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万千心理·心理治疗中的沟通分析:一个系统化的个人及社会精神病学

書城自編碼: 384392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学经典著作
作者: [美]艾瑞克·伯恩 著,黄珮瑛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8439676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鼠狗之辈
《 鼠狗之辈 》

售價:HK$ 58.9
数实融合
《 数实融合 》

售價:HK$ 80.2
王立群读史记:无冕女皇吕后
《 王立群读史记:无冕女皇吕后 》

售價:HK$ 57.8
生命大设计:重构
《 生命大设计:重构 》

售價:HK$ 80.2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从整理国故到再造文明
《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从整理国故到再造文明 》

售價:HK$ 105.0
人生脚本
《 人生脚本 》

售價:HK$ 92.0
异兽迷城(彭湃人气热血力作)
《 异兽迷城(彭湃人气热血力作) 》

售價:HK$ 58.8
长期主义者的101个基本
《 长期主义者的101个基本 》

售價:HK$ 92.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73.8
《 家庭评估 》
+

HK$ 87.4
《 情绪之书 》
+

HK$ 249.0
《 阿德勒心理学全集:心理学与生活+儿童教育心理学+人性心理学+自卑与超越 》
+

HK$ 94.2
《 科学与人类行为(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 》
+

HK$ 53.7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社会心理学领域扛鼎之作,一部讲透政治、经济、管理的心理学巨著,入选改变世界的20本书。) 》
+

HK$ 46.3
《 德米安DEMIAN:彷徨少年时(《制作人》金秀贤&IU最喜欢的枕边书,德文原版翻译,经典重现) 》
編輯推薦:
本书是沟通分析创始人艾瑞克·伯恩的重要著作。作者用一本书的容量呈现了他理解人和社会的一种方式,它是如此地巧妙、与众不同、庞大和完整。无论读者是否已经具备心理学知识,都可以试着阅读这本书,一定会获得非常不可思议的感受,且很有可能会拓宽认知的边界。
当然,对于专业读者,我会格外推荐这本书。它有近半的篇幅描述了沟通分析这座大厦的基石,即结构分析,这为大家学习沟通分析理论提供了非常必要的敲门砖。此外,它对沟通分析整套理论的论述足够清晰,为大家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框架,这有利于读者在学习初期构建对沟通分析的整体认识。而且,这本专业著作毫不晦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是学习沟通分析非常好的入门和基础读物。
內容簡介:
艾瑞克·伯恩是沟通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沟通分析这个术语,既可以用来指代一个系统和整套理论,也可以用于指代对具体沟通的分析。这套理论涉及四种分析:结构分析、沟通分析、游戏分析和脚本分析。结构分析是沟通分析的先决条件,之后是游戏分析,再之后是脚本分析。这也是本书铺展开的主要逻辑之一。
首先,本书详细阐述了结构分析的内容,这个部分与理解个人人格以及个人精神病学息息相关,包括:人格的基本结构(即三种自我状态),不同自我状态之间的冲突、相互影响与转换,人格结构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以及诊断。
之后,本书开始往更大的层面即人际的层面展开,开始阐述沟通分析和社会精神病学。沟通发生在人际、团体中,涉及不同个体的不同自我状态,对它的论述建立在前文的基础之上,因而这也意味着本书有着线性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布局,建议读者按照顺序阅读。作者在这里论述了沟通分析的原理,简要阐述了游戏分析、脚本分析及关系分析。但想要深入了解,还需要拓展阅读伯恩的《人间游戏》和《人生脚本》。
在余下的两部分中,伯恩开始论述沟通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对精神病等障碍的治疗),并进一步拓展了结构分析(涉及细微和高阶的人格结构)、沟通分析(应用于婚姻治疗)及其技术。在附录部分,本书提供了一份结案个案的分析过程,以助于读者理解。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1910—1970)
美国精神病学家。早年学习精神分析,后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沟通分析心理治疗流派。其沟通分析治疗体系在心理治疗、教育、管理以及各个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工作领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译者简介
黄珮瑛
中国台湾教牧心理研究院博士候选人,彰化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硕士;欧洲沟通分析协会认证沟通分析治疗师,国际沟通分析协会认证预备教师及督导师(Provisional teacher and supervisor in transactional analysis,PTSTA);从事专业认证的沟通分析教学及督导工作。

