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书藏古今 港通天下

書城自編碼: 387873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孙武军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647174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01.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第二琵琶协奏曲
《 第二琵琶协奏曲 》

售價:HK$ 56.4
工程机械手册——农林牧渔机械
《 工程机械手册——农林牧渔机械 》

售價:HK$ 457.7
夜幕之下(5、6套装)
《 夜幕之下(5、6套装) 》

售價:HK$ 126.5
国际艺术品市场A-Z:风俗、习惯和惯例的基本指南
《 国际艺术品市场A-Z:风俗、习惯和惯例的基本指南 》

售價:HK$ 78.2
忧伤的群岛:查戈斯人的流散与抗争
《 忧伤的群岛:查戈斯人的流散与抗争 》

售價:HK$ 90.9
现代自建小别墅VR效果图 实用的自建小别墅指南 帮你解决设计难题
《 现代自建小别墅VR效果图 实用的自建小别墅指南 帮你解决设计难题 》

售價:HK$ 156.4
语义学(下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语义学(下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156.4
迷人的珊瑚礁(迷人的科学丛书)
《 迷人的珊瑚礁(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24.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385.6
《老舍全集(1-19卷)修订版》
+

HK$ 69.6
《是谁在呼唤我的名字》
+

HK$ 117.6
《当代学术研究思辨(周勋初文集)》
+

HK$ 69.6
《梁实秋散文集 精装读书会》
+

HK$ 68.3
《我不输给命运》
+

HK$ 248.2
《木心全集·讲稿系列:文学回忆录(上下册)》
編輯推薦:
“用一本书,阅读宁波”
“书”——宁波人的精神气质/宁波城市的文化特质
“港”——宁波城市的空间风貌/宁波城市的发展基因
通过时空交叉、虚实结合的生动描写,表现了以天一阁为代表的精神文明坐标和以宁波港为代表的物质文明坐标,体现了宁波城市的突出性格。
內容簡介:
《书藏古今 港通天下》从“书”“港”两个维度,分册叙述了宁波发展脉络,生动诠释了宁波城市口号“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内涵。通过时空交叉、虚实结合的描写,表现了以天一阁为代表的精神文明坐标和以宁波港为代表的物质文明坐标,体现了宁波城市的突出性格。作者以时间线贯穿各自独立的篇章,宣扬了宁波8000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期望最终使读者生产一个“宁波很厉害”的深刻印象。全书采用以真实历史文献为素材的大散文形式,述史与思想感情的抒议相结合,文字既具真实性又具文学性。
關於作者:
孙武军:1957年出生于浙江舟山,祖籍山东。一级文学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浙江海洋大学和宁波大学讲师、宁波广电集团编导。参加诗刊社首届"青春诗会"。出版有诗集、散文集、人物传记等作品多部。诗歌曾两度获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主创的电视文学作品14次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入选宁波市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获“甬城英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奖”。
內容試閱
