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80.2
|
內容簡介: |
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对实现能源战略自主、 提升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从 1949 年后我国国际能源合作战略历程入手, 梳理、 分析 “ 集体安全” “ 引进来”“走出去” “多元化” “一带一路” 的国际能源合作 5 个阶段的特点, 并对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的内外驱动力、 能源自主性的逻辑、 能源自主性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可供开展国际能源合作企业的管理者及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张姣,法学博士,毕业于外交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工作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安全、国际关系,发表多篇学术文章,编《商脉与商道:国际华商研究文集》一书,连续多年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能源类研究课题,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课题二等奖。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国际能源合作演变历程及阶段性特点
第一节 从对外依赖到自给自足阶段 (1949 年至改革开放前)
一、 “集体安全” 能源合作
二、 勘探开采技术和人才培养合作
三、 实现自给自足和国际市场初探
第二节 “引进来” 国际能源合作阶段 (1978—1992)
一、 “引进来” 国际能源合作的背景
二、 合作领域拓展海洋开发新局面
三、 合作对象向西方发达国家扩展
第三节 “走出去” 国际能源合作阶段 (1993—2005)
一、 “走出去” 国际能源合作的背景
二、 合作规模和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
三、 合作对象开拓多边框架能源对话
第四节 “多元化” 国际能源合作阶段 (2005—2012)
一、 “多元化” 国际能源合作的背景
二、 传统和替代能源多元化布局加快
三、 跨境运输通道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五节 “一带一路” 国际能源合作 (2013 年至今)
一、 “一带一路” 国际能源合作背景
二、 合作框架和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三、 合作层面向全方位深度转变
第二章 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的内外驱动力
第一节 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的外部压力
一、 新兴经济体崛起带来压力
二、 地区局势动荡加剧能源合作安全风险
三、 安全观差异导致能源合作阻碍
第二节 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的内部压力
一、 传统油气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
二、 亟须管道风险和危机管控体系
三、 缺乏国际市场定价权及影响力
四、 “一带一路” 项目面临优化升级
第三章 中国国际能源合作战略自主性的逻辑
第一节 中国国际能源战略自主性的相关概念
一、 战略自主性在国家和能源层面的理解
二、 能源依赖性和自主性的关系及演变
第二节 中国国际能源合作战略自主性的目标
一、 维护海外能源合作中的国家利益
二、 建立充足和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三、 构建中国主导下的能源话语权
第三节 中国国际能源合作战略自主性的原则
一、 尊重能源主权原则
二、 构建规则机制原则
三、 寻求绿色发展原则
第四章 中国国际能源战略自主性的实现
第一节 提升中国 “一带一路” 油气影响力
一、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交易中心
二、 扩充油气战略储备能力
三、 强化海外运输重点环节
四、 推动油气全产业链发展
第二节 深化扩展能源合作框架内涵和外延
一、 培育能源子框架协同发展和示范效应
二、 深化与消费大国合作和凝聚地区共识
三、 挖掘新疆域和能源服务保障合作内涵
四、 引领新时代能源互联网合作共赢新局
第三节 促进新时期能源企业海外竞争力升级
一、 强化关键技术和高端领域国际竞争力
二、 提升企业应对风险和危机管控能力
三、 深化 “民心相通” 社会责任体系化建设
四、 强化能源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储备建设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能源消费需求逐步攀升,能源消费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一位,能源对外依存度逐步升高,能源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趋明显。“缺油、少气、富煤”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油气对外依存度会长时期保持高水平状态。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能源国际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能源品类,从单一的以石油为主,发展到油气、电力、可再生能源等多品类并存的合作局面;能源通道,从高度依赖海上运输到当前的海陆复合运输模式;能源合作对象和方式,日趋多元,深度和广度逐步拓展,海外能源供应体系化建设已经确立;全球能源治理角色,从主要国际合作框架下的追随者、适应者到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继而向塑造者转变。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中国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中国能源自主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也面临外部环境的诸多变化:美国国际能源进出口国的角色转换以及生产国与消费国的能源权力相对变化,正推动着国际能源格局发生着深刻变革;世界能源体系面临第三次能源转型,替代能源进一步成为新时代国际能源变革中的推动性力量;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能源治理和经济事务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这些变化为未来维护消费国家权益、强化地区内部合作带来了契机。