审校者简介
陈雅英
中国台湾师范大学教学心理与辅导研究所毕业,国际沟通分析协会认证教师及督导师;从事沟通分析教学、督导与实践工作20余年;目前在中国沟通分析协会、中国台湾文化大学推广部从事沟通分析专业训练与督导工作。
目錄
导言

第1章 总论
    基本理论
    程序
    语言

第1部分 个体精神病学和结构分析

第二章 人格结构

第三章 人格功能
    对刺激的反应
    贯注的流动
    自我的界限
    “真实自我”的问题
    自我状态的转换

第四章 精神病理学
    排除
    污染
    功能病理学

第五章 发病机制

第六章 症状学

第七章 诊断
    学习倾向
    诊断标准
    完整的诊断—一份简历

第二部分 社会精神病学和沟通分析

第八章 社交互动
    社会接触理论
    时间结构
    社交互动

第九章 沟通分析
    引言
    沟通分析

第十章 游戏分析
    消遣
    心理游戏

第十一章 脚本分析

第十二章 关系分析

第三部分 心理治疗

第十三章 功能性精神病的治疗
     活跃性精神病
     潜伏性精神病

第十四章 神经症的治疗

第十五章 团体治疗
     目标
     方法
     开始一个团体
     病人的选择
     初始阶段
     社会控制
     未来进展
     退出

第四部分 沟通分析的边界

第十六章 细微的人格结构

第十七章 高阶结构分析
     父母结构的分析
     儿童自我结构的分析

第十八章 婚姻治疗
     适应症
     婚姻的结构
     治疗的目标
     爱
     婚姻破裂的过程
     临床案例
     抗拒

第十九章 回溯分析

第二十章 理论与技术的检视
     理论
     角色扮演
     训练
     治疗提示
     结果
     精神的装置

附录 结案个案的追踪

病人人名索引
內容試閱
本书概述了一个能用于个人和社会精神病学的统一体系,在过去五年中该体系在不同场合中被讲授,包括旧金山的锡安山医院团体治疗研讨会、蒙特雷半岛精神病学临床会议、旧金山社会精神病学研讨会,蕞近也在阿塔斯卡德罗州立医院和兰利·波特神经精神病学研究所上被讲授。现在,治疗师和团体工作者正在各种机构环境以及私人诊所中使用这种方法,来处理几乎各种类型的心理、情感和性格的障碍。由于人们对这个系统的原理越来越感兴趣,该原理的传播也越来越广,因此人们对于演讲、出版物及对话讨论的要求越来越难以被满足,这都表明了出版本书的必要性。
作者有幸曾拜访了欧洲、亚洲、非洲以及大西洋和太平洋诸岛的大约30个不同国家的精神病医院,并借此机会在许多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下测试了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的原理。为了接触不同文化人群的独特心态,需要仰赖优秀口译员的帮助才能顺畅交流,然而在这种特别严格的情境下,该原理的准确性和预测价值都显得非常良好。
由于结构分析是一种比正统的精神分析更为平易近人的理论,因此,至少在一开始时,如果读者能够避免尝试将结构分析放进精神分析框架中—虽然这种尝试是很能理解的诱惑—那么对读者自己和对作者都会是比较公平的。相反的,如果这个过程倒过来,那么从方法论上来看,精神分析很容易在结构分析中找到它的位置,成为结构分析中非常独特的一个领域。例如,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结构分析的社交层面,提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交错沟通(crossed transaction)”。各种类型的移情现象几乎全部能归类在其中一种沟通类型中,在这儿称为“交错沟通类型Ⅰ”。对于精神分析与结构分析之间的关系,本书中还提供了其他例子。

