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林在峨《砚史》笺证(清中前期闵地爱砚家丛论)

書城自編碼: 382365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史
作者: 吴笠谷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538459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4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示人以真:健康组织这样开展业务
《 示人以真:健康组织这样开展业务 》

售價:HK$ 82.8
格林童话:1812/1815初版合集(权威全译本)
《 格林童话:1812/1815初版合集(权威全译本) 》

售價:HK$ 117.6
思想会·军力:现代战争的胜败解释
《 思想会·军力:现代战争的胜败解释 》

售價:HK$ 117.6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82.8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售價:HK$ 70.8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售價:HK$ 117.6
背影2
《 背影2 》

售價:HK$ 82.8
她的罪名
《 她的罪名 》

售價:HK$ 5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1.3
《 文艺复兴(第2版) 》
+

HK$ 189.6
《 索恩丛书·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 》
+

HK$ 440.0
《 色彩列传(套装全五册) 》
+

HK$ 151.0
《 广雅·西方旅游史(16—21世纪) 》
+

HK$ 97.5
《 印刷中的革命:1775—1800的法国出版社 》
+

HK$ 435.0
《 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丛书(套装共5册) 》
編輯推薦:
自序:寄情图史片石间 故纸留与后人看

观堂先生王国维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元戏曲史序》)换言之,文化,本质上是时代的附庸,依傍于人文环境、时代浪潮而兴衰、沉浮。今世是一个极其推崇“传统文化”的时代,但由于历史断层而导致的时代局限性,也是一个与传统文化,尤其与传统主流文化——“雅文化”貌合神离的时代。当代砚文化所处的尴尬境地,其深层原因也正在于此(拙著《名砚辨》的“自序”《论当代砚文化式微之成因及复兴的机缘》对此问题已有详述)。
所谓“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古调之所以不弹,多因曲高和寡,不合时宜。但是,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人坐冷板凳,致力于做一些小众化的冷僻学问。这或许更契合做学问的本质——寂寞之道。正如钱锺书先生所言:“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钱锺书致郑朝宗信精选》,见《郑朝宗纪念文集》)此为正说;可视为正话反说的,则有清人项廷纪所言:“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忆云词?甲稿序》)人非圣贤,贤如东坡居士尚有“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之说,何况碌碌苟世之普罗大众?所以,“无益之事”可能更有益于人的天性与本心需求,经史子集
內容簡介:
林在峨著《砚史》,记 录闽中玩砚群体诸人所题砚 铭及钱大昕、方苞、金农、 袁枚等80多位名流为《砚史 》所题诗文词赋。所题铭文 引经据典,很好地体现了“ 文人玩砚”的审美趣味,并 涉及砚事砚学交流,对于研 究清代藏砚史、制砚史均具 史料价值。本书以沪图潘氏 本为底本,除对《砚史》作 校勘、断句和详尽注释外, 还补入国图朱氏本所删内容 ,使该书的文献价值 具完 整性。同时,著者以《砚史 》为主线,参阅当时的诗文 集和笔记文献,对相关的学 术问题做出专题论述。
關於作者:
吴笠谷,安徽歙县人,现居北京。199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砚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央文旅管理干部学院、国家开放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客座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和湘潭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一槌定音》栏目特邀鉴定专家,韩国秋史学会特聘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获得者。
