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教师:挑战(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作品精心重译,畅销50册《孩子:挑战》姊妹篇,现代教育推荐书)

書城自編碼: 381012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
國際書號(ISBN): 9787545572391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9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新知文库·动人的北平
《 新知文库·动人的北平 》

售價:HK$ 34.3
银色瀑布:美国兵工厂与中途岛海战
《 银色瀑布:美国兵工厂与中途岛海战 》

售價:HK$ 79.4
乔丹法则
《 乔丹法则 》

售價:HK$ 80.3
如何不被一杯水淹没
《 如何不被一杯水淹没 》

售價:HK$ 67.9
流人系列03:猛虎 午夜文库
《 流人系列03:猛虎 午夜文库 》

售價:HK$ 90.9
洛克现代性政治学之根
《 洛克现代性政治学之根 》

售價:HK$ 109.3
奥登诗精选
《 奥登诗精选 》

售價:HK$ 112.7
《你的名字。》美术画集
《 《你的名字。》美术画集 》

售價:HK$ 124.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2.5
《我能管好我自己:漫画小学生时间管理》
+

HK$ 105.1
《父母觉醒系列套装(全2册)》
+

HK$ 77.9
《陪孩子终身成长(樊登2020年新书!)》
+

HK$ 94.4
《园丁与木匠》
+

HK$ 62.3
《细节养育》
+

HK$ 61.3
《延迟满足:会等待的孩子更成功》
編輯推薦:
1.继畅销50万册的《孩子:挑战》之后,同系列儿童教育心理学经典《教师:挑战》重磅上市。
2.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P.E.T.)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3.《孩子:挑战》《父母:挑战》《婚姻:挑战》《《教师:挑战》构成了德雷克斯的挑战系列,堪称心理学的经典之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成了孩子教育的全部。
4.如今,传统的教育方式已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必须掌握新的教育技巧,认清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才既能完成好传授知识的使命,又能防止并纠正孩子在教室里的不适应行为,如焦躁不安、不服管教、喜欢挑衅等。为此,老师就需要完成思想转变,接受心理学培训,在课堂上熟练运用心理学知识,鼓励孩子们相互合作,承担责任。
5.接受过心理学培训、懂得孩子心理动机的教师,才能灵活地应对教室里的每个孩子。本书指导教师关注孩子心理,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整和改进孩子。

