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一个早晨的歌者——周立波评传

書城自編碼: 380435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学者
作者: 邹理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78083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印度经济简史:1947-2022
《 印度经济简史:1947-2022 》

售價:HK$ 79.4
吞海.大结局
《 吞海.大结局 》

售價:HK$ 63.3
碰撞与转型
《 碰撞与转型 》

售價:HK$ 446.2
行动红利:用行动告别低效、摆脱拖延,享受人生的红利
《 行动红利:用行动告别低效、摆脱拖延,享受人生的红利 》

售價:HK$ 67.9
改变我们的道路——大疫后的人类及其世界
《 改变我们的道路——大疫后的人类及其世界 》

售價:HK$ 78.2
《周髀算经》新论·译注
《 《周髀算经》新论·译注 》

售價:HK$ 79.4
红楼有三味
《 红楼有三味 》

售價:HK$ 66.7
算力芯片——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构分析
《 算力芯片——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构分析 》

售價:HK$ 148.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17.2
《索恩丛书·德意志理想主义的诞生:席勒传》
+

HK$ 48.6
《胡适:行走于梦醒之间》
+

HK$ 110.0
《亚当·斯密传: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
+

HK$ 20.0
《回忆鲁迅先生》
+

HK$ 68.2
《通家人师南怀瑾》
+

HK$ 109.2
《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修订本近世中国)》
內容簡介:
周立波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也是跨越现、当代两个历史阶段的革命作家。他一生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活动伴随着 20 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周立波自觉地将个人价值定位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他直面时代和社会,以文学的方式体验、探索和参与不同时期的社会实践。
本书以历史时间为基本脉络,采用传记研究的框架,围绕着周立波的生平道路、思想脉络、创作演变及其生活的革命时代而展开,立足宏观的文化视野,立足于原始材料,从事实出发,进行公正、客观而切实的评述,还原出一个真实而又全面、立体而又富有精神深度的周立波。
關於作者:
邹理,女,湖南长沙人。现任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作协会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光明日报理论版》《文艺争鸣》《中国出版》《求索》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百年周立波》《本土经验与世界眼光——周立波与外国文学》《周立波年谱》等。
目錄
序言:周立波作为时代传奇/周小仪、舒莉莉/1
第一章 童年生活/1
第二章 少年求学/10
第三章 走上革命道路/19
第四章 左联文艺战士/30
第五章 “青年翻译家”/52
第六章 创作起步:散文与诗歌/75
第七章 战地记者/86
第八章 受命办报/115
第九章 鲁艺执教/125
第十章 参军南下/147
第十一章 《暴风骤雨》/157
第十二章 《解放了的中国》/178
第十三章 新中国的歌颂者/188
第十四章 《山乡巨变》/ 203
第十五章 挂帅省文联/230
第十六章 大连会议/248
第十七章 “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后/257
第十八章 桑榆奋笔/267
征引文献/283
周立波作品一览表/290
后记/314
內容試閱
序言:周立波作为时代传奇
周小仪、舒莉莉

