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HK$
103.4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有关科学传播理论和实践的指南。
汇集众多科学传播领域的专家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是科技馆从事科学传播专业人员的工具书。科学传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业者需要在不丢失关键信息的情况下,让大众理解和掌握基础科学知识。
希望本书能够作为培训辅助材料,提升发展中国家对科学传播活动的重视。通过提高协会组织和当地文化界人士的认识,重视科学技术文化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意义,以及科学传播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用。
|
關於作者: |
【意】安娜-玛丽·布吕亚 Anne-Marie Bruyas
在巴黎第七大学获得环境科学学士学位以及科学传播硕士学位。2000年以来, 负责那不勒斯科学城伊迪斯基金会的国际伙伴关系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基金会积极参与国际网络及许多与科学、社会问题相关的欧洲项目,如环境、纳米技术、妇女和科学等。参与了重大的国际合作项目, 比如巴勒斯坦圣城大学的科学中心筹建项目, 以及尼日利亚奥韦里 (伊莫州) 科学节的组织工作。
【意】 米凯拉·里奇奥 Michaela Riccio
在那不勒斯费德里科第二大学获得意大利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以来, 一直在伊迪斯基金会工作。在巴黎科学城接受培训后, 参加了Città della Scienza科学中心的规划筹建工作。她目前在国际项目与关系组工作, 负责欧洲及国际合作项目的管理与实施。
|
目錄:
|
绪论/1
部分社会中的科学
迈向知识社会/7
科学与社会/13
科学传播一览/28
第二部分科学中心
科学中心的演变与全球扩张/59
第三部分科学传播实用指南
联手兴建尼日利亚奥韦里科学中心/83
课:活动和工具概述/91
第二课:展览在科学博物馆和科学中心中的作用/100
第三课:展区设计流程/103
第四课:教育活动/110
第五课:会议和辩论/115
第六课:科学节/122
第七课:宣传与媒体策划/128
第八课:培训讲解员/135
第九课:观众需求/141
第十课:同观众交流的技巧/148
第十一课:参与式工具——EASW方法/159
第十二课:地方手工艺品互动展览:意大利卡利特里之旅/165
第十三课:科学剧/170
第十四课:意大利语言和文化的“开胃菜”/175
第四部分从理论到实践
奥韦里科学节/181
第五部分技术附录1——科学实验集
总体建议/205
工作坊1:化学/207
工作坊2:食品教育/216
工作坊3:能源/225
工作坊4:环境/233
工作坊5:音乐与科学/250
第六部分技术附录2——其他活动及项目
科学中心为中东地区和平助力项目/257
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公众参与、联合行动、工具(ACCENT)/260
“纳米时代”项目——促进大众认识纳米技术的工具/264
参考文献/268
译后记/270
|
內容試閱:
|
总序
中国科技馆是我国的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除了提供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科学教育,中国科技馆还承担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等项目的管理和服务,自身服务于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与科普事业发展的职责和任务不断拓展,促进理论研究,引领事业发展,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自1988年9月一期工程建成开放,中国科技馆至今已走过30余年。30多年中,中国科技馆经历了一期、二期和新馆三个阶段的建设发展;30多年里,中国科技馆事业在迎接各种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中砥砺前行;30多年来,几代中国科技馆人在学术研究、实践探索和开拓前进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积淀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献、技术资料。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科技馆引进、编译“中国科技馆译著系列”丛书,旨在借鉴世界博物馆、科技馆在管理机制、展览展示、教育活动、观众研究等诸多方面的理论探究和规律总结,吸收其长处为我所用,从而使国内业界在实践中扬长避短、不断进步。丛书学术性和实践性并重,强调国外博物馆、科技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兼顾专业人士与普通读者,力求质量,系列出版,自成体系,希望能对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殷皓
中国科技馆馆长
2019年3月
前言
科学无处不在,它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科技在进步——基于现有知识产生的新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现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科学,寄希望于科学家帮助我们解答疑难问题,解决过去的人无法想象的问题。
我们应该传播什么,以及如何传播?作为知识社会的一种民主形式,科技公民权概念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如何定义它?科学活动如何开展?以上是本书努力解答的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