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2020年初悄无声息的潜入我们的生活,迅速的应对机制、现代化的医疗措施和严格的疫情防控手段使我们在这场与病毒的阻击战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胜利,战役还未结束,参古而望今,让我们时刻准备着。此次疫情的出现让人们愈加重视医学科普的重要性。
日益攀升的医患纠纷、棘手的医疗事故、高额的医疗费、不平等的收入……走出白色巨塔,医生一职要与社会各领域接驳,将面对无数道德困境,也要承担错误的后果。医术并非万能,更不能决定医患关系的对错得失。而叙事医学的出现,可以加强医务人员和决策者对医学人文的认识和关注,促进医学人文研究,提升医学人文精神,改善医疗环境,和善医患关系,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由崔松医生在二十余年从医生涯中遇到的真实病例组成,每个病例的背后不仅是病情的演变,更是家庭、社会等种种因素的体现。作者崔松是拥有传统医学、现代医学及心理学背景的医生,本书所选病例有急救、慢性病、心理疾病,处理方式亦包含中西医结合及心理,因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审视、探索病例背后曲折的故事。在回顾每一个病例的同时,将其中的医学知识以简单易懂的文字向读者进行表述以及科普。并对当时病情的处理进行反思,从而引发出一些有关医学伦理、医患沟通、人文情怀的讨论。
|
關於作者: |
崔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诊治难治性高血压、各种顽固性心律失常、顽固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每年独立完成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数十例。开展心血管介入前后的中药干预,均获得较好的疗效。擅长运用中-西-心理三结合处理“双心”疾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团巡讲专家、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学术继承人、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科分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同时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上海市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科普服务配送项目 中医药领域领衔专家。著书《医声相伴:崔松话养生》
|
目錄:
|
惊 喜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001
能 力
——尽己所能或许改变终身 / 005
搏 命
——能治病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 009
病 人
——那些挑着生命重担的人 / 015
轻 重
——40 头猪和 1 个人 / 019
遗 憾
——如果当初能做些什么 / 024
人 父
——为自己,为孩子 / 029
捐 献
——努力地生且无憾地死 / 036
家 庭
——解铃还须系铃人 / 040
依 从
——活得久还是过得欢 / 051
尊 严
——这样的选择是一种奢求 / 055
陪 伴
——1 个人的 25 年 / 061
搭 档
——三人行,必有我师 / 068
沟 通
——久病必成医吗 / 073
焦 虑
——器质会生病,情志亦会 / 078
酒 瘾
——对物质的过分依赖会损害健康 / 083
共 情
——倾听和暗示的力量 / 089
育 才
——他们眼里的光芒 / 094
解 谜
——诊断疾病就如抽丝剥茧 / 100
记 忆
——别让生而带来的能力退化 / 105
故 事
——那年、那地、那些人 / 111
发 展
——明明白白地生死 / 120
母 亲
——给她安心的晚年 / 126
|
內容試閱:
|
病人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一位行医近三十年的医生,作为一位医学院的老师,我认为讲解临床实践案例是教授医学知识最好的方式。书中内容都是我在行医过程中印象非常深刻的案例。我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从诊断学讲到内科学,从西医讲到中医,从身体疾病讲到家庭社会,从治疗方法讲到生命意义。
当学生们在听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疾病跌宕起伏的治疗过程,他们也关注到了中西医的良好结合,感受到了病人的辛酸疾苦,理解了疾病背后的社会意义。医生不仅仅要诊断治疗,也要理解和共情。不管是经验丰富还是初入临床的医生,对生命的悲悯之心是共通的,这才有了医学前进的动力。因此,当我的朋友们听到这些故事时,都建议把这些兼具医学与人文的案例记录下来。
于是,我就在公众号“医声相伴崔松说”里连载,推出几期医学故事后,没想到效果颇好。不仅有医学同仁看到后和我讨论病例,许多病人看了对医生也多了尊重和理解,甚至还有读者催更。这样的故事我前前后后写了四十多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编辑王佳琳老师看到后很感兴趣,询问我是否愿意整理成书稿。
我说∶“这不同于科普,都是些病例故事,你看中了什么”
“崔老师,你以前写的文章我也看了很多,都是科普的,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告诉大家,这个疾病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预防,怎么治疗。可你现在的文章通过一个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一位医者对生命的敬畏、悲悯,想竭尽所能让生命延续,也看到了病人在和疾病做斗争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态,特别是在对待生死这个问题上,时而让大家觉得沉重,时而又觉得是那么顺其自然。”王老师如是说。
被肯定与接纳,我的心中还是非常欣慰的。这些故事里有我的思考,有作为医生的思考,也有作为家属的思考,更有作为一名患者的思考。医学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疾病何以为疾病医生看的到底是病还是病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我深知医学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当初写这些故事,就是希望通过自身经历,让医学生们能记住一点医学知识,把握一点医学脉络,学习一点临床思维。慢慢整理后才发现,这些故事更是写给我自己的。看病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家庭、社会背景下的选择。在处理这些病患的过程中,我记录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有收获也有遗憾,写出来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也是给那些逝去的或者康复的患者一个交代。
感谢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为本书作序。感谢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医学会会长徐建光教授,好朋友胡歌和作家六六的倾情作文推荐。感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能够让一个普通医生的心得点滴汇集成册。感谢我的学生刘嵩月、杨莹、陈茉芬、李欣等为这本书的出版做的前期整理工作。希望读者们看了这些文字后,更能理解医生在处理病患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初心,可以更好地和医生配合、并肩作战,去给生命一个交代。
崔 松2022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