2022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值得热烈庆贺。《讲话》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部伟大文献,与恩格斯论巴尔扎克的信和列宁论托尔斯泰的文章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不朽经典。它不仅是当时政策和政治走向的体现,也匡正时弊,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一个崭新时代。《讲话》所涉及的问题,比如文学的阶级性问题、大众文艺问题、情感问题、艺术独立性问题、小资产阶级(即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等,仍然是我们今天的文化批评讨论的热点。而那时对这些问题毛泽东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部文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周立波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对讲话的精神付诸实践,使他成为这一崭新思想潮流中的重要一员。
周立波的一生堪称时代传奇。他早年追随周扬,从湖南益阳到上海,参加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他在上海十分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发奋读书,努力写作,取得很大成绩,发表很多文学理论文章。随后他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讲授外国文学作品选读课程,特别受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连外系的同学都来听课。周立波的“名著选读”、周扬的“艺术论”和何其芳的“写作实习”是鲁艺的明星课程。文学批评家陈勇就曾深情回忆周扬、何其芳和周立波在鲁艺上课的生动场面和难忘情景。在他们和其他教员的指导下,鲁艺培养出一批出色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都活跃在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战线。后来周立波随王震的359旅南下,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行军一万五千里,被称作是“第二次长征”。作为随军记者,他对此次远征进行了记录,写出一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
南下回来之后,他又到东北参加土改,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写出《暴风骤雨》。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中国的土改为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湖南老家益阳,深入生活达七年之久。艰苦的农村生活也给他丰富的回报。他写出大量短篇小说,以及他的巅峰之作,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如今在湖南益阳,昔日农村已变成繁华旅游城市,《山乡巨变》已成当地的文化名片。
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被关在湖南,什么事儿都不能做。1974年回到北京,稍事休整之后,又开始动笔写作。他计划写一部有关战争的长篇小说,把 359旅南下的那段经历用文学形式表现出来。这时他的创作技巧已经炉火纯青。他试笔写了一篇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跌宕的情节,精巧的结构,生动的人物,还不乏幽默,真是一篇杰作。他在晚年还能写出如此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作品,他的老朋友、现代小说家沙汀为之惊喜,赞不绝口。可惜那时他已身患重病,无法完成长篇写作的最后夙愿。
周立波生前经常谈起他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他当年和周扬去上海,约好在码头会面同行。可他迟到了,船已开,他十分沮丧,准备回家。为他送行的大哥周挹梅果断挑起行李担子,带他沿河拼命追赶,最后终于上船。这戏剧性一幕是他文化生涯的起点。假如不是因为大哥绝不放弃的精神,可能我们今天就看不到周立波的作品了。周立波对大哥感情很深。新中国成立后,周立波家境比较富裕,而那时农村生活艰苦,大哥仍然在家乡守候着他们的祖屋。周立波每月寄十元生活费,几十年如一日。这十块钱在当时的购买力可不容小觑,在农村足够养活一家人。周立波去世后,夫人林蓝还继续补助,在政府协助下直到大哥去世。
周立波还经常提起上海的亭子间。那个时候上海文人口袋拮据,没有钱,靠写作为生。租不起大房,于是只能租住那种小阁楼。亭子间里却出来不少杰出文人。周立波那个时候学习英文,每天能够记 20多个单词。他有照相式的记忆力,但很谦虚,说那是因为吃鱼的缘故。他每天买两毛钱的小鱼,觉得非常补脑。他自学成才,翻译了英文版的《被开垦的处女地》,收到了七百银圆的稿费,都交给了周扬。他后来和周扬一家住在一起。
周立波也经常谈起南下的情况。军旅生活实在太艰苦,经常在泥泞的路上行军。最大的问题是周立波近视,他的眼镜有时会掉到地上,找也找不到。王震看他是文弱书生,就给他一匹马让他骑。但是周立波性格坚强,仍和战士们一起步行。到最后实在太疲惫,王震劝他在农村留下。他坚决不肯,要和大部队一起南下。后来他回忆此事说自己大事不糊涂,有同志坚持不住,留在农村,结果脱离了组织。新中国成立后生活没有着落,还上访找他来做见证人。坚定的革命信念成就了周立波和他的作品。
在东北土改期间,他也是深入生活第一线。他自己就是《暴风骤雨》里工作队萧队长的原型。书中所描绘的生活,也都是真实材料的艺术加工。土改告一段落之后,林蓝建议他把这段生活写出来,他欣然命笔。当时的省委领导王首道闻此就给他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条件,在太阳岛找了一栋房子让他住。他每天上午写作,下午游泳,半年就写出了《暴风骤雨》的上部。发表之后反响极好,他又花一年时间写出下部。可惜太阳岛他住过的房子现在早已不见踪影,无法看到他当年写作时的环境。王首道当年是 359旅的首长之一,和王震、王恩茂并称三王。周立波经常念及王首道对他的帮助,《湘江一夜》还不忘提他一笔。结尾处大部队成功渡过湘江,以王震为原型的董旅长电告中央,落款是“董、王、王”。激战之后骤然收尾,冷峻的符码句式更是神来之笔。在惨烈的战斗之后,读者的心情缓缓平复。非短篇高手不能如此!
他在湖南乡下的时候更多和家乡农民在一起。他的房东叫邓益亭,就是《山乡巨变》里最令人难忘的人物亭面糊。他们一起生活吃住,一起做田。邓益亭的儿子邓焕章学习极棒,想考学,但父亲不同意,说等你学回来我的骨头都敲得鼓响了!这句话周立波用在了《山乡巨变》里,生动无比。周立波和林蓝坚决支持邓焕章继续深造。他不仅考上大学,后来还成为解放军总参谋部机要局的将军级领导。在湖南益阳清溪村的村口,有一尊雕刻家黄剑所雕刻的《山乡巨变》群像。周立波坐在中间,腿边靠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手上还落有一只金色的蝉。这个小男孩就是邓焕章。那时候周立波在照片中都是挽着裤脚站在水里,或卷起袖子坐在田边,就像是一个常年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只是他文人形象和农民还不太一样;他戴着眼镜,笑容灿烂。那时农村生活还比较艰苦,没有菜吃,他经常犯胃病。脍炙人口的《山乡巨变》是多年在家乡生活的艺术结晶。
可惜“文化大革命”中断了这一切,之后他也老了。《湘江一夜》虽是短篇,但写了很久。他已经十年没有写作,笔头有点儿生疏。这部小说他反复修改,在中学作业本上写了七遍,草稿摞起来好高。写作时他的头发不断在掉,可见花费心力之多。那时周立波已经得了重病,要不是医生轻率误诊,说不定还能多生活几年,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增加一部战争小说。现在我们只能从这部短篇作品里,窥见他超强的叙事能力和营造真实感的技巧。

