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1. 本书精选、精校、精注唐五代两宋词作133首。
2. 叶嘉莹、楼宇烈、龚鹏程、刘跃进、蒋寅、杨念群等著名学者为其学术顾问,著名作家张宗子为其作序。具备相当的学术价值。
3. 作者谷卿长期从事古典文学与艺术史研究,擅长诗词创作、鉴赏和研究,主持科研项目。2016年应“诗词中国”组委会之邀在中华书局主讲并录播诗词讲座,系中国青年文艺学会副主席。
4. 由青年画家柳谦作藏书票水墨画,具备相当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5. 在选词标准上与以往四平八稳、面面俱到的词选不同,在解词上也更侧重贴近和理解词人的心理和心灵世界,亦不过度索解,另生枝节,可读性极强。
6. 全新装帧设计,双色印刷,版式舒朗美观,字号行距适中,更适合当下阅读习惯。
|
內容簡介: |
本书精选、精校、精注唐五代两宋词作133首,从词调的来源、词作的本事和作法,及其背后的历史和历代点评着眼,详细解说文本。总体上来说,重唐五代轻两宋、重北宋轻南宋、重小令轻长调、重婉约轻豪放,选释富于灵气和体现作者生命精神的词作。介绍词人生平、词作的背景和本事,分析作者的用意和达意的手段,引证适度,脉络清晰,文字从容以此抒写古典时代的精致人文,既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文学趣味,也呈现出时代的审美风貌。
|
關於作者: |
谷卿: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主要从事古典文学及艺术史研究和教学,著有《书画印艺的象与神》等,诗有《檀屑集》等。
|
目錄:
|
总序
序
上卷
敦煌词·四首
木兰花
别仙子
菩萨蛮
菩萨蛮
张志和词·一首
渔父
戴叔伦词·一首
转应曲
刘禹锡词·一首
忆江南
皇甫松词·三首
浪涛沙
梦江南二首
温庭筠词·五首
菩萨蛮
菩萨蛮
更漏子
梦江南二首
李存勖词·一首
如梦令
冯延巳词·三首
鹊踏枝
采桑子
谒金门
李璟词·二首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李煜词·十首
虞美人
乌夜啼三首
采桑子二首
蝶恋花
浪淘沙二首
破阵子
韦庄词·七首
浣溪沙
浣溪沙
菩萨蛮五首
薛昭蕴词·五首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牛峤词·二首
菩萨蛮二首
张泌词·五首
浣溪沙
浣溪沙
江城子二首
蝴蝶儿
牛希济词·一首
生查子
尹鹗词·一首
临江仙
李珣词·六首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巫山一段云
菩萨蛮
顾敻词·三首
虞美人
浣溪沙
诉衷情
鹿虔扆词·一首
临江仙
孙光宪词·二首
浣溪沙
渔歌子
下卷
无名氏词·二首
菩萨蛮
鹧鸪天
柳永词·四首
雨霖铃
少年游
戚氏
八声甘州
张先词·一首
谢春池慢
滕宗谅词·一首
临江仙
晏殊词·六首
浣溪沙
浣溪沙
蝶恋花
清平乐
踏莎行
山亭柳
宋祁词·一首
玉楼春
欧阳修词·二首
踏莎行
玉楼春
王安石词·一首
桂枝香
王安国词·一首
清平乐
晏几道词·六首
临江仙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玉楼春
阮郎归
王观词·一首
卜算子
苏轼词·十首
江神子
水调歌头
永遇乐
定风波
洞仙歌
临江仙
卜算子
临江仙
八声甘州
木兰花令
王雱词·一首
倦寻芳慢
秦观词·二首
满庭芳
踏莎行
朱敦儒词·一首
卜算子
赵佶词·一首
燕山亭
李清照词·三首
如梦令
永遇乐
声声慢
辛弃疾词·四首
青玉案
水龙吟
摸鱼儿
清平乐
姜夔词·三首
扬州慢
小重山令
点绛唇
吴文英词·八首
宴清都
齐天乐
过秦楼
花犯
风入松
三姝媚
八声甘州
唐多令
汪元量词·一首
莺啼序
王沂孙词·五首
天香
花犯
南浦
眉妩
齐天乐
蒋捷词·一首
一剪梅
张炎词·二首
南浦
甘州
吴城小龙女词·一首
清平乐令
后记
|
內容試閱:
|
时移世易,从“整理国故”到“批判清理”再到“全面复兴”,百年以来的学术命运正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在万象纷呈、众声喧哗的今天,如何跳脱旧窠、摒除干扰,并以更平和的心理与更审慎的态度,实事求是、求其所是地想象和认知古典中国,是我们志于且乐于探求之事。
“至元集林”所要建立的就是这样一个共同体:初见它的构成者各不相关,置于一处却成为一种精神的全息图景;它意欲凝聚精致的学问,其间暌违已久的可贵性情亦随之而来;它发扬的是古典学术与文艺中的“为己”传统,或也彰示了对当下与未来的种种责任。
我们既不为命令和恳求而研究,也不为炫夸和苟且而写作,我们仅是把一种表里如一的专注和切实如需的主张透过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和对象呈现出来,虽仅寸心所感,却相信能以心传意、心心相印。
一个漫长的历险已经启程。我们在此无意发表什么壮伟“宣言”或许下何等“宏愿”,唯愿多年以后回顾斯时,仍有那股久违的安然和欣慰。
刘禹锡词·一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旧称中山或彭城人,实为其郡望。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复登博学鸿词科;十一年(795),授太子校书;十六年,为徐泗濠节度掌书记;十八年,调补渭南县主簿,次年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叔文败,贬连州刺史,斥朗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召还。裴度荐为集贤学士,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武宗会昌中加检校礼部尚书,二年(842),卒。后世尊为“诗豪”。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
