》(其一):“老至惟愁负主知,一闻明诏便星驰。”他心怀忐忑,得到任职诏书后便星夜驰往,一门心思去处理政事,决心即使不能取得像管仲、乐毅那样的成就,也会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另一方面,归隐之愿始终是他难以割舍的情怀。诗人日夜思念龙湾老家,《将之浙水言怀志别》(其三):“村中九日花谁把,湖上中秋月自看。只有新诗无甲子,何时归理旧渔竿。”想着众兄弟们正蒸梨剥枣迎接重阳节,而自己独自在远离家乡的湖上赏月,何时才能结束任职,归隐田园,垂钓泗河之上呢?
颜肇维无论是公务之时,还是生活之暇,时常作诗自娱。如《署中葺屋四首》(其四):“课农祷雨事无涯,饭后能来路不赊。绕径宜栽女贞子,隔篱偏种杜鹃花。”颜肇维忙于政事:催促农事,祈神降雨,官事繁忙,无休无止。他依然不忘栽花种草,充满生活情趣。在椒江巡行考察时则所见之景随即入诗,如《山行》(其一):“榴花白映栗花滩,五月椒江尚戒寒。绝似龙湾村舍里,门前老树挂渔竿。”春花烂漫之中,椒江水却依然寒气袭人,让诗人想起了门前挂渔竿的泗河龙湾老家。临海泉水众多、河道纵横,田里有新插的稻苗。隔岸的渔舟,远远望去好像停泊在天际,晚风吹拂,潮水涌起。青山绵延不断,江水东流入海,雨过天晴之后,更是云雾缭绕,峰峦叠翠。
《锺水堂诗》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形象,常在朴实无华中透露着机趣。如《天姥岭》“风堕松间雪,烟远谷口炊”,将自然界的风与人间的炊烟相对,“堕”“远”两字,动静结合,远近对照,可谓佳句。《宝藏寺》“积雨鸟呼泥滑滑,白云僧汲水潺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宝藏寺之清幽自然。《颁糈》“无多宦况宦犹拙,典尽春衣春又寒”,则用凝练戏谑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客宦京师的贫困与无奈。
前贤时哲多有著作论及《锺水堂诗》,如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等。[5]颜肇维《锺水堂诗》国内现存五种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南京市图书馆藏本、山东省图书馆藏本和青岛市图书馆藏本(简称国图本、北大本、南图本、鲁图本和青图本)。其中青图本为乾隆年间刻本,成书最晚,收诗最全,校勘最精,保存最为完好;北大本、鲁图本为雍正年间刻本,刻印时间最早,但缺少卷四诗,卷三收诗亦不全;国图本和南图本则属于以上两种版本的过程型刻本。
我们这次校注以青图本为底本,参校国图本、北大本、南图本、鲁图本以及孔宪彝辑《曲阜诗钞》[6]所选“锺水堂诗”。颜肇维诗文资料的收集,得到了国家图书馆以及北大、南京、山东、青岛等图书馆以及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致谢意。
颜肇维除有《锺水堂诗》外,还有文献中说他尚有《太乙楼集》一卷、《赋莎斋稿》《漫翁编年稿》,均未见。《锺水堂诗》卷三中收有有关太乙楼的诗作数首,以此推测所谓的《太乙楼集》一卷已编入《锺水堂诗》中。《赋莎斋稿》《漫翁编年稿》是否有传以及与《锺水堂诗》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清朝曲阜颜氏家族中,颜肇维及其伯姐颜小来的文学造诣比较突出,他们上承其父辈——康熙时著名诗人颜光猷、颜光敏、颜光斅,下启颜懋伦、颜懋侨、颜崇规等,在颜氏家族诗礼传家、弘扬颜氏之儒的家学门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颜肇维有子五人:懋龄、懋侨、懋儨、懋企、懋仝,他们也都有诗作传世。
颜小来,颜光敏长女,颜肇维伯姐。生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自幼聪慧,从父授书,旁及琴弈,深受父祖宠爱。康熙十三年(1674)嫁同里监生孔兴,康熙二十一年(1682)夫亡,矢节甘贫逾六十载。据《晚晴簃诗汇》,“夫亡,(小来)绝粒五日,所亲谕以大义,乃强食。孝事翁姑,教嗣子及孙皆为诸生”。《阙里孔氏诗抄》载小来“既侍夫及舅姑疾,博涉方书,常自制丸散,以济乡里之茕独者”。