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自主的客观条件和作为空间进一步加大。
在能源国际化战略发展过程中,中国面临来自内外两大因素的挑战。外部因素体现在:新兴能源消费体的崛起,在全球能源秩序和经济发展变迁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塑造力。新兴经济体工业化崛起带来了巨大碳排放量。中国在新兴经济体发展问题和能源治理方面是全球标杆也是重要的责任承担者。地区内的相对竞争也在加剧,如果中国替代能源的发展速度长期低于地区能源消耗水平的增长,一旦遇到周边战争或者石油禁运,东亚地区的能源形势就会趋于紧张,能源争夺就会成为诱发东亚地区秩序变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2020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大国经济制裁和政治干预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全球能源富集区的动荡,各种不安全因素会影响能源价格和中国海外能源企业的正常投资,会影响能源企业“走出去”积极性,甚至可能损害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有的合作。此外,如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加强正面的国际形象是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打消能源合作对象的疑虑,进一步深化合作,营造和谐的商业氛围,取得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美国对华的全面打压,美国的“能源独立”正在悄然改变中美能源利益冲突的形式,美国从中国能源的竞争对手转变为遏制者的可能性增大。两大能源消费国在能源安全观和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中美在能源问题上的有效对话与合作更加困难。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当下的中国能源需求,石油、原油对外依存度均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5%,油气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已经成为涉及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经历了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发展,高能耗的工业产品在经济中比重很高。我国作为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保证充足供应体系是首要命题,能源安全、新能源技术革新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导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上升。国内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尚需时间,面对国内油气生产保障能力受限,亟待解决经济高速发展与替代能源承载力这一组矛盾问题。在能源战略通道布局网络形成后,提升应对突发事件水平、增强风险管控和预警能力成为新时期能源安全的新命题。海陆复合型运输模式,对风险管控和预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一带一路”能源项目面临优化升级。2020年以来,全球疫情蔓延,对海外项目维护、人身权益保护、舆论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主性话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概念,依赖性和自主性是行为体和国际社会互动的两端,也是衡量能源对外依存度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指征。从能源依赖走向能源自主是包括“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框架在内中国能源发展的终极目标。摆脱依赖、走向自主,是任何一个消费大国能源革命的驱动力。从现实基础来看,“一带一路”能源伙伴关系为中国提升能源自主性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平台。对于中国来讲,实现自主性,核心是需要中国发挥主体能动作用,不断扩大自主空间和机遇。
本书的目的在于立足能源领域的自主性这一议题,通过梳理中国能源政策的历史性演变、成就和挖掘命题的客观存在和理论意义,以历史视角看待每一个阶段下突出的阶段性建设成果,厘清能源在自主性领域的突出特点和发展脉络,呈现能源政策在一个较长时期的演变历程,并针对未来发展提出持续性增强中国能源自主能力的措施建议。本书通过文献梳理、统计分析、政策分析,形成四个板块的布局,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从1949年至今,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突出性成果是什么?二是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的内外压力是什么?三是对中国能源“战略自主性”怎样理解?四是怎样发挥中国未来的主导优势?本书是在笔者博士毕业论文《对外依赖性和战略自主性:中国国际能源合作探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完成的。当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刚起步;现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已经如火如荼。回顾论文,有太多的不足之处,现在再次立足能源自主性话题进行研究,既要客观,又要谈出新观点,深知此项工作的不易,但始终坚持挖掘议题价值、突出问题导向,尝试从历史、理论、发展的角度加以探讨。对于本书的不足,期待读者提出批评和宝贵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