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8.2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78.1
|
內容簡介: |
吴大瀓,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年又号愙斋,江苏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著名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本书原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之一种,收录吴大澂《吴愙斋大澂尺牍》《吴愙斋赤牍》《吴大澂手札》《近代史所藏吴大澂档》等手札。前三种是吴氏给陈介祺、王懿荣、徐熙的书信与手札,后一种为吴氏在吉林期间给李鸿章、依克唐阿等人的书信。本书径录原文,并对这些手札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金石术语、名物制度等作了较为翔实的注释。现修订整理,纳入“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典藏本”。
|
關於作者: |
吴大瀓(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年又号愙斋,江苏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著名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
|
目錄:
|
目录
前言
吴愙斋大澂尺牍
吴愙斋赤牍
吴大澂手札
近代史所藏吴大澂信札
|
內容試閱:
|
前言
吴大澂(1835—1902),江苏苏州人,原名大淳,为避同治皇帝(载淳)之讳,改名大澂,字止敬、清卿,号恒轩,后得周代彝器愙鼎,甚宝爱之,取号愙斋,并以此行世。
吴大澂于道光十五年(1835)五月十一日,出生在苏州府城的双林巷。江南本是明清两代文风盛之地,江苏巡抚驻地的苏州更是如此。晚清时期,苏州有潘、翁两家,仕途科名俱盛,与吴大澂差不多同年纪者,即有潘祖荫为咸丰二年(1852)壬子恩科探花,历官各部尚书,翁同龢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两人科考跻身一甲,为官并入军机。在如此氛围之中,吴大澂亦选择了读书科考入仕这样的人生道路,他在同治七年(1868)中进士,为戊辰科洪钧一榜二甲第五名,同榜的有张人骏、许景澄、联元等。在次日的朝考中,又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同治十年(1871)散馆后,吴大澂任翰林院编修,不过他究心时务,并没有在京做一个太平词臣,而是协助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救济直隶遭受水灾之民(吴、李之交始于李鸿章任江苏巡抚时)。十二年,奉旨派充陕甘学政,结识了正在西北平叛的陕甘总督左宗棠。任满后,光绪三年(1877),恰逢华北大旱,是为丁戊奇荒,遂为李鸿章奏调办理赈务,往返山西直隶间,受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赏识,故而奏保其加五品衔。期间,左宗棠也希望奏调吴大澂帮办西征大军相关事务,不过并未成行。四年末吴大澂出任河南河北道员,协助河道总督办理河工。六年,得赏三品卿衔,前往吉林随同吉林将军铭安,帮办边务。赴吉后,吴大澂渐独当一面。他不顾天寒地冻,足迹遍布当日吉林(与今日行政区划吉林省不同)全境,主持练军的编练,收服作乱已久的马贼,派人招徕山东半岛农民垦荒东北,与俄国进行边界交涉,尤其是开办吉林机器局及附属的表正书院,为东北工业化进程之嚆矢。