综述:宁波之书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宁波城市形象口号。这个口号时空勾连,虚实结合,确立了以天一阁为代表的精神文明坐标和以宁波舟山港为代表的物质文明坐标,道出了宁波城市的突出特性,令人荡气回肠。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宁波8000年历史文化的提炼结晶,突显了宁波人民的精神创造力和物质创造力。宁波人民在8000年的生活中,依靠地理地形的优势,勇敢无畏,不断地走向大海,开拓生存的空间,开拓与世界的交流,终于使得宁波不再是一个僻于海隅的封闭之地,而成为一个开放的进取的天下的宁波。宁波人民在不断地改造着自然、提高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又不断地改造着自身的精神世界,从先古的蛮荒中不断地向着人类文明的高处前进,终于使得宁波人耕读传家,名士辈出,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具备了书香浓郁的精神气质。书与港,是宁波屹立的两块厚重的基石;站在这两块基石之上,宁波的精神与物质的发展,将活力无穷。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书藏古今”。
宁波人的第一本“书”,大概出现在东汉。出土于余姚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碑文作于东汉建武二十八年(52),这是出现在四明最早的文章,是四明散体文的渊源所在。而四明本境正式诞生自己的作家是在汉末吴初,开宁波文学风气之先的是虞歆。东汉末年日南太守余姚人虞歆擅长碑铭。《会稽会典》记载:魏曹植为东阿王,东阿先前有三十多方碑,碑铭内容多虚诞不实,曹植都将之毁坏移除,只有虞歆的碑铭不虚,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可惜虞歆的碑铭今已失传。更可惜的是,东汉初年的高士严子陵,未有文章流传下来。而东汉大孝子董黯,挑水砍柴孝养慈母。严子陵与董黯,他们为宁波留下的,是一缕最早的人文精神的气息。
继虞歆后出现在宁波文坛的,是句章人任奕。任奕为三国吴的御史中丞,善作文章,“立言灿盛,华若春荣”。所作《任子》10卷,今仅存寥寥380字。民国时编写《四明丛书》的学者张寿镛论其文:“发挥隐征,翼赞风教,悯人之切,悲世之深,纯乎纯者也”。于是他“爰录《意林》所采《任子》为一卷,冠于《四明丛书》之首,以见吾乡学问渊源之所自,寓乱极思治之意愿,愿吾乡人士水不夺湿,火不夺热,金不夺重,石不夺坚,以守先生之教,推而治己治人焉,庶乎其可也” 。张寿镛将《任子》放在《四明丛书》第一篇,把它当作宁波文学与学术的渊源,就是推崇任奕身处乱世所表现出的治世与悯民之心,赞扬家乡这种水火不惧、比金石更坚的人格精神。而这种人格精神,正是宁波历史文化发展不竭的源泉。
与任奕同时的虞翻,即虞歆之子,是一位大学者,文采斐然。有《文集》5卷,今已失传。虞翻是第一位具有强烈的“载光郡国”意识的学者。他赞美家乡“海岳精液,善生俊异”。他浓郁的乡土情结,为后世宁波文人代代相传,如南宋王应麟的《四明七观》,清代全祖望的《湖语》。他的文集失传,只留下吉光片羽,如奏《易注》文云:“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投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青蝇吊客”,成为后世一个著名的典故。
这之后,以余姚虞氏家族一枝独秀,几乎垄断了宁波的文坛和学坛。如晋代虞喜有集11卷,虞预有《虞氏家传》《会稽会典》《晋书》等著作,虞潭“亲友会集,作诗言志”,为四明境内诗咏活动的滥觞;南齐虞炎以文学与沈约齐名,诗入《玉台新咏》,虞愿有《会稽记》等,虞通之、虞玩之、虞炎皆有文才;梁朝虞骞有文集,虞羲也富有才藻,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文学集团的重要成员;陈朝虞荔、虞寄也以“善属文”见诸史籍;隋朝虞绰博学有俊才,善诗赋,为世所重,虞世基亦博学高才,两人为隋时四明诗人的优秀代表。
想到宁波大地80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而7000年前就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在长江流域的一个源头。8000年的第一本书,比想象中来得更晚一些。
书为精神之结晶,为文化之形象,为进步之阶梯,为文明之高峰。书有产地,更有作者。
