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書城自編碼: 386794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史
作者: 徐兴庆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648720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44.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精微植物艺术表现技法大全
《 精微植物艺术表现技法大全 》

售價:HK$ 227.7
坦克行动:一名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战争(1944年至1945年)
《 坦克行动:一名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战争(1944年至1945年) 》

售價:HK$ 114.8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
《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 》

售價:HK$ 94.3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

售價:HK$ 109.3
实验之火:锻造英格兰炼金术(1300—1700年)
《 实验之火:锻造英格兰炼金术(1300—1700年) 》

售價:HK$ 124.2
高功率激光推进
《 高功率激光推进 》

售價:HK$ 110.4
藩镇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 藩镇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

售價:HK$ 112.7
电网设备无人机自动机场建设与应用
《 电网设备无人机自动机场建设与应用 》

售價:HK$ 8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5.6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重订增补本)》
+

HK$ 210.0
《中国文化精神(彩图新校本)2015年“中国30本好书 张岱年》
+

HK$ 121.3
《马伯庸畅销系列套装:长安的荔枝+显微镜下的大明》
+

HK$ 156.2
《汉字书法五千年》
+

HK$ 58.9
《亚特兰蒂斯之谜》
+

HK$ 122.5
《新民说·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內容簡介:
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楚屿(又作鲁屿),舜水为其号,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思想家。清军南下江南后,朱舜水积极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流亡日本。其学问和德行得到了日本朝野人士的礼遇和尊重,以舜水学说为宗旨的“江户学派”一直影响到“明治维新”,为日本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贡献。
本书作者长期研究朱舜水,著述丰富。本书客观论述了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交流的情况,立体地呈现出朱舜水在日本以经世致用之学对神道、朱子学、阳明学、佛教等传统议题的批评性吸收与转化,又广泛而多元地观照朱舜水的实学与近代中日交流谱系中的种种异彩。内容翔实,资料弘富,论述扎实,新见迭出,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關於作者:
徐兴庆,男,中国台湾南投人,文学博士。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校长、教授,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兼职教授、日本研究中心执行委员,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员,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亚国际关系研究所招聘研究员。获日本九州大学文学硕士、文学博士,日本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博士。主要从事中日交流史、日本近现代思想史、日本文化史和文化交流史研究,已出版《近世中日文化交流史の研究》等多部著作。
目錄
章?緒論:朱舜水研究的新地平 1
節?朱舜水在日本的事蹟與思想傳播 3
第二節?德川前期日本儒教的“雜學性” 5
第三節?水戶藩的漢學教育及其發展 7
第四節?王陽明學說在日本的傳播及演化 11
第五節?朱舜水對加賀藩的儒教傳播 13
第六節?日本的近代化及史觀的演化 15

第二章?朱舜水與留寓日本的明末文人交流 17
前?言 19
節?德川佛學與儒學的地位轉換 20
一、日本佛教的墮落 20
二、德川幕府的鎖國與禁教 21
三、長崎“唐寺”的設立 22
第二節?朱舜水與陳元贇、陳入德的交流 23
一、朱舜水與陳元贇——擦身而過 23
二、朱舜水與陳(潁川)入德——他鄉遇故知 26
第三節?朱舜水與黃檗、曹洞禪僧——儒、佛發展一片天 28
一、朱舜水與逸然性融 28
二、朱舜水與澄一道亮 30
三、朱舜水與即非如一 31
四、朱舜水與化林性偀 32
五、朱舜水與獨立(戴曼公)——儒佛定位的爭論 33
六、東皐心越禪師與朱舜水——水戶藩儒、佛學問的弘揚者 35
結?論 39
一、從“乞師”到唱明儒教 40
二、儒、佛之間隱秘的鴻溝 40
三、“乞師”、唱明儒教均須後繼有人 42

第三章?朱舜水思想與德川儒教的發展 45
前?言 47
節?德川前期儒教發展的“雜學性” 47
第二節?朱舜水與水戶藩的儒教發展 50
一、興教育、行禮制 50
二、養君德、親賢士 54
結?論 59

