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內容簡介: |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因倡导贸易保护、政府干预、关税同盟、铁路建设而为世人铭记,但由今观之,他真正的建树在于以其《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等著作,率先构建了一个与亚当·斯密学派分庭抗礼、适应落后国自强需要的赶超发展学说。
李斯特采用以史为证、以史为鉴的历史方法,深刻阐明了以自主发展为导向的经济民族主义理论、以幼稚产业保护为核心的工业化理论、以非经济因素为重点的生产力理论、以政府干预为杠杆的经济跨越理论,独到地提出了一套以“民族主义赶超发展”为范式的政治经济学说。
李斯特的学说不仅对历史上后进国家规避英国强大竞争、加速自身工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针对性,而且对当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如何追赶先进、争取自主发展,也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意义。这样一位赶超发展先驱的远见卓识与国际影响理应在国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书既扼要叙述了李斯特坎坷奋斗、奔波奉献的完整人生,又全景式呈现了其赶超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理论成就、思想渊源、实践贡献、全球传播、当今价值,是一部集大成又不枝蔓的李斯特研究专著。这一国内绝无仅有的李斯特读本可弥补由来已久的知识空缺,并还李斯特以久违的公正。
|
關於作者: |
梅俊杰,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贸易与富强:英美崛起的历史真相》)《李斯特与赶超发展》《重商主义与赶超发展》。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一般课题(09BJL008;18BJL002),以及一项国家重大专项课题(21VMG037)。译有《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自由贸易思想史》《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传》《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欧洲发展的历史经验》《维特伯爵:俄国现代化之父》《科尔贝:法国重商主义之父》《写给无神论者》《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系首届上海市浦江人才、商务印书馆经济史与国富策译丛主编、英国政府志奋领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研究员。
|
目錄:
|
总序1
序言1
第一章生平事迹:坎坷奋斗奔波奉献的一生1
第一节锋芒毕露的早年(1789—1820年)1
第二节颠沛流离的中年(1821—1831年)21
第三节忍辱负重的晚年(1832—1846年)50
第二章主要著作:落后国适用的政治经济学78
第一节李斯特的早期时政策论79
第二节《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89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98
第四节《论新交通工具的作用》108
第五节《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14
第三章理论成就:创立民族主义赶超发展范式129
第一节赶超发展贯穿李斯特学说130
第二节决定赶超发展的十六个因素135
第三节李斯特与斯密的范式对垒150
第四节追赶与超越的不同政策需求157
第五节历史学派的独特经济学价值164
第四章思想渊源:重商主义基础上的集大成171
第一节与重商主义的总体关系172
第二节意大利的国家经济学派178
第三节西班牙的欠发达经济学183
第四节法国的科尔贝主义189
第五节英国的保护主义贸易学200
第六节德国的官房学派208
第七节美国的美利坚体制216
第八节李斯特的创新究竟何在227
第五章亲身实践:推进德美等国的赶超发展234
第一节对德国赶超发展的功绩235
第二节对美国赶超发展的贡献248
第三节关于匈牙利发展的献策255
第六章身后影响:全球传播中启示赶超发展266
第一节在德国、法国、英国266
第二节在俄国及其他老牌国家285
第三节在爱尔兰及东南欧弱国299
第四节在北欧和波罗的海各国315
第五节在美国、南美和大洋洲328
第六节在印度、韩国、日本、中国342
第七章现实意义:李斯特学说的当今适用性363
第一节为何李斯特学说今天依然适用363
第二节如何看待李斯特学说的争议点375
第三节现今应该吸取哪些李斯特思想392
征引文献409
外国人名对照表425
|
內容試閱:
|
序言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年)是两百年前的德国政治经济学家。我们今天之所以仍关注这位历史人物,是因为他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图存自强的一系列独到主张,率先构建了一个完备的今人所谓“赶超发展”经济学说。况且,这一学说对于德国、美国等后进国家实现成功赶超,确实产生过有力的推动作用。
李斯特的赶超发展学说采用以史为证、以史为鉴的历史方法,深刻阐明了注重自主发展的经济民族主义论、注重幼稚产业保护的工业化论、注重非物质因素的生产力论、注重国家干预的经济跨越论。这些理论不仅对历史上后进国家有效规避英国强大竞争、加速自身工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政策针对性,而且对当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如何追赶先进、促进自主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就创建范式的开拓性、超越时空的经典性而言,李斯特堪与亚当·斯密和马克思比肩而立。若秉持理性客观的标尺,以付诸实践的适用性、推动进步的建设性、切合当下的现代性论之,李斯特更有其显著优长。无奈长期以来,这样一位卓越大家的学说与业绩未能得到公正评价和应有重视,其中原因跟他采取落后国立场、挑战亚当·斯密学派、向领先强国抗争利益、不见容于主流学界,料想大有关系。