宁波之地,旧泛称四明,简称甬。夏之前称于越,禹第五代孙少康封庶子于越,号无余,为越国始祖。夏商周都属越国。自秦统一实行郡县制后,置鄞、、句章三县,属会稽郡。到了隋代,鄞、、余姚并入句章县。唐朝初年,废句章县,析为姚州和鄞州。不久废鄞州,改置县,隶越州。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将县从越州分出设置明州;明州下属四县:、奉化、慈溪、翁山(今舟山);不久划入象山。吴越时又设定海县,清初改为镇海县。五代后梁时改为鄞。南宋中期明州改庆元府。元代升为庆元路。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州改宁波府。新中国成立后,原属绍兴的余姚和原属台州的宁海划入宁波,而属宁波的定海县划出,为今天的舟山市。
宁波之人,8000年前的井头山人会制桨,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田螺山人会种稻,到文身断发的于越先民,尚鬼好祀,乐拳斗力。秦汉以降,君子尚礼,风俗淳朴,民喜游贩。但是直到西晋,宁波人还未摆脱“远废之畴,方剪荆棘”的生存环境。大文学家陆云有一位朋友叫车茂安,车茂安的外甥石季甫要到县来当县令。车母忧心如焚,姐姐哭哭啼啼,“上下愁劳,举家惨戚”。陆云就写信劝导车茂安,说县水陆并通,西有大湖,北有名山,南有林泽,东临大海,泛船并驱,一举千里,北接青徐,东洞交广,物种多样,海产丰富,“官无逋滞之谷,民无饥乏之虑,衣食常充,仓库恒实。荣辱既明,礼节甚备”,秦始皇曾御六军南巡,登稽山刻石,“身在县三十余日”。就是说秦始皇都来了,季甫还怕什么?何况当地“吏民恭谨笃慎,敬爱官长,鞭扑不施,声教风靡”,你们全家应该喜庆,歌舞相送。这是历史上第一篇描写、赞美宁波的文章,显然有些文学性的修饰,尤其是说秦始皇在县待了三十多天。这更像是一个传说。
宁波地区的开发活动,大致经历了从井头山、河姆渡到商周、秦汉、两晋六朝时期的原始性开发,以及从唐开元年间明州建立、两宋经济繁盛,到今天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实质性开发。与之对应,宁波之书也有着一个从东汉末经唐至北宋前期的步履蹒跚的创辟时期,以及北宋后期和南宋以后的宁波文学的涨潮至奇峰突起的勃兴时期。
节甚备”,秦始皇曾御六军南巡,登稽山刻石,“身在县三十余日”。就是说秦始皇都来了,季甫还怕什么?何况当地“吏民恭谨笃慎,敬爱官长,鞭扑不施,声教风靡”,你们全家应该喜庆,歌舞相送。这是历史上第一篇描写、赞美宁波的文章,显然有些文学性的修饰,尤其是说秦始皇在县待了三十多天。这更像是一个传说。
宁波地区的开发活动,大致经历了从井头山、河姆渡到商周、秦汉、两晋六朝时期的原始性开发,以及从唐开元年间明州建立、两宋经济繁盛,到今天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实质性开发。与之对应,宁波之书也有着一个从东汉末经唐至北宋前期的步履蹒跚的创辟时期,以及北宋后期和南宋以后的宁波文学的涨潮至奇峰突起的勃兴时期。
秦汉至唐开元年间(713—741)明州建州之前,宁波与绍兴地域同属会稽郡。彼时,宁绍地域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西部的山阴一带,东部的宁波只是地旷人稀的边缘地区,开发迟缓,文化相对落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明州建州后,优良的港口成为年轻的明州城最大和最宝贵的资源。唐、五代时期,明州凭借港口优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始发港,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明州为中心的新的经济亚区。明州建州之后,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并没有迅速兴起,仍然如王应麟所说“文风寥寥”。只有虞氏家族一枝独秀。虞世南是唐太宗最宠信的文人,他的文学作品受到高度评价,太宗赞其“德行淳备,文为辞宗”,时人称其“雕文绝世”。虞世南的诗歌立意不俗,刚健质朴,力图振起大雅之音,可谓陈子昂之先驱。他又是初唐的散文名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
虞世南之后,四明文学历经长达130余年的荒凉期。从中唐至五代,虽开始出现一批本地诗人,如荒芜的文学园地里的拓荒者。这些诗人中,有士大夫,有僧道。如果析出当时尚不属明州的余姚,本土的文学虽已破土而出,但是仍然处于一种发育不良的状态。倒是一些诗僧,如大梅法常和奉化契此的禅诗,颇为亮眼。
