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內容簡介: |
作者先后担任过多家报社的总编辑,刊发新闻作品超二百多万字。本书主要选取作者在新闻写作中的通讯类作品约三十篇及所发表的十多篇论文。作者以新闻人敏锐的洞察力和诗人优美的文笔,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各种人生。其作品,在新闻中见人性,在事件中写真情,在论述中显深邃。特别在通讯类作品中,人物命运,无不折射了生命的悲喜。既有着生活真实的刻录,又有着作者情感投射的痕迹。
|
關於作者: |
金乐敏,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传媒管理硕士,高级记者。
《新闻晨报》创办人之一。曾任《消费报》编委、《新闻晨报》副总编辑、《上海法治报》总编辑、《新闻晚报》常务副总编辑、《三亚日报》总编辑。
曾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三等奖,上海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好新闻一等奖、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好新闻策划奖,海南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十大创新人物提名奖。
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海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主席、新闻学会副会长。
华东政法大学客座教授,三亚学院客座教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特聘教授。
主编的作品有:《晨之魅》(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坐在一个六上》(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绿色崛起 大美三亚》(南方出版社出版),《理财 民间真的有高手》(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淘金上海路路通》(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
|
內容試閱:
|
序言
是诗人,还是新闻人?
中学时期,你就执迷于诗歌。到了大学,似乎认定:将来,自己会成为一个诗人。彼时,你疯狂地读诗、写诗。夜晚睡觉,总是习惯地在枕头边放一个小手电筒和一个小本子,以便于灵感的女神突然眷顾,可以随时用笔,将它留住。
年轻时,你已经拥有了写诗的笔名,用那火一样燃烧的青春,云一样飘逸的遐思,写下了无数首尘封于箱底的诗篇。后来,终于,喜出望外地开始在《萌芽》发表诗歌。又后来,在《诗刊》《诗选刊》《诗歌报》《文艺报》《文学评论》上,井喷式地发表你用心血熬出的诗作以及诗歌评论。再后来,你有幸成为了上海辞书出版社《新诗鉴赏辞典》的条目撰写人。在所有撰稿人中间,也许你是年轻的一个。
然而,转瞬,在职场,你的梦,却痴狂地扎进了新闻的海洋。一位老诗人得知你开始了新闻人的生涯,禁不住扼腕叹息:“诗坛缺失了一位诗歌评论的新星”。
在新闻的世界里,你把所有的写诗的禀赋,融化到了采访与写作的狂热之中。诗人所具有的敏感、唯美、执着、喜欢挑战之性情,都在你为新闻而奔跑的那么多年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印。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你像一部永动机,总是那么不知疲倦地乐于奔波?职场上,很多人一边干着手中活儿,一边埋怨自己的工作。那么多年过去了,你从来没有过一次,是的,没有过一次吐槽自己所痴爱的新闻事业。这种癫狂而疯魔的执着,似乎只是诗人的标配。
你新闻的起步,是从上海《消费报》开始的。“大特写写手”,是消费报贴在你身上的标签。你喜欢大特写,因为,新闻文体中,它,是可以恣意地使用文学的笔法、诗歌的情怀去捕捉、去感受、去抒写那些震颤人心的故事。用新闻界当下流行的话说,它是植根于真实,畅游于文思海洋中的“非虚构写作”。
从新闻写作的那一天起,你就认为,“诗思”地体悟人生,“诗哲”地探究社会,“诗善”地对待生命,“诗爱”地拥抱世界,那是多么美妙的事!