第四章?朱舜水與熊澤蕃山“經世致用”思想的異同 61
前 言 63
節?從文獻檢視朱舜水及熊澤蕃山的實學理念 66
一、朱舜水與日本官、學界的往來書信 67
二、朱舜水的實學觀 68
三、熊澤蕃山的實學觀 70
第二節?從政治與道德面看朱舜水與熊澤蕃山的實學觀 70
一、朱舜水的仁政(愛民)觀 70
二、熊澤蕃山的仁政(民本)論 72
三、熊澤蕃山“言行一致”的實學觀 72
四、熊澤蕃山“空則實”的實學觀 73
第三節?熊澤蕃山與朱舜水的佛學觀 74
一、熊澤蕃山的佛學觀 74
二、朱舜水的佛學觀 75
結 論 76

第五章?朱舜水思想與加賀藩儒教的發展 79
前?言 81
節?奧村庸禮與 《讀書拔尤錄》 83
第二節?得意門生古市務本 89
第三節?服部其衷與習釋奠禮 91
結?論 94
一、勤學勵志,興國安邦 94
二、敏求好古,仁政尊賢 95
三、做民之父母,行養民之道 95

第六章?從東亞視域看隠元、朱舜水的文化傳播 97
前?言 99
節?外來文化的融合與衝突 100
一、從神佛習合到神佛分離 100
二、佛寺的增加及其問題點 101
第二節?德川前期“由佛入儒”“從儒闢佛”的普遍現象 102
第三節?隱元渡日的背景及其與鄭氏一族的關係 103
一、黃檗文化在日本的傳播 104
二、隱元與鄭氏一族的關係 105
三、鄭成功致隱元書信 106
第四節?朱舜水與寺院改革的關聯性 107
第五節?朱舜水對佛教與儒教的不同論述 108
一、朱舜水的闢佛思想 108
二、朱舜水與獨立對佛、儒思想之異見 111
三、朱舜水對《三教平心論》的看法 113
第六節?改革及實踐論的闢佛現象 115

第七章?朱舜水對科舉制的評論 117
前?言 119
節?朱舜水遺文中述及科舉之對象與其內容 121
第二節?朱舜水的科舉經驗及對科舉制的批評 123
第三節?朱舜水個人或家族的科舉履歷 124
一、朱舜水與小宅生順的對答 127
二、朱舜水與德川光圀的對答 129
三、朱舜水與人見竹洞的對談 134
第四節?朱舜水對科舉制的批判 138
一、拒絕應考,消極抵制科舉 138
二、批判科舉 139
三、拒絕任官 140
結?論 141

第八章?“儒、釋、道、醫”的獨立與中日文化交流 143
前?言 145
節?戴笠的鄉里營生時期 146
一、生平傳略 147
二、戴笠同名異人考 153
三、相關先行研究 162
第二節?從戴笠到獨立性易 166
一、尋求出路時期 167
二、侍僧時期 170
三、“幻寄山房”閉關時期 182
四、行醫時期 188
五、千秋一堆土,月照冷乾坤 200
第三節?夾縫中的思想轉化 204
代結語?一腳踏破虛空,乃得遺形天地 207

第九章?《本朝通鑑》及《大日本史》史觀演化 209
前?言 211
節?《本朝編年錄》《本朝通鑑》編修的緣起與背景 212
一、林鵞峰與德川光圀對史書編纂理念的異同 215
二、《本朝通鑑》採用“吳太伯論”的真相 218
第二節?《本朝通鑑》儒教思想的內涵 221
一、鎌倉時代儒家的德治論 222
二、室町時代儒家思想的演化 223
第三節?《大日本史》的編史背景及核心史觀 224
一、德川光圀的核心史觀 225
二、安積澹泊“論贊”的史觀 226
三、《大日本史》南北朝正統、閏統的史觀 228
四、《大日本史》為何以漢文撰寫? 229
五、《大日本史》的編纂與朱舜水有關嗎? 230
結?論 232