十年(1884),中法关系因越南事而紧张,吴大澂奏请带队前往广西前线,未允,受命会办北洋军务,率练军驻扎直隶各地,协助防御京津地区。旋又因朝鲜发生甲申兵变,入朝与日方交涉,稳定局面。十二年底,吴大澂补授广东巡抚,十四年,署理河东河道总督,以“塞门德土”即水泥补固堤坝,郑工得以合拢,故实授河道总督,绘三省河道全图以进。十八年,丁忧期满,补授湖南巡抚,任上与湖南前贤王闿运、王先谦等多有往还。二十年(1894),中日战事起,吴大澂再次请缨,愿率湘军北上作战,时枢廷及朝野舆论有以湘代淮之思,吴又有朝鲜及军旅经历,故准。二十一年初,吴大澂率湘军二十余营出关,此时日军已盘踞辽东,中方湘、淮、东北练军麇集,群龙无首,仓促进攻未果,反失营口、田庄台等地,湘军溃散。吴大澂因战败革职留任,旋开缺回籍。返乡后,吴大澂以书画、金石颐养,并任上海龙门书院山长。二十四年(1898),受戊戌政变牵连,被革职,永不叙用。二十八年(1902)正月,吴大澂病殁家中。
吴大澂一生,由科举而仕宦,且勇于任事,故而履历丰富。早年,即以翰林院编修身份,上疏议西人觐见同治皇帝事。至身膺封疆,仍不顾慈禧之忌讳,奏言当尊崇光绪本生父醇亲王之典礼尊号,并因此明升实降,负责河工事宜。不过吴大澂亦非仅以书生议论为务,赈灾、河工活民,造福百姓;垦拓、移民实边,勘定疆界;创吉林机器局,参与电报建设,皆其办理洋务之实效。更以文臣典兵,考究行伍技法,撰《枪法准绳》,连淮军宿将周盛传都深感佩服。甲申、甲午二役,毅然请战,终不能挽狂澜于既倒,究可谓尽忠臣之本分。政事之外,吴大澂受晚清金石学影响,富于收藏,《愙斋集古录》被誉为当日“著者”,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供诸斋堂,把玩自娱,而是借兹研究器物,考订文字,著成专书。顾颉刚在总结百年中国史学时,专门提到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一书,言此书极“矜慎”,以彝器铭文补《说文》,多有匡正,且为中国的古文字研究摆脱《说文》过度束缚,走向现代意义的古文字学打下了基础。吴大澂的时代,政事、学问皆非能闭门造车,一力承担者。政事向来需要商量协作,晚清变局中办理洋务等多须借助各方之力,自不难理解。学问也需通声气相补益,尤其是金石发见,可遇不可求,更要互通有无,以拓片描摹寄送,反复讨论,实际上形成了金石学的小共同体。故而,书札史料尤为重要,从中可获得其他材料所不详乃至所不及的信息。
此次整理吴大澂书札,共有四种,专书三种:《吴愙斋大澂尺牍》(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愙斋赤牍》(商务印书馆,1922年)、《吴大澂手札》(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分别是吴大澂给陈介祺、王懿荣和徐熙的书信与手札。后一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收藏的书信,收录在《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吴大澂档》,为吴大澂在吉林期间给李鸿章、依克唐阿、铭安等人的书信。
...............
吴愙斋大澂尺牍
一
簠斋簠斋: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翰林编修。嗜古器文物,凡铜器、玺印、石刻、陶瓦、造像等靡不搜集,尤精于鉴赏,著有《簠斋传古别录》《簠斋藏古目》《簠斋藏古册目并题记》《簠斋藏镜全目钞本》《簠斋吉金录》《十钟山房印举》《簠斋藏古印玉谱》《封泥考略》(与吴式芬合辑)等金石学著作。老前辈大人函丈:
幼时在外王父韩履卿先生宝铁斋韩履卿:即韩崇(1783—1860),字履卿,江苏元和人,吴大澂之外祖父。宝铁斋:韩崇家中藏金石书画等之室名。中,得读大著所释金文,私心乡往者二十余年。壬戌入都壬戌入都:壬戌年即同治元年(1862),此年五月吴大澂与表弟汪鸣銮赴北京参加顺天乡试。以后,退楼主人退楼主人:吴云(1811—1883),清代金石家、书画家、藏书家。字少甫,号平斋,晚号退楼,又号愉庭。著有《两罍轩彝器图释》《古铜印存》《二百兰亭斋金石记》《古官印考》等。寓书屡属询问起居,时以诸生槖笔依人以诸生槖笔依人:诸生,指获得秀才功名的生员,槖笔,即刀笔小吏,指吴大澂科场得意之前的时期。,未敢与当代名贤遽通尺牍。戊辰通籍戊辰通籍:戊辰年,即同治七年(1868),戊辰通籍指此年吴大澂中进士,二甲第五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早应具柬寄呈左右,迟迟至今,良用愧歉。乃蒙手翰先颁,奖勖备至,猥以拙书联语重荷宠褒,益令惭惶无地。伏审履动康虔,眉寿绰绾,经义兼汉宋之学,文章补欧赵之遗欧、赵:欧阳修、赵明诚。,余均均:通“韵”。流风,后生宗仰,沾匄所及,企抃莫名。承惠汉画石刻二纸,尊臧臧:通“藏”。金文廿种,毡蜡具精,球琳等重,快资眼福,感切心铭。晚谬以菲材忝司教铎,问邠、岐之风土,揽丰、镐之人文“晚谬以菲材忝司教铎”一句指吴大澂于同治十三年(1874)担任陕甘学政。,车所历,亦时策骑荒郊,流连古道,偶访汉唐碑碣,以弇山尚书《金石记》弇山尚书:毕沅(1730—1797),字蘅,一字秋帆,号弇山,自号灵岩山人,曾任陕甘、湖广总督,带兵部尚书衔,故称弇山尚书。《金石记》:毕沅所编有《关中金石记》《中州金石记》《山左金石志》《三楚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等书。此处当指《关中金石记》。所载,按图而索,十不存五。自遭回劫回劫:时人对回民起义的称呼。,古刻销磨不少。按临郡邑按临郡邑:巡视各府州县,清代学政需巡视省内各府州,组织考试。,有司呈送碑拓类多常品,纸墨粗恶,不足以呈鉴赏。《沙南侯获》刻石及《敦煌》《仓颉》《石门颂》各种,当觅良工精拓,陆续寄呈。手复鸣谢,敬请道安。临颖无任依驰之至。晚生吴大澂顿首。腊月十八日。
秋间出都时,匆匆未及肃函。曾以拙作释文二篇并敝臧吉金拓本数种,先后托子年丈子年丈:鲍康(1810—1881),字子年,号臆园,安徽歙县人。以内阁中书,官至四川夔州知府。生平癖嗜泉币。在京师,与吕佺孙尧仙、李佐贤竹朋、刘师陆青园诸人有同好,弆藏甚富,多前人所未见。流寓秦中时,与刘燕庭晨夕过从,互出所藏相质证。著《泉说》、《续泉说》各一卷。并裒其金石题跋成《观古阁丛稿》初、二、三集若干卷。邮呈雅鉴,计早达到。十月下旬,由袁宫詹袁宫詹:即袁保恒(1826—1878),字小午,河南项城人。同治十一年(1872),为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府原为东宫太子官,故名“宫詹”。清代康熙之后,实行秘密立储,詹事府无其事,仅成为官员转迁之一站。处递到惠缄,适值出棚出棚:清代学政巡视各府州组织考试,因当地需设立考棚,故又称“出棚”。下文说到的凤翔、乾州、邠州即组织考试之地。按试凤翔,次及乾、邠二州。所订幕友幕友:即清代官员幕府中罗致的师爷。均尚未来,仅偕襄校二人黾勉从事。两月以来几无片刻之暇,又以行箧所携各器均须手拓奉寄,是以作答久稽,至深歉仄。青门市肆,罗列彝鼎,大半伪刻,无可搜罗,仅购得卣一、汉竟竟:通“镜”。二。卣器完整,字亦精爽,惜底盖只六字,无制器人名,器内上半截红翠斑斓,下半截净无纤翳,色泽如黄金,盖中微露铜质处亦作金色,想此器出土不久,未经俗工磨蜡。尝谓三代彝器,只取其器真、字真,皆可宝贵,只恐市侩妄凿款识,此器便毁。好古者弗加深考,贻误后人,滥登著录,强为索解,阮、吴阮、吴:即阮元、吴荣光。诸书,皆所不免。如老前辈鉴别之精,考证之确,收臧之富,殆古今所罕见。大澂有所见闻及向来蓄疑未能冰释之处,必罗举以奉质,尚求从直指示,勿吝教诲,何幸如之。附呈宝卣、妇庚卣拓各二,父甲卣盖拓二,芮公鬲拓二,木父丁爵拓二,辟雍明堂镜拓、王氏镜拓、尚方镜拓各一。前在华岳庙一宿,倩工拓取汉碑阴残石,纸墨都不能精,检寄四分,知不足供清赏,聊博一哂,以备分贻同好。如有续得,俟后再呈。敬颂春福。晚大澂再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