语义学

接下来,我会用“沟通分析”一词指称整个系统,包括结构分析。而在适当的语境中,我将更特定地使用这个词来表示某一个沟通的分析。
在这里,“社会精神病学(social psychiatry)”用来表示,对在某特定时间和地点里发生在两个或多个特定个人之间的特定沟通或一组沟通的精神病学方面的研究。“社会精神病学”有时也用于表示比较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或各种社会的、文化的或民族群体的精神病学问题的比较,其实用“比较精神病学”一词来表示也许更充分也更精确。[作者曾(1956)讨论过这个命名问题,并指出亚普(Yap,1951)在早期使用了“比较精神病学”一词。]
在本书中,“他”通常指的是任何性别的人,男女皆可用。在技术的语境里,“是”表示“就作者的经验而言,是规律稳定的”。“似乎是”表示“经过反复观察看来是存在的,但还不足以让我(作者)肯定”。“成人(adult)”“父母(parent)”和“孩子(child)”指称实际的人。而当这些术语写为“成人自我(Adult)”“父母自我(Parent)”和“儿童自我(Child)”时,则是指一个人的自我状态,而不是实际的人。相应的形容词是“父母的”“成人的”和“儿童的”或“孩子气”。我会根据上下文选择使用不同形式。
本书中提到的精神分析及相关概念是指所谓的“正统”精神分析,也就是通过系统化地使用自由联想来解决婴儿冲突,并根据弗洛伊德的原则来处理移情和阻抗现象。同时要在此特别表明,作者经过15年参与精神分析的过程,并于几年前(以蕞友善的方式)已正式与之分道扬镳;并且,作者发展的自我功能的概念不同于大多数正统精神分析学者的看法,更加接近费德恩(Federn, 1952)和他的学生韦斯(Edoardo Weiss, 1950)的观点。

