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編輯推薦: |
《浮士德(译文名著精选)》是歌德的代表作,它根据十六世纪一民间传说创作而成,为诗体悲剧,是作者倾注了毕生心血的鸿篇巨制。它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历史,揭示了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两种势力的不断斗争。歌德借助浮士德的抱负和追求,表达了他本人对人类未来的远大而美好的理想。
|
內容簡介: |
《浮士德(译文名著精选)》是歌德毕生的大作,全书根据德国一个炼金术士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古老传说,反其意而之,演示了广阔、深邃而崇高的人生内容,为人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唱了一出迄今响彻寰的凯歌。本书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
|
目錄:
|
献诗
舞台序幕
天上序曲
悲剧
部
场 夜
第二场 城门外
第三场 书斋
第四场 书斋
第五场 莱比锡奥艾尔巴赫地下酒室
第六场 魔女的丹房
第七场 街道
第八场 傍晚
第九场 散步路
第十场 邻妇之家
第十一场 街道
第十二场 庭园
第十三场 园亭
第十四场 森林和山洞
第十五场 格蕾辛的住房
第十六场 玛尔太的庭园
第十七场 井边
第十八场 城墙里巷
第十九场 夜
第二十场 教堂
第二十一场 瓦尔普吉斯之夜
瓦尔普吉斯之夜的梦或奥伯朗与蒂妲尼霞的金婚纪念插剧
第二十二场 阴暗的日子
郊野
第二十三场 夜
旷野
第二十四场 牢狱
悲剧
第二部
幕
场 幽雅的境地
第二场 皇帝的宫城
金殿
广阔的大厅
御花园
阴暗的走廊
灯火辉煌的大厅
骑士大厅
第二幕
场 高拱顶、狭小的哥特式房间
第二场 实验室
第三场 古典的瓦尔普吉斯之夜
法尔萨洛斯的旷野
珀涅俄斯河上游
珀涅俄斯河下游
珀涅俄斯河上游
爱琴海的岩石海湾
第三幕
场 斯巴达、墨涅拉斯宫殿之前
第二场 城堡内院
第三场 阿耳卡狄亚
第四幕
场 高山
第二场 前山山上
第三场 反逆皇帝的军帐
第五幕
场 旷野
第二场 宫殿
第三场 深夜
第四场 半夜
第五场 宫中大院 埋葬
第六场 山峡、森林、岩石、荒凉之地
|
內容試閱:
|
译本序
《浮士德》是歌德毕生的大作,从二十五岁开始着手,到八十二岁完成,花了近六十年的时间。《浮土德》不仅是德国伟大的文学巨著,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评论家把它和荷马的史诗、但丁的Ⅸ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并称为世界文学中伟大的作品。马克思很爱读它,在著作中常常引用其中的诗句;列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时候,在携带不多的书籍之中,也没有忘记带一册德文本的《浮士德》。这部巨著被译成各种文字,在西方国家之中,往往有十种以上不同的译本。
这部悲剧中的主人公浮士德,原来是十五六世纪德国的炼金术师,在传说中有二人,因为浮土德的拉丁文写法Vaustus 含有“幸福的”之义,故为炼金术师和魔术师爱用作姓氏。其一为约翰尼斯-浮士德,生于斯瓦比亚的克纽特林根,住于威丁堡。他潜心魔术,过流浪生活,借恶魔之助,在威尼斯想作空中飞行而坠落受伤。另一人为盖奥尔克浮士德,他是一位占星家,在当时颇负盛名,但真正的古典学者却认为他是一个江湖骗子。他跟恶魔订约,结果落得悲惨的下场。关于以上二人的传说,有各种说法,后又被认为是同一人。总之,历史上有过一个浮士德,而在传说中却把各种魔术奇谈都牵强附会地集中到他的身上了。