小来自幼跟从父祖学诗,孀居后以写诗自娱。晚年自号恤纬老人,名其居室曰“恤纬斋”,其诗集曰《恤纬斋诗》(一卷),另有《晚香堂诗》(一卷)。《恤纬斋诗》有山东省博物馆藏清抄《海岱人文》本,收诗45首,前有康熙庚子(1720)休宁汪芳藻序。该诗集另有山东省图书馆藏王氏双行精舍抄本、民国二十年秦玉璋抄本等。《晚香堂诗》有誊稿本,现归收藏家赵敦玲先生。此本凡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内署闺媛颜恤纬著,收诗18首,词2首,无序跋。与孔丽贞《籍兰阁草》诗集合订一册,所收诗与《恤纬斋诗》有同,或为颜小来早年诗作底稿。另据《国朝闺秀正始集》《小檀栾室闺秀词钞》记载,颜小来著有《晚香堂词》,惜未见。
作为闺媛,其诗以抒写个人性情遭际、表现对山水风月的审美观照为主,诗作表现内容囿于庭院生活,所写多为一己之悲欢与生活之琐事、眼前之小景。在春花秋月之景中,弹琴调鹤、课子牧豚,寄托闲适平淡的心境。如《秋兴》《春日斋中即事》《春尽遣怀》《秋夜将晓枕上口占》《惜春》《春日乐圃》《春霁》等诗。
小来夫婿少孤,颇为市井所陶染,不修职业。嫁无佳偶的“天壤王郎”之叹和矢节甘贫的人生遭际,奠定了小来诗作寂然伤怀的情感基调。《自怜》《旧宅梧桐》《夏夜》《促织》《春夜闻笛》《病中不寐》《秋暮》《病中》等诗,如实反映了她“破镜诗残尘梦远,素琴弦折世缘空”的孀居生活和凄苦清冷的寂寥心境。
小来晚号恤纬,说明她不只忧其纺织之事,而且忧虑国事,以家国为怀。《和岸堂先生灵光殿怀古》有云:“前朝往事还如此,忆过金陵已断肠。”寄托了诗人的沧海之感,故国之思。说明她跟其父祖一样,故国情怀深植于其内心之中。可惜的是,这样的诗作在小来现存诗作中少而又少。
小来诗语言清新自然,很少用典,以情感人。其《哭母》诗至性至情,全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不事雕琢,诗句明白如话,如泣如诉。
小来诗风深受家父颜光敏影响,故其诗颇得“温柔敦厚”之旨。小来一生遭际坎坷,然描情摹态,触景伤怀,皆含蓄蕴藉,不复凄苦之调。如《闲书》“布衣蔬食自甘心,课子闲余便弄琴”,《秋夜将晓枕上口占》“贫来但觉心情改,老去常教鬓发知”,平和中透着对生命的达观。
小来诗词留存至今的数目只有寥寥数十首,虽多写“闺情”,然其质朴的语言,蕴藉的风格,更像是诗人人格的抒写。所谓“铅华尽洗,不惹一尘”,真实不虚。
“少年弄笔研,阿母不我嗔”,小来少从父授诗,长成后却不以诗笔为事。婚后孀居,孤苦无依,更是迫于生计而废笔劳作。“自怜咏絮描兰手,底事荒却学种田”,便是这种生活状况的写照,也传达了女性对诗文创作的渴望。
小来的一生,可以说是明清女性诗人群体的一个缩影,生在圣地,长于世家,少小受书,夫亡早寡,矢节甘贫,劬劳一生。诗画创作成为小来寂寥凄清的孀居生活的慰藉,也是明清女性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本次整理以《山东文献集成》收录的颜小来《海岱人文·恤纬斋诗》和赵敦玲收藏的《晚香堂诗》为底本,参照《国朝山左诗钞》《阙里孔氏诗钞》《阙里孔氏词钞》《晚晴簃诗汇》《续修曲阜县志》等书,共辑录颜小来诗68首,词2首。其中《晚香堂诗》各大图书馆未见收藏,幸得青岛收藏家赵敦玲先生倾力相助,热情提供了诗集中21首诗(词)的全部照片,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颜肇维诗校注》由颜健撰稿,《颜小来诗校注》由孙毓晗撰稿,两部书稿并经徐复岭教授审阅修改。限于水平,书中难免存有缺点甚至错误,欢迎专家和广大读者教正。
【注释】
[1]张寅等修、何奏簧纂:《临海县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版,第692—693、745页。
[2]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卷一八四集部三十七别集类存目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6247页。