邹理的《一个早晨的歌者——周立波评传》是她第三部关于周立波的专著,也是对周立波传奇人生最完整的记录。2018年,她的第一部专著《本土经验与世界眼光:周立波与外国文学》全面梳理了外国文学对周立波创作的影响,认为周立波的创作虽然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但他是一个具有世界情怀和国际眼光的作家。正是他的世界性、现代性成就了他的民族性、地方性。 2020年,邹理又写了一部《周立波年谱》,涵盖了周立波的生平、创作和现有的几乎全部研究资料。这部长篇年谱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周立波从出生到去世的丰富细节,具体到每一天,非常扎实,有很重要的史料意义。她的第三部著作是史料和研究的有机结合,既有对历史材料的详细记录,又有对周立波作品和生活思想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作者有新闻学的学术背景,在整理资料、历史钩沉、实地考察等方面都很见功力。这是一部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的好作品。
这部研究对周立波的作品有很多出色的见解。比如在周立波研究中十分薄弱的报告文学和新闻写作这个方面,邹理提出了蒙太奇的概念。通过蒙太奇寓杂多于统一的风格来把握周立波报告文学的表现形式,这在周立波研究中观点独到。我们知道,蒙太奇是前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开启的艺术表现手法。本雅明把爱森斯坦的这一电影艺术技巧,应用在文化研究和小说批评领域,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概念。本雅明认为,蒙太奇让生活材料重新组合,突破小说的边界,“跨越其文体和结构的制约,为一种新型史诗开启了可能性”。这一观点非常适合描述周立波的报告文学。周立波用报告文学这一现代体裁,反映了当时波澜壮阔、史诗般的现实生活。用这个概念来把握周立波的新闻写作,是一次重要的学术尝试。从这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理解周立波作品作为反映时代进程的史诗特征。古代经典史诗通常有明显的叙事结构,用神话表现历史进程。现实主义作品反映宏大的生活变革,继承了史诗的叙事性修辞,增加了典型性人物,表现出历史发展的本质。但中国现代史的丰富、杂陈,并非完全能够以小说的线性叙事表达。而西方现代派的那些艰深晦涩、光怪陆离的修辞手法和意识流形式技巧又浓缩了太多的中产阶级美学趣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资产阶级情调,不足以反映现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周立波运用本雅明称之为现代史诗形式的蒙太奇,写成报告文学的碎片化叙事,更好地表述军队和普通民众的生活。而《讲话》以来的工农兵文艺创作,抛弃了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情感模式,让作为历史主体的普通民众生活浮现于话语层面,开创了一个浩浩荡荡的展示现代美学的文化工程。多少年来被压抑在底层的声音,终于又有了蒙太奇式的现代主义表达形式。周立波的作品就是这一文化工程的重要一环。读者在这部《一个早晨的歌者——周立波评传》中可以看到,报告文学的历史和美学功能在周立波手中发挥出怎样闪光的异彩。
作者对周立波的现实主义的评述也有独到之处。她用韦勒克的现实主义理论,恩格斯的典型性理论和周扬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周立波和他的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作者非常熟悉《山乡巨变》中那些人物原型,用这些人物原型和作品人物进行对比,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证主义和文化批评方法。我们不仅对作品而且对当时人际关系的变革也有了更为完整的把握。现在学界一般将现实主义理论看作是过气的老旧批评方法。