先后应邀在韩国秋史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韩国总统府、韩国秋史博物馆收藏。
首倡确立“砚学”专门学。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砚学专著《赝砚考》《名砚辨》,以及韩国版专集《吴笠谷制砚、藏砚及书画艺术》。被誉为当代学者型制砚家代表人物。
目錄
上编 清代中前期闽地玩砚群体丛论
第一章 清代中前期闽地玩砚群体概述
第一节 以许、林、黄三家族为中心
第二节 三家世姻
第三节 以文学而砚学
第四节 许氏开风气之先
第五节 林氏家族参与者 多
第六节 代表人物为黄任
第七节 余甸以题铭名世
第八节 其他闽人藏砚家
第九节 官闽客藉藏砚家
第十节 崇尚端砚之风
第十一节 失意仕途而寄情于砚
第十二节 期许科举而寄托于铭
第十三节 对顾二娘砚艺殊多延誉之功
第十四节 催生文人制砚流派“闽派砚雕”
第十五节 闽人玩砚群体之砚史地位
第二章 林在峨《砚史》研究
第一节 《砚史》传世抄本大致有初稿本、定稿本两种
第二节 林家尚有家传抄本传世
第三节 林在峨辑录《砚史》始末
第四节 《砚史》曾两易其稿,屡经增补
第五节 《砚史》或不止初稿、定稿两种版本
第六节 “正编”六卷内容为“一乡一家之史”
第七节 “副编”四卷内容为其他古今砚铭及《砚史》名人题辞
第八节 “正编”内容两种抄本的异同
第九节 “副编”内容两种抄本的异同
第十节 《砚史》初稿本原始资料之文献价值
第十一节 定稿本删去女眷题诗或有隐情
第十二节 初稿本传抄讹误较多
第十三节 《砚史》之局限性
第十四节 《砚史》的学术价值
第三章 林在峨《砚史》对鉴别传世闽中诸人遗砚的价值
第一节 《砚史》可供按图索骥以定真品
第二节 《砚史》中砚存在一铭多刻
第三节 铭文见载《砚史》而作者张冠李戴者必伪
第四节 《砚史》所记黄任砚铭比《秋江集》所载 有 性
第五节 《砚史》所录有黄任、林佶赝品古砚
第六节 黄任在世时即有赝铭黄氏砚
第七节 不堪《砚史》验证的赝品不乏良工佳作
第八节 实物砚铭文全同《砚史》亦可能反是赝品
第九节 实物砚铭文内容少于《砚史》所记者应伪
第十节 《砚史》未能破解顾二娘制砚“无款论”
第十一节 《砚史》不录砚工甚至失记题铭者名款
第十二节 未收入《砚史》的闽中诸人铭砚尚多
第四章 清代中前期闽地玩砚群体主要人物小传
第一节 许氏家族
第二节 林氏家族
第三节 黄氏家族
第四节 其他闽地藏砚家
第五节 外省籍藏砚家
第六节 闽地制砚家
第七节 外省籍相关制砚家
下编 林在峨《砚史》笺证
《砚史》笺证凡例
《砚史》序(余文仪)
《砚史》序(黄之隽)
《砚史》小引(林正青)
《砚史》题识(林在峨)
《砚史》凡例
朱氏本补遗(砚史小传、砚史目录)
《砚史》卷一
砚铭(同里名家)
余京兆甸
朱氏本补遗(二砚)
《砚史》卷二
砚铭(同里名家)
黄四会任
朱氏本补遗(一砚)
《砚史》卷三
砚铭(同里名家)
陈京兆治滋
许祠部均
谢阁学道承
周京兆绍龙
游太守绍安
《砚史》卷四
砚铭(家藏)
先大父立轩公
先君子鹿原公
《砚史》卷五
砚铭(家藏)
从兄渭云先生
伯兄苍岩先生
朱氏本补遗(三砚)
《砚史》卷六
砚铭(家藏)
轮川自撰
附:兆显(字水谟)
附:擎天(初名晚,字承奎)
附:畅(字承修)
《砚史》卷七
砚铭
宋 阙名
陆游
元 赵孟颓
倪瓒
吴镇
明 林姿
国朝 曹溶
王士正
朱彝尊
翁嵩年
高士奇
陈奕禧
王谢
查升
阿金
蓝连
赵国麟
齐召南
颜肇维
刘慈
李旭
李之峰
方载谷
许良臣
李云龙
沈廷芳
陈朝础
朱景英
附和缘
叶观国
余文仪
附 延良(字松山)
朱氏本补遗(砚铭十八则)
《砚史》卷八
题后
朱氏本补遗(一人)
《砚史》卷九
题后(古今体诗,诗馀)
题陶舫《砚史》后
文房珍
荒塍
朱氏本补遗(三人)
《砚史》卷十
题后(跋)
朱氏本补遗(二人)
后序
后记
內容試閱
《砚史》是清中期福建书画篆刻家、砚学家林在峨编撰的一本砚学著作。
林在峨(?—1752),字涪云,号沦川,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书法家、藏砚家、内阁中书林佶之子。好古,工文词,精行楷,擅篆刻,尤长于刊刻砚铭。著有《陶舫集》《砚史》,皆未刊行,前者失传,后者有稿本传世。
清中前期,以福州城三坊七巷的光禄坊为中心,出现了一个以林佶、黄任为代表,以许、林、黄三个世姻家族为核心的赏砚群体,并连带催生出一个“文人砚”治砚流派——“闽派砚雕”。流风所及,一些官闽的外省籍官员也受此熏染,以爱砚、铭砚、藏砚为时尚。因此,这个文人玩砚群体,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特性,但又不仅限于闽省一地。可以说,在当时以至整个清代,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乃至置之整个中国砚史,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意义。
