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編輯推薦: |
★《金匮要略》是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治杂病的中医经典著作。该书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历代习医者必读之书。
★《金匮要略》流传至今,现存主要版本有元代邓珍《新编金匮方论》、明代赵开美《金匮要略方论》、明代无名氏《新编金匮要略方论》、明代徐镕《金匮玉函要略方论》、明代俞桥《金匮要略方论》等,其中邓珍本系现存最早的孤本、珍善本,最大限度保留了宋版原貌。
★本书以元代邓珍仿宋刻本为底本,按照邓本顺序,对全书25篇640条原文逐一注释。每篇前有“提要”,钩玄全篇宏旨大义;各条设“校注”,对原文进行必要的校勘和注释;设“释义”,阐释医理,解析方证,博采历代注家之长,突出理、法、方、药逻辑关系。又依原文情况,或设“按语”,对原文探微索奥,解释新义;书末附有《金匮要略》版本传承、《金匮要略》262方一览表等内容。
★本书既最大限度保持了邓珍本《金匮要略》全貌,又体现了现代学者研究《金匮要略》的新成果,考证翔实,文献丰富,对学习研究《金匮要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內容簡介: |
《金匮要略》是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治杂病的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版本较多,其中邓珍本系现存最早的孤本、珍善本,最大限度保留了宋版原貌。本书以元代邓珍仿宋刻本为底本,按照邓本顺序,对全书25篇640条原文逐一注释,书末附有《金匮要略》版本传承、《金匮要略》262方一览表等内容。本书体现了现代学者研究《金匮要略》的新成果,考证翔实,文献丰富,对学习研究《金匮要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李宇航
——从事《伤寒论》研究30余年。国家“十一五”《仲景方用药剂量古今折算标准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院长。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获省部级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伤寒学学科带头人。
|
目錄:
|
新编金匮方论卷上/ 1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2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8
栝蒌桂枝汤/ 21
葛根汤/ 22
大承气汤/ 22
麻黄加术汤/ 26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6
防己黄芪汤/ 27
桂枝附子汤/ 28
白术附子汤/ 28
甘草附子汤/ 30
白虎人参汤/ 32
一物瓜蒂汤/ 32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34
百合知母汤/ 36
滑石代赭汤/ 36
百合鸡子汤/ 37
百合地黄汤/ 38
百合洗方/ 38
栝蒌牡蛎散/ 39
百合滑石散/ 39
甘草泻心汤/ 40
苦参汤/ 41
雄黄熏方/ 42
赤豆当归散/ 42
升麻鳖甲汤/ 43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45
鳖甲煎丸/ 46
白虎加桂枝汤/ 48
蜀漆散/ 48
牡蛎汤/ 49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49
柴胡桂姜汤/ 50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51
侯氏黑散/ 53
风引汤/ 55
防己地黄汤/ 56
头风摩散/ 56
桂枝芍药知母汤/ 58
乌头汤/ 60
矾石汤/ 60
《古今录验》续命汤/61
《千金》三黄汤/62
《近效方》术附子汤/62
崔氏八味丸/ 63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63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65
黄芪桂枝五物汤/ 66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69
天雄散/ 70
小建中汤/ 72
黄芪建中汤/ 72
八味肾气丸/ 73
薯蕷丸/ 74
酸枣汤/ 74
大黄?虫丸/ 75
《千金翼》炙甘草汤/76
《肘后》獭肝散/76
? 21 ?
目 录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78
甘草干姜汤/ 82
射干麻黄汤/ 83
皂荚丸/ 83
厚朴麻黄汤/ 84
泽漆汤/ 84
麦门冬汤/ 85
葶苈大枣泻肺汤/ 86
桔梗汤/ 86
越婢加半夏汤/ 87
小青龙加石膏汤/ 87
《外台》炙甘草汤/88
《千金》甘草汤/88
《千金》生姜甘草汤/89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89
《外台》桔梗白散/89
《千金》苇茎汤/89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91
奔豚汤/ 92
桂枝加桂汤/ 92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93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94
栝蒌薤白白酒汤/ 95
栝蒌薤白半夏汤/ 96
枳实薤白桂枝汤/ 97
人参汤/ 97
茯苓杏仁甘草汤/ 98
橘枳姜汤/ 98
薏苡附子散/ 99
桂姜枳实汤/ 99
赤石脂丸/ 100
九痛丸/ 101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02
厚朴七物汤/ 105
? 22 ?