译者序
——宛如仙境

其实起初,我只好奇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而现在想想,我觉得我真是太勇敢了,竟然敢挑战翻译这本书!哈!因为从翻译“前言”开始,就不得不承认,这真是太难了,好像立刻进入五里迷雾一样,伸手不见五指!在这段和艾瑞克·伯恩(Eric Burne)的文字摔跤的时期,不只遇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全球性疫情的爆发,生活诸事意外停滞,我也因一个小车祸当了几个月的“独臂侠”,在这本书面前我仿佛被点了穴道一样杵在那儿动弹不了。好不容易一句句、一段段地从迷宫爬了出来,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其实更像爱丽丝走了一趟奇幻的仙境一样,发现仙境里的事事物物不只鲜活了起来,好像都换了新衣裳,我也变得不一样了。在这个过程中,曾经觉得想要译完这本书也许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务)”,没想到终于可以完成,太开心,太佩服自己了!完成任务了!
译完这本书,我不敢说自己像是打通任督二脉般的功力大增了,但是喜欢上了这样和书里的章节互动的感觉——就像不断探入仙境般,摸索着伯恩著书的脉络,游动在章节段落之间,想看懂伯恩给的线索,明白伯恩用他所发展的沟通分析如何应用在个人精神病学及社会精神病学之中。在译书的拼搏过程里,有了一点点心得,希望分享给读者,在你手捧这本伯恩的精心之作时,能有一些入门的线索,能一点点品尝到睿智的大师伯恩带给大家的大餐。
每位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同,也许你不太会注意到书的“前言”及“导言”。但我相信若要了解沟通分析及伯恩,先从“前言”及“导言”入手,是聪明的做法。本书的“前言”能帮助读者了解一点他在发展本理论时的时空脉络,而他在“导言”里的说明,则精要地指出,自我状态的概念,是奠基与连接于哪些当时研究的成果。他提到了彭菲尔德(Penfield)等人在神经外科的研究结果,费德恩(Federn)等人在精神病学上的论点,甚至在药理学的发现,都支持他建立自我状态作为现象学实体的理论,而且不同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概念。这二者的比较是经常被提出的问题,在这里及本书其他几个地方,伯恩自己给了一点说明。
伯恩在他早期丰富多元的实务工作及研究著作中,建立并发展了独特的沟通分析理论。1961年本书英文版的出版,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他在书中不只把沟通分析理论的两大基础,结构分析及沟通分析,做了很好的介绍[当然伯恩在几年后出版的《人间游戏》(Games People Play)及《人生脚本》(What Do You Say After You Say Hello?)两本书中,则把游戏分析及脚本分析两个领域也做了丰富的呈现],还系统地说明,如何使用这些理论概念来认识一个个体的人格内容及组成,以及不健康是何样貌。这就是本书第一部分“个人精神病学和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读者可能对后面章节也很有兴趣,但在阅读上建议你先耐下性子,从第一部分开始学习,逐章了解伯恩在陈述他的理论及铺陈各章节时的思路,再进入后面几部分的章节,为自己的学习一步步打下根基。
伯恩在第十六章注记中的一段提到,该章“只试图说明一些现象,完整的临床说明则需要一整本书来阐明”。这个注记说得太好了,而且适合本书的每一章!他的每一章都可以写成一本书,一大本书,甚至用一全套来教导!伯恩却能在每一章只用了几个案例便贴切地交代了他要在本章提出的概念的各层面, 及与其他概念的关系,面面俱到,可惜或因篇幅及他文字的精要,或许会令读者对案例及他的说明觉得意犹未尽。因此读者不要因为意犹未尽,未能立刻通透,而以为自己学得不好,或是作者说明不周全。不急,伯恩在后面的章节可能就解了你的疑惑。你到时会再次骜叹他著书的结构完整,也非常了解学习者的需要。
伯恩在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分几个层面表明,整体的沟通分析理论在了解人际关系方面是非常好的理论,可以用来认识一般社交生活的人际互动,涉入互动不健康的相关人士的人格问题,并且对于那些被精神病理学认定为疾病的病人,如何可能经由治疗师使用沟通分析及病人学习沟通分析,而得到社会控制、症状控制乃至移情治愈及脚本治愈的好结果。
第四部分,第一次读到这儿的读者一定会感到惊讶,伯恩将沟通分析理论有条理地分解到如此细微的程度,能用以分析历史的童年经验各层面的影响在人现今生活中呈现的样貌。在蕞后一章,对于如何训练成为运用沟通分析的助人者,有很具价值的提示。附录里结案案例的报告,显示了伯恩在工作过程中一向的严谨和客观,让读者能从一次次记录中看到主角如何发生变化的完整呈现。
认真译完这本书,真是不容易。在此要谢谢陈雅英老师,她不仅在我遇到瓶颈而泄气时给我打气、督促我不要放弃,更给予了实质的协助,她在此过程中花了不少时间陪我一章一章地讨论,检视语句译法是否合适。当然也要谢谢出版社编辑同人的协助和无比的耐心,并在编辑过程中协助我修饰词句以符合更多读者的需要。
亲爱的读者,你准备好了要打开这本书了吧。哦,容我提醒你,你不一定要正襟危坐在书桌前,备好不同颜色的莹光笔,配着一杯浓浓的咖啡,一副悬梁刺股的认真学生模样来阅读;这本有趣的书,一定不会只是成为所有沟通分析爱好者的案头书,或是像给你安全感的小被子那样的读物,这是值得我们放宽心让自己沉浸其中的好书。你可以备好一整壶好茶,留一盏柔和的灯,轻松地品味它,会另有一番滋味。让我们一起踏进宝山,探访仙境吧。

