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详细介绍中草药的成品选鉴、功效主治、生长特性、药用宜忌、经典方剂 全方位鉴别与分析 海量高清彩色图片 识别分辨更清晰。
1. 麻黄、茯苓、益母草、灵芝、白术、何首乌……中医院主任教你鉴别330种常见中草药。
2. 详细讲解中草药的药物形态、采集方法、成品选鉴、方剂举例、药用宜忌,掌握中药材入药全流程。
3. 海量高清大图精美呈现,辨识、欣赏更清晰,认识常见中草药,从入门到精通。
|
內容簡介: |
本书参考多部权威药典,对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详细资料及实图加以汇集。书中收录各类中草药 300 余种,按照其性质及临床效果分门别类,将其分为解表清热类、利水祛湿类、安神补虚类、温中理气类、止咳化痰类、平肝收涩类、活血化瘀类、凉血止血类和其他类,详细介绍了中草药的采收、选购、保存、炮制、煎煮等内容,辅以介绍中草药的性味、药材来源、功能主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配以高清彩图和细节图解,更加方便读者辨认、识别。
|
關於作者: |
吴剑坤
主任药师、执业药师、高级健康管理师,北京中医医院中医治未病科主任、体检中心主任。主编《中草药图鉴》等多部中医药科普论著。
|
目錄:
|
目录
认识中草药 … 1
小中药,大功效 … 6
中草药配伍禁忌 … 9
第一章 解表清热类
麻黄 … 12
木贼 … 13
防风 … 14
紫苏 … 14
羌活 … 15
白芷 … 15
生姜 … 16
桂枝 … 17
香薷 … 17
辛夷 … 18
鹅不食草 … 19
细辛 … 19
苍耳子 … 20
蝉蜕 … 20
薄荷 … 21
葛根 … 22
牛蒡子 … 22
菊花 … 23
淡豆豉 … 24
桑叶 … 25
升麻 … 25
柴胡 … 26
鼠尾草 … 27
石膏 … 27
芦根 … 28
知母 … 28
淡竹叶 … 29
葱白 … 29
鸭跖草 … 30
栀子 … 30
夏枯草 … 31
决明子 … 31
金银花 … 32
山芝麻 … 33
板蓝根 … 33
无花果 … 34
连翘 … 35
贯众 … 36
青黛 … 36
蒲公英 … 37
紫花地丁 … 37
蚤休 … 38
野菊花 … 38
穿心莲 … 39
鱼腥草 … 39
绿豆 … 40
半边莲 … 41
半枝莲 … 41
大血藤 … 42
土茯苓 … 42
白蔹 … 43
马勃 … 43
马齿苋 … 44
木蝴蝶 … 45
胖大海 … 45
土牛膝 … 46
马鞭草 … 46
七叶一枝花 … 47
黄芩 … 47
仙人掌 … 48
黄连 … 49
黄柏 … 49
龙胆 … 50
苦参 … 50
白鲜皮 … 51
玄参 … 51
生地黄 … 52
牡丹皮 … 53
赤芍 … 53
紫草 … 54
岗梅根 … 55
水牛角 … 55
白薇 … 56
地骨皮 … 56
银柴胡 … 57
胡黄连 … 58
第二章 利水祛湿类
独活 … 60
松节 … 61
丁公藤 … 61
两面针 … 62
威灵仙 … 62
路路通 … 63
海桐皮 … 64
九里香 … 65
秦艽 … 65
防己 … 66
络石藤 … 66
丝瓜络 … 67
泽泻 … 68
桑枝 … 69
老鹳草 … 69
五加皮 … 70
桑寄生 … 71
茯苓 … 71
千年健 … 72
苍术 … 73
狗脊 … 74
五爪金龙 … 75
川牛膝 … 75
扶芳藤 … 76
藿香 … 76
佩兰 … 77
鹿衔草 … 77
厚朴 … 78
砂仁 … 79
豆蔻 … 79
薏苡仁 … 80
草豆蔻 … 80
草果 … 81
桃花 … 81
石菖蒲 … 82
冬瓜皮 … 82
赤小豆 … 83
玉米须 … 83
葫芦 … 84
车前草 … 84
滑石 … 85
猪苓 … 85
通草 … 86
瞿麦 … 86
地肤子 … 87
海金沙 … 87
石韦 … 88
灯心草 … 88
冬葵子 … 89
金针菜 … 89
茵陈 … 90
金钱草 … 90
虎杖 … 91
垂盆草 … 91
磨盘草 … 92
溪黄草 … 92
第三章 安神补虚类
灵芝 … 94
朱砂 … 94
磁石 … 95
大枣 … 96
琥珀 … 97
龙骨 … 97
黄芪 … 98
酸枣仁 … 98
柏子仁 … 99
远志 … 99
龙眼肉 … 100
合欢皮 … 101
人参 … 101
西洋参 … 102
党参 … 103
太子参 … 103
肉苁蓉 … 104
白术 … 105
白扁豆 … 105
山药 … 106
蜂蜜 … 107
冬虫夏草 … 108
鹿茸 … 109
巴戟天 … 109
甘草 … 110
淫羊藿 … 111
仙茅 … 111
蛤蚧 … 112
补骨脂 … 113
益智仁 … 113
核桃仁 … 114
锁阳 … 115
海狗肾 … 115
海马 … 116
紫河车 … 117
菟丝子 … 117
石斛 … 118
黄精 … 119
沙苑子 … 119
杜仲 … 120
韭菜子 … 121
阿胶 … 121
当归 … 122
白芍 … 123
熟地黄 … 123
何首乌 … 124
北沙参 … 125
麦门冬 … 125
南沙参 … 126
百合 … 127
玉竹 … 128
银耳 … 128
桑椹 … 129
枸杞子 … 130
女贞子 … 131
黑芝麻 … 131
黑木耳 … 132
续断 … 132
第四章 温中理气类
小茴香 … 134
附子 … 135
肉桂 … 135
玫瑰花 … 136
干姜 … 137
吴茱萸 … 137
丁香 … 138
高良姜 … 138
花椒 … 139
荜茇 … 140
山柰 … 140
陈皮 … 141