[3][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李炳海校评,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715页。
[4]同上,第717页。
[5]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401页。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29页。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齐鲁书社2004年版,第472—474页。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集部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327页。
[6][清]孔宪彝辑《曲阜诗钞》八卷,曲阜孔氏刻本,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颜肇维诗校注
锺水堂诗
锺水堂诗
侯嘉翻序[1]
临海,古章安地[2],土田壤白,处万山中,大海环之,居民重迁[3],地力无不尽。吾师漫翁先生,自曲阜出宰海上,庶事修举,暇时讽咏,每一篇出,邑人士争诵之。嘉翻以部民而就子弟之列,知爱尤深。盖知先生之诗,大者抗浮云,纤者入无间[4],掉鞅[5]名场,不胫而走,则固其前此者矣。客年[6]刻《锺水堂诗》于武林[7]。嘉翻将入晋[8],已拜别先生官署,方恨不得挟册以示西人,乃复淹留[9]湖上,读上下两卷,而此第三卷,则归来省[10]母时先生所手授也。夫汜月[11]于水而恨月之多,扼珠于骊[12]而恨珠之少。兹所以爱惜郑重而存之者,真味膏流,玉瓮斯满[13],岂以著述等身而讶其芟夷[14]之太尽哉。盖文章政绩直追古人而上,海内学者将于此观风雅[15]焉。先生当需次燕邸,公宴应制诸作,稿多散佚。[16]先生亦雅不欲存。浙水东西大半皆旧游地,自杭州以及嘉、湖、宁、绍[17],旧皆有诗。今集中第一卷尚可按而得之,独留此冥冥海山[18]作宦游几案间物。又得宽以岁月,于今六年。周览乎长和云水[19]、沙埕渔沪[20],尽入风诗。嗟乎,天之所以位置诗人者,宁无意欤?先生曰:“予间有所作,懒不收拾,又讼牒[21]之暇,非如先拂酒罍,次开诗箧[22]者之从容自得也。”乃嘉翻受而卒读,涌漾绵邈、澹演渟蓄,谢宣城、陆浚仪[23]其人,风土吏治,密咏而得诸语言之外,抑何其移我情耶?昔顾长康[24]令山阴邑三万户而昼日垂帘[25],见古人为治正与民安,于学校畎亩[26]为能优游清晏[27],致足乐也。而临海为台州首邑,部领殷繁[28]。先生之于政事也,搏象搏兔,一赴以不欺之力[29],所见笔翰如流牍[30]无留滞,乃多余暇,发为诗歌。纵使先生一旦迁去,扬历台端[31]而回顾台南,所以刻画烟霞、镌镂岩壑,山灵有知,亦感谢知己多矣。若夫先生上禀光禄考功[32]之传,而膝下令器[33]人人有集,又承家训而笺释之[34],相戒毋沿俗官称[35],兹固不具论云。
雍正癸丑谷雨后三日海上从游侯嘉翻拜序于东湖之浣月亭。[36]
【注释】
[1]侯嘉翻(约1697—1746):一作侯嘉璠,字符经,号夷门,浙江临海人。清雍正十三年(1735)拔贡,官至江宁丞。侯嘉翻曾师事颜肇维,其诗文迅疾,瞬息万变,时人誉为“浙中人才第一”。
此序据北大本、国图本,青图本有缺字,鲁图本、南图本无此序。
[2]临海:今为浙江省台州市代管县级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是台州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唐至清均治临海。章安:西汉始元二年(前85)置回浦县,属会稽郡。东汉改回浦为章安。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章安永宁置临海郡。
[3]重迁: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4]“浮云”句:此处是说颜肇维的诗作宏大者声振行云,纤细者润物无声。无间:即物我无间,融为一体。
