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

書城自編碼: 380409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朱永新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532358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真需求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阿勒泰的春天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如见你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1.3
《教育的本质》
+

HK$ 72.5
《做一个觉醒的现代人:梁启超论教育》
+

HK$ 85.0
《好的教育》
+

HK$ 133.7
《中国教育改革40年:教育信息化》
+

HK$ 147.5
《当代学前教育:多元而具创造力的教育生态(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创》
+

HK$ 117.0
《爱弥儿(上下册)(西方学术经典·精装版)》
內容簡介:
本书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笔记”系列图书之一种,精选了委员们在读书群中的发言体会。这些发言,既有委员们读书的心得体会,也有他们对于疫情防控的建议性思考;既饱含委员们的思想智慧,也体现了他们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就提出了很多建议,包括加强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更好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流行病防治中的作用;加强科学人文教育,提升全民综合素养等,真正做到了读书学习与履职建言的良好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關於作者:
朱永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目錄
目 录

前言 / 001

辑一 导读与读书笔记 / 001
《病毒来袭》 / 003
004 / 导读1:我们寄居在病毒的星球◎吕忠梅
008 / 委员读书笔记
013 / 导读2:狩猎,加速病毒的跨种群传播◎陈贵云
017 / 委员读书笔记
019 / 导读3:微生物净化使人类更脆弱◎杨静华
023 / 委员读书笔记
026 / 导读4:驯养活动对病毒传播的三重影响◎魏玉山
029 / 委员读书笔记
033 / 导读5:什么是流行病◎米 荣
039 / 委员读书笔记
042 / 导读6:地球村与流行病时代◎杨小波
047 / 导读7:地球村与流行病时代◎张妹芝
051 / 委员读书笔记
057 / 导读8:医学技术让我们更“亲密”◎王伟明
059 / 委员读书笔记
063 / 导读9:新一波流行病威胁◎张云勇
067 / 委员读书笔记
070 / 导读10:全球性监测系统的建立◎戚建国
074 / 委员读书笔记
077 / 导读11:大数据时代的流行病预测◎郭媛媛
083 / 委员读书笔记
086 / 导读12:病毒对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晓 敏
090 / 委员读书笔记
093 / 导读13:流行病的末日来临◎张连起
109 / 委员读书笔记
《逼近的瘟疫》 / 115
116 / 《逼近的瘟疫》导读◎朱永新
120 / 委员读书笔记
123 / 导读1:马丘波——玻利维亚出血热
125 / 委员读书笔记
127 / 导读2:健康的转折期——乐观的时代:着手根除疾病
129 / 委员读书笔记
131 / 导读3:猴肾与落潮——马尔堡病毒、黄热病与巴西脑膜炎
134 / 委员读书笔记
137 / 导读4:进入密林——拉沙热
139 / 委员读书笔记
141 / 导读5:延布库——埃博拉
143 / 委员读书笔记
147 / 导读6:美国建国200周年——猪流感与军团症
149 / 委员读书笔记
152 / 导读7:恩扎拉——拉沙、埃博拉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政策
155 / 委员读书笔记
157 / 导读8:革命——基因工程与癌基因的发现
159 / 委员读书笔记
161 / 导读9:微生物的汇聚之处——城市疾病
163 / 委员读书笔记
164 / 导读10:远方的雷声——性传染疾病与注射毒品者
166 / 委员读书笔记
168 / 导读11:危险:极其微小之物——艾滋病溯源
170 / 委员读书笔记
172 / 导读12:寻找出路——准备、监测和重新认识
176 / 委员读书笔记
《人类的终极问题》 / 178
179 / 导读1: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张连起
185 / 委员读书笔记
192 / 导读2:人类到底能活多久? ◎张震宇
200 / 委员读书笔记
205 / 导读3:人类的创造力是从哪里来的?◎郭媛媛
213 / 委员读书笔记
229 / 保护人类创造力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
——《人类的终极问题》作者袁越谈撰述缘起及思考
《生命的法则》 / 234
235 / 导读1:重读《生命的法则》的思考◎吕忠梅
249 / 委员读书笔记
261 / 导读2:平衡的人文生态也是生命的法则◎丁元竹
266 / 委员读书笔记
269 / 导读3:《生命的法则》◎刘华杰
277 / 委员读书笔记
282 / 导读4:《生命的法则》阅读笔记◎潘碧灵
291 / 委员读书笔记
295 / 导读5:学习《生命的法则》体会◎郑秉文
306 / 委员读书笔记
307 / 导读6: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长期的立国之本◎杨忠岐
311 / 委员读书笔记
辑二 读书分享 / 315