6.面对孩子的挑战,教师要如何应对?书中提到了几个关注点:认识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观察老师自己的自发反应,以及观
內容簡介: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已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必须掌握新的教育技巧,认清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才既能完成好传授知识的使命,又能防止并纠正孩子在教室里的不适应行为,如焦躁不安、不服管教、喜欢挑衅等。为此,老师就需要完成思想转变,接受心理学培训,在课堂上熟练运用心理学知识,鼓励孩子们相互合作,承担责任,从而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心理学方法应用于课堂的理论前提;第二部分以大量的课堂实例,真实展示了孩子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与行为特点,分析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这是一本教育学生的手册,非常适合每一位老师阅读。
關於作者:
鲁道夫·德雷克斯 (1897—1972),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P.E.T.)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著有《孩子:挑战》《父母:挑战》《婚姻:挑战》《教师:挑战》。
目錄
第一部分 基本原则
第一章 教师的角色
第二章 了解孩子
第三章 具体的纠正方法
第四章 非具体的纠正方法
第二部分 实际运用
第五章 鼓励
第六章 自然结果
第七章 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
第八章 改变孩子的目的
第九章 集体讨论
第十章 群体环境
第十一章 有效的步骤
后记
內容試閱
对孩子们来说,不论他们处于哪个年龄段,老师目前所能提供的帮助和指导都难以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许多学校都配有心理辅导员,他们与孩子、老师和家长一同努力,以克服孩子在适应社会、取得学业进步道路上的种种障碍。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门新的专业学科:儿童精神病学。这门学科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每个需要帮助的孩子都存在“精神上的疾病”,对此,我们并不认同。这些孩子当中,真正“有病”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是被误导了。那么,谁最有资格帮助他们呢?是老师、父母、心理辅导员、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牧师,还是某个朋友或亲戚呢?根据我们的经验,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有效地影响孩子并帮助孩子适应社会。问题儿童往往对自己和生活抱有错误的看法,他们会利用不被社会接受的方式来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能够赢得他们的信任、理解他们、告诉他们替代方法的人,都能成功地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比起其他人,老师们拥有一个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调动整个班级的力量,来帮助每个孩子进行调整和改进。可由于我们的老师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因此他们越来越觉得无法应对这些问题儿童。他们正处于一个艰难的过渡阶段:一方面,他们还在被传统的专制方法束缚着;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现代教育观念的冲突。可一旦老师们能够熟练掌握心理学方法和群体互助的方法,他们就完全有能力对孩子施加强有力的正面影响,帮助孩子预防和纠正不适应行为。即使老师有能力使用心理学方法,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心理治疗师。当老师运用群体互助和集体讨论的方法时,他们也不会成为群体心理治疗师。即便如此,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成功地运用这些方法,那有的孩子往往就不需要接受精神治疗了。
当前,老师鲜少有机会接受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以了解如何在课堂上应用心理学方法。基于这一点,我专门为老师设计、开设了相关的培训课程,从而为他们提供独一无二的培训体验。 本书正是力图将这些体验分享给读者。
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在课堂上应用心理学方法的理论前提。任何教育哲学都是以对“人”的理解为基础的。我们所提出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是基于民主的观念,基于人人平等的原则;另一方面是基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目的论和心理学理论。在这一理论框架中,人被认为是社会的人,其行为有着明确的目的,针对某个目的,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我们以目的论为导向,研究阐释了孩子行为的目的和改变目的的方法。
第二部分的讨论主要围绕挑选出来的案例报告,这些报告来源于现实的教学环境,涉及了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大多数报告是由加里市的老师提供的,他们参与了作者在印第安纳大学加里分校开设的培训课程。还有少数报告来自西北大学教育学院的学生。这些报告中有些案例也存在缺陷,之所以把这部分案例收录进来,主要是为了说明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区分什么是正确的方法,什么是无用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我们与以下老师进行了合作,即便他们知道自己撰写的报告可能会受到批评,可他们仍然同意将报告发表出来,以便更多的人能从他们的经验中受益。我对他们的帮助和合作表示感谢。
这些人包括:
James E. Anderson, Doris Bell, Doris Boese, Althea Brach,Harriet Cohen, Bernice Collins, Mabel B. Cox, Iona Crisman, Carl L.Durkel, John Farley, Bernard Fax, Evelyn Ferguson, Inex Fox, PhyllisFranzman, Ruth Goshorn, Ann Gracin, Joseph Jaco, John Jancose,Joan Janda, Arella Johnson, Mary Johnson, Evelyn Joseph, JuneKinser, Sonia Leskow, Marion Levy, Vivien McCray, Ruth Martindale,Max A. Mason, Elinor Monnix, Doris Neuton, Mary F. Peckenpaugh,Ann Roland, Neal Roland, Helen Scott, Gladys Smith, Sophie Sollers,Anna May Thomas, Ruth Thompson, Doris S. Travis, Ruth VanLiew,Elsie Wendt, Dorothy Werblow, Howard Williams, George T. Wood.
我还要特别感谢穆里尔和弗雷德里克·里德,他们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对本书所涉及的素材给予了宝贵的评价。他们对我们所选择的案例给予了极其珍贵的指导和分析。
衷心感谢我在牙买加、巴尔的摩-华盛顿的几位亲爱的朋友,感谢哈特蒙特市的哈罗德·惠勒夫妇,感谢天堂镇的理查德·坦普尔夫妇,谢谢他们为素材的编纂和整合提供了振奋人心的方案。此外,还要感谢伯妮斯·格伦沃尔德女士为本书修订版所做的贡献。