第十章?《大日本史》與日本“水戶學”的重建 237
前?言 239
節?《大日本史》 與水戶學 240
一、《大日本史》的國體觀 241
二、《大日本史》與中國儒家思想 243
第二節?水戶學與古學的關係 244
一、山鹿素行與朱舜水 244
二、山鹿素行與德川光圀 245
第三節?徂徠學在水戶藩的萌芽 247
一、一元到多元學問的發展 248
二、徂徠學有無影響水戶學 250
第四節?立原翠軒與“中期水戶學”的再興 252
一、立原翠軒的學問形成 252
二、川口長孺與歷史書的編纂 255
三、立原翠軒與水戶藩的對外危機意識 257
第五節?藤田幽谷與立原翠軒思想的不同 258
一、《大日本史》的三大改革議題 259
二、《大日本史》的“論贊”爭議與更名《史稿》 260
代結語?水戶學對近代日本的歷史意義 262

第十一章?水戶藩與日本的近代化 265
前?言 267
節?西方勢力的東漸與日本海防的政策轉換 269
一、立原翠軒的憂患意識 269
二、德川齊昭的《北方未來考》 270
三、“天保改革”及維新思想的萌芽 271
四、鴉片戰爭與對英的危機管理 272
五、洋式造船與海軍傳習所的設立 273
第二節?水戶藩的軍事教育和近代化建設 274
一、水戶藩的私塾教育 274
二、藩校“弘道館”的強兵教育 275
三、德川齊昭的“神發流炮術”和《烙丸全備》 276
四、水戶藩的反射爐建設 277
第三節?德川齊昭的西洋知識攝取 278
一、《伊衹利須風說》的英國資訊 279
二、《西洋商舶原始并諸說·全》的西洋航海貿易情報 279
三、《中濱萬次郎口書》的美國與呂宋島情報 279
四、各藩大名的“蘭書”借閱 280
第四節?德川博物館所藏的蘭學、西學相關文獻 281
一、荷蘭文獻 281
二、漂流民文獻 282
代結語?水戶學與明治維新 282
一、水戶學的維新思想與精神如何解讀 282
二、德川慶喜與大政奉還 284

第十二章?和辻哲郎的傳統與“近代”思想的轉化 287
前?言 289
節?“鎖國”與日本的悲劇之關聯性 291
一、傳統的回歸與批判 291
二、文化與精神的暗殺 293
三、基督教的合理主義 293
四、“鎖國”的功與過 294
第二節?尊皇思想與儒教批判 295
一、藤原惺窩 296
二、林羅山 296
三、中江藤樹 297
四、山崎闇齋 298
五、熊澤蕃山 299
六、山鹿素行 299
七、德川光圀 300
八、賴山陽、會澤正志齋 301
第三節?文化層次的影響、非影響 302
第四節?重建“日本文化”與“近代”思想轉化的關聯性 303
結?論 305

