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做书这件事

書城自編碼: 386458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纪实文学
作者: [日]稻泉连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67106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3-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0.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0.0
《我在北京送快递》
+

HK$ 71.8
《挣脱:一个律师的女性辩护记录》
+

HK$ 72.4
《我的母亲做保洁》
+

HK$ 80.2
《新声》
+

HK$ 70.8
《香港文学与中国现代传统和世界文学的关系》
+

HK$ 93.6
《大成昆》
編輯推薦:
1、 校阅、印刷、装帧、字体、装订、制纸、版权代理……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得主稻泉连,采访八位深耕于做书不同领域的职人们,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记录他们对做书这件事的热爱与真情。他以平实的文字娓娓道来,还原出做书真实的幕后舞台。做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纯粹真挚的匠人精神、多年传承的历史积淀,让人彻底了解“做书这件事”。
2、 每本书都有爱它的读者,每本书都有许许多多具体的做书人在为之付出努力。《做书这件事》连接起了书与人,也连接起了人与人。读者有了了解做书人的途径,书籍背后具体的人也得以被看见、被讲述。
3、 在纸质书式微的年代重拾纸质书的价值。为什么仍然有人阅读纸质书,出版业为什么还要制作纸质书?《做书这件事》让人看到在一本纸质书的背后,做书各领域的匠人们对书籍的热爱、对职业的骄傲、对脚下道路的信念。让人能够清晰地感触到纸质书的温度,并从这份温度中获得心灵的抚慰,为浮躁的时代注入沉静的力量。
內容簡介:
一本书的诞生要经过多少道工序?
精心构思创作的作者,服务于内容的字体,体现个性的装订,在坚守中创新的印刷,精确到每一个细节的校阅,为书赋予实体的纸张,追求美感的装帧,作为桥梁的版权代理……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所有人的全情投入,才得以塑造出一本纸质书的全貌。
在这场漫长的接力赛中,奋斗于做书各领域的匠人们不惧困难与挑战,磨练自身的技艺,逆行于喧闹的时代。他们对书籍的热爱、对职业的骄傲、对脚下道路的信念,让内容与形式相互成就,让情感找到有形的依托,让书籍染上灼热的温度。
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最年轻得主稻泉连,采访深耕于做书行业各领域的八位代表性人物,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拾取行业中的逸闻秘辛,展现精彩纷呈的做书幕后舞台。
關於作者:
稻泉连,
1979年生于东京。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二文学部。2005年获得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获奖时年仅26岁。已出版的作品有《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2001)《工作漂流》(2010)《重生的书店》(2012)等。
目錄
001 序 言
第一章 字体:书的声音
007 标题大声,正文静语
009 日文字体的两大潮流之一
012 对匠人世界的向往
015 被遗忘的字体
018 让字体在现代复苏
021 “平成大改刻”的发端
023 为制作有魅力的字体
027 朝着百年之后
第二章 装订:在德国学习装订技术
033 屈指可数的装订大师
035 火花四溅的风景
037 成为独立的工匠
042 机械化浪潮改变的风景
045 读大学,还是去西德?
046 国度不同,但同样是做书
049 技术一旦掌握,就会相伴一生
050 为自己装订书籍的文化
第三章 印刷:六叠大的活版印刷店
060 这里有文字的形状
064 活版印刷人的经历
066 初中生,雕活字
070 接触电子照相排版
074 一期一会的器具
076 不看稿检字
079 活版印刷的工匠们
081 靠手艺吃饭
084 如今用活版印刷的意义
第四章 校阅:用校样说话
091 第三者的锐利目光
095 不与人交往的孤独的劳动
099 通过校样与作者对话
103 入职对文学满怀热忱的出版社
107 重视校阅的社风
110 以文学立身
113 阅读手稿,窥见作者思考的足迹
第五章 用纸:所有的书都是纸
121 作为工业制品的书
124 东北出产的书籍用纸
125 工厂的气息
129 书籍用纸的革命
132 制作商业纸的难度
134 流入抄纸机中的中性纸
138 中川工厂的回忆
140 没有色差的匠人技术
142 何谓“好纸”
144 技术之力超越过去
第六章 装帧:宿于细节
149 妙趣横生的“漱石本”
154 该有的东西都在它该在的地方
155 立志成为画家的少年时代
159 第一次给书做设计