用它来解释西方 19世纪文学或中国 20世纪早中期文学还有一些价值,但面对席卷世界文坛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全球文化,现实主义理论就完全力不从心。但吊诡的是,旧的理论并非永远是旧的,而新的理论也许从一开始就不新,而现实主义理论却宝刀不老:詹姆逊 20世纪 80年代重启现实主义研究,到 2013年出版专著《现实主义的二律背反》,用情感理论、编码理论让现实主义文学批评重新恢复了活力,在旧赛道上开辟出学术研究新方向。对周立波湖湘小说所特有的风土人情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我们过去过于强调其美学和人文价值,而对其社会、政治、阶级和民俗的相互关系和情感表现的政治模式,还有待于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究。而邹理对周立波作品人物和生活原型的考察,无论在这部评传还是在她的其他研究中,都是在新的文化研究背景下,复兴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尝试。
作者还将周立波和肖洛霍夫作了对比。众所周知,俄苏文学对周立波的影响非常大。肖洛霍夫笔下的人物,比如《静静的顿河》里面的格里高利,还有《被开垦的处女地》中的人物西溪卡老爹,都对周立波小说人物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周立波的小说人物与苏俄文学的人物模型一脉相承。邹理指出,在景物描写方面,俄苏文学对周立波的影响也是如此巨大,《山乡巨变》和《静静的顿河》的景物描写有很多相像之处。虽然肖洛霍夫和周立波的比较研究在俄国文学批评界和中国的俄国文学研究领域并不是新的课题。但是这些评论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分散,侧重形式和人物分析。而俄国文学整体所蕴含的宗教情怀、乌托邦精神和深沉的苦难意识,还有契诃夫式的日常生活情趣和幽默,在周立波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周立波 1978年参加一次全国文艺会议的时候,会下有人称周立波是“小契诃夫”。当时周立波开玩笑说,他是“老契诃夫”。他的确景仰契诃夫高超的艺术技巧,也深知自己的短篇小说精彩出色。周立波平时就很喜欢读契诃夫的小说。他的藏书有上百种外国文学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汝龙翻译的契诃夫小说全集。这一套书是 20世纪 50年代购买的,每本分册上面都有他的签名和日期。这些小说他都认真读过,对里面的人物、情节甚至对话都烂熟于心。他经常提到的篇目有《可爱的人》《苦恼》《渴睡》。他感叹《可爱的人》中永远以丈夫为中心的善良女性,也感慨《苦恼》中那个孤独的老车夫只能和自己的马交谈。《渴睡》中因渴望睡眠而走向极端的小女孩更是让他心情沉重。我们看到周立波小说的人物塑造像是信手拈来,布局曲折情节,推进戏剧冲突,全都挥洒自如,其实背后的知识积累、艺术造诣、感知方式和人物模式浩瀚如海,深不可测,其中也包括无比深厚的俄罗斯文学底蕴。
邹理的这部评传还涉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周立波的一些情况,如周立波的散文《韶山的节日》所引发的风波以及它对周立波的影响。当事人的回忆包含很多史料,都还原了当时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活。我们平时很少注意到的生活内容,在这里面都有详细的记载。总而言之,周立波的一生在这部书里得到全面、详尽的描述和评价,是对周立波研究的推进。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流畅,简洁生动。全书的结构非常规整,不仅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生动传记。在这部著作中,我们看到周立波的成长轨迹、他不同历史时期的形象,并从具体入微的生活细节中感受到周立波的思想性格。相信这本书在当代中国文学和周立波研究中,会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