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
清洁
》
售價:HK$
65.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編輯推薦: |
这本书的内容分别从回忆记忆、存储记忆、功能记忆三个围绕着“记忆”的主题展开,通过追索新疆各民族非遗刺绣传承人群的个体记忆,以其真实发生的人生历程与技艺磨砺的往事为事件,重述个体奋斗不息的回忆空间。通过厘定新疆各民族非遗刺绣传承人群口头叙事中存储记忆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存储传承人群记忆在非遗传承事业中的重要价值。通过探讨新疆各民族非遗刺绣传承人群记忆的功能,进而剖析记忆作为传统技艺传承的关键,如何有效促进富民兴疆和乡村文化振兴。
|
內容簡介: |
本书立足于记忆理论的探索与实践,以访谈、口述方式搜集历史资料,记录见闻和撰写新疆非遗刺绣传承人群“身体技艺”的经验知识及相关的民间“文化记忆”。全书的口述实录共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以“乡愁记忆:记忆作为苦难宝藏”为题,围绕新疆各民族刺绣传承人群回忆人生史、技艺磨砺的往事等展开,通过个体记忆与交流记忆的阐述重述回忆空间;第二篇章以“存储记忆:记忆作为传承要素”为题,突出新疆各民族刺绣传承人群口头叙事中的存储记忆不仅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前提条件,而且是技艺传承、文化知识更新的基本资源;第三篇章以“功能记忆:记忆作为致富关键”为题,讨论功能记忆可以使存储记忆获得方向和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關於作者: |
金蕊,新疆乌鲁木齐人,文学博士、博士后,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民间文艺学等。长期在新疆各地开展田野调查,在民俗学(含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方面有一定积累。近年的学术兴趣集中于民众集体记忆、地方性文化研究,注重文化人类学、文学人类学理论方法的实践研究。在《西北民族研究》《宁夏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独立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朱贺琴,新疆奎屯人,文学博士,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在新疆各民族民俗文化生态、新疆各民族多样文化家底的调查研究、新疆各民族民间技艺的调查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积累。近年来学术兴趣主要集中于中华文化的地方传承、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民间生态文化研究等方面。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主持社会科学基金1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
|
目錄:
|
绪论 / 001
一、非遗传承人群进高校研培的背景 / 003
二、教育扶贫与高校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实践的结合 / 009
三、教育扶贫与高校基层非遗传承人群的创业实践 / 014
结语 / 017
乡愁记忆:记忆作为苦难宝藏 / 019
我心向阳,无畏悲伤 / 023
一颗助人心,永远刺绣情 / 031
道路在脚下,绣针在手中 / 039
刺绣创造美好明天 / 046
针连针促亲情,心贴心传文化 / 055
织就五彩生活,开启灿烂明天 / 063
小结 / 072
存储记忆:记忆作为传承要素 / 073
刺绣中交友,奋斗中成长 / 077
一片赤诚刺绣心 / 087
与绣针相遇的2016 / 096
刺绣成就人生,努力创造未来 / 102
顺时代之潮流,扬刺绣之风骨 / 110
传非遗文化,承刺绣精神 / 118
筑梦新时代,圆梦刺绣人 / 129
小结 / 135
功能记忆:记忆作为致富关键 / 137
刺绣绣出致富路,技艺实现幸福梦 / 141
传非遗文化,织锦绣生活 / 148
刺绣成就自信人生 / 154
鞠耕刺绣,脱贫致富 / 162
刺绣:永恒的一束光 / 169
携长辈之期望,成自己之生活 / 177
小结 / 184
后记 / 185
|
內容試閱:
|
序
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对民间艺术传承人的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传承人作为活态文化传承的载体,不仅使我们众多靠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续,还使这些代代相传的文化不断在传承中得以拓展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生命活力。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承担传习任务的民间艺术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的核心和关键,他们所掌握的关于民间艺术和技艺,以及相关文化的由来、发展、流变和相关事象,一直以来都存在于他们的心中,依托他们的记忆和技艺而存在,依托民俗文化而存在。故而对那些从事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的传承人的保护及对其技艺的抢救和整理就成为非遗保护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当下,尽快抢救和记录、整理那些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家鲜活的口述实录,记录他们精湛的技艺,展示他们美轮美奂的艺术创作,让全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真实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迫切任务之一。这本《文化记忆:新疆非遗刺绣传承人群口述实录》就是基于中国新疆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和需要及时出版的。