161 书是客人,装帧设计师是助兴师
163 设计在哪儿都能做
169 想要放在手边的书
173 承袭平野老师的记忆
175 时代的产物
177 对美的书的向往
第七章 版权代理:海内外图书的桥梁
182 想用其他语言出版
184 海外与日本的不同
186 编辑与版权代理的会议
189 战后塔特尔的起步
191 汤姆·森的存在感
195 对作品的绝对嗅觉
198 新的桥梁
第八章 童书:孩子的书,大人来写
206 坚持创作面向孩子的故事
207 遇见“自己的书”
210 “读书”与“听书”
211 不因一己之便改变主人公的人物性格
213 下一页会有什么
217 从幻想到阅读
219 和《魔女宅急便》一样的心情
222 写故事,就是魔法
225 后 记
內容試閱
平常我被称作“非虚构撰稿人”或“非虚构作家”。
我的工作是拜访某人进行采访,或是在发生社会性事件时,去现场收集资料撰写稿件。有的采访对象是出版社编辑选的,有的则是我自己酝酿多年的,基本上做的工作并无不同。然而,我时常觉得,其中为“做书”耗费的时间尤为特别。
采访、写稿。针对内容与编辑反复沟通、打磨稿件。
写完的“原稿”变成校样(经排版后印刷好的纸样,字体、版式与成书时完全相同)后,等待我的是用红笔做更为细致的修改工作。终于结束所有修订、交付稿件,过一阵子拿到印刷好的新书时,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成就感,不枉耗费了漫长的时间。
然而,在图书的“实物”制作过程中,作者深度参与的只是很少一部分。拿到“初校”“二校”的校样后,作者的工作便已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临近上架出版社寄来样书了。
一本书,不仅有作者、编辑的劳动,还有其他各色“做书人”的付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在此之前,我全然不知自己写的东西在成书前有哪些人做了何种工作、倾注了何种感情。
开始对此心存不安是在撰写此书的五年前。
那时,我走访了东日本大地震受灾的书店。有的书店老板店铺被海啸卷走,却仍循着幸存下来的通讯录继续配送图书;也有人在书店尽毁的地方开起新店。受核泄漏事故影响,多数居民逃离了这里,可即便如此也有书店重新营业。曾有一位书店员眼里噙着泪水,向我讲述书被海水泡得胀开,根本无法从书架里抽出时的惋惜与不甘。
关于受灾区书店如何实现复兴,拙作《重生的书店》(2012年)收录了相关采访,于此不再赘述。
不过,即便处境艰难,地震后的第二天就听到了希望书店重新开张的声音。书店员们也仿佛受此鼓舞,想方设法将图书送至读者手中。与他们的相遇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从那之后,我对“书”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我想更多地去了解“做书人”的事。
漫长的“做书”过程,夸张点说,就像源头之水涓涓流淌,汇聚成川,最后奔腾入海。众多的读者便是大海。书店则是在一件作品离开“制作者”之手后,将其递交到读者手中的场所,是连接川与海的一片半咸水域。在这里我听到了许多与“书”相关之人的故事,我想溯流而上,一探究竟。
比如,有一本刚好能装进包里、携带方便、厚度适中的精装书。我试着想象,这本作为“实物”的书,来到我手之前,有多少人为其付出了辛劳。
封面、内文版式需要设计师来设计,设计师选定的字体也是由人来制作的,还必须有装订公司把原本散落的纸页做成一册具有固定形态的商品。要有造纸厂的技术人员,制作出微微泛红的书籍内文用纸。要有校阅人员修正原稿错误。如果是外版书,还要有版权代理从海外把作品引介到本土。
这些人的工作,对于一本书以及打造书的世界而言不可或缺,却日常隐于幕后而不为人知。他们每天都与“书”打交道,而我也是其中一员。正因如此,我想记录下“做书”这件事以及“做书人”的深情。
围绕“做书”,不同的“做书现场”会展露怎样别致的风景?
那里有对正在消逝的世界的向往,有做书人对自身工作的骄傲。聆听他们的讲述后,我们对一本“书”的看法,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此书是怀抱这份愿景,兴之所至,聆听做书人的故事后留下的微不足道的记录。录下“做书”这件事以及“做书人”的深情。
围绕“做书”,不同的“做书现场”会展露怎样别致的风景?
那里有对正在消逝的世界的向往,有做书人对自身工作的骄傲。聆听他们的讲述后,我们对一本“书”的看法,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此书是怀抱这份愿景,兴之所至,聆听做书人的故事后留下的微不足道的记录。录下“做书”这件事以及“做书人”的深情。
围绕“做书”,不同的“做书现场”会展露怎样别致的风景?
那里有对正在消逝的世界的向往,有做书人对自身工作的骄傲。聆听他们的讲述后,我们对一本“书”的看法,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此书是怀抱这份愿景,兴之所至,聆听做书人的故事后留下的微不足道的记录。录下“做书”这件事以及“做书人”的深情。
围绕“做书”,不同的“做书现场”会展露怎样别致的风景?
那里有对正在消逝的世界的向往,有做书人对自身工作的骄傲。聆听他们的讲述后,我们对一本“书”的看法,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此书是怀抱这份愿景,兴之所至,聆听做书人的故事后留下的微不足道的记录。