317 / 合作与信任:全球抗疫中的文化力量◎叶小文
320 / 由《逼近的瘟疫》一书所想到的◎张雁灵
325 / 病毒:人类熟悉而又陌生的同行者◎张大庆
329 / 流行病及其流行◎米 荣
332 / 用好大数据技术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郭媛媛
334 / 从读书到疫后经济恢复◎张连起
337 / 政协委员应该成为读书的模范◎朱永新
341 / 开展读书活动力求做到“三个贴近”◎戚建国
343 / 对政协读书活动的几点认识和建议◎常荣军
346 / 学思践悟 凝心致力◎孙毅彪
349 / 读出委员的政协气质◎雷鸣强
內容試閱
前 言

◎朱永新


部署开展“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并做出制度性安排,是十三届全国政协的又一项创新之举,对于全面促进政协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进而带动社会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展委员读书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是政协委员增强履职本领、提高建言质量的内在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更好凝聚共识的有效途径。政协委员应该是最喜欢读书的群体,最有条件读书的群体,最能够把书读好的群体,读书对于提高资政建言的质量,提高政协整体战斗力,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当前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防控疫情读书会作为委员读书活动的“试水之作”,是在汪洋主席的直接关心和亲自推动下成立的。2020年2月18日,在“民主党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座谈会”后,汪洋主席嘱我在移动履职平台上建立读书交流群。随后,在全国政协办公厅和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相关同志们的帮助下,“防控疫情读书群”于2月20日晚8点正式上线。
读书的书目,根据“结合当前疫情,关注公共卫生政策”的主题,我咨询了王一方教授等专家的意见,选择了《逼近的瘟疫》和《病毒来袭》这两本书,重在通过阅读了解病毒产生、传播的机理和危害,历史上抗击病毒的方法措施,以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抗击疫情信心。
2020年3月23日,读书群举办线下交流会,汪洋主席出席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十一位委员代表和三位特邀专家学者紧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题,通过领读、分享、互动等方式深入交流。紧接着,应委员们的强烈要求,原定3月31日晚上8点闭群的“防控疫情读书群”又延长至4月23日,这一阶段选择共读了《生命的法则》和《人类的终极问题》两本书,旨在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然规律,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为提升国家治理水平资政建言、凝聚共识。
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在全国政协礼堂拉开帷幕,移动履职平台“全国政协书院”正式揭幕,这也意味着历时两个多月的“防控疫情读书群”完成了使命。在此期间,广大委员积极响应,发言踊跃,讨论热烈。截至4月22日,在线发言3700余人次,覆盖全部34个界别,发言内容70余万字,其中各位导读委员精心准备的导读发言就有近20万字。
这些发言,既有委员们读书的心得体会,也有他们对于疫情防控的建议性思考;既饱含委员们的思想智慧,也体现了他们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据统计,仅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就提出了300多条建议,包括加强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更好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流行病防治中的作用;加强科学人文教育,提升全民综合素养等,真正做到了读书学习与履职建言的良好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特将这些内容梳理整合,编辑成书,以飨读者。