黄珮瑛
2022年8月

普里默斯太太是一位年轻的家庭主妇,由她的家庭医生转诊来进行诊断访谈。她紧张地坐在椅子上有一两分钟,垂头丧气的,不一会儿开始大笑。之后又停止了笑声。她偷偷地看了一下医生,又再次避开眼睛,然后又开始笑了。就这样重复了三四次。突然她停止了傻笑,直直地坐在椅子上,摆平裙子,向右转头。在观察到这个新样子一会儿后,精神科医生问她是否听到了什么声音。她没有回头但点了点头,继续听着。精神科医生再次打断她,问她几岁。他刻意使用的语气成功吸引了她的注意。她转过脸面对他,认真地回答了他的问题。
接下来,她简单扼要地回答了一些相关的问题。精神科医生很快得到了足够的信息,可以对病人做出急性精神分裂症的初步诊断,并且这些信息使医生能够将其早期背景中的一些促发因素和一些大致的特征拼凑起来。之后,医生暂时没有再问其他问题,而病人很快又陷入先前的状态,她反复地轻轻发出像傻笑的声音,暗暗地打量,以及像一开始时那样关注幻觉,直到医生问她,这些是谁的声音以及在说什么。
她回答说,这似乎是一个男人的声音,他用很脏的话骂她,这是她以前从未听过的话。然后话题转向她的家人。她形容她的父亲是一个好人,是一个体贴的丈夫,一个很有爱心的家长,在社区中也广受好评,等等。但是她很快就提到他喝酒喝得很厉害,然后又有不同的样子出现了。他很爱骂人。医生问她是否经常听到这些脏话。突然,病人发现她听见他使用了一些词汇,这些词汇与她幻听时听到的词汇一样。
这位病人显然表现出了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这些自我状态可以从她的姿势、态度、面部表情和其他身体特征的差异辨识出来。第一个特点是羞涩的傻笑,令人觉得她像某个年纪的小女孩;第二个是她像一个几乎要陷入性丑闻的不安的女学生;第三个,她能够以她这样的成年女性的样子来回答问题,并且证明在这种状态下,她的理解、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正常运作的。
前两个自我状态都具有过时的、古老的特质,它们与她曾经历过的某个阶段有关,所以并不适合眼前为了解直接现实的访谈。当她在第三个自我状态里时,她在整合及处理有关当前情况的信息和看法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技巧:可以轻易将此理解为“成人”功能,这是一个婴儿或一个性骚动的女学生无法做到的。精神科医生商业化的语调引发了病人“振作自己”的过程,这代表了她从古老的自我状态转换到成人自我状态的变化。
“自我状态”这个词只是用来表示自然状态下的心理状态及相关的行为模式,并且要在一开始就避免使用“本能”“文化”“超我”“阿尼玛斯(animus)”“逼真的(eidetic)”等术语。结构分析仅假设可以对这种自我状态进行分类和澄清,对于精神病病人而言,这种程序“是好的”。
在寻找分类框架时,人们发现临床材料指出了这样的假设,即童年的自我状态在成年人中像是遗留物一般保存着,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再次呈现。正如在“导言”中已提出的那样,这种现象屡次被报告出现在梦境、催眠、精神病、毒性药物作用以及对颞皮质的直接电刺激中。但是仔细的观察使这个假设又前进一步,认为这种遗留物在正常清醒的状态下,也可以展现自发的活动。
实际发生的情况是,病人可以被观察或者他们可以观察自己从一种心态和一种行为方式转变为另一种行为方式。通常,有一种自我状态,其特征是进行了相当适切的现实测试和理性估算(次级过程),而另一种状态的特征则是自闭式思维和古老的恐惧与期望(初级过程)。前者具有负责任的成年人正常运作的素质,而后者则类似不同年龄的年幼孩子们开始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这引发了存在两个心理器官的假设,一个是现今精神器官,一个是古老精神器官。将这两个器官在现象学及操作上的表现,分别称为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似乎是适当的,并且对于所有相关个人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普里默斯太太的儿童自我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当不存在分散注意力的刺激时,占主导地位的是那个“坏”(性感的)女孩。在这种状态下,很难想象普里默斯太太要承担一个性成熟女人的责任。她的举止与女童的举止非常相似,以至于这种自我状态可以被归类为古老的状态。在某个片刻,一个仿佛来自她自己之外的声音使她瞬间长大,她变成了一个“好”(规矩的)女孩的自我状态。依照先前的标准,这种状态也归类为古老的状态。两种自我状态之间的区别是,“坏”女孩沉迷于或多或少不受自我意识控制的自我表达,做自然会去做的事,而“好”女孩则是让自己去适应曾经被惩罚的事实。自然状态和适应状态都是古老精神器官的表现,因此是普里默斯太太的儿童自我的不同部分。
治疗师的干预使病人切换到另一个系统。随着负责任的家庭主妇的成人自我状态被重新激活,不仅普里默斯太太的行为、反应能力、现实检验力和思维方式,乃至她的姿势、面部表情、声音和肌肉张力也呈现出更加熟悉一致的模式。在访谈过程中反复发生的这种转变,也使她的精神病出现短暂的缓解,这意味着可以把精神病描述为一种精神能量的转变,或者用普遍接受的词“贯注”,从成人系统转变为儿童系统。这也暗示可以把缓解描述为这种转变的逆转。
对于任何受过良好训练的观察者来说,这些幻听及那些让病人觉得很陌生的淫词秽语对病人行为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接下来只要确认这个印象的正确性,这也是将讨论转到病人家庭的原因。不出所料,那声音用的正是她父亲的语言,这让她很惊讶。这种声音属于外在精神的或者说是父母系统的。这不是“她的超我的声音”,而是真实人物的声音。这点肯定了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代表的是现在存在的或曾经存在的人、是具有合法名字和公民身份的真实人的观点。在普里默斯太太的例子里,父母自我并没有以完整的自我状态呈现出来,而只是以幻觉呈现。访谈开始的阶段,蕞好先专注于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的诊断和区分,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适当地推迟对父母自我的了解。父母自我的表现可以用另外两个例子来说明。
