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吴淞江进入上海后,流经海青浦、闵行、嘉定以及中心城区,最后在外白渡桥东侧汇入黄浦江。有了黄浦江——苏州河(吴淞江)水系的滋养,才有了今日上海都市的繁荣。它与岸边生活的人民之间,也发生了许多故事。地名,以其产生、变迁的复杂过程,正是这些少有人识的历史最好的载体。本书从外白渡桥起,收录苏州河两岸所有有影响力的建筑(点位)、区片地名共122处,将带领读者遍览河畔风光,感受城市发展历程和不同街区的鲜明性格。
|
內容簡介: |
苏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中心,催生了几乎大半个古代上海,后又用100年时间成为搭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苏州河下游近海处被称为“沪渎”,也是上海市简称的命名来源。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册,以区划分,共包括上海市苏州河(吴淞江)沿岸的122个地名,介绍其地理位置、基本情况、历史沿革、发展历程等,并配以大量历史地图、彩色照片等,使读者在增广知识的同时,也能对苏州河畔的风光有直观的体验。本书以地名故事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苏州河沿岸的风貌和文化内涵,生动讲述建筑蕴含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故事。
|
關於作者: |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于1957年8月,是国内技术力量雄厚的甲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单位。下属单位有上海帕莱宁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三所)、上海欧本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规划四所)、上海市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以及城市规划一所、城市规划二所、道路规划所、市政规划所等。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该院为上海大变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该院在城市规划科学研究和设计领域中,成绩斐然,100多次获国*级、建设部和市级科技进步奖与优秀设计奖等。
|
內容試閱:
|
前言
吴淞江在县北,一名笠泽。《水经注》曰:松江上承太湖,东迳笠泽,流七十里,江水奇分谓之三江口。《吴越春秋》称范蠡去越,乘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者也。此亦别为三江五湖,虽称相乱,不与《方职》同。庾仲初《扬都赋注》曰:今太湖东注为松江,下七十里有水口。分流:东入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与松江而三是也。
—— 同治《上海县志》
吴淞江,古称松江或吴江,亦名松陵江、笠泽江,发源于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以南太湖瓜泾口,由西向东,穿过江南运河,由今上海市黄浦公园北侧外白渡桥以东汇入黄浦江。吴淞江流经吴江、苏州工业园区、昆山、青浦、嘉定、闵行以及上海的中心城区。以北新泾为界,以西为吴淞江上游,以东为下游,进入上海市区的吴淞江习惯上被人们称为“苏州河”。
关于吴淞江最早的记载,出现在中国现存最早的地理书籍《尚书》,其中提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这里所谓的“三江”,虽有许多争议,但“震泽”毫无疑问就是太湖的古称,所以“三江”应该是太湖流域的河流。唐朝陆德明所著《经典释文》引顾夷《吴地记》所述:“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由此可见,
“三江”分别是指娄江、东江与松江,其中松江是三江中最主要的河流,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吴淞江。
然而,历史上的吴淞江流向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缘于明朝永乐年间的一次重大水利工程。当时的水利大臣夏元吉为了解决吴淞江水患,下决心重新调整了吴淞江下游水系。具体做法是将上海浦拓宽、延长,使其在今闵行与奉贤接壤的“闸港”处与黄浦相接,成为新的黄浦江下游。同时放弃江桥以下的吴淞江水道,延长一条叫做“范家浜”的河流,引吴淞江水东流汇入新的黄浦江下游水道。所以在今天的地图上,“闸港”处的黄浦江有一个很明显的 90 度转弯,这就是当年调整水系所留下的遗存。而吴淞江汇入黄浦江的河口,就在今天人尽皆知的黄浦公园人民英雄纪念塔处。在此次工程之后,黄浦江的水量增大,而吴淞江的水量变小,吴淞江最终变成了黄浦江的支流,后人给这个工程起了个更形象的名字——黄浦夺淞。至此,我们今天看到的苏州河与黄浦江的地理格局正式形成。
1843 年上海开埠之后,英美法相继在上海建立租界。涌入上海的外国侨民因吴淞江是通往苏州的河流,所以把它叫作“Soochow Creek”, 于是,上海人也逐渐用起了“苏州河”的俗称,而“吴淞江”的称呼则渐渐从人们生活中隐去。
与黄浦江一样,今天的苏州河仍然是上海重要的河流,它催生了大半个古代上海,又用 170 多年的时间孕育了上海的整个近代化与现代化进程。公元 2021 年,也就是距离《水经注》成书 1400 多年,离开同治《上海县志》成书 150 年的今天,我们再次对苏州河沿岸地名进行全面的梳理,以期为后人追溯苏州河留下历史线索。
徐明 2021 年 5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