标题大声,正文静语
字体是什么?
任职于大日本印刷株式社会(后文简称“大日本印刷”)“秀英体开发室”的伊藤正树先生,时不时尝试组织语言来回答这一问题。可结果往往是“嗯……”一声之后便陷入沉默。
我问起他时,也是如此。
“嗯……”沉思片刻之后,伊藤先生说道,“从事这份工作后,我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很难,轻易找不到答案。”他脸上浮现出无可奈何的表情。
他真是一个坦诚的人,不说冠冕堂皇的套话,亦避忌鹦鹉学舌。他只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字体的意义。
面对这个问题,必须用自己的话作答—这份真诚,即便他缄口不言,也能让人感知。这也是他在大日本印刷做了十六年“字体”工作的骄傲。
伊藤先生再度沉默,好像在自身内部寻求答案。
“比如说……”只听他说,“人们常把字体比作声音。我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最常用的手段,一是声音,二是文字。字体之于文字,好比声音之于新闻主播,举足轻重。字体就是声音,有的清亮活泼,有的沉郁威严。”
原来如此,我们每天都在与文字的声音打交道。这一说法,令人拍案叫绝。
比如夏目漱石的小说,开头是“我是猫,还没有名字”,还是“我是猫,还没有名字”,给读者的印象自会有所不同。
从此意义上说,一部作品给读者的印象,并非仅由作者或编辑而定。
装帧、用纸、排版……只有当书的各个要素和谐统一,一本书方才成为独立的“作品”。其中,文字的形态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是理所当然却也常被人忽略的重要事实。
而且,不仅是书。漫步街道时,搭乘电车、公交时,广告上的大量信息如洪水猛兽般涌入眼帘。那些广告也全都使用了服务于内容的字体。有叫喊声,有细语声,有威慑声。
标题提高音量,正文则静静诉说……
所以伊藤先生说:“文学书、实用书、教科书、街头广告、宣传单,甚至日本《宪法》上,都印着某个人创造的字体。字的好坏影响着作品。因此,绝不能敷衍了事。在日本人的日常所见或阅读中,字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我是怀抱这样的信念,继续这份工作的。”他说着微微一笑。
日文字体的两大潮流之一
伊藤先生的工作就是制作名为“秀英体”的字体。不过,虽说是“制作”,但与从零开始造字稍有不同。因为,秀英体作为大日本印刷的原创字体,最早是在明治时期公司创立之初,由工匠亲手雕刻而成。像他这样改良已有字体,叫作“改刻”。
伊藤先生所属的“秀英体开发室”于2005年启动了名为“平成大改刻”的字体重制工程。重新审视秀英体的品质,让它在现代社会也能方便使用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良,再面向大众销售。
“平成大改刻”历经七年之久,其负责人就是伊藤先生。
然而,所谓“字体品质”究竟是什么呢?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秀英体的历史。
大日本印刷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从商业印刷到液晶显示器、从IC卡制造到IT服务。这是一家享有盛名的大企业,旗下还有大型书店。集团总销售额已达1.5万亿日元。秀英体开发室位于五反田一栋二十五层的大楼内。
1876年创立之初,公司名为“秀英舍”。“秀英体”即“秀英舍的字体”,是明朝体、方黑体、圆黑体等系列字体的总称。它是拥有一百四十余年社史的大日本印刷的原点。
当时,日本近代印刷字体里有“东京筑地活版制造所”开发的“筑地体”。秀英舍于创社五年后的1881年引进活字铸造设备,又在三十一年后的1912年完成了从初号到八号的字体开发。它是沿袭“筑地体”流的所谓直系字体。现在,字体设计研究者将二者并称为“日文字体的两大潮流”。
普通人也能一眼辨别的秀英体的特征之一是,正文中平假名的“い”“た”“な”等的笔画线条相连。作为代表性的明朝体之一,秀英体被广泛应用于书籍和杂志中,如果注意观察的话应该能发现其有趣的视觉效果。