塞贡多先生讲了以下故事,这蕞先引发了结构分析观念的形成。
一个8岁的男孩穿着牛仔服在一个牧场里度假,他帮那名雇工为马解开马鞍。完成之后雇工说:“谢谢你,牛仔!”他的小助手回答:“我不是牛仔。我只是一个小男孩。”
接着病人说:“这就是我的感觉。我不是律师,我只是一个小男孩。”塞贡多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声誉良好的法庭律师,他很体面地照养家庭,从事有益的社区工作,并在社会上很受欢迎。但是在治疗中,他确实经常出现小男孩的态度。有时,他会在会谈的一个小时内问:“你是在跟律师还是在和小男孩说话?”当他离开办公室或法庭时,他非常容易由这个小男孩接管主导的位置。他会退居到离家很远的山区里的小屋中,在那里存放了威士忌、吗啡、淫荡的图片和枪支。在那儿,他会沉迷于童稚的幻想,他小时候的幻想,以及通常被说为“幼稚”的性活动。
渐渐的,塞贡多先生明白了什么是他的成人自我,什么是他的儿童自我(因为有时候他确实是律师,并不总是一个小男孩),在那之后,塞贡多先生把他的父母自我带了进来。也就是说,在将他的活动和感情划分进了前两类之后,还剩下某些状态不适合放入这两种类别之中。这些状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让人觉得像是他眼中他父母亲的样子。这就需要建立第三个类别,经过进一步检试,这个新类别在临床上是很有效的。这些自我状态缺乏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那不受意识控制的特性。他们似乎是从外在引入的,而且有一种模仿的味道。
具体来说,他在处理金钱上有三个明显不同的样子。那个小孩子对金钱很吝啬,并以吝啬的方式确保每一分钱的财产。在这种自我状态下,尽管冒着使身份受损的风险,他还是会像小时候一样,从杂货店里偷个口香糖和其他小东西。成人自我则带着银行家的机灵、远见卓识和成功手段来处理大笔款项,并且愿意用钱来赚钱。但是他的另一面却幻想着为了社区的利益,把一切都捐献了。他出身自虔诚的慈善人家,实际上他和父亲一样,会仁慈大方地向慈善机构捐款。随着乐善好施的光芒消退,儿童自我就出来接管了,于是对自己的那些受益人充满怨恨,然后是成人自我出现并对此感到困惑,想知道为什么会出于这种感性的原因而让自己冒险负担债务。
在实务工作中,结构分析蕞困难的一个部分,是让病人(或学生)看到儿童自我、成人自我和父母自我不是顽皮的想法或有趣的新词,而是基于实际情况的真实现象。塞贡多先生的案子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偷口香糖的人不是为了方便起见而被称为“儿童”,或者不是因为孩子经常偷东西,而是因为他本人孩子气地以开心的态度和相同的技术偷了口香糖。成人自我被称为成人自我,不是因为他扮演成年人的角色,模仿大个子的举止,而是因为他在法律和财务运作中表现出了非常有效的现实检验。父母自我之所以称为父母自我,不是因为慈善家传统上是“像父亲一般”或“像母亲一般”,而是因为他实际上在慈善活动中模仿了自己父亲的行为和心态。
在特洛伊先生的例子中,特洛伊是一个得到补助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他在海上战役中因精神崩溃而接受了电击治疗,他的父母自我非常牢固,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则很少露面。实际上,起初他无法理解儿童自我的概念。在他大多数的关系中,他一贯保持批判的态度。其他人若有孩子气的行为表现,例如天真、迷人、热情或吵闹,特别容易刺激他表现出轻蔑、斥责或驱赶。在他参加的治疗团体中,他因为“杀死那些小浑蛋”的态度而恶名昭彰。他对自己也同样严厉。以团体的俚语来说,他的目标似乎是“防止自己的儿童自我从衣柜里伸出头来”。在接受电击治疗的病人中,这是一种普遍的态度。他们似乎(可能每晚)将被殴打的事归咎于儿童自我;父母自我得到大量的能量贯注,通常是在成人自我的帮助下发生,从而严重压制大部分的儿童式的表现。
特洛伊先生的不讨喜态度有些有趣的例外。在异性恋和酗酒的事情上,他表现得不像暴君,倒像是一个仁慈又有智慧的父亲,他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地给全镇所有年轻男女提供各种建议。然而,他的建议是有偏见的,而且多是陈腐的成见,但即使他的意见反复被证明是错误的,他仍然无法纠正过来。毫无意外,我们发现,特洛伊小时候会因为偶尔表现出天真、迷人、喧闹或轻浮而被父亲嘲笑或殴打,并以性和酗酒的故事为乐。因此他的父母自我状态受到保护被固定下来,在细节上重现了父亲当时的态度。这个固定的父母自我使成人自我或儿童自我没有任何活动的余地,除非是在他父亲熟练或自我放纵的领域上。
观察这种固定的人格是有益的。在特洛伊先生这样的人身上看到的恒常的父母自我,在无趣、客观的科学家身上看到的恒常的成人自我,以及恒常的儿童自我[“鄙人我(Little Old Me)”],经常很好地说明了这三种自我状态的表面特征。一些专业人士的谋生之道,乃是通过在公开场合表现某个恒常的自我状态:神职人员,父母自我;诊断医生,成人自我;还有小丑,儿童自我。①
到目前为止提出的案例都证明了结构分析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务实的绝对原则(pragmatic absolutes)和三个一般的假设。所谓“务实的绝对原则”是指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例外的条件。
1.每个成年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
2.每个具有足够大脑功能的人,都可能进行足够的现实检验。
3.存活下来至进入成年生活的每个人,都拥有有功能的父母或者有父母亲功能的人。