汇集你所有的人物特写,慈爱、互助、悲悯、坚韧、关怀、奉献——几乎可以成为作品主题的关键词。
一次,上海人民医院爆料,有一个安徽小妹,为了拯救患尿毒症的亲哥的生命,甘愿把自己的肾脏移植给哥哥。当时,很多记者关注的新闻点,是在医学手术的成功率上。而你却发现,生活在极度贫困线的“小妹”,她身上绽放的人性之光,更值得作为报道的选题。于是,就诞生了系列报道《我爱我哥》。
你知道,新闻角度的选择,就是记者理解万事万物的“有色”眼镜。直白一点说,就是对事件、对人生态度的投影。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因为“爱得深沉”, 你对人物的善良和悲悯,对人物的困顿和磨难,特别的敏感、特别容易让自己“陷入”参与式观察。
在海南女孩“小传妹”不慎被油锅烫伤下体,千里求助到上海就医的事件中,经过深入采访,你从一个医疗题材的新闻,切换到了历经千难万难也要筹钱给女儿治病的母亲身上。母亲的忘我,母亲的坚韧,每一个细节,都灼烫着你的心。你含泪写完了这篇报道,标题禁不住喊了一声:《啊,母亲》!
你深知,善良和富有同情心,是传播学里一股向上的力量;你深知,选题的方向,更是新闻影响生活的一种引力。如果,一个事件能通过新闻报道,激发正向的社会反响,那么,就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奖赏。
《一个考生的故事》见报了,换来了社会和学校对该贫困考生的资助和关爱。《出狱,不会是新的孤单》刊发后,短时间里,愿意给文章中的青年安排工作的,来电来函就有二十几个。《啊,母亲》,触及了上海读者的泪腺,前往医院献爱心的,挤满病房。《我爱我哥》一文,催生了全报社一场捐钱捐物的慈善活动……
在新闻中,你找到了比写诗更实在的对实体生命进行帮助的价值感。由此,也更提升了对新闻事业的敬畏和热爱之心。
你的血液中,还流淌着诗人的野性和无惧艰险的胆气。这一切,在可可西里的系列报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
很少人知道,去可可西里的半年前,你正患严重的腰间椎盘突出症,在家“瘫痪”了三个月。刚开始上班,必须拄着拐杖。而半年之后,你却冒着高寒的凶险,毅然决然地成了全国首批奔赴可可西里勇士的随队采访人员。
在那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你没有流露出腰间椎盘突出后遗症所造成走路困难的任何迹象。从可可西里发回的每篇报道,必须有百折不断的意志力来支撑。
在诗歌把情感意象化,新闻把观察深邃化的交织中,你开始了由诗评换为新闻评论的转变。没变的是,诗歌追求创新,新闻同样“偏执”于创新。
有趣的是,凡是你任职过的新闻单位,总是会被你助推着一波又一波的“改版”。《新闻晨报》《上海法治报》《新闻晚报》《三亚日报》,都有你改版创新的体会和研究文章。
你喜欢用感性的文字,搅拌理性的解析。《点线面:媒体融合转型的产品思维》,在严谨的逻辑结构中,文字却富有弹性。《报业深转型,困入盈利模式迷局 注意力销售,该推倒还是重塑?》是一篇深度思考的论文,阅读起来,并不干涩。《中国地市报人》主编向你约稿,为其刊物写一篇卷首语,你把多年的对媒体转型何去何从的路径观察,挥洒成了《“三山”不可惧 天高人为峰!》,语言,竟然非常“诗化”。
你不图安逸、喜欢挑战的劲头,在岗位非常稳定的前提下,都没有任何的“收敛”。当初,位于北纬18度的三亚,专程来上海物色办报人才,你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三亚市委赋予的重任。
在三亚时,你主编出版的《绿色崛起 大美三亚》的后记中,你回顾了前往三亚任职的情景——“我把上海市委宣传部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叮嘱装进行囊,怀揣三亚市委和三亚市委宣传部的任命书,飞赴在中国被称为‘天之涯海之角’的这个城市”。
在三亚履职期间,你主导了对《三亚晨报》进行的大规模的改版,总改版数达到了 83%;主导了把《三亚晨报》更名为《三亚日报》的全新打造;主导了为《三亚日报》布局全媒体矩阵的整个过程。
你踏实地感受到,付出和创造,是人生有意义和价值的存在!
你的“新闻三重奏”即将开印,我荣幸地来为你这本“甘苦寸心知”的作品集写序。
但愿,在终将无痕的世界中,你的《有痕》,能够片刻留痕!
火云
2023年5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