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较好的可操作性。开篇对中医太极、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的介绍十分精彩,结合天干地支等时空关系,进行深入浅出地论述;下篇收集各类药膳方,纲举目张,可供读者酌情选用;附篇为国医大师周仲瑛的病案集,编者对每一病案给予透彻的点评,便于读者对国医大师处方用药思路的理解。该书为中医师研修教材,兼具实用参考书的特性,对中医学生、中医药工作者及广大读者均具有较高指导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分上篇、下篇、附篇三部分。上篇,主要从药膳之道、认识太极阴阳五行等方面阐述了药膳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下篇,纲举目张,重点介绍了常见食材和“药食两用”中药的性味、归经、主要功效、适应证、用法,并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药膳处方。附篇,介绍了我国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周仲瑛教授的部分“原汁原味”药食病案。
|
關於作者: |
刘兴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学博士,中医师承中国首届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与亚健康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张诗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广东省名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主委,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体质专业委员会理事。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
內容試閱:
|
第七节 重视大自然的力量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可见,人是最宝贵的,需要呵护。如何呵护?精研医术。养身是医术的具体体现,实际上就是求助于自己的饮食调养。饮食调养,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已经告诉人类,地球上任何角落的自然之物无论草木,还是虫鸟,包括食材原料,其变化都与地球公转、自转,以及日月星辰有关。大自然对人类格外恩赐,恩赐给人类的东西远远多于其他动物,可以说人类是万物之贼,但唯有中华民族用天地人物四者合一的整体论思想指导养身,重视大自然的力量。
中华民族是敬畏大自然、重视大自然力量的民族,创造了天人相应理论。天人相应理论,主要体现于万物同源、同气相求、体用一源无间三个方面。万物同源:人与万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必须遵循自然界万物运行的规律;人与万物,和谐相处共存,相互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例如稻谷生长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等,与该气候区的生命个体,都秉天地阴阳之气而生,都遵循大自然生命自然规律。稻米,色白应肺,属金,性凉,养育该地区人群,清该地区人群多余之阳热之气。稻秆、稻根须有清热养阴生津的效果,煎汤所制之茶,也符合该地区人群普遍阳热体质。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日常生活中,应全面认识天地自然与人事的变化规律,在使用食材时应该顺应天地自然规律,从而达到最佳的养身效果;食材是天地造化的结晶,天地之气的变动必然影响到食材的效果,故《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司岁备物”的要诀,其大意是使用食材等,应当依据食材原料的生长年份与气候。食材的性能与生长、采集的季节气候紧密相关。
同气相求:人与食材等都秉受天地之气而生,都是生命的个体,故动植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生理与病理过程。当人体或动物出现疾病的时候,会本能地利用某些植物或动物的相应部位所蕴含的特异的“气”,去补充所缺失的“气”,或纠正某些部位的病气,从而发挥调治作用。例如小儿遗尿,可用炖猪膀胱桑螵蛸汤。再如,同样是雨水,立春的雨水与立冬后10日至小雪时段的雨水作用大不一致。立春的雨水秉受春天升发之气,可以用来炖人参、黄芪、五指毛桃等升提中气的药食同源之品,可以预防中气下陷证。立冬后10日至小雪时段的雨水,又称液雨水,百虫饮之皆伏藏,用之烹调食材,有辅助杀虫的效果。《温病条辨》指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由此得到启发,质地轻清的食材属阳而上浮,质地重浊的食材属阴而下沉。菊花、薄荷、紫苏叶质地轻清,上浮而走肺,用之为食材,起码有预防外感风邪之效。醋龟甲、醋鳖甲为重浊之物,下趋而走肾。这些都是同气相求理论的具体应用。
体用一源无间(出自《易传》:“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揭示了体与用的辨证关系。运用“体用一源无间”理论,可以探究食材的功效,主要从四方面着眼。一是依据食材的形体探究其功用。例如做豆腐使用的熟石膏,是由生石膏火烧煅制而成,有咸涩味,而生石膏,色白,晶莹剔透,是能够起死回生的四大药(人参、大黄、附子、石膏)之一。“石膏”之“石”字,意指石膏是一质地较重的石头,能往身,尤其在头上。肺在脏腑中位置最高,有华盖之称,五脏六腑所有的火,肺都要承受;胃,为多气多血之腑,也容易生火。五脏六腑之火,都会影响肺及胃。然肝升肺降、脾升胃降,构成机体升降浮沉的生理循环。肺气与胃气以下降为顺,若邪火太过,肺胃之气降之不及,肺胃之火象就明显。石膏能镇降肺胃之火,火随之而降,顺应肺胃之气而下降。“石膏”之“膏”字,有滋润的意思,润就能生津。虽然后世许多医家认为生石膏大寒,但《神农本草经》则说生石膏微寒,到底是微寒还是大寒?生石膏有大寒之体,但兼具有发散为阳的辛甘之味,使生石膏大寒之性往外散发,故有微寒之用。二是从食材体质探讨其功用,例如燥性食材得天气多,能调养湿性之体;润性食材得地气多,能调养燥性之体。三是从食材之质地轻重探讨其功用,如薄荷、紫苏叶质地轻,有发表去实的效果。四是依据食材之体,探究食材作用的选择性。调养上部,当用食材头部;调养中部,当用食材身部;调养下部,当用尾部。学习药膳要有一种开放、灵通的心态,不应把食性看得太死,食性就像人的性格那样。比如石膏用对路了,就是微寒,反之就是大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