初出一覽 307
內容試閱
序一
對歷史、學術與思想的雄鑑
郭齊勇
朱舜水是明末清初時期的大儒,是日本儒學乃至東亞儒學的開山祖師。他旅居日本長達二十二年,生前逝後對日本思想文化史有重大影響,在日本聲名甚隆,然在中國知之者不多。我在東京旅行途中,就曾看到竪立的“朱舜水先生終焉之地”的木牌,這是地標,是思想文化交流的津梁。
徐興慶先生精通中日文化,矢志舜水學,是非常了不起的中日思想文化交流史研究和朱舜水學研究的大家。徐先生德業雙修,學思並進,自1985年至今,以學而不厭、努力鑽研的精神,孜孜矻矻、矢志不渝地尋找、發掘朱舜水資料,潛心爬梳、董理朱舜水先生的生平、傳略、事蹟與思想,及其在日本的傳播史,特別重視對舜水先生的哲學、政治、經濟、宗教、歷史的觀念及其發展變化的深入研究。
徐先生從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的角度,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舜水先生在德川時代扮演的文化傳播者的角色及定位。朱舜水先生與德川前期的朱子學者、陽明學者乃至古文學派學者都有往來,與日本儒教的發展有密切聯繫。朱舜水先生對教化德川的民間社會及教育制度的建立,做了多方面的工作,貢獻卓著。
本書史料豐富,扎實厚重,作者檢擇得體,重點突出。作者把朱舜水放在中日文化史、儒學(教)史的背景上作深入的探討,尤其重視德川前期日本儒教的“雜學性”。要理解朱舜水,不能不理解水戶藩的漢學教育與實踐、陽明學在日本的傳播及演化、加賀藩的儒教傳播、日本的近代化及史觀的演化,對如此繁複的諸問題,作者作了詳盡的研討,並明晰地表達出來。作者十分重視細節,如關於兩“戴笠”的考證,非常細膩,尤見功夫!
本書共十二章,先總論,後分別論述了朱舜水與留寓日本的明末文人的交流、與德川儒教的發展、與熊澤蕃山“經世致用”思想的異同、與加賀藩儒教的發展、從東亞視域看隱元與朱舜水的文化傳播、對科舉制的評論、“儒、釋、道、醫”的獨立與中日文化交流、《本朝通鑑》及《大日本史》史觀演化、《大日本史》與日本“水戶學”的重建、水戶藩與日本的近代化、和辻哲郎的傳統與“近代”思想的轉化。
掩卷凝思,拙見以為,徐先生這部大著至少有如下特點:
,跳出藩籬。近幾十年以來,中日韓學者深論“作為方法的東亞”。所謂“文化的東亞”“思想的東亞”,具有跨文化的特徵,此中有著多樣性與差異性,它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徐著主書名為《跨國界的文化傳釋》,實際上不僅跨國界,而且跨文化,在跨文化方面可圈可點。
作者不是就事論事地微觀討論,而是跳出論主,跳出中方、日方的壁壘,以東亞和東亞文化、東亞儒學及其交流史為場域,為背景,來討論朱舜水先生的見弊得失,包括貢獻與局限。作者精心思考,小中見大,大中見小,相得益彰!
朱謙之先生曾指出,朱舜水的歷史觀與治史的態度與黃宗羲等開拓的“浙東史學”有一致性,對日本水戶學的發展有一定影響。作者並不限於此,一方面在本書中對此作了詳細的考證,另一方面又從比較的視域考察日本陽明學派熊澤蕃山的思想體系,檢視他與朱舜水經世致用的實學理念的異同。
面對朱謙之先生對朱舜水的全面批評及對朱舜水內在矛盾的揭示,本書作者作了深度的回應,蓋棺定論,確證朱舜水是德川社會傳播“經世致用”理念的先驅者。這一點絕不可掩。
