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丛书”,作为一套开放式的研究丛书,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点理论和实践问题,分专题分批次,组织力量、研究撰写,由点而面、展开推进,传播成果、交流思想,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著作出版重要平台,力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理论贡献。 本书的特色在于以习近平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最新提出的民族和时代精神——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为指导,多视角多维度系统分析阐述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这不仅强化了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干部对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思想认识,更坚定了人们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念,启发中国人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奋斗不止。 本书的出版对读者对深刻理解和继承改革开放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主线,在理论层面深入阐释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历史演进、本质特征;在实践层面系统呈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载体,旨在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
關於作者: |
李丽,法学博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近三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多项,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红旗文稿》等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
|
目錄:
|
总序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绪论?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2
二、爱国主义主题常写常新/5
三、新时代要继续回答好“爱国三问”/7
第一章 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阐释
一、爱国主义学术史梳理/10
二、关于爱国主义的研究述评/22
三、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26
第二章?爱国主义主题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爱国主义主题:家国一体、忠君爱国/40
二、近代爱国主义主题:救亡图存、振兴中华/49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78
第三章?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本质特征
一、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84
二、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88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与具体的社会制度相结合/101
第四章?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着力点
一、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实现和平发展/108
二、坚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27
三、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9
第五章?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154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58
三、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遵循及原则/162
第六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
一、开展“四史”教育,树立大历史观/172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观/185
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少年爱国奋斗/193
第七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
一、以重大纪念活动坚定爱国信念/210
二、以英雄模范事迹引领爱国风尚/215
三、以重大节日文化营造爱国氛围/222
第八章?新时代运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举措
一、运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势所趋/232
二、运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36
三、运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建议/239
第九章?新时代运用红色资源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用好红色资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246
二、传承好红色基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出发点/249
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52
第十章?新时代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体系的四个维度
一、在认知层面:讲清爱国之理/264
二、在情感层面:厚植爱国之情/268
三、在意志层面:砥砺强国之志/273
四、在行为层面:实践报国之行/278
参考资料/281
后 记/285
|
內容試閱:
|
总序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颜晓峰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建设现代化国家历史进程的一次伟大飞跃。现代化是全方位、多领域、各层次的变革和跃升,文化是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现代化是包括文化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现代化。现代化不仅是技术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自然演进过程,也需要思想引领、精神激励、文化支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灵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文化作为基础和保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领域
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等的反映,同时又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分量越来越重。随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加深,党的文化自觉达到新的高度,文化建设规模扩张、力度加大。
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努力探索。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就提出了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1954年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目标。1964年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80年代伊始开宗明义:“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以贯之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长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加了治理之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等。可以看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领域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看文化建设。“五位一体”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领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成了全面发展、相互支撑的系统格局。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等,都反映了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是与其他领域同等重要的领域,文化建设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血脉贯通,没有精神的力量支撑,就不能成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要求将文化建设的现代化纳入其中,使文化成为现代化的精神基因。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增强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就从“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提升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中的独特地位。道路自信是以道路中蕴含的文化自信为基础的,理论自信是以对科学理论真理力量的文化信念为底蕴的,制度自信是以对建立制度的文化理念的自信为前提的。所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与“四个自信”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结构,从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拓展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