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內容簡介: |
20世纪前半叶,是中国社会学从起步走向繁荣的第一个五十年。中国社会学领域里形成了一支阵容强大的学术队伍,严复、瞿秋白、梁漱溟、陈达、费孝通、雷洁琼等学术大家各领风骚,使社会学在中国稳稳扎住了根基,在世界社会学界形成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学派,也为社会学在1978年恢复后迅速走向新的繁荣奠立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近代中国社会学》集中阐述近代中国社会学各领域大家的主要代表著作及其学术成就,兼顾社会学各个方向的研究概况,并通过专题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近代中国社会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各自特点。
|
關於作者: |
杨雅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北京市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社会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学史。主要著作:《中国社会学史》、《社会学史》、《社会学》、《简明社会学》)、《社会学词典》)、《社会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
目錄:
|
原版前言
(上)
第一章 启蒙运动与社会学的传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第一节 维新运动与社会学的传人
第二节 严复——中国社会学的先驱
第三节 社会学的传人及特点
第二章 实证社会学的调查研究(20世纪20年代)
第一节 社会学传播时期概况
第二节 陶孟和、李景汉、杨开道等人的实地调查
第三章 20世纪20年代唯物史观社会学
第一节 李大钊与社会学
第二节 瞿秋白与社会学
第四章 普通社会学研究
第一节 杨开道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第二节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研究
第三节 吴泽霖的社会约制研究
第五章 20世纪20年代社会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严景耀的中国犯罪问题研究
第二节 许仕廉的人口理论与人口迁徙研究
第六章 20世纪30年代不同社会改造路向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概况及社会背景
第二节 晏阳初主持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
第三节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 中国农村工业研究
第五节 吴景超的发展都市救济农村之路
第六节 陈序经的文化社会学与全盘西化观
第七节 潘光旦的民族优生与民族复兴研究
第八节 陈翰笙等的农村经济调查研究
第九节 唯物史观社会学研究
第七章 孙本文的社会学原理研究
第一节 社会学原理总论
第二节 社会要素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过程
第四节 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
第五节 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
第六节 社会学原理的应用
(下)
第八章 20世纪30年代社会问题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劳工问题研究
第二节 陈达的劳工问题研究
第三节 陈达对抗日战争时期市镇工人生活的研究
第四节 陈达的华侨问题研究
第五节 柯象峰的中国贫穷问题研究
第六节 潘光旦的中国家庭问题研究
第九章 陶孟和的社会与教育研究
第一节 社会学是教育的基础
第二节 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第十章 吴文藻倡导社会学中国化
第一节 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学中国化
第二节 吴文藻:社会学中国化的奠基人
第三节 西南少数民族社区研究
第十一章 费孝通致力于社会学中国化
第一节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
第二节 费孝通的《禄村农田》
第三节 张之毅的《易村手工业》
第四节 张之毅的玉村农业与商业研究
第五节 史国衡的《昆厂劳工》
第六节 乡土中国——中国农村社会结构
第十二章 陈达的中国人口研究
第一节 人口普查的开端
第二节 人口概况与政策
第十三章 关于制度的研究
第一节 费孝通的生育制度研究
第二节 中国家族制度研究
第三节 李树青论“蜕变中的中国社会”
第十四章 雷洁琼的妇女和家庭研究
第一节 雷洁琼论各时代社会的妇女生活
第二节 妇女问题及妇女运动
第三节 中国30年来的妇女运动
第四节 中国家庭问题研究
第十五章 言心哲的现代社会事业研究
第一节 社会事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中国的社会事业与社会工作
第十六章 孙本文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对象与范围
第二节 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环境约制个人行为的法则
第四节 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的流派及发展趋势
第六节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第十七章 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研究
第一节 法律与家族
第二节 阶级与法律
第三节 儒家思想与中国法律
结束语——幸福的会见、光明的前途
附录一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