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真实回忆五七干校里的孩子生活及父母、长辈在五七干校的经历及家庭故事,133幅老照片带你探寻那段可堪回首的岁月脉络与线索,对研究“五七干校”那段峥嵘岁月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史料。
|
目錄:
|
五七少年
一张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德英、于速荣、吴京京? /?003
心系红壤山 梦回少年时——五七中学轶事 刘源? /?010
抹不去的思绪 张纪东? /?018
同学、老师、伙伴 孙晓勤? /?022
终生难忘的苦与乐 朱秀玲? /?028
运动会上竞风流 李伟、黄志平? /?033
五七中学片段拾撷 王瑗? /?036
寻觅江西记忆 孙晓勤? /?041
红壤青岚撷英 吴京京? /?047
从五七小学到五七中学 刘源? /?053
南下的列车上 德英? /?070
五七中学二三事 关九兰? /?073
我初中时的两个片段 黄志平? /?077
小品五七中学 张纪东? /?080
我在五七学校的记忆片段 邹健? /?087
干校的点滴回忆 薛梅梅? /?094
珍藏的记忆 屈彩霞? /?098
青春岁月 牛淑英? /?104
有惊无险 孟繁荣? /?106
五七中学的劳动课 齐建国? /?109
大合唱 屈彩霞? /?114
我们曾经的教室 李小南? /?117
红壤山上的中小学时光 孙燕伟、黄志钢? /?118
音乐的种子 王峰? /?121
童年的回忆 沈鸿? /?128
青岚湖畔——从幼童到少年 刘列平? /?134
第一个“春插” 李艳萍? /?146
五七中学的一次野营拉练 崔志江? /?149
五七中学历险记 李惠玲? /?152
干校孩童杂忆 王峰? /?153
长袖善舞话当年 张纪东? /?157
江西干校的飞行物 成宇? /?159
我在五七中学受批判 王越? /?161
查卫生 刘慧? /?164
红壤山上种花生 黄雁? /?167
煤油灯 邱小青? /?168
自编小舞蹈《英雄小姐妹》 孙淑萍? /?169
青葱岁月
写在小五七营地开营之际 王凡? /?173
共同的回忆 马振东? /?179
难忘五七道路 珍惜今天幸福 程弢? /?182
难以忘却的人和事 王瑗? /?185
五七工厂铣工班纪事 刘东平、白一清、朱镇? /?191
青春铺垫的岁月 李晓玉? /?202
烙在心底的经历 成宇? /?208
在二连种地的日子 楠天健? /?213
值得品味的享受——干校生活散记 王爱萍? /?224
我在五七学校的七个小故事 崔志平? /?231
话说电排站 齐建国? /?243
在五七学校连队劳动 吴京京? /?248
嘿!“五七·六”高地 程弢? /?254
三角地印象 黄志平? /?260
干校劳动记趣 陈思玉? /?262
五七学校的回顾 朱镇? /?266
在工厂连的日子里 张京来? /?276
珍贵的记忆 周华光? /?281
初到五七工厂 王瑗? /?285
有惊无险——回忆五七干校工厂的战斗生活 崔志平? /?287
初到干校红壤山 王? 越? /?290
忆青岚湖畔二三事 关九兰? /?293
学习 成宇? /?296
读书是我的精神依托——回忆工厂连阅览室 王长庚? /?300
阅览室的灯光 程弢? /?303
丁三儿 曹小宁? /?308
五七战友情 钮键? /?311
学铸造与“土造”抽粪车 齐建国? /?315
那年9月9日想起一件儿时往事 王长庚? /?320
我的篮球情结 于速荣? /?323
干校“戏”缘 刘东平? /?329
我们第一次烧锅炉 张小莲? /?340
“横渡”青岚湖 李晓光? /?343
在五七学校经历高考的那段日子 刘东平? /?346
难忘的高考 李小南? /?353
我与父辈
回忆三位老五七战士 楠天健? /?359
父亲的三份手稿 王瑗、齐建国? /?382
离别 成宇? /?393
与童小鹏伯伯相处的日子 王凡? /?398
我的师傅 黄志平? /?411
我眼中的“批斗对象” 楠天健? /?414
父亲在五七学校 关九兰? /?427
父亲在五七学校做木工 屈彩霞? /?431
我们的父亲和吴麒叔叔 孙晓勤、孙亦勤、孙幼勤? /?437
我与吴麒叔叔后续的故事 孙晓勤? /?441