林在峨作为该群体的核心人物之一,留心收集本家族及该群体砚友所铭、所藏之砚的拓片,并扩大范围,兼及其他时人所铭、所藏古今砚的拓片,积少成多,依次编排而成八卷;又遍求当时名流题辞,复得二卷,共计十卷。初名《陶舫砚铭册》,后定名《砚史》。所以,《砚史》的内容,前六卷以记录闽中玩砚群体诸人所题砚铭为主体,是为“正编”;第七卷为林在峨辑录时人所藏古今砚的铭文,八、九、十卷为闽中玩砚群体及时人名流为《砚史》所题诗文词赋。
砚铭是“砚学”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林在峨《砚史》,并非一部严格史学意义上的砚文化史,只是一部辑录时人砚铭、砚诗的诗文集。所以,其砚学价值主要在于砚铭。闽中诸人,尤其许、林、黄三家姻族,世代书香,诗书画皆出家学,所题铭文亦多引经据典,其文学性、哲理性都深堪玩味。其中对砚石品色之美的咏赞,更是颇多佳句,鲜明地体现出“文人玩砚”的审美趣味。所以,就砚学学术研究而言,《砚史》所收铭辞对后人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其次,书中的题拓文字,还涉及诸人的砚事、砚学交流,收录之砚,铭文、款识之外,大多注明铭文、款识的字体及用印,为后人对相关传世铭文砚的考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砚史》还记载了清中前期制砚界、藏砚界的一些重要信息,此类记载对于后世研究清代藏砚史、制砚史均颇具史料价值。除砚学外,《砚史》对于了解清代福建文坛状况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通过书中相关记载,可以推断、考知或纠正林佶、余甸、许均等人的生卒年等情况。
《砚史》除收入闽中玩砚群体的藏砚铭跋外,还编征题咏,所收题跋者达八十馀人之多,其中不乏钱大昕、钱载、方苞、金农、高凤翰、沈德潜、袁枚等名流。该书总计收入藏砚、题砚作者约一百七十人,收入铭文砚约三百二十方,砚铭及题拓跋文约四百则(条),题砚诗文近五百多首(篇)。就收入砚的数量及铭砚、题砚诗文内容之丰富性而言,也在同时期乾隆内府藏砚绘图本《西清砚谱》、纪晓岚藏砚拓本集《阅微草堂砚谱》、高凤翰制砚藏砚拓本集《砚史》(翻刻本)之上。
作为反映清中前期闽人玩砚盛况的重要文献,一直以来,林在峨《砚史》仅以稿本形式存在,并未刻版刊行,所以传世只有抄本。几种抄本中,按内容的异同大致可分为两个系统:上海图书馆所藏潘承弼先生藏本和国家图书馆所藏朱文钧先生藏本。通过比勘,国图朱氏本的母本大致应为林氏辑成于雍正十一年的初稿本,沪图潘氏本的母本应是成书于乾隆十一年的林氏定稿本。由于从初稿到定稿的编纂过程中,书稿屡经林氏兄弟子侄缉缀增删,两个版本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定稿本对初稿本中的内容有所删改。
一九九四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说砚》一书,辑录古代砚学文献四十六种,其中所收林在峨《砚史》,系根据沪图潘氏本影印。该书两页合排,不仅字小难辨,且无断句,不利阅读、研究。更重要的是,该本删除的部分朱氏本原始内容,不少是后来失传的孤证。如:砚史上著名的黄任“十砚斋”,朱氏本则记黄任还曾以“十二砚斋”为号;闽籍著名制砚家杨洞一曾从林佶学习书法,林在峨刻铭技艺,曾受儿时所闻其父林佶和杨洞一探讨刻铭刀法的启发;闽藉藏砚家李馥记当时苏州藏书家沈宝研和名医薛雪富藏唐宋古砚,是当时的古砚收藏家……又,朱氏本收入、潘氏本删去时人砚铭二十多则。诸如此类,对于砚究清中前期闽人玩砚群体及当时藏砚界的状况,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只有将两本合读,方能窥其全貌。
鉴于上述原因,本书将国图朱氏本、沪图潘氏本汇集合成,庶几弥补缺憾,使成全璧。林氏《砚史》作为一部古砚文献稿本、砚铭集,具有很高的砚学价值,因此,又对该书所收铭辞作出笺释。同时,以《砚史》为主线,参阅闽人玩砚群体及该书中相关人物的诗文集及时人相关笔记文献,对清中前期闽人玩砚群体相关的学术问题——如该群体互相之间的姻亲关系、藏砚情况、由闽人玩砚时风衍生出的“闽派砚艺”、长久以来困扰藏砚界的关于顾二娘制砚“有款论”“无款论”悬案,以及对朱、潘两家抄本异同的比勘、《砚史》对鉴定传世闽中诸人铭文砚可资参考的方法等诸多方面,加以论述与分析,并以砚事砚学为主线,为该群体诸人各作生平简介。因此,本书内容分为上下编两部分。为方便读者更好地解读林氏《砚史》,正文将论述文章置于前,是为上编;主题笺证部分置于后,是为下编。
上编《清代中前期闽人玩砚群体丛论》,收文章四篇:《清代中前期闽人玩砚群体概述》《林在峨〈砚史〉研究》《林在峨〈砚史〉对于鉴别传世闽中诸人遗砚的价值》《清代中前期闽人玩砚群体主要人物小传》。
下编《林在峨〈砚史〉笺证》,以沪图潘氏本为底本,除对《砚史》作出断句及详尽注释外,还厘清、校正了在传抄过程中所导致的错沎、遗漏,并补入国图朱氏本被删相关内容,使该书的文献价值更具完整性。
全书上下编共计四十一万字,配彩图约一百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