目 录
附子粳米汤/ 106
厚朴三物汤/ 107
大柴胡汤/ 107
大承气汤/ 108
大建中汤/ 108
大黄附子汤/ 109
赤丸/ 110
乌头煎/ 111
当归生姜羊肉汤/ 112
乌头桂枝汤/ 112
《外台》乌头汤/114
《外台》柴胡桂枝汤/115
《外台》走马汤/115
瓜蒂散/ 116
新编金匮方论卷中/ 119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119
麻子仁丸/ 125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126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31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136
肾气丸/ 136
甘遂半夏汤/ 137
十枣汤/ 138
大青龙汤/ 139
小青龙汤/ 139
木防己汤/ 140
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 140
泽泻汤/ 141
厚朴大黄汤/ 141
葶苈大枣泻肺汤/ 141
小半夏汤/ 142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142
小半夏加茯苓汤/ 143
五苓散/ 143
《外台》茯苓饮/144
十枣汤/ 144
桂苓五味甘草汤/ 146
苓甘五味姜辛汤/ 146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147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147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147
小半夏茯苓汤/ 148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149
肾气丸/ 151
五苓散/ 151
文蛤散/ 152
栝蒌瞿麦丸/ 153
蒲灰散/ 154
滑石白鱼散/ 154
茯苓戎盐汤/ 154
白虎加人参汤/ 155
猪苓汤/ 155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57
葶苈丸/ 168
防己黄芪汤/ 169
越婢汤/ 170
防己茯苓汤/ 171
越婢加术汤/ 171
甘草麻黄汤/ 171
麻黄附子汤/ 172
杏子汤/ 172
蒲灰散/ 172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173
桂枝加黄芪汤/ 17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176
枳术汤/ 177
《外台》防己黄芪汤/178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79
茵陈蒿汤/ 184
硝石矾石散/ 185
栀子大黄汤/ 186
桂枝加黄芪汤/ 186
猪膏发煎/ 187
茵陈五苓散/ 187
大黄消石汤/ 187
小半夏汤/ 188
柴胡汤/ 188
小建中汤/ 188
瓜蒂汤/ 189
《千金》麻黄醇酒汤/189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190
桂枝救逆汤/ 194
半夏麻黄丸/ 194
柏叶汤/ 195
黄土汤/ 195
赤小豆当归散/ 196
泻心汤/ 196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197
|
內容試閱:
|
《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治杂病的专著。由于其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誉其为治疗杂病之典范、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约公元200—219 年)。因当时战争连年不断,成书不久,便遭战乱洗劫,以致原书散失不全。后经魏晋太医令王叔和搜集仲景旧论,将原书的“伤寒部分”整理成册,名为《张仲景方十五卷》(后流传整理名为《伤寒论》);原书的“杂病部分”则已散失,但其部分文字可见于《脉经》《针灸甲乙经》《小品方》《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文献。
北宋年间,国家设置校正医书局,林亿、孙奇、高保衡等奉诏整理校正医书。治平二年(1065),以节度使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校订刊行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名为《伤寒论》。在《伤寒论》刊行于世后,有翰林学士王洙在翰林院所存的残旧书籍中,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3 卷:上卷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判定此书内容源于仲景《伤寒杂病论》,于是宋廷召集林亿等人对其进行校订。因《伤寒论》已刊行于世,便把上卷删去,只保留中、下卷。为了临床方便,又把下卷的方剂分别列在原文病证之下,仍编为上、中、下3 卷。此外,还采集各家方书如《千金方》《外台秘要》等转载仲景治疗杂病的医方及后世一些医家的良方,分类附在每篇之末。如此,王洙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3 卷,经林亿等大幅度改订后,于治平三年(1066)刊行于世,名为《金匮方论》。至此,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得以流传。
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的《金匮方论》,治平三年(1066)初刊为大字本,后自绍圣元年(1094)起数年内又刊行有小字本,但《金匮要略》大字本、小字本,其宋版现均未发现流传于世。《金匮要略》流传至今,现存的主要版本有以下几种:
元·邓珍本。为福建南平邓珍从位于邻地的江西抚州丘氏处得到了当时久未通行的《金匮方论》,该本为元代后至元六年(1340)序刊,明嘉靖年间修刻重印。历经辗转,今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邓珍版书名前冠有“新编”二字,无“要略”二字,名为《新编金匮方论》(亦称邓珍本)。邓珍本系现存最早的孤本、珍善本,系《金匮要略》大字本的一种传本,最大限度保留了宋版原貌,此后《金匮要略》的各种主要传本,如俞桥本、无名氏本、徐镕本、赵开美本等,皆无出邓珍刊本之藩篱。