过去,老师的任务是“教学”,他们负责把孩子们应该吸收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如果孩子们没能吸收到这些知识,那么学习过程就会终止。诚然,外界的压力也可以促使孩子专心学习。在专制社会里,这种压力式的教育方法曾取得过良好的效果,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过去的学校可以让大部分孩子都学到知识并取得一定的进步。
现如今,这些教学方法再也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了。我们的学校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文盲”,许多学生干脆拒绝学习。要想保证教学效果,老师们还必须了解更多课程知识以外的内容。过去,老师怎样开展教学,对教学效果并没有太大影响,反正孩子们都是在被迫学习。然而,现在孩子们自己决定他们是否愿意学习。强迫他们学习的种种努力通常都以失败告终,并且还会增加他们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这一问题,而且正在努力改善目前的教育状况。如今,我们已经在教学方法的改善上有了一些进展,但还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在我们当今的课堂上,学生们很少能体验到那种茅塞顿开的愉悦感。我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认知不足,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学习心理理论方面即将发生重大突破。之所以会有这种突破,很可能是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孩子们的学习在上学前就开始了,而他们在入学后的学习进展却很缓慢。可见,我们正在浪费孩子巨大的学习潜能,所以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革命性的变革,而这一变革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发生。
毋庸置疑,好的教学方法会提高老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可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帮助老师克服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除非他们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机,并且知道如何在必要时去增强这种动机。所有的老师都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动力学和群体动力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但有些人却不需要学习,因为他们“天生”就知道如何去做。这些老师通过直觉和同理心,就可以知晓孩子需要什么和想要什么。然而,我们并不能只倚赖这些“天生”的老师,毕竟他们实在是凤毛麟角。所有老师都应当掌握这方面的基础知识,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在本科阶段还是在研究生阶段,对老师的培训都需要变革。
不过,常常会有人反对这一提议。他们说老师已经在超负荷工作了,我们怎么能要求他们再承担更多的责任呢?毕竟,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教导他们努力学习、使他们举止得体,这些都是家庭的责任。老师要面对的是,孩子在早期成长阶段于家庭中就已经形成的行为模式和性格优缺点。老师真的能抵消家庭和社会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吗?根据我们的经验,答案是“能”。
如果老师不去花时间理解孩子并改变孩子的错误目的,那么他们就得在那些制造麻烦的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些孩子往往很难接近,也很难教育。可一旦老师掌握了能够克服孩子对立情绪的技能,他们就能够抵消掉校外环境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们并不能因为某些老师教学失败就责怪他们,因为他们并没有获得工作所需的技能和方法。只要孩子们努力学习、表现良好,老师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他就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但如果孩子们不合作的话,那么很少有老师知道该怎么做。除此之外,老师们还面临着许多让他们措手不及的压力和要求。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老师面临的以下五个主要方面的冲突―与孩子的冲突、与家长的冲突、与校长的冲突、与社会的冲突以及与自己的冲突。
与孩子的冲突
大多数老师都对教学和激励孩子学习很感兴趣。当他们接受教学任务时,他们往往会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过去,孩子们一踏入校园就知道他们必须要学习。如今还是这样吗?我们可以肯定地讲,不是了。伴随着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昔日人们对权威的顺从如今已逐渐发展和演变成对权威的反抗和自主意识的觉醒。
孩子们为什么要上学?绝大多数孩子上学是因为这是他们的法定义务,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朋友也在上学。越来越多的孩子去学校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尽可能地折磨老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挑战老师的权威就像是一场游戏。有的孩子去学校是为了学习,可他们的动机却是错误的。他们学习是因为他们想要比别人更优秀,想要蔑视那些成绩不如他们的人;或者是为了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便日后能赚到更多的钱。也有一部分孩是真的热爱学习,学习就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这种情况在低年级更为多见。然而到了五年级前后,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会达到第一个峰值。他们先是对学习不再感兴趣,觉得只要考试过了就行。再后来,他们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日益增加,一些人最终选择辍学。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他们学会的都是怎么不学习的技巧。
不管老师们是否愿意,也不管他们有没有意识到,他们通常都会被卷入权力争夺的旋涡之中。一场战争正在我们的校园里悄然发生。
代际间的冲突与人类的文明一样古老。过去,由于整个社会都在维护长者的权威,因此面对他们的控制和支配,幼者只能在内心悄悄燃起反抗的火焰。随着民主进程的不断发展,这种权威正在减弱,人人平等的意识不断增强,每个人的自主性也随之增强,这使得人们逐渐摆脱了对专制的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有受压迫的群体都开始要求获得被平等对待的权利―妇女、有色人种、雇员还有孩子。如今,代际间的冲突已公开化,暴力现象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将会一直持续到我们学会与他人平等共处的方法为止。截至目前,只有少数教育家认识到了这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陷入困境的原因。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