对李斯特的轻视明显反映在李斯特传记和论著的缺失上。在中文世界,一个世纪中仅商务印书馆推出过两个小册子。一是1925年出版的刘秉麟著《李士特经济学说与传记》(1930年再版更名为《李士特》),此书首开先河但篇幅不大。二是1983年出版的东德学者京特·法比翁克所撰《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该书原只是一篇导言,篇幅更小且带有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除此之外,不过剩下若干经济思想史著对李斯特及其学说的零星述评,加在一起信息量仍相当有限。
在英文世界中,情况也不理想,就整书而言,一个多世纪以来仅寥寥数种。一是英国剑桥大学玛格丽特·赫斯特编著《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生平与文选》(1909年);二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威廉·亨德森所著《弗里德里希·李斯特:高瞻远瞩的经济学家》(1983年);三是德国罗伊特林根大学欧根·文得乐新著《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具有远大目光和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家》(德文原版2013年,英文版2015年,笔者翻译的中文版201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上述三种李斯特专书各有所长。赫斯特查阅过德国蒂宾根大学图书馆、斯图加特皇家图书馆、罗伊特林根市档案处的一手李斯特资料,集成了其时内容已丰的英文传记与文献。亨德森在同样利用李斯特家乡档案外,还能参考1936年出齐的十卷本李斯特文集,从而在研究的深度和精度上有条件后来居上。文得乐作为李斯特家乡人,过往40年埋首于李斯特领域,已发表近20种相关作品,其李斯特传堪称终生研究的封顶之作。
然而,若以“一册读本、完备简明”来衡量,上述三种著作依然留下缺憾。赫斯特的书除内容显旧外,对李斯特生平的叙述详略失度、时有跳跃性,最主要是研究的分量严重不足。亨德森的书可谓上乘之作,但笔者多方联络始终无法获得翻译授权,同时由于此书属论文合刊性质,不同主题下内容难免重复,对李斯特学说的思想渊源、学说传播等问题又鲜有着墨。文得乐的书在生平交代上比较细致,但有点枝蔓随意,时而损及脉络的清晰性,对李斯特学说的思想内容、价值所在等大问题又论述不够或不精。
有鉴于此,撰写一部适合中国读者需要、既周全集大成又精炼不枝蔓的李斯特研究专著,看来只能落在国内学者的肩上。我欣然承担起这一国家课题(立项号:18BJL002),通过重新研读李斯特主要著作并查考既有相关成果,也通过回溯重商主义源流和李斯特所处历史场景,得以从赶超发展角度接近李斯特学说的真相,并成此一家之言。本书全景式呈现了李斯特的生平事迹、学说内容、理论成就、思想渊源、实践贡献、国际传播、当今价值,尤其在第三章揭示了李斯特学说作为赶超理论的本来面目,并在第四章分析总结了李斯特的创新所在,当有助于让一种十分超前又行之有效的赶超发展学说更多地进入世人视野。
自很多年前为申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而撰写李斯特专题论文以来,在李斯特研究道路上,我得到了不少师友的帮助。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系理查德·艾布拉姆斯(Richard M. Abrams)教授1999年为我从美国随身带来两种李斯特研究著作,至今让我感念不已。德国不来梅大学迪特·森哈斯(Dieter Senghaas)教授系国际知名学者,堪称李斯特的当代传人,他热心提供相关学术信息,特别是在2012年介绍我与德国李斯特专家欧根·文得乐(Eugen Wendler)相识。文得乐教授后于2014年邀请我参加了在李斯特家乡举行的国际研讨暨纪念会,还先后赠与十数种个人著作。特向三位异国人士遥表谢意!
同事李兆熊研究员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为我先后笔译了30多万字德文资料,女儿梅新枝在牛津大学替我收集了诸多李斯特相关文献,内人张旦红帮我承担了无数的日常琐事,王震、耿勇、姜宏、吕慧等朋友也提供了资料上的协助,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书中有关内容曾陆续发表于英国卢德里奇出版社The Economic Thought of Friedrich List,以及国内报刊《澎湃:经济学家》《国外社会科学前沿》《政治经济学报》《社会科学》《经济思想史学刊》,并转载于《理论经济学》《新华文摘》。我由衷感谢它们的传扬支持,尽管本次成书又有不少细节上的修订。同时,我也要向本书征引文献的作者们道谢,学如积薪,后来居上自不敢妄称,但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永远是事实。我以书中诚实注释表达对他人劳绩的敬重,平生最鄙视者乃通过“伪注”而掠美欺人之举。
在为一个遥远的外国人作传著书时,我内心总不免对逝去的亲人感到愧疚,因为至今没有为他们写下怀念文字。作为些许弥补,谨将本书献给我祖母蔡玉林、外祖母张桂婻。她们亦慈亦让、任劳任怨,如同这块土地上大多数旧式妇女,消化了那么多人间苦痛,留下了无比的恩爱和美德。对逝去亲人的不尽思念,既是心灵的净化剂,也是前行的推动力,我纪念她们与他们。
2021年11月28日
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史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