附提高导弹指挥仪的精度 吴麒? /?443
听故事 王峰? /?446
鸿雁传书铭恩情 沈鸿? /?448
回望感叹
子归桥——怀念我的父亲母亲 曹小宁? /?457
过北门口 季国庆? /?459
橘——红壤的记忆 邱玉静? /?460
记忆剪影 吕丹平? /?466
旧诗五首——写于中办五七学校 王长庚? /?467
诗二首 徐晏? /?469
难忘情——小五七战士赴赣五十周年聚会感悟 朱秀玲? /?473
诗二首 吴京京? /?475
后记 477
|
內容試閱:
|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本由当年随父母去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的部分子女撰写的回忆文集。收编的文稿所反映的是我们当年在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经历,作为小五七战士这个群体在那个特殊环境中劳动生活所得到的种种磨洗锤炼,以及由此而建立起来相互间的特殊友情。我们置身中办五七学校的那段岁月,恰值国家正经历着动荡和艰难,我们中的许多人也曾困惑迷茫,有的还遭遇了不公和困厄。但在那样的大环境下,饱经风雨的砺洗,我们没有萎靡消沉,而是蹭蹬前行。我们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后来的成长成熟与曾经有过的那个特殊的境遇、有过的那样非常的淬炼确实有着很大的关联。
在中办五七学校中,我们和自己的父辈在一起劳动、生活、阅读社会,从敬重的前辈们身上看到了在逆境中坚守内心的信念,顽强生存的智慧与达观,自己也在艰难的生态中培植起于纷繁世事中走自己的路的坚毅,最终都迎来云开日出的一天。
历史无法假设,任何人的命运也不可能超然于时代与环境。但不论岁月如何蹉跎、生态如何艰难,作为小五七战士这个群体,我们却也留下了自己认为值得珍视的东西,例如:像本文集中有些文稿所强调的共同精神财富;有些文稿里说的“细思皆幸矣”,一生有此经历,真好;有些作者期冀的建立在不寻常经历之上的爱能传播给自己的下一代……《我们是小五七战士》所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积极内质。
文集所汇集内容包含我们在中办五七学校的五七中学期间读书和劳动情景的回忆;在中办五七学校各个连队期间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及亲身经历的往事;当年拍摄的一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父母等长辈在五七干校的经历及家庭故事;在中办五七学校期间及后来所写的感言和诗词等。
早在2009年,我们曾编辑了一本回忆文集。其中前言《一起走过的十年》,对那本回忆文集的整体内容和蕴含其中的感念做了较为准确的概括,并表述了由之引发的思绪和感慨,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本回忆文集,实际是上一本文集的扩展版,结集成书的主旨也延续着上一本文集编辑的初衷,因此,我们觉得可以援引《一起走过的十年》的主要内容,作为本书“写在前面的话”:
时隔40年,我们以这种方式,即文字和图像汇集的印刷物的方式,对我们人生的一个年代(我们常用××世纪××年代来表示某个10年),做一个回溯和感念。
……
在这里,我们暂时还不想对五七干校这个特定时代历史产物做过多的评论和判断,因为实物的呈现,与设计者的初衷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眼睛看到的现实,往往是由我们看不到的太多复杂因素纠葛聚合的结果。且不说我们今天是否已经具备对之进行评论判断的理论积淀,达到了相应的思想认识高度;也不说在评论和判断之前我们能否已把现实背后的构成因素都尽收眼底;单就评论判断所必须持有的平心静气而言,我们似乎也还需要继续修炼。
的确,我们中的许多人在中办五七学校的很长时间里,深感浓厚政治空气下的精神压抑甚至恐惧,更实实在在体验到了环境和人为制造叠加的艰苦,以及超强超长劳动的熬磨…… 有些人说起那段历史,往往只强调其灾厄梦魇的一面,但40年后我们实事求是地沉思,觉得那并不是全部。