相应的假设是:
1.童年时期的遗留物作为完整的自我状态存留到以后的生活。(古老精神的遗留物)
2.现实检验是离散的不同自我状态的功能,而不是单独存在的“能力”。(现今精神的功能)
3.如所感知的那样,人格可能会被某个外部个体的完整自我状态所接管。(外在精神的功能)

总之,如图2.1的(a)所示,人格的结构包括三个精神器官:外在精神器官、现今精神器官及古老精神器官。这些在现象学上和操作上分别表现为三种类型的自我状态,分别称为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如图2.1的(b)所示。

-注 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纲要》(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对“初级过程”“次级过程”和“现实检验”等精神分析术语做了蕞简洁的阐明。[1]至于幻觉与古老的心理内容,特别是与“原始图像(primal image)”的关系,本书作者在其他地方已经讨论过。[2]
关于普里默斯太太和塞贡多先生的案例,先前已经报告过。[3]我蕞近的执业中有几位律师,为防止查验身份的企图,在此特别强调,塞贡多先生不在此列。在现实生活中,他在距我办公室约5000千米的另一个行业中安全地隐姓埋名。

-参考文献-

[1]Freud, S. 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 W. 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1949.
[2]Berne, E. “Primal Images and Primal Judgment.” Psychiat. Quart. 29:634-658, 1955.
[3]Berne, E. “Ego Sates in Psychotherapy.” Amer. J, Psychother. 11:293-309, 1957.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