忆江南a
春去也,多谢b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c,丛兰裛d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e。
[注]
a亦名《谢秋娘》《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等,每首五句。
b谢:致意、告别。
c袂:衣袖。
d裛:沾湿。
e坐:《乐府诗集》作“笑”。嚬:皱眉。
[释]
这首伤春之词非常特别。一般写春日将尽,必写伤春人送春而去;此作却先以春之视角,写春别人。
“春去也”三字引领全篇,次句“多谢”二字如人相揖告别,情感亦颇丰富,使人想象春与洛城人的亲昵熟悉,因此春之别人,非无情之离走,而是有情不舍之告辞。三四句为转承之句——从“春”写到“人”,需要这两句景语过渡,故此十四字既是写春,也写伤春之人,从“举袂”到“沾巾”,有其内在联系。
此词为开成三年(838)刘禹锡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时所作,题下原有自注云:“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时已届刘、白二人暮年,虽然晚境尚属安乐闲适,但半生沉浮宦海,仍留下许多惆怅、苦闷、凄怨和不甘,分司东都的闲职,也让本来充满政治抱负的刘禹锡不无遗憾地离开权力中心,此前回京后所发“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得志感慨,亦已泯然。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去面对与承受,正是“独坐亦含嚬”的意味所在。
梦江南二首a
其一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其二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c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注]
a《草堂诗余别集》调下原有题曰“闺怨”。
b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c脉脉:含情相视之态。《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释]
这两首《梦江南》短小精雅,从天涯景色写到楼头所见,恨意无处不在,难以逃避,令人与词中女子同伤。起句即言恨意之多、之烈、之无远弗届,但此恨是如何来的,后面又是如何去的,都没有说明。其实这正是离恨的本来面貌,生活中很小的一个事物都能激起情绪:事物之动,被认为是对“我”的讥诮嘲讽;事物之静,被认为是对“我”的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总之,千万恨带来千万般不是,因此“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都是可恨的、不可同情同语的。但如此写下去便无可收束,故有“摇曳碧云斜”五字横断,将这种突如其来的情绪凝住,又牵引着恨意慢慢飘往物外而去。
第二首中女子形象非常典型,全篇只截留了一张影像,让她定格在小楼一角,远望江水,看尽千帆。短短几句,妙就妙在人与物浑化为一,因此思念、怅惘的愁绪也延出人身以外,“斜晖”和“水”本是没有生命和情感的,但“脉脉”和“悠悠”则让其沾染了“我”的心情,至于“肠断白苹洲”,既可释为望着白苹洲而肠断,也可解为女子回忆曾在白苹洲肠断。古时男女常采苹花赠别,因此,思人而恍见白苹,或望白苹而起浓烈之恨意,都是句中所叙,女子心情复杂,自不待言,因此沈际飞评曰:“痴迷、摇荡、惊悸、惑溺,尽此二十余字”,实在可见温庭筠的细腻与婉转。
蒋捷词·一首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有《竹山词》。
一剪梅·舟过吴江a
一片春愁待b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c。秋娘渡与泰娘桥d,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e。银字笙调f。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
a 吴江:今江苏县名。在苏州之南、太湖以东。
b 待:一作“带”。
c 帘招:酒旗随风招摇。帘招本指酒旗,此处“招”字作动词用,与前句“摇”字成偶。
d 秋娘渡与泰娘桥:原作“秋娘度(一作容)与泰娘娇”,胡适据蒋捷《行香子》“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句改如此。秋娘:杜秋娘,唐杜甫《杜秋娘诗并序》:“却唤吴江渡,舟人哪得知。”泰娘:唐刘禹锡《泰娘歌》引:“泰娘本韦尚书家护讴者,初尚书为吴郡,得之,命乐工诲之琵琶,使之歌且舞,无几何,尽得其术,居一二岁,携之以归京师。京师多新声善工,于是又捐去故技,以新声度曲,而泰娘名字,往往见称于贵游之间。元和初,尚书薨于东京,泰娘出居民间,久之,为蕲州刺史张逊所得。其后逊坐事,谪居五武陵郡,逊卒,泰娘无所归,地荒且远,无有能知其容与艺者,故日抱乐器而哭,其音焦杀以悲。客闻之,为歌其事以续于乐府云。”
