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編輯推薦: |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心灵自白,一部“认识生命之书”!
一部世界性杰作,俄国文学伟大的雄辩作品:托尔斯泰有关生命、爱、宗教和哲学的思考!
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与《约伯书》《传道书》和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同一级别;
托尔斯泰发自心灵深处的忏悔,也是自我的救赎;继三大巨著之外颇为深刻也颇为世人忽视的作品,深度解答生命的意义
托尔斯泰的影响如激流出自天国的中心。托尔斯泰的思想孕育着20世纪的各种精神活动。
——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
作为一个民族的作家,他(托尔斯泰)把我们民族的一切缺点,以及我们历史上的种种磨难给我们造成的一切创伤,都体现在他那巨大的灵魂中。
——俄国作家 高尔基
托尔斯泰在作品里能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能达到这样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超一流的位子。
——俄国政治家 列宁
|
內容簡介: |
这是托尔斯泰的心灵自白,是一部“认识生命”之书,是托尔斯泰除三大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之外,最深刻有力也最为世人忽视的作品,深度解答了生命的意义。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对真理的探索,全书围绕寻找生命真谛展开:当人拥有了健康、财富、爱情、事业时,死亡却无法避免,这种吞噬一切的毁灭,能把人生所有的追求变成徒劳,那么生存的意义何在?最终,在与人类伟大思想者的共鸣中,托尔斯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并揭开了有关生命的秘密。
|
關於作者: |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并称“俄国文学三巨头”。世袭伯爵,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文学史上影响颇为深远的作家,被列宁称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戏剧《黑暗的势力》,以及若干短篇小说等。
冯春波,新疆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学学士,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学硕士,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双语词典学文学博士,曾教授英语和翻译多年,从事过词典编纂工作,译作有《不完美的我》《日本最后一位武士》等。
|
目錄:
|
第一章 - 001
第二章 - 007
第三章 - 013
第四章 - 019
第五章 - 025
第六章 - 033
第七章 - 041
第八章 - 047
第九章 - 051
第十章 - 059
第十一章 - 065
第十二章 - 071
第十三章 - 079
第十四章 - 085
第十五章 - 089
第十六章 – 095
结?论 - 099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我出生后接受洗礼成为东正教徒,童年时期被灌输东正教,青年时期理解了东正教。然而十八岁从大学退学时,我已经放弃了之前灌输给我的一切宗教信仰。回顾过往,我从未有过任何很严肃的信仰,那可能只是一种被灌输时基于对师长的信任,这种信任并不牢固可靠。
记得十二岁那年,有个名叫M.弗拉基米尔的中学生,现在已经去世很久了。他跟我们度过了一个周末,讲述了他们学校的最新发现,那就是根本没有上帝,我们在这方面被灌输的一切不过是胡编乱造(是发生在1838年)的。我记得很清楚,哥哥们对这个新闻很有兴趣,也让我参与讨论。我们都兴奋地接受了这个理论,觉得它特别吸引人,也很可能是真实的。我还记得哥哥德米特里当时在喀山大学求学时,天性冲动地迷上了某一宗教,经常去教堂做礼拜、斋戒,过起了纯洁、道德的生活。我们这些人甚至包括长辈都觉得这种行为很可笑,还给他起了“诺亚”这个绰号。记得当时喀山大学的董事穆辛·普希金邀请我们参加舞会,为了说服我那拒绝邀请的哥哥,用嘲弄的论点说连大卫都在约柜前跳舞了。