我们寄居在病毒的星球
◎吕忠梅
《病毒来袭》作为一部疾病社会史著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考深刻,语言生动。本书的知识结构涉及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多个专业领域,是典型的跨学科研究成果,体现了人类进入风险社会时代科学研究自然科学之间、人文社会科学之间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学科融合”或者“学科汇聚”特征,是在对传统学术研究秉持的人与自然“主客二分”观和还原、机械的方法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系统、整体的方法论对“病毒”这个研究对象所进行的全面观察。阅读这样的著作,可能多重受益:既可以丰富知识,也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借鉴方法。对于研究者,更是如何“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良好范本。
第一章作为开篇,虽然文字不多,但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阐明作者的价值观或基本立场;二是为全书奠定概念基础。
一、人类“寄居”在病毒的星球
作者的价值观在《我们寄居在病毒的星球》这个章名中得到了鲜明体现。作者使用“寄居”一词来突出当代人生活的环境是从后代人那里借来的,也是从病毒那里借来的生态理念,表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观来看待“我们”与“病毒”、“我们”与“地球”的关系。因为有了这个理念,才可能“从病毒的角度看世界”并有兴趣去了解“病毒的传播策略”;也才可能为后面章节中充分展示病毒对人类的“过”与“功”,为人类怎样采取应对措施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提供方向指引。
作者以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告诉我们,虽然人们意识到行星和恒星的存在已经有几千年了,但直到几百年前显微镜发明之后,我们才知道地球上有无处不在的、看不见的生命存在。内森·沃尔夫博士提醒:“认为地球上再也不存在未知生命形式的观点是狂妄自大的。那些未被发现的生物最有可能来自肉眼看不见的世界。”
二、从病毒的角度看世界
作者在斯坦福大学讲授了一门“病毒的生活方式”的研讨课,让学生学会从病毒的角度看世界。课上设想自己有一副能看到所有微生物的眼镜,那么展现在眼前的将是一个新的、动感十足的世界。“地板上熙熙攘攘,墙壁上喧嚣热闹。细小的微生物布满了所有物体的表面,包括你的咖啡杯、搁在你膝上的书和你自己的膝盖。……这些最微小的微生物已经渗透到地球的每一根纤维里。它们无处不在,难以避开,感染着构成我们生活世界的每一种细菌、植物、真菌和动物,是微生物世界里最重要的成员。它们就是病毒。”
病毒具有一些值得介绍的特性:病毒自身缺乏生长或繁殖机制,必须依靠所感染的细胞存活;病毒是已知的最小的微生物,假如把一具人体比作一座体育场,那么一个典型的细菌就是场上的一颗足球,而一个典型的病毒就只是足球上的一块六角形花纹;病毒也是种类最多的生命形式,如果编撰一部生物多样性百科全书,那么绝大部分内容会介绍肉眼不可见的生物,被我们熟悉且一般认为是全部生物的真菌、植物和动物只用薄薄几卷就可以介绍完,人类在动物卷里最多占一个显眼注脚,仅此而已;病毒的绝对数量之大令人印象深刻,每毫升海水里可以找到2.5亿个病毒颗粒;而最让人意外的,病毒和地球生态系统任何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样,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三、病毒的传播策略
正是因为病毒有着独特的品质和维持全球生态平衡的关键角色功能,其必然要以某种方式生存并不断“传宗接代”。如同人有生存方式一样,病毒也有自己的“传播策略”。“从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角度来看,人体就是一个栖息地。如同森林为鸟儿和松鼠提供栖息地一样,人体为这些微生物提供了赖以存活的小环境。要想在这些环境中存活下来,就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人体免疫系统会向病毒施加压力,采取各种策略阻止病毒进入人体,或者在入侵人体后抓住、杀死它们。
病毒一直面临选择,如果向外传播,就有被人体免疫系统捕获的风险;如果保持潜伏休眠自我保护,又会失去繁殖后代的机会。所以病毒会慎重地选择传播的时机,当它们在人体内捕捉到严重的压力,例如发热,或其他线索,例如天气,就容易引起活动性感染。病毒也会有预谋地变换宿主,帮助自身扩散。例如让我们咳嗽打喷嚏,借此经由我们的呼吸向外传播;让我们腹泻,借此通过地方水源传播;让我们皮肤生疮,经由人与人皮肤接触而传播。
人类值得庆幸的是,大部分感染人类的微生物是相对无害的,但有些有着惊人的致病力,甚至以致命的形式出现。真正的致命性疾病,必须在致死率和传播率之间取得平衡,不同病毒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制造灾难。有些让宿主长时间存活,以使其可能传染给多个受害者,比如HPV病毒;有些会迅速干掉宿主并向外扩散,比如天花和霍乱。
病毒是一种极小的微生物,生物的极简程度也令人惊叹,但它们不仅能改变宿主的肉体,还会影响宿主的行为,体现了它们适应所处世界的巨大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们产生新基因的能力,病毒是已知生物体中突变率最高的。新的病毒又拥有了新的结构,偶尔可以帮它们存活下来并向外传播。