以访谈、口述方式搜集历史资料、记录见闻和撰写人物风物志书,是古今中外传统的记述方法。学术界,尤其是民间文艺学界,对于口述实录的方法并不陌生。自21 世纪以来,民间文艺学的发展使民间文艺研究的视野不断开阔,田野调查和口述实录的兴起都超越了传统的民间文艺学研究范畴,以物证史、以图证史、以民俗证史的方法将民间文艺研究推向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和民间资料的发掘上。相较于传统的民间文艺研究方法,口述实录的方法是具有突破性的一场变革,它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并得到了包括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学等学科的充分重视。
新疆非遗刺绣传承人群口述实录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田野实践方法,所采录的内容即非遗刺绣传承人“身体技艺”的经验知识及相关民俗历史“文化记忆”。两者是新疆非遗刺绣传承人群口述实录方法论形成的逻辑框架,也是构建新疆非遗刺绣传承人群口述实录方法论的两个重要维度,即主体论维度的“技艺经验”和本体论维度的“文化记忆”。
《文化记忆:新疆非遗刺绣传承人群口述实录》依托王敏教授团队所负责的2016—2019 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新疆大学各民族刺绣培训项目,选取了近50 位新疆非遗刺绣传承人,通过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多民族传承人的访谈、录音、录像,形成传承人群口述史,对传承人群的刺绣活动和传承过程进行多方面的寻绎、探究,力求零距离地接近和保存传承人刺绣活动史料,全面、系统、准确、深入地揭示传承人群的成长历程、学艺授艺心得、传承过程,以及刺绣对当地深度脱贫的积极作用,进而深刻揭示非遗刺绣的生存状况和现实困境。这对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刺绣当代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金蕊 朱贺琴
2019 年10 月初稿
2021 年12 月改定
后记
新疆民间手工刺绣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社会生产和文化融合后产生的传统文化的物化表达,他们借用一种种图案呈现出对新疆多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其中蕴含了制作动机、日常生活实践、集体记忆等人生哲理,构成了一种广义且约定俗成的“符号”概念。新疆民间手工刺绣与新疆民众的生产、生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民族风俗、民间信仰、社会功能,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
在倡导保护人类文化多元性的今天,正确认识每一个文化群体独特的生存发展模式,并保护每一个独特的文化群体,对“一体多元”文化观的认识有着重要作用。“集体记忆是群体成员在传播和互动中不断获得并广泛共享的那些有关群体共同元素的结构化信息……集体记忆是建构的,存在于人、群体及社会的持续互动之中。”
集体记忆是社会认同塑造的重要力量,人们从社会中获取,又在社会交往中获得认同。
新疆民间手工刺绣是新疆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新疆地区社会群体之间通过“传”与“承”两个并存、继起的环节实现有机整合,促使手工刺绣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稳定、延续、再生的特征,最终形成模式化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手工刺绣传承人无疑是手工刺绣技艺发展链条上的主要齿轮,缺少了这个环节,刺绣技艺也将逐渐失传。
当今社会各类场域高度融合,文化保护、非遗传承等归根到底还是对“人”的关注,而新疆民间刺绣传承人作为承载集体记忆的重要一环,无疑对新疆民间手工刺绣的发展与集体文化记忆的建构有着深远的影响。
感谢文化和旅游部等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新疆大学各民族刺绣培训项目,让我们有机会走近这些有故事的绣娘,聆听她们的故事,感受文化的温度。我们离开田野那天恰逢立秋,新疆各地又迎来一年一度的“晒秋”,红的、黄的、绿的,辣椒、玉米、甜菜、萝卜,被隆重地请上家家户户的“晒台”,有的还铺成各种写意图案,接受阳光、风和时间的赏阅。在飞驰的汽车上,看着窗外一帧一帧迅速向后收卷的画境,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徜徉在田野间忙碌而又安静、平和的日子,那种醉氧似的晕眩又袭上心头……
金蕊 朱贺琴
2019年12月初稿
2021年12月改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