初把浮士德传说编成通俗故事书的是约翰·施皮斯,书名《魔术师浮士德博士传》,于一五八七年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出版,这本书颇受读者欢迎,屡次再版,并且被译成外语。其后一五八八年,杜平根大学学生叉将浮士德故事改编成韵文出版,并且被译成英、法、荷兰文,流传国外。至一五九九年斯瓦比亚人魏德曼又加上古老的传说,编成三卷故事书出版。一六七四年,纽伦堡的医师普菲采将此书重新改作后出版。一七二五年又有一位化名基督教信徒的作者将此书改成缩写本出版。这本小书颇为畅销。青年时代的歌德可能从这本书接触到浮土德的传说。而前述的普菲采的故事书,歌德在魏玛完成《浮土德》部时,则曾加以利用。
施皮斯的浮士德故事书被译成英语。传到英国以后,英国剧作家马洛(1564—1593)根据这个故事改编成剧本《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故事》,于一五八八年出版,他把浮士德描写成为巨人式的人物,肯定知识是伟大的力量,有了知识就能获得财富,征服自然,实现社会理想。过去对于浮士德这个人物,都把他当作是背叛天主的人而对他采取排斥的态度,到了马洛,才脱离教会的偏见,对浮士德采取了肯定的态度。马洛的戏剧于十七世纪初由英国的旅行剧团到德国各地巡回演出。后来又由德国人改编成道地的德国戏,由旅行剧团往各地演出,同时也被改编成木偶戏。
马洛的戏剧虽然把浮士德提高到巨人的地位,但是关于浮士德的结果,还未能脱离通俗故事书的窠臼,后他的灵魂还是被恶魔劫往地狱。直到莱辛,才提出了浮士德的拯救问题,在他的《文学书简》第十七编中,他指出把浮士德作为戏剧的题材具有很大的价值,他自己也曾写了浮士德的剧本,在剧本的末尾,当恶魔正在高唱凯歌,要把浮士德的灵魂攫去的刹那之间,由一位天使发出呼唤道:“ 别高唱凯歌吧!你并未取得对人类和知识的胜利。因为天主把贵的冲动授予世人,并不是要让他们永远不幸。你所看到的,你认为已经弄到手的,不过是一场幻梦而已。”可惜莱辛的这部作品没有写完,只留下几场,无从窥其全貌。歌德可能知道莱辛的这种构思,从而获得启发。
浮士德传说对歌德创作这部悲剧的影响还应该追溯到他的幼年时代,他在法兰克福常看到演浮士德故事的木偶戏和通俗戏,但那时的木偶戏和通俗戏,内容浅薄,充满滑稽戏的情趣。等到歌德长大,进入大学求学,获得许多体验,才萌起加以改作的念头。歌德初开始写作的年份,大约是一七七四年左右,那时他才二十五岁( 也有说是一七七三年的),写作的地点是在他的故乡法兰克福。到一七七五年,写成了第 —部初稿,即所谓《浮士德初稿》,亦即现在的《浮士德》部的前身。但这部原稿后来失落,未能发表。直到—八八七年一月,文学史家希密特去德累斯顿旅行,才在前魏玛宫廷女官葛希豪生的遗物中发现她缮写的抄本,于是立即加以刊行。其中关于格营辛的情节,为向来浮士德传说中所无,乃是歌德自己创作的插曲。
一七七五年歌德应魏玛大公卡尔·奥古斯特之聘,于十一月前往魏玛从政,由于工作繁忙,《浮士德》的写作中断了十二年。一七八六年,歌德去意大利旅行,曾将《浮士德》带去,但没有能执笔。一七八八年,从第二次游历罗马至归国后的一段时间内,写了《森林和山洞》、《魔女的丹房》、《莱比锡奥艾尔巴赫地下酒室》。于一七九。年复活节在《全集》第七卷中以《浮士德断片》的形式发表。以后又经过七八年的中断,其间受到席勒的再三鼓励,至一七九七年才下决心要将这部大作写完,于同年六月二十四日写出《献诗》,接着写了《舞台序幕》、《天上亭曲》、《城门外》、氍书耥,《瓦普吉斯之夜》、《夜》、《牢狱》等场,其中有些是新写的,有些是将旧稿补足完成的。至一八oo 年写海伦的悲剧,并开始第二部的写作。一八。八年由科塔出版社出版《悲剧浮士德》(Faust Eine Tragodie),这就是后来的悲剧部。