青皮 … 142
枳实 … 142
木香 … 143
香附 … 143
胡椒 … 144
乌药 … 145
檀香 … 145
荔枝核 … 146
佛手 … 146
薤白 … 147
柿蒂 … 148
九香虫 … 148
沉香 … 149
八角茴香 … 150
香橼 … 151
龙眼核 … 152
柚核 … 152
第五章 止咳化痰类
昆布 … 154
半夏 … 154
天南星 … 155
旋覆花 … 155
白芥子 … 156
银杏叶 … 156
桔梗 … 157
前胡 … 157
白果 … 158
川贝母 … 159
浙贝母 … 159
款冬花 … 160
瓜蒌子 … 161
竹茹 … 161
杏仁 … 162
紫苏子 … 163
百部 … 163
枇杷叶 … 164
桑白皮 … 165
葶苈子 … 165
罗汉果 … 166
海藻 … 167
千日红 … 167
满山红 … 168
紫菀 … 168
第六章 平肝收涩类
石决明 … 170
浮小麦 … 171
蒺藜 … 171
珍珠母 … 172
诃子 … 173
牡蛎 … 174
五味子 … 175
钩藤 … 176
天麻 … 177
乌梅 … 178
罂粟壳 … 179
麻黄根 … 180
山茱萸 … 180
肉豆蔻 … 181
芡实 … 182
金樱子 … 182
石榴皮 … 183
桑螵蛸 … 184
莲子 … 185
覆盆子 … 186
第七章 活血化瘀类
川芎 … 188
延胡索 … 188
郁金 … 189
姜黄 … 189
乳香 … 190
没药 … 190
丹参 … 191
红花 … 191
桃仁 … 192
牛膝 … 193
鸡血藤 … 194
王不留行 … 194
月季花 … 195
凌霄花 … 195
益母草 … 196
血竭 … 197
刘寄奴 … 197
苏木 … 198
骨碎补 … 199
莪术 … 199
五灵脂 … 200
土鳖虫 … 200
第八章 凉血止血类
地榆 … 202
大蓟 … 203
小蓟 … 204
三七 … 205
苎麻根 … 206
茜草 … 207
藕节 … 207
莲花 … 208
降香 … 209
花蕊石 … 209
仙鹤草 … 210
白及 … 211
鸡冠花 … 211
艾叶 … 212
白茅根 … 213
炮姜 … 213
槐角 … 214
侧柏叶 … 214
第九章 其他类
麦芽 … 216
谷芽 … 217
鸡内金 … 217
山楂 … 218
使君子 … 219
槟榔 … 219
南瓜子 … 220
榧子 … 220
鹤虱 … 221
芦荟 … 221
冰片 … 222
番泻叶 … 222
甘遂 … 223
火麻仁 … 223
郁李仁 … 224
松子仁 … 224
牵牛子 … 225
巴豆 … 225
食盐 … 226
皂荚 … 226
雄黄 … 227
密陀僧 … 227
白矾 … 228
蛇床子 … 228
蜂房 … 229
樟脑 … 229
|
內容試閱:
|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和矿物药组成,又因其中以植物药居多,所以也被称为中草药。中草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神农尝遍百草首创医药,中华医药文明的大幕就此拉开。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和研究,中草药已经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对保障人们的健康和民族的繁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瑰宝。
我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如人参、鹿茸、附子、黄连、当归、大黄、甘草、黄芪等,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而且还远销东南亚和欧美等地。据近代出版的《中药大辞典》所载,供临床使用的中草药(包括中成药等)已达 5 000 多种。医药部门统计,目前开发可供临床使用的中草药已超过 8 000 种。
历代的中医学家在长期的中草药采集、加工和应用中,逐步建立了系统完善的中药学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在中药资源、选择、炮制、制剂、药理、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为人们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书结合《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等多部权威药典,对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详细资料及实图加以汇集,意在帮助读者正确识别中草药。书中收录各类中草药 300 余种,按照其性质及临床效果分门别类,将其分为解表清热类、利水祛湿类、安神补虚类、温中理气类、止咳化痰类、平肝收涩类、活血化瘀类、凉血止血类和其他类,详细介绍了中草药的采收、选购、保存、炮制、煎煮等内容,辅以介绍中草药的性味、药材来源、功能主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配以高清彩图和细节图解,更加方便读者辨认、识别。
相信本书能为您了解更多的中草药知识提供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