e何日归家洗客袍:一作“何日云帆卸浦桥”。客袍:外出时所穿衣裳。
f银字笙调:调嵌有银字音符记号的笙。
[释]
蒋捷最为人传唱的词应是那首《虞美人》,一幕幕“典型场景”为读者留下至为深刻的印象: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至于这首《一剪梅》,则使人叹服于蒋捷对色彩的敏感,末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二句(亦为蒋捷《行香子》[舟宿兰湾]中开头二句),不仅把红、绿两色的巨大反差呈现出来,且将反差具象化,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带有节令属性的花果植物,让人对“流光”的变换和易逝产生直观的感受。这其实是“以敏感写出迟钝”的高明手段,词人是迟钝的,他不知道流光的逝去如此匆匆,却因触目物象而惊心;既以目触而心惊,所以又可见其心敏感。“才人忧乐两无端”的原因正在于此,实不可预知何种事物的何种变换在何时能够引发情绪的波动。
早期中国诗歌中的“流光”充满质感,是一种纯然的“象”,比如曹植七哀诗中写“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又如阮籍说“鬒发娥眉,绵邈流光”,流光如水,可洒、可览、可掬、可转。到了宋词里,“流光”更多时候对应为一种意义及其背后的情态,是流逝的时间与生命的象征。宋人不再驻足欣赏那流动的耀采,而是不无悲哀地望其远去、暗惊荏苒,“念前事,怯流光”“墙阴不驻流光促”“奈老去、流光堪惜”“叹流光、容易过目”“自沈吟、甚流光轻掷,繁华如此”......蒋捷也是这样,宋亡以后,“空间”之不存更衬出“时间”之显明,“容易把人抛”的岂止是“流光”,羁旅不定的生活状态也使得本来丰盈的生命慢慢消蚀。
顾随先生指出,《一剪梅》词很不好填,不熟不行,熟了又俗,蒋捷这首词好就好在“每两个四字句都有变化”。其实,正是语言上的这些变化,暗中提示出一种情感:命运无测,韶华易逝,风雨飘萧之际唯一不变的,只是那颗原道观世的词心。
李煜词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尊宋为正统,开宝四年(971)十月,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开宝八年(975)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被鸩杀,史称后主。工书画,擅诗文,其词与李璟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虞美人a
春花秋月b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c,故国d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e在,只是f朱颜改。问君能g有几多h愁,恰似i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
a调下或有题“感旧”。
b春花秋月:一作“春花秋叶”或“春月秋叶”,今依通行本作“春花秋月”。
c小楼:一作“小园”。东风:一作“西风”。
d 故国:指被赵宋政权灭掉的南唐。
e 雕阑玉砌:雕花的栏杆和玉制的台阶,代指金陵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f 是:一作“怪”。朱颜改:容颜衰老。
g 问君:一作“不知”。能:一作“却”或“都”或“还”。
h 几多:一作“许多”。
i 恰似:一作“恰是”或“却似”。
[释]
词虽然属于“小道”,却似乎更容易展现“力量”。李煜的这首《虞美人》是千古绝唱,不在于描绘了多少旖旎的风光、动人的爱情,而在于表现出与这个充满悲情绝望的世界之间的巨大张力。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之问,与许多悲剧英雄的心绪正同,他们敏感而高贵的灵魂和生命,不愿与丑恶、野蛮、昏聩、无耻同处一个世界,因此只希望眼前这一切赶紧了结,这与常人见到“春花秋月”而感喟时光飞逝、自哀自叹迥异,清代诗人黄景仁有句云“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正与李煜此词同一机杼。
出生在帝王之家的李煜,无法左右自己的身世和命运,他的性情让南唐这个国家也变得精致而脆弱。在做了赵宋的俘臣之后,李煜的政治生命完结了,文学生命却更加郁勃,悲愤、苦楚、仇恨、屈辱,化为词句反复吟咏。史载“后主七夕在赐第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这或许存在文人为传其词故意造作传说的情况,但李煜后期词风鲜明激荡,乃是不争之实。
清人王闿运认为词中“朱颜”隐喻江山,“因归宋不敢言耳”,其实,走向生命终点的李煜分明早已无所畏惧,因而也在词中无所保留地直陈苦痛,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类,直白得无以复加,又岂会“不敢言”呢?只是这里从作词的角度而言,“朱颜”较“江山”更显蕴藉雅致,更有色彩感和形象性,况且“朱颜改”的短促更能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悠悠不尽形成对比,引发读者的会心和慨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