第二,史論結合。陽明學在日本的傳播與演化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現今坊間仍在爭論,是否誇大了陽明學在日本的影響與作用,特別是在明治維新時期的作用。我想關鍵是拿材料來,實事求是。誇大其辭固然不對,然而如有其人有其事,而又不願承認,也不對。本書詳論中江藤樹如何由朱子學者轉為陽明學者,其弟子如何促進了行動主義的陽明學的流行,明治維新的重要指導者西鄉隆盛又如何從陽明學中肯定主體性與個體的行動力,有史有論,史論結合,不虛誇,不縮小,令人信服。
第三,問題意識鮮明。本書作者有很強的問題意識,全書涉及中日思想史上各學派諸多爭論的問題。
“儒佛交會”是一大問題,尤其在朱舜水先生的交遊中表現得很突出。朱舜水留寓長崎時期,正是臨濟宗黃檗派在日本快速發展的階段。當時多才多藝的明末文人頗受日本產、官、學界之青睞。面對“遍地皆佛”的風潮,朱舜水立場堅定,因為他力求把有利民生的學問傳到日本。
有關“實學”,如何定義,如何判定?在今天的中國思想界,也是見仁見智的一大問題。本書通過詮釋“實學”理論與實踐準則的差異,思考傳統與近代之間的轉化及日本近代化的啟示,確有見地,極富啟發性。
本書作者認為,朱舜水推動的學問是從“作為學的實學”(倫理·祭禮思想、經世思想、教育思想),跨到“作為機能性的實學”(農業技術、製衣、飲食文化),在日本將儒家“利用厚生,救世濟民”的實學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本書特重朱舜水與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觀論”,非常有價值。第十二章專論和辻哲郎的傳統與近代思想的轉化,討論了傳統的回歸與批判之背景,全章以“思想轉化”作為問題意識,用來解讀和辻哲郎在論述同一件事時,為何常有前後不一致的現象,當然重點是論述傳統“日本文化”與“近代”思想的關聯性。
沒有學術的思想是空洞的,沒有思想的學術是盲目的。徐先生把兩者有機地聯繫起來,他做的是有學術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學術。
黃遵憲為朱舜水寫的詩曰:“海外遺民竟不歸,老來東望淚頻揮。終身恥食興朝粟,更勝西山賦《采薇》。”通過本書在中國大陸出版,海外遺民朱舜水先生的靈魂回歸中國,回歸故里,讓更多的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瞭解、學習,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因此我們特別要感謝徐興慶教授。
徐興慶先生為人謙虛謹慎,為學一絲不苟,他勤於讀書,精於思索,好學深思,心知其意,有特別大的建樹。他專心治學,終於在經年苦修的基礎上,著成皇皇大著,令人欽慕不已!欣悉徐先生現擔任臺灣著名大學校長之職,培植校風,砥礪品德,教書育人,提攜後進,謹此致賀!
衷心祝福徐教授的這一優秀學術成果問世,企盼他有更多佳構奉獻給中日學術界。
承徐先生不棄,命某作序,未能登堂入室,略抒胸臆而已,謹此奉答,愧不敢當。是為序。