明·无名氏本。存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刻本)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影抄本),名《新编金匮要略方论》,为“明代仿宋本”,成书于约明嘉靖年间(1522—1566),因刊者不详,故称其为明·无名氏本。
明·俞桥本。此本有俞桥刊行识语,名《金匮要略方论》(亦称俞桥本),但未记年代。俞桥另撰有《广嗣要语》,刊行跋文为嘉靖丙申(1536)。俞桥本1929 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收录。明·徐镕本。此本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由徐镕校合古本和新本而成(故称徐镕本),1598 年经吴勉学校刊,1601 年校刊《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时编入《金匮玉函要略方论》(亦称《医统正脉》本)。后者所收书籍多次重印、修刻出版单行本,故多有现存。近代影印本收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年所刊《四部丛刊正编》。另有1954 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64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等。
明·赵开美本。赵开美《金匮要略方论》3 卷,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编刊于《仲景全书》(亦称赵开美本),此版是明版中唯一附有邓珍序者。1956 年及1982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两次影印赵开美本《金匮要略方论》。1997 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所藏《仲景全书》。
明·洪武抄本。此本为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由吴迁据祝均实所藏古本抄写而成,名《金匮要略方》(简称“洪武抄本”或“明抄本”)。2007 年,日本学者真柳城据沈津书籍中提供的线索,在上海图书馆发现此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段逸山教授等经考证著有《明洪武钞本〈金匮要略方〉》,提出明抄本属于北宋绍圣元年刊行的小字本系统。
北宋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经林亿等于治平三年(1066)修订刊行后,在传承过程中有《金匮方论》《新编金匮方论》《新编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方论》等书名,后人通称《金匮要略》(简称《金匮》),故本书亦采用通称。《金匮要略》全书3 卷,共25 篇。1~10 篇为卷上,11~19 篇为卷中,20~25 篇为卷下。第1 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相当于全书的总论;第2 篇《痉湿暍病脉证治》至第17 篇《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为内科范畴的疾病;第18 篇《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属于外科疾病;第19 篇《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论述了几种不便归纳的病证;第20 篇至第22 篇论述了妇科的疾病;最后3 篇论述了《杂疗方》和《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果实菜谷禁忌并治》。
“金匮”二字的含义,从《尚书》《史记》《汉书》的记载来看,是保存书籍或物品之处,而且多属于贵重物品,常应用于皇室机构。《素问》有《金匮真言论》篇,篇名为“金匮”,亦言其重要、珍贵之意。“玉函”与“金匮”之义相近,因此常常两者并称。“要略”有简明扼要之意。历代史书中可见含有“要略”之名者如《老子要略》《尚书要略》《三史要略》《兵书要略》等,其卷数大多较少,可见其言“要略”者,多属主要内容之概要、纲领之意。但也有医家把“略”解释为韬略、治略等。
我国著名的中医训诂学家和中医文献学家钱超尘教授,于2015 年编著《校勘元本影印明本〈金匮要略〉集》,以俞桥本、徐镕本、赵开美本与邓珍本互校,即将4 部书的讹字异文皆加校雠,收有12 幅邓珍本书影,并影印俞桥本、徐镕本。这是近年收录《金匮要略》资料较为全面之书,钱老在该集题记中说道:“元·邓珍本据北宋校正医书局《金匮要略》重立版式刊行,为医林孤本,一灯独传,千灯绩焰,存亡继绝,价值独高。明·俞桥本、明·徐镕本、明·赵开美本皆从邓本出。今据俞、徐、赵本详校邓本……于振兴中医,大有裨益。”钱超尘教授校注的元邓珍本《金匮要略》(简称“钱校本”),是当今读者学习《金匮要略》的重要版本。
本书以钱校邓珍本《金匮要略》为蓝本,按照邓珍本顺序,逐条注释原文,以阐释医理,解析方证。阐释医理博采历代注家之长,以融会贯通、语言精练、平正公允为原则;解析方证则重在对“病机、主症、治法、方药”的梳理,以突出理、法、方、药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进行方解时,则力求对方剂结构及“方- 证要素对应”关系的探索,以启迪读者对“方证对应”的深度思考。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钱超尘教授耄耋高龄,还时常亲自指导,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在此对钱老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敬佩和诚挚的谢意。本书得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梁永宣教授的支持,特此表示感谢!
以邓珍本为底本,对《金匮要略》全文释义尚属首次,难免有错漏之处,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或补充。
编者
2022 年6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