在那个特定的时期,整个国家都处在曲折困厄的阶段,中办五七学校也不是世外桃源。平心而论,我们中办五七学校也许是国内干校中要求最严苛的,但置诸当时更大的国内范围之下,这里的总体氛围还不是最恶劣的。想到我们中的许多人曾经享受到绝大多数国人难以 企望的福分,这大概是老天爷在为众生找平衡吧。更何况,生活本身怎么可能总是满眼灿烂千阳,人的成长确实也需要学会如何面对灾厄梦魇。如果启动逆向思维,艰难险阻重重磨难,更是一个人成长难得的赏赐和际遇。
也许,有人会用假设计算说因为在这儿所以失去了什么,有人会说如果在别处也许收获更多,比如说舒适、比如说享受、比如说见闻、比如说机遇、比如说爱情……而长时间沉湎于历史研习的我知道,历史不能假设,也没有比如。命运的无形之手把我们推到这儿了,就认命站在这个基点上说事儿吧。
我们正是在这儿经历了自然和社会的风雨洗礼,遭遇了许多我们原本不曾预设在内的意外,迈过了在通常情况下不会横陈于我们脚下的沟沟坎坎,但我们终究跌跌撞撞地走过来了……
从那以后,我们学会了做工务农打理自己生活的基本技能,不再藐视普通的体力劳动,更多地了解了社会,更加贴近了人民,我们懂得了浪费的可耻,树立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对很多存在由不屑一顾到尊重起来,对很多原来不太在意的事物倍觉珍惜,我们甚至觉得再没有什么艰难困苦能迫使我们望而生畏裹足不前……
对于五七干校这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需要的是认真的审视,多少年来我内心也没有生出过对之赞美的意念,但我们在那个时期作为一个群体而没有迷失,是不是与我们处在那个特殊的历史产物之中有些许关系呢?
对大多数“小五七”来说,干校的七八九年时光,我们付出的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段,却没干成我们最向往的事,实现我们生涩的所谓自我设计。“青春一去不复还”,有人为之惋惜,有人不免悲悯,有人揣了半肚子的抱怨。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能有还算不太坏的今天,与那一段磨砺磕碰有着很大的关系。长了见识,学了本领,读了经典,洗刷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抛却了一些小我,意识到自我之外还有一些更值得关注和为之奋斗的崇高勋业……从那以后,不论从体肤还是从精神而言,我们都硬朗许多,成熟了很多。这,应该说是确有收获吧。
正像回忆集中收录的一篇回忆文章所说:“十年的干校生活是我们共同的经历,我们可能会有许多共同感受,但因个体的差异也会感受不同。然而,甜也好苦也好,褒也好贬也罢,这毕竟是我们共同的经历。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是我们‘小五七战友’们的共同财富。”(引自《共同的回忆》)这就是为什么一说要做这么一本回忆文集,我们随后便收集到这么多的图片,会促使这么多并不是以码字为日常营生的人,拿起了笔,写下如此生动而勾起大家内心共鸣的文章。
回溯在中办五七学校那几近十年的历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际遇、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感慨,把这些都记录下来,集合起来,我们才能渐渐看清那一段历史的全貌,展现一个可资借鉴的真实历史时态,形成一个给未来提供反思研究评判的可靠文本。
当年的“小五七”,如今大多是“奔七”的人了,有的甚至天不假年,已经离开了我们。出这样一本纪念文集,也表达了我们对逝去的小五七战友的深深怀念。同时,留下这样一个文本,也有着对我们后人的寄望,他们不会再经历我们的过去,但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他们父辈的成长经历,以及在特定历史环境积淀结晶的一些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加深对自己的父辈的理解。
本书编写组
2021年国庆节前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