直至两宋时期,宁波文学迎来重要的发展阶段。北宋时,宁波文化正式形成,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说北宋早期,在宁波的文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还是雪窦重显等一批僧侣诗人,文人诗家影响极小;到北宋中期,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儒学地域化进程影响明州,明州出现了名闻遐迩的“庆历五先生”。杨、杜等五子从事教育,倡导实学,以培育英才、开辟浙东儒林草昧为己任,率先开辟了浙东学术,并培养了一批宁波学者,宁波的作家群体也随之形成。从王安石、柳永、曾巩等来宁波任职的官员诗人、散文家,到罗适、丰稷、舒亶等本土诗人、作家,四明文学的主力,从外来官员转变至以庆历五先生的弟子为主。这些弟子的文学创造力远胜其师,达到了北宋明州文学的最高水平,其中以舒亶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以宏大的魄力投身文坛,成为大力赞美明州山水的第一人。这一时期宁波文人的创作成果众多,有舒亶《文集》100卷、周锷《文集》20卷、罗适《赤城集》10卷、袁毂《文集》70卷等,还有后人辑录的丰稷《丰清敏公遗集》、舒亶《舒懒堂诗文存》3卷。自此以后,宁波文坛开始焕发出青春活力,作家辈出,作品日丰,声誉渐起,为南宋时期宁波文学的勃兴奠定了基础。
而南宋则是宁波文化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宋室南迁,带动了宁波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南宋定都临安,昔日海隅僻地的宁波顿然成为近畿之地,发展日新月异,“礼俗日盛,家诗户书,科第取数既多……衣冠文物,甲于东南”。南宋月湖史氏家族的史弥远任宰相时,竟有“满朝朱紫贵,尽是四明人”之说。这说明宁波地区的人文素质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从而为四明文化的兴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南宋时期宁波学术崛起,杨简、袁燮、舒璘、沈焕,人们尊称为“淳熙四先生”“甬上四先生”。四先生创立了以传陆九渊心学为宗旨、以尊德性为目的的四明学派,影响巨大。四明文学勃兴,人才济济,作品繁多,文学社团绵延不绝。南宋仅鄞县一县可考的诗文集就超过百部,作者不下80人,编出了四明第一部乡土文学选集《鄞人诗》9卷。无论文人及作品的量还是质,南宋四明文坛比起北宋已不可同日而语,焕发着勃勃生机。甚至出现了史浩、楼钥、郑清之、吴潜等宰相级诗人、作家。“淳熙四先生”的陆学、黄震等人的朱学,王应麟的历史地理学,胡三省的通鉴考,吴文英的梦窗词,张即之的书法,楼璹的《耕织图》等,使宁波人终于有了自己一流的学术思想与文学艺术,形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座座高峰。
宁波在唐朝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越窑青瓷等传至海外,日本遣唐使在这里上岸。两宋时期,宁波写下一部佛教文化交流的大书。宋代宁波的佛教文化高度发达,天童、育王、雪窦,名刹林立,高僧辈出,著述丰富。宁波不仅是登陆地,也是参学的圣地。不断有日本僧人渡海问道于此,后来也不断有宁波的高僧东渡日本。佛典等书籍从宁波大量出口,形成了一条古代海上书籍之路。
元代,宁波以舒岳祥、王应麟、戴表元等承南宋余绪的遗民文学高开高起,在文学创作观念上提倡宗唐得古,反理主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元代诗文的发展进程。戴表元的弟子袁桷北上京师,为诗歌领域的宗唐得古推波助澜,将进步的文学理念带入北方。宁波诗文作家连袂而出,颇见声势。元代四明作家的别集不下100部。元代宁波作家的散曲创作更是辉煌一时,张可久是公认的一代宗师。在戏曲领域,高明久居栎社写出《琵琶记》,蜚声全国,成为南戏的高峰。