再说回来,将字的设计即“字体”做成金属字模就是“活字”。最初纸书、杂志上的文章普遍都是由活字排版印刷而成。
在近代活字登上历史舞台的明治时期,字体由工匠一个一个亲手雕刻而成,以他们手刻于木版上的文字做成的“字型”固定而成“活字”。
为活字带来革新的是“二战”后日本引进的本顿雕刻机。它是由美国人林恩·本顿发明的,有了它以后,只需描摹手写底图,就可从自动缩小的字型制造出活字。
之后,印刷工序中引入了电子计算机,在昭和四十年代(1965—1974年)制作出了扫描底图的“点字体”。从那时起,字体发展成“数字化的点的集合”。而现在,字体已经演变成将文字的笔画轮廓数据化的“笔画字体”。
从人工雕刻到机器雕刻,然后到机器扫描成的点字体,再到笔画字体—秀英体在百年历史变革中大致经过了这样的变迁。启动“平成大改刻”是“因为,在从模拟式到数字式的技术变革中,曾经的秀英体的品质已无法保障”。
伊藤先生回忆道:“那是在我进入秀英体开发室后不久,有机会将当时的秀英体与明治时期的匠人的设计以及照相排版、数字化之前的秀英体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比起数字化之后的秀英体,活版印刷时期的秀英体线条更加流畅、抑扬顿挫、强劲有力。”
对匠人世界的向往
伊藤先生调到秀英体开发室是在1998年。那之前,他从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大日本印刷。
他学习设计据说是受年长六岁的哥哥的影响。哥哥读的是美术学院,从小家里便有许多与美术相关的书籍,像《日本平面设计年鉴》和作品集之类。他阅读着这些书籍长大,痴迷于书中收录的各式各样、色彩绚丽的商标和海报。
选择入职大日本印刷是因一位大学师兄的推荐。那位师兄在那里做建材产品设计。
刚进公司时,伊藤被分配到师兄所在的建材部门,做起了“木纹印刷”设计。就像字体有字体的讲究,木纹印刷这种商品也凝聚着各种不为人知的苦心。
大日本印刷销售种类繁多的木纹印刷纹样,制作过程如下:
建材部门的设计师们分头前往各种木材店,选购看上去不错的木材,用大型相机一一拍摄下来。樱、枹、杉等等,每个品种都有几十种纹样。市面上的流行趋势基本是四五年更换一次。询问建筑商等客户的要求,找出符合时下流行的木纹纹样,是伊藤他们的重要工作。
“木纹纹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壁纸、门板、餐厅吧台……各种地方都要用到。其中也很有讲究呢。”
比如说木头的年轮线。印刷品上的线条势必会在某处断开,如何让那些断开的地方显得自然,就要看匠人的手艺了。
“为了不让线条突然消失,必须手工加工,处理得让人看不出来。所以,直到现在每看到一扇门,我就会条件反射似的观察上面的木纹:‘哦,线是在这里消失的。’这其实跟做字体很像。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其实大费周折。两者都是这种性质的工作。”
世界上那些看似理所当然而被忽视的东西,其实凝聚着人的苦心与执着—在进秀英体开发室之前,伊藤就已经在匠人世界中发现了工作的意义。另一方面,工作久了他也逐渐感受到某种不满足。
他回忆道:“我想做更多设计方面的工作,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木纹印刷的目标就是无限接近真实木材,可再怎么精益求精,做出来的始终不过是赝品。想要真木头的人,买家具、买桌子都不会买只是贴着印刷品的东西。事实摆在那里,真木头就是好,我自己也无法否认。”
秀英体开发室在公司内部招募,正好是在伊藤产生这种念头之后。
打开招募细则的邮件,里面写着“电子计算机数字化字体开发设计”。看到“秀英体”三个字时,伊藤立刻回忆起刚进公司时在研修培训中学到的一句话:“秀英体是大日本印刷的原点,是大日本印刷的基因。”“虽然不太清楚这个部门具体是做什么的,但或许很有趣吧”,于是便报了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