我当时赞同大人们的这些玩笑,并从中得出结论:记住教义问答手册的内容,去教堂做礼拜,但不必过于看重自己的宗教义务。我还记得自己年纪很小时就读了伏尔泰抨击宗教的书,他的讽刺风格不但没让我感到厌恶,反而把我逗乐了。我从内心逐渐远离一切宗教信仰,跟我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相同的人就在这么做,也一直在这么做。在我看来,多数情况下,这种远离是这样发生的:信教的人和非信教的人一样生活,指导他们生活的,不是被灌输的那种信仰的原则,而是与这些原则截然对立的东西;信仰对生活没有影响,对人际关系也没有影响,它远离于生活而被独立信奉;如果这二者有机会接触,信仰也只是表面现象,而非生活的必要构成部分。
通过一个人的生活、行为,不可能知道他是否为真正的信仰者,当时如此,现在依然如此。一个公开信仰东正教教义的人,与一个不信教义的人,如果他们之间有区别的话,那这一区别并非对前者有利。公开信仰东正教教义的,主要是愚钝、残酷和以自我为中心之人。在那些非信仰者当中,人们更多情况下看到的是聪慧、诚实、坦率、仁爱和善行。学生需要接受教义问答教育并被送往教堂进行礼拜;成人需要出具接受圣餐的证明。然而,属于我们这一群体的人,既不上学也不受制于约束公职人员的规章制度,可能多年也没被人提醒自己生活在基督徒中间,并自认为和东正教徒一样。现在如此,以前更是如此。
因此,现在跟以前一样,早期的宗教教育,仅仅依靠信任和权威来维持教学,却在后来对立的生活知识和实践经验影响下逐渐失去影响力。人们多年来常常相信自己的早期信仰依然如故,而实际上早已荡然无存。
有一位S先生,头脑聪明,为人坦诚,曾经对我讲述了他停止信仰宗教的过程。
26年前,他是某一狩猎队的成员。在躺下休息前,他按照童年的习惯,跪下来祈祷。在同一狩猎队的哥哥,正躺在麦草上注视着他。
S祈祷之后正要躺下,哥哥问他:“唉,你还有这个习惯?”他们没再说什么,但从那天起,S不再祈祷,也不去教堂了。这三十年来,S没有祈祷过一次,没有接受过圣餐,更没有走进过教堂。这不是因为他跟哥哥有着同样的信念,而是因为他哥哥的话就像一根指头,推了一下因为自身负重而即将倒塌的墙壁。这些话语向他证实,他原来以为是信仰的东西,不过是一个空洞的形式。于是,他说的每一个字,画的每一个十字,祈祷时每一次低头,都是没有意义的。当他对自己承认这些行为本身毫无意义时,就只能将其放弃。这样,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情况也是如此。
我谈到的是我们这个阶层的人,是做真实的自己的人,而不是利用宗教谋取世俗利益的人。(这些人的确是彻底的非信仰者,因为如果信仰仅仅用于达到世俗的目的,这根本不是信仰。)我们这一阶层的人有着这样的处境:积极的生活中那些知识和经验,已经击碎内心那人为构筑的信仰大厦,而且他们要么已经看到这一点,并清除了压在上面的废墟,要么一直没有意识到产生的毁灭性效果。
童年时期被人灌输的信仰,在我内心逐渐消失了,就像在很多人内心消失一样。然而,我与他人情况不同。从十五岁开始阅读哲学著作起,我就意识到自己并不信仰宗教。从十六岁起,我不再祈祷,也不再参加教堂的宗教仪式或者进行斋戒。我不再接受童年时期的信仰,但模模糊糊信仰某种东西,虽然并不确知它到底是什么。以前我相信有上帝,或者准确地说,我并不否认上帝的存在,但是跟这个上帝的性质有关的任何东西,我都无法描述。我既不拒绝接受基督,也不拒绝接受其教义,但其教义的核心是什么,我也无法说明。
现在,回首那段时光,我清楚地看到,我所有的信仰,我唯一相信可以影响我生活的,除了纯粹的动物本能之外,就是“可能存在自我完美”这一想法,尽管其本身是什么,或者其结果是什么,我不得而知。我在求知方面力求实现完美:生活在哪个方向给我机会,我的学习就朝着哪个方向延伸;我努力强化意志力,为自己制定规则,并迫使自己遵守;我利用旨在增强体质、改善灵活性的运动形式,竭力培养体能;通过习惯于忍耐,我主动使自己经受诸多艰难困苦的考验。要实现自己想要的完美,我认为这一切必不可少。首先,道德的完美在我看来是主要目标,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很快发现自己在考虑总体完美这一理想;换句话说,我希望自己更好,不是在自己眼中,也不是在上帝眼中,而是在他人眼中。这一想法很快变成了另一想法,就是渴望比他人掌握更多的权力,赢得更高的声誉和地位,获取更多的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