到明清时期,两位顶级的大作者,将宁波之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们是王阳明和黄宗羲。明代阳明心学的异军突起,是宋代以来新儒学运动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的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阳明学说很快传入日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阳明学,成为日本社会革新的主要力量,推动了明治维新。清初黄宗羲在宁波白云庄甬上证人书院设席讲学,创立浙东学派,宁波成为浙东学术高地。万斯同、万斯大、邵晋涵、全祖望等薪火相传。黄宗羲对君主专制体制做出了系统的批判,代表了中国古代民主思想的最高峰。他还驳斥了传统的轻视工商的观念,主张“工商皆本”。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更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一部学术思想史著作。
晚清五口通商,宁波开埠。国门打开,西风东渐,宁波的传统文化在借鉴与融合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发生了明显转型,在医学、教育、新闻出版等各个领域, 呈现出新气象。
至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宁波在诗歌、绘画、书法、电影、史学等领域涌现出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如称“浙东杜甫”的诗人与画家姚燮,辑校《宋元四明六志》的甬上著名藏书家徐时栋,有“近世之赵孟頫”之称的赵叔孺,有拍出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张石川,有编纂刻印了最巨的乡邦文献《四明丛书》的史学家张寿镛,有中国传统绘画的最后一位大师潘天寿,有20世纪书坛泰斗沙孟海,有应修人、柔石、殷夫、徐吁、苏青、鲁彦、巴人等一代新诗人作家,有连环画泰斗贺友直,有著名油画家陈逸飞……
宁波从巫风盛行的蛮荒之地,自宋以后一跃而为“文献名邦”,宁波之书的辉煌,首先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发达。自宋以来,以王安石创办鄞县县学为代表,宁波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由官学、书院、私学构成的教育体系,家诗户书,弦歌不绝。宁波的学校,多有如楼郁这样的名儒硕彦执教,王安石还多次请“庆历五先生”中的杜醇到鄞县县学任教。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宁波成为儒士辈出的科第之乡。南宋时期,明州(庆元府)的进士数位列全国第三。史浩一族“一门三宰相”。明代,宁波是浙江各府之中考取进士最多的府,共计882人,位居全国第一。
文教发达,文士荟萃,爱书藏书便成为宁波的一种绵延不绝的风气,当地涌现了大量的藏书家,藏书名楼迭出。南宋楼钥的东楼、史守之的碧沚;明代丰坊的万卷楼、范钦的天一阁;清代郑性的二老阁、全祖望的双韮山房、黄澄量的五桂楼、徐时栋的烟屿楼;民国秦润卿的抹云楼、朱鼎煦的别宥斋、冯贞群的伏跗室等,蔚为大观。宁波从宋代到民国有名的私人藏书楼就有一百多家,成为中华藏书重地。藏书,读书,著书,宁波籍人士多以博学著称,著述如林。《四库全书》著录的浙人著作,宁波位居第一。
古往今来,钟灵毓秀的宁波大地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时至今日,宁波籍的两院院士达到120名,居全国城市首位,宁波是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童第周、贝时璋、谈家桢、翁文波、路甬祥、韩启德、朱高峰等一大批甬籍院士,在诸多科学领域做出了世界级的贡献。从宁波走出的屠呦呦,因为发现了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人。这些处在人类文明最前沿的科学家,是宁波精神不断发展的突出体现,是宁波人文不断积淀的灿烂结晶。
8000年宁波,文化教育就这样改变了这块土地,培育了宁波儒雅睿智的精神气质。宁波一个天大的幸运,就是一座从明代保存至今的天一阁藏书楼。这座奇迹般的藏书楼,来自宁波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良知,来自宁波人健全而强盛的文化人格。它人文荟萃,历经劫难,成为宁波文化一个突出的象征,昭示着宁波书香不绝。
书藏古今,是宁波风雅精神的美好内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