四、小结
病毒无处不在,寄生、微小、多样、巨量,又是促进物种多样化的“反垄断能手”,它们不仅是破坏者,也是施恩者。
虽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致病致死,但对于病毒自己来说,它无时无刻不在做着生死的博弈与抉择,谨慎地选择时机,改变宿主的身体和行为,甚至重组和突变。这一切,都是为了在注定寄宿的一生中搏一条出路。
“疾病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病毒是人类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必须虚心地去认识另一个肉眼不可见的,属于微生物的博大的世界,从而最终找到预防它引起下一场人类灾难的方法。
本章金句
1.人类在动物卷里最多占一个注脚,一个显眼的注脚,仅此而已。
2.和地球生态系统任何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样,病毒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3.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对传播时机的慎重选择与其他生物体没有差别。
4.病毒拥有一个用于变身的“百宝箱”,最基本的变身是简单突变。
5.中学老师告诉我们,生物体要么是有性繁殖,要么是无性繁殖。但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交换信息基因的方式,使我们对早期的教科书提出了疑问。
委员读书笔记
戚建国
《病毒来袭》是一本很有价值的科普读物。沃尔夫博士作为病毒学家,用普通读者易于读懂的语言,为我们揭开了病毒的面纱。读后至少明白如下道理:一是从某种意义讲,病毒是对人类随意侵犯大自然的一种惩罚;二是面对无处不在,且变幻莫测的病毒,必须建立“早期警报系统”;三是依靠不懈科学探索,才能握有战胜病毒的武器,但每当人类有了战胜病毒的药品后,必须准备应对更加强大的病毒;四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最好方法是在尊崇大自然的同时,提高自身免疫力;五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能够预防病毒入侵的。
学了第一章的导读,又重温了该章的内容。我的体会是:一是只有科学认识人类自己,才能把握人的社会特性,懂得人在社会大环境中如何科学生存,怎样健康生存;二是科学认识病毒,把握病毒的自然特性,懂得病毒从何处来,能够干什么;三是科学认识人与病毒的关系,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懂得怎样预防病毒,如何消除病毒对人类的影响,进而去战胜病毒。在科学理性面前,人类的前景总是光明的。
郭媛媛
正在读《病毒来袭》,首先的感受是:
地球历经亿万年演化、进化,人类本与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但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繁衍,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肆意杀戮、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扰乱、破坏地球的生态体系。当大自然无法净化、生物多样性无法延续、资源支持无法修复,人类必然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第一章让我们认识到:
1.和技术昌明同时,病毒来袭,也一并让我们对自己是谁、在哪、能做什么等有了全新的反思。
2.病毒以自己独特的生命存在和传播方式,提醒人类视野的局促、自恃的狂妄、作为的有限。
3.学着用生物文明而不只是人类文明去看待我们生存的世界。在接受和病毒长期共生、共处现实的同时,为了自身存续,还得学着凝视病毒,与之对抗!
叶大波
浏览了病毒学博士内森·沃尔夫著《病毒来袭》这本书,感觉颇受启发。该书从物种进化论角度论述人类与病毒之间的关系,介绍了800万年前黑猩猩就广泛接触存在于大自然当中的各种微生物,而科学家们一直在积极研究探索人类中不明病毒的来源,特别是潜伏在动物身上且有可能传到人类中的新病毒。该书追寻当年SARS超级传播者的行踪,提出果子狸从蝙蝠身上染到SARS病毒的可能性。作者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大世界里,无论哪个角落,交通网络及医疗技术都可能让侵入人体内的动物病毒找到落脚点并进行扩散,而且当今这种概率大为增加了。该书提出,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风暴也将永远存在。作者亦指出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发挥的重要影响,还称自己与人多次握手后总是尽快洗手,并尽量不用手碰自己的鼻子、嘴巴,提倡行鞠躬礼以取代握手礼。这是本科普读物,既有不少专业知识,内容也不枯燥,译文很流畅,值得一读。
晓 敏
