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編輯推薦: |
“追本溯源,莫重于祠”。宗祠是家族凝聚、文化传播和情感归属的重要场所,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文化资源。符合弘扬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宗旨。本书结合美学、建学两大学科优势,汇集大量实拍图片、测绘图典对各河南地域宗祠逐一展示。该书不仅对河南民间宗祠建筑的保护、修缮、修复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其雕刻、装饰纹样、建筑结构、空间形态、民俗文化、宗祠教化等方面的整理和研究均提供基础资料,全书在建学、人文等方面均有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汇集河南地域宗祠50余座,从其分布现状、建筑空间记忆及装饰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美学、建学两大学科优势,汇集大量实拍图片、测绘图典对河南地域宗祠逐一展示。本书对河南民间宗祠建筑保护、修缮等工作提供依据,对雕刻、装饰、建筑结构与空间形态、宗祠教化等方面的整理及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關於作者: |
王葆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陕西省室内设计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艺术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晋陕豫民间宗祠的空间记忆与文化传承研究”、国家艺术基金“晋陕豫民间宗祠教化美术作品展”。
|
目錄:
|
晋陕豫民间宗祠实地调研分析 001
河南省民间宗祠研究 009
河南省民间宗祠测绘图典选集 057
郭氏祠堂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侯寨村 059
王氏家祠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九龙镇后王村 066
魏氏家祠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柏山镇上屯村 073
王氏宗祠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番田镇王薛村 081
冯氏家祠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乡南贾村 088
辛氏宗祠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柏香镇南寻村 096
徐氏家祠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谢旗营镇杨村 104
詹家祠堂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詹堤村 110
梁氏宗祠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城关镇小韩村 117
高氏宗祠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圪垱店镇高伊村 122
王家祠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龙源镇小徐岗村 128
祝氏宗祠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龙源镇小徐岗村 135
牛氏宗祠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谢旗营镇后牛村 142
王氏宗祠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夏集镇解放村 149
彭氏祠堂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雪枫街道七里庄村 156
裴氏祠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胡孜围村 161
邬氏宗祠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镇邬围孜村 168
韩老屋祠堂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新集镇合龙村 175
钱氏宗祠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武庙集镇余楼村 187
黄氏宗祠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千斤乡娘家湾村 192
何氏祠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 197
王孝子祠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双庙乡草寺村 204
张氏祠堂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景阳镇西山底村 210
贾氏祠堂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赵村镇东山底村 219
黄氏家庙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佃庄镇相公庄村 225
王氏祠堂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柳泉镇河东村 231
刘氏宗祠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底张乡刘营村 236
李氏祠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 243
亢氏家庙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西山底乡亢凹村 251
段氏祠堂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赵村镇乡凡村 256
黄氏祠堂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赵村镇南丰村 264
韩氏祠堂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大口镇韩村 270
李家祠堂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邙岭乡西蔡庄村 277
潘家祠堂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诸葛镇潘沟村 282
杨家祠堂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杨海山村 289
水氏祠堂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西柏坡村 293
张氏宗祠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赵村镇乡凡村 299
孔家祠堂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古固寨镇三王庄村 306
夏氏宗祠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七里营镇夏庄村 313
张氏宗祠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七里营镇大张庄村 320
周氏宗祠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薄壁镇六街村 325
杨氏宗祠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太山乡陈孝村 331
田氏宗祠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徐营镇大林村 338
刘氏宗祠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张巨乡东张巨村 344
苗家祠堂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前河头村 351
张氏先祠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西牧村 358
朱氏纪念堂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合河乡合河村 366
赵氏宗祠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冯庄镇屯街村 373
李氏宗祠 河南省济源市承留镇栲栳村 380
赵家祠堂 河南省济源市承留镇东张村 388
后 记 393
|
內容試閱:
|
宗祠是提升家族凝聚力、实现社会和谐以及族人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 承载着族人对故土乡愁的寄托。本研究的核心是,在社会变迁中,民间宗祠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空间形态,在“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宗谱及其所衍生的宗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谱与地方志、国史并称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姓氏血缘文化、聚族文化、伦理观念、宗族崇拜、典章制度、风俗习惯、建筑艺术、地域特色等方方面面,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千年以前。宗祠是宗族的象征与荣耀,是巩固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强化民族凝聚力的场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重要表征和物化的文化精华。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信心,也多次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求注重保护与发掘传统文化,宗祠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发扬宗祠文化固有的文化特色,是对我国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继承,所传递的思想价值观念与当今社会所弘扬的价值观相适应。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地保护、传承并发扬民间优秀的宗祠文化,使之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此举措对于今日之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对现代社会与西方文明的冲击,传统民间宗祠的空间及记忆正面临着衰落甚至消失的困境,这引起了各界学者的高度关注。黄河中游晋陕豫地区是仰韶文化、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政治、
经济、文化之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名门望族不胜枚举,因而民间宗祠文化繁荣兴盛并流传至今。同时对晋陕豫三省的宗祠文化在其地理区位、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研究,便于我们寻找和总结其共同特征。
因此,本研究以黄河中游晋陕豫地区文化背景和现存民间宗祠为基础,对民间宗祠进行实地综合考察和分析,对实证记载的地方志、文献、族谱等家族资料进行整理,对传统文化空间格局及构成要素进行剖析,运用空间保护与建筑修缮分析方法和宗祠文化空间与乡村环境融合共生分析方法,
归纳剖析了在传统民间宗祠文化影响下的宗祠空间特征,探寻其中文化与空间的逻辑关系,提炼出在现代乡村振兴建设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民间宗祠传统文化和空间类型,针对地域文化与特点进一步研究现代宗祠空间环境的营造方法。
从 2016 年 7 月至 2019 年 3 月,“晋陕豫地区民间宗祠的空间记忆与文化传承”项目组通过查找资料、搜集当地文物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等渠道,对晋陕豫地区共 2912 座民间宗祠(其中山西 689 座、陕西 663 座、河南1560 座)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数据搜集及资料整理工作。
此项目最终搜集整理的有效宗祠数量如下。
山西省宗祠 480 座 :太原市 14 座、晋中市 81 座、晋城市 71 座、临汾市 41 座、长治市 43 座、吕梁市 26 座、运城市 117 座、阳泉市 31 座、忻州市 44 座、朔州市 1 座、大同市 11 座。
陕西省宗祠 426 座 :西安市 60 座、咸阳市 8 座、宝鸡市 30 座、渭南市 157 座、延安市 51 座、榆林市 12 座、铜川市 10 座、汉中市 38 座、安康市 31 座、商洛 29 座。
河南省宗祠 967 座 :郑州市 135 座、三门峡市 34 座、周口市 7 座、焦作市 223 座、南阳市 49 座、平顶山市 22 座、信阳市 30 座、许昌市 28 座、 商丘市 42 座、濮阳市 21 座、漯河市 3 座、鹤壁市 2 座、安阳市 4 座、洛阳市 269 座、新乡市 68 座、济源市 23 座、开封市 7 座。 通过对晋陕豫三省民间宗祠的实地调研发现,在黄河中游晋陕豫地区中,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民间宗祠建筑损坏最多的省份是河南,其次是山西,最后是陕西。几年来项目组先后对这三省的民间宗祠进行了调研、勘察和走访,绘制三省的民间宗祠图典并按省份分为三卷 :
山西卷、陕西卷、河南卷,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测绘数据、照片以及访谈记录等多种资料。 为了照顾读者阅读,本书内所呈现的碑文图片及其文字,将依照碑文进行实录,保持原貌。
作 者
2022 年 6 月 16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