緒論:朱舜水研究的新地平
七世紀中葉,中國“明清交替”的政權變動,帶給周邊國家極大的衝擊,國際貿易及文化交流頻繁的東亞海域,隨之掀起波濤。戰亂是造成當時中國文人東渡日本的要因,明朝滅亡後,中國知識分子迫於情勢,選擇遠離家國者眾,所謂“越境”“遷移”蔚為風潮。至十八世紀末,人物的越境、作品的越境與影響,將中日文化與思想交流推向空前蓬勃發展之境界。
近年來,學術界紛紛從東亞文明發展的角度,探討朱舜水的政治認同及文化認同的相關問題,提供了另一個新的研究課題,這是學術界一個可喜的現象。朱舜水的學問發基於日本,影響於德川社會,而“舜水學”的弘揚起於浙江餘姚,進而引起海內外學者關注。時間飛逝,回想筆者奔走於日本各地搜集朱舜水的原始資料已過三十年,仍然希望補遺拾闕朱舜水在海外的原始文獻,以提供同好繼續深化“舜水學”的研究。
近筆者與武漢大學國學院郭齊勇教授主編及諸多朱舜水研究的學術界同好,共同編輯了版的點校本《朱舜水集》(寧波出版社,2023年),筆者也藉此機會再撰本書,共襄盛舉,呼籲海內外同好關注此一領域的發展,進而拓展朱舜水研究的國際視野。本書從1659年朱舜水居留日本長崎的人物交流開始寫起,主題以朱舜水周緣的近代中日人物為核心,主要從相關的往來書信內容探討他們如何影響德川社會的文化技藝,如何促進中日學術以及宗教思想的交流,如何活絡東亞文明的發展,進而檢視朱舜水的思想傳播,勾勒出一個新的文明發展及史觀演化的系譜。
節?朱舜水在日本的事蹟與思想傳播
筆者自1985年赴日本九州大學留學的因緣際會,持續在日本發掘朱舜水的相關原始資料,目的即在解明朱舜水對東亞文明發展的圖像及其內涵。本書內容涵蓋了朱舜水的生平、略傳、抗清事跡,及其在日本的思想傳播。有關朱舜水思想主張,包羅了哲學理念、政治見解、經濟觀、宗教觀及其對歷史思想的理念。本書亦從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的角度介紹他在德川社會扮演文化傳播者的角色及定位。據日本歷史學家石原道博(1910—2010)的說法,朱舜水於1659年決定居留日本之前,曾在東亞海域的舟山群島、安南、長崎之間,從事三角貿易活動長達十七年,這段時期他從事貿易活動究竟真相為何?由於缺乏相關文獻考證,這個問題至今仍難以釐清。但是詳細檢視朱舜水的相關書簡,不難發現他在海外漂泊期間,從事抗清活動從未間斷,卻是不爭的事實。朱舜水明白地說,居留日本“本非為倡明儒教而來”,而是另有目的。德川後期的水戶藩士青山延于(1776—1843)撰寫的《文苑遺談》述及:“先生(朱舜水)之來長崎,不為欲全名節,其志蓋在乞援兵以圖復興,而大勢已去,無由復乞援,遂留此土爾。”這一段敘述,可以說明當時朱舜水居留日本的初衷與心境。就朱舜水的海外經營而言,他受聘為日本賓師,講學傳儒,倡議實學思想,備受德川日本的官學界尊崇,進而影響“前期水戶學”的發展,誠屬始料未及之事。
從學問傳播的角度而言,朱舜水旅居日本長達二十二年,與德川前期的朱子學者、陽明學者乃至古文學派學者,直接或間接都有往來,其思想的傳播與當時日本儒教的發展有著深遠的關係。綜觀朱舜水的文章、書簡、筆語以及其諸多門生的相關文獻,可以窺知朱舜水與日本的官學界人士闡釋其學問主張的內涵。他致力於推展孔子儒教為主之聖學,期以提升日本民眾的道德禮教,對教化德川社會及教育制度的建立作出諸多貢獻。朱舜水深厚的學養及其坎坷的人生經歷,在居留過的長崎、江戶、水戶,乃至不曾前往的九州鹿島藩(今佐賀縣)、柳川藩(今福岡縣)以及遠在日本海的加賀藩(今石川縣)等,都有其推展儒教的事跡與成果。
朱舜水在答覆弟子安東省菴(1622—1701)時提及:
孔子生知之聖,其一生並不言生知,所言者學知而已。如曰“好古敏求”“我學不厭”“不如丘之好學也”等語,可見聖人教人之法矣。陸象山、王陽明之非,自然可見矣。不論中國與貴國,皆不當以之為法也。
主張為學應以孔子的聖學之道為依歸,不應拘泥於一家一派,而應博采眾家之長,融匯貫通,主張摒棄空虛,務求實行。因受朱舜水的傳學影響,水戶學派並未拘泥於朱子學,而是汲取陽明學、古學、考據學等各學派豐厚的內涵及實用觀點作為傳學的方向。德川光圀(1628—1700)倡議編纂《大日本史》,內容仿照中國史書體例編寫,大力宣導朱舜水的大義名分、忠君愛國和借古鑑今、以振綱紀的思想,在歷史上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加賀藩主前田綱紀(1643—1724)請其撰寫《楠公父子訣別圖讚》即是一個具體的明證。事實上,朱舜水在江戶、水戶講學期間,也培育了安積覺、今井弘濟等年輕學者加入《大日本史》編纂與儒教普及的行列。朱謙之提及,朱舜水的治史態度與同鄉的中國思想啟蒙之父黃宗羲(1610—1695)的“浙東學派”是一致的,其歷史觀點於水戶學的發展有過一定的影響。章學誠(1738—1801)的《文史通義》(內篇五)述及“浙東之學,通經服古,絕不空言德性”,“言性命者必究於史”,朱舜水做學問不空言也反映出浙東學派的人格特性,其思想主張在日本的傳播,有利於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加強德川政權的維繫,間接成為明治維新的尊王攘夷、倡議國體運動之思想基礎。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