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內容簡介: |
由于房价的快速上涨和投资渠道的缺乏,家庭过于依赖住房投资,会影响到家庭资产配置行为并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效应。由此,本书探讨了不同房价风险背景下,中国居民家庭住房投资对家庭资产配置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经济和社会效应,如对家庭投资决策、消费支出结构、社会财富分配、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个人主观幸福感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旨在引导家庭合理投资、优化家庭消费结构、防止居民财富差距过大、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
關於作者: |
张传勇,经济学博士,上海市“曙光学者”,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兼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发展,以及住房、就业和教育均等化等公共政策,在Urban Studies、China Economic Review、《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社会学研究》等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和青年基金、人文社科青年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以及多项政府决策咨询课题。相关成果曾获得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房地产学术研讨会一等奖等奖项。目前担任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GCREC)个人理事、中国中青年房地产学者30人论坛(CRE30)成员、上海市金融学会个人理事、礼森(中国)产业园区智库专家委员会专家等学术兼职。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目标、思路和结构安排
第三节 住房、家庭资产配置及其效应的理论分析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贡献与展望
第二章 房价、风险偏好与家庭资产配置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梳理
第三节 研究中使用的计量模型、变量和数据来源
第四节 房价、风险偏好影响家庭资产配置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房价、住房财富与家庭消费结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房价、住房财富与家庭消费相关文献梳理
第三节 研究中使用的计量模型、变量和数据来源
第四节 房价、住房财富影响家庭消费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住房与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的财富分配差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住房与家庭住房财富差距相关文献梳理
第三节 住房对居民家庭财富不平等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房价与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房价影响经济收敛的文献综述与机制分析
第三节 房价影响经济收敛的实证分析与发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住房产权、房价与阶层自我认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住房产权、房价与阶层自我认同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本章的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第四节 住房产权影响阶层自我认同的实证发现和讨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住房条件、住房财富与居民主观幸福感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住房条件、住房财富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本章使用的主要数据及其说明
第四节 住房条件、住房财富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政策启示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的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索引
|
內容試閱:
|
前 言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实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城市的商品房价格持续上升,影响了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行为,并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效应。由此,本书旨在探讨不同城市房价风险背景下,中国居民家庭住房投资对家庭资产配置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经济和社会效应,如对家庭投资决策、消费支出结构、社会财富分配、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个人主观幸福感以及阶层自我认同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丰富了住房投资与家庭资产配置的相关研究范畴,尤其在如何引导家庭合理配置资产、优化家庭消费结构、调整居民财富差距过大、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共分为八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目标和思路、方法及学术贡献等;第二章梳理了住房投资对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理论影响机制,并实证检验了住房投资对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第三章实证分析了住房投资、家庭财富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第四章实证分析了住房所有权对于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富分配的影响及其机制;第五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房价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第六章从住房消费视角出发,通过对依附于其上的居住、权利、归属和投资等属性的分析,探讨住房所有权和住房条件对居民社会阶层认同产生的影响;第七章采用城镇家庭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住房条件、住房财富对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第八章是本研究的结论及后续研究展望。
相比以往研究,本书可能的边际贡献有如下三点。第一,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住房对城市居民家庭经济和社会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助于丰富并完善住房研究的学理体系。本书区分了住房的净资产效应①和抵押负债效应,揭示出住房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及其经济和社会效应的微观机制。第二,实证分析了中国不同省区市或城市间房价差异较大可能产生的问题,如对居民财富不平等和地区间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并检验相应的机制。第三,除评估上述经济效应之外,本研究还创新性地检验了住房对于居民阶层自我认同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这丰富了对于住房产权和住房条件差异的结果评价维度。
本研究主要有五点发现。第一,房价、家庭住房市值和住房增值都明显提升了家庭的主观风险偏好以及家庭的股市参与率;同时,房价和住房市值对于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程度与家庭是否有购房抵押负债、是一套房还是多套房等条件紧密相关。第二,住房财富增加显著地提升了家庭在旅游支出等新兴消费方面的支出;其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财富效应,抵押负债效应并不显著。第三,自房改以来,住房自有率对中国地区居民家庭之间的财富不平等程度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其机制在于,房改初期,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自有率的上升,降低了财富不均等程度;而房改后期,房价快速上涨不仅导致整体住房自有率下降,还进一步拉大了有房与无房家庭之间的贫富差距。第四,受房价上涨的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高房价通过影响该地区的劳动力迁移和企业选址决策,从而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趋势。第五,房产和住房条件的社会效应表现为,拥有住房产权能够增强居民的阶层认同,且房产数量越多,住房面积越大,社区类型越好,居民阶层认同越高,住房成为识别阶层特征的重要因素;同时,获得住房产权和改善住房条件,能够显著提升家庭住房满意度,加速家庭财富积累,进而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从政策意义来看,在房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本研究为引导家庭合理配置资产、优化家庭消费结构、防止居民财富差距过大、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首先,应当合理引导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家庭合理配置资产,实现家庭资产增值并提高家庭经济福利。其次,应当注重提升全社会的住房福利,在解决住房带来的社会阶层认同分化等问题时,可以通过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参与感和归属感。最后,还应着手建立合理的房产增值收益分配体系,防止社会财富差距过大,缓解住房不平等引起的社会阶层固化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