[5]掉鞅:本谓驾战车入敌营挑战时,下车整理驭具,以示驭术高超,比喻从容展示才华。掉:翻转、摆弄。鞅(yāng):套在马脖子上的皮带。
[6]客年:去年。
[7]武林:杭州的别称,以武林山得名。
[8]入晋:入仕。
[9]淹留:长期逗留,羁留。
[10]省(xǐng):省视、探望。
[11]汜(sì)月:多作“巳月”,农历四月。
[12]“扼珠”句:形容颜肇维之诗作字字珠玑。骊:传说中黑色的龙。骊珠: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
[13]“真味”句:形容风雅纯正,字字珠玑。
[14]芟夷(shān yí):除草,刈除,这里指删除订正文字。
[15]风雅:此处指文风。《诗经》分《国风》《大雅》《小雅》,古人采诗以观民风。
[16]青图本“盖文章”以下24字缺,此据北大本、国图本补全。
[17]嘉、湖、宁、绍:指嘉兴、湖州、宁波、绍兴。
[18]冥冥:昏暗貌,这里指潜意识里,不知不觉中。海山:指临海。
[19]长和云水:云和水,泛指自然界的景物。
[20]埕(chéng):闽浙沿海一带称近水宽平之地及培育介属之田为埕。渔沪(hù):捕鱼用的竹栅。
[21]讼牒(dié):诉状。这里指公务、政务。
[22]罍(léi):古代一种盛酒或水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与壶相似,多用青铜或陶制成。诗箧(qiè):存放诗稿的小箱子。
[23]谢宣城:南朝作家谢脁(464—499),曾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其诗多描写山水景色,风格清逸秀丽。陆浚仪:陆云(262—303),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因曾出补浚仪令,故称。西晋文学家,其诗文洗练自然,语言清新,感情真挚。
[24]顾长康: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25]昼日垂帘:白天放下帘子,谓闲居无事。《南史·顾觊之传》:“觊之御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
[26]畎(quǎn)亩:田地、田野。转指民间。
[27]优游:生活闲适、悠闲。清晏:清平安宁。
[28]部领:部族。殷繁:殷实、众多。此指台州人口众多。
[29]“搏象”句:形容事情无论大小都认真对待,决不掉以轻心。
[30]牍(dú):古代写字用的木片,这里指公文。
[31]台端:敬辞,称对方,犹言尊处、尊驾或阁下。
[32]光禄考功:分别代称颜肇维的祖父颜胤绍和父亲颜光敏。颜胤绍在明朝崇祯时曾获封“光禄寺卿”,颜光敏在康熙朝曾任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故称。
[33]令器:优秀的人才。
[34]“承家训而笺释之”句:《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是颜肇维三十五世祖,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笺释,即笺注。
[35]官称:官衔。
[36]雍正癸丑:清雍正十一年(1733)。东湖:位于临海市城东,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宋熙宁四年(1071),郡守钱瞳开凿为湖,建为临海一大景观,浣月亭即位于浣月洲上。
卷一
卷一
甬江大风雨作[1]
拜母事南游,江河浩弥弥[2]。
五日泛鸳湖[3],六月曹娥[4]里。
甬江方利涉,探奇访宛委[5]。
两山夹明镜,扁舟细若蚁。
亭午泊江枫,暑酷汗沾泚[6]。
刺促[7]一篷窗,肌肉饱蚊豸[8]。
欲待日影移,帆趁晚潮水。
棹歌正相答,中流平如砥[9]。
腥风[10]陡然来,天落乌云里。
雨声惊聩[11]聋,崩响高岸圯[12]。
迅樯[13]未能收,篙师何凭恃。
电疾失旁舟,孤往难注视。
咳吐不闻声,中怀消吝鄙。
身未惯波涛,心乃达生死。
半夜风浪平,同舟惊且喜。
洗盏[14]待明月,酒觉异乡美。
【注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