—八0五年五月席勒逝世,《浮士德》的写作又中断了约二十年,至一八二五年(七十六岁)重新开始第二部的写作,至一八三一年八月才把第二部写完。写完后,过了不到八个月,歌德就与世长辞了。
歌德的《浮土德》,结构庞大,内容复杂,歌德自己八十年的全部生活和思想都倾注在这部巨著里面,具有极深刻的哲学内容,反映广泛的多方面的生活。别林斯基说这部剧作就是歌德当时所处的德国社会全部生活的充分反映,尤其是第二部,把那从海伦直至拜伦的三千年历史,中世纪和现代人的思想感隋,全都包括了进去,洋洋大观,令人眼花缭乱。有时节外生枝,令人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感。为了便于读 ……国,他的灵魂就不会进地狱。所以梅非斯特虽然看到浮士德的肉体毁灭,却无法占有他的灵魂。因此当恶魔埋葬浮士德,等候着要攫取他的灵魂时,由天使下降,撒出玫瑰花,将恶魔播弄一番,而把浮士德的灵魂带往天国去了。至此,恶魔的打算终于完全落空。
第六场《山峡、森林、岩石、荒凉之地》:这一场处理浮士德的灵魂获救问题。浮土德的获救,主要是由于他自己的不断努力,“凡是不断努力的人,我们能将他搭救”,但同时也由于“来自天上的爱”。这是为了要符合西方人的宗教观念,他们认为单靠自己的努力还不能沐神福,还要加上神的恩宠,所以歌德在这里搬出了圣母玛利亚,并且还搬出部中的格蕾辛,作为一个已获救的悔罪女子,来替浮士德向圣母求情。于是由这位象征永恒的天主之爱的永恒的女性将他的灵魂导人荣光之境而升天。
以上将本剧各幕各场的剧情和内容作了一个简要的解释和说明,至于评价问题,有关文献很多,在这里不拟多谈了。总的说来,这个剧本通过浮土德这个人物的发展,体现出新兴资产阶级的进步的知识分子追求为人类社会谋求自由和幸福的理想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说明只要人们肯努力实践,敢斗争,敢争取,就会克服一切矛盾和困难,不断前进,走向光明的大道,这一生活的真理,在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
在翻译时除了在意义方面力求忠实于原文,在译文方面力求明白晓畅以外,在诗体方面也力求移植原诗的形式。因此在行数方面,大体上是一行对一行,押脚韵也基本上按照原诗的押韵方式,原诗中有些不押脚韵的,译文也避免押韵。至于每行的步数,则采取我国译莎剧惯用的以顿代步的译法,每顿以二字至三字为限,这种办法当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原诗为抑扬格,还是扬抑格或是抑抑扬格,在译诗中就无法表现出来了,而《浮士德》这部剧作,诗步变化很多,不像莎剧那样从头到底几乎都是抑扬五步格无韵体诗。歌德在本剧中使用了各种诗形,包括但丁在《神曲》中所使用的三联韵体诗和古希腊诗体,这些,在翻译时都跟原作亦步亦趋。
剧本中有大量的希腊神话中的神名、人名和地名,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均按希腊原文读音译出,译名主要参考楚图南译的《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后要说明一下:《浮士德》是一部不太易懂的古典著作,原文中有许多矛盾之处,还有许多意义含糊、晦涩费解的地方,各研究家和注释家常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尚无定论。译者孤陋寡闻,鲁鱼亥豕,在所不免,尚祈海内专家和读者们指正。
钱春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