病毒来袭之时阅读《病毒来袭》一书,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认知,深化了思考,受益匪浅。沃尔夫博士引领我们回眸病毒的历史,了解科学家探究人类与微生物关系的发展历程,使我们知道在布满病毒的星球上,随着人类的进化,病毒与人类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人口增长、畜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交通枢纽建设、医疗技术进步等人类历史上引以为荣的巨大成就将人和动物联系在一起,催生出一个互联世界,也为病毒侵害人类创造了便利条件,把人类带入了流行病时代。仅21世纪先后暴发SARS、MERS和这次COVID-19三次冠状病毒突袭传播,就说明“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末日就永远不会来临,如同地球自然风暴永远存在,病毒风暴也将永远存在”。然而科学家们在流行病防控领域的不懈努力和可喜成果,让我们对抵抗流行病的未来充满信心。
启示与思考:一、突如其来的疫情祸国殃民,其严重危害再次警示国人必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真正做到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让万物和谐共生。过去人类常以大自然的“主宰者”自居,为所欲为,如今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可能遭到大自然的“报复”,都会遇到病毒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必须建立起更加文明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因自己的贪婪造成危害的悲剧不再重演。二、了解病毒,监控病毒,时时保持警觉,是作者在书中反复的忠告。面对人类的最大敌人,在全社会加大普及科学知识,唤醒大众参与抗击病毒风暴,共建全民健康长城至关重要。希望人们对病毒从无知到有知,在思想意识、文化观念、行为习惯方面有新认识新改变新提高,全社会学会对病毒做好防范和准备;希望重视全民风险素养普及,了解疫情、了解风险,听从指挥,积极配合,增强自身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希望学习书中介绍微生物学家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学习预防流行病人们可以做出的行为改变,提高卫生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有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有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战胜这次病毒来袭!
蒙晓灵
读了《病毒来袭》,有以下初步的体会:
一是新冠病毒传播充分说明,人类始终是一个物种,处于地球上的生物链之中,生物链最核心的是依靠基因的控制,任何生物只要掌握了基因密码,就无往而不胜,站在制高点。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正如书中所说,病毒对人类宿主的适应能力是匪夷所思的,它能高频率地发生基因突变,甚至能与另一种病毒进行基因重组。这才是最可怕的看不见的敌人。
二是书中说到,人类首次发现病毒以来的100多年,在了解病毒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很多艰难任务亟待完成。如果我们表现出色,就可以采用大量当代先进技术进行流行病预测工作——就像气象学家预报飓风行进路线一样,并且最好能在第一时间加以预防。这是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的终极目标。这是否给我们以启示,把病毒等同于自然灾害来预防控制,如果人类能实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预测病毒,我们是否就能像防台风等自然灾害一样,有效地应对病毒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们是否应该在了解病毒、研究病毒方面加大投入,加大攻关的力度!
朱永新
第一章的确颠覆了我们许多人的“常识”。1.人类认识世界往往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天文学发育最早,人类对离自己最远的太阳、月亮反而最早观察研究,但是对于病毒这些小小的,我们身边的东西却知之甚少。2.人类应该承认自己认识的局限,“地球上再也不存在未知生命形式的观点,是狂妄自大的”,未被发现的生物还非常之多,而且它们最有可能来自肉眼看不见的世界。3.病毒也不完全一定是坏的。“病毒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张云勇
第一章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平衡,保持一个动态的,能自适应的平衡非常重要。病毒和人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尽量和谐相处。这也许就是以后人类演进的一种常态。
陈冯富珍
作为长期从事公共卫生工作者,新冠肺炎病毒是我所经历过最“狡猾”的病毒!在“致死率和传播率之间取得平衡”的有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非常高、传播率非常低。有流感病毒,致死率很低、传播率很高。但新冠病毒是“双高”,致死率与传播率都远超流感,在危害人类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方面,这病毒的杀伤力是前所未见!
这场抗疫战争成功得来不易,让世人看清楚我国政治制度优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