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医临床病证大典·儿科病卷

書城自編碼: 387973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总主编 陈仁寿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861707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大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696.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武当内家散手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炙野(全2册)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女人的胜利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2.6
《黄帝内经》
+

HK$ 297.0
《脊柱推拿的理论与实践·脊柱微调手法体系》
+

HK$ 81.6
《断病如断案:中医如何看病》
+

HK$ 260.7
《中成药处方案例点评》
+

HK$ 64.7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精华》
+

HK$ 112.6
《汤头歌诀(精版):中药古方好记易诵实用歌诀》
編輯推薦:
全面系统整理中医临床儿科病证的类书,对指导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內容簡介:
《中医临床病证大典?儿科病卷》将儿科常见疾病按新生儿病证、肺系病证、脾胃系病证、心系病证、肝系病证、肾系病证、时行病证、其他病证共8个章节为纲,以每章下的具体病证为目,全面汇集儿科病证的历代中医药经典古籍文献。其中新生儿病证有胎黄、胎弱、胎风、胎毒、胎瘤、胎风赤烂、囟填、脐血、脐突9个病证;肺系病证有感冒、咳嗽、哮喘3个病证;脾胃系病证有鹅口疮、口疮、滞颐、呕吐、腹痛、泄泻、便秘、伤食、疳证9个病证;心系病证有夜啼、汗证、紫癜3个病证;肝系病证有惊风、癫痫、手足拳挛、雀目4个病证;肾系病证有水肿、小便不利、尿血、尿频、遗尿、五迟五软、解颅7个病证;时行病证有麻疹、风痧、水痘、丹痧、痄腮、顿咳、白喉、暑温8个病证;另有疰夏、奶癣、佝偻病、睑中生赘、痘疮入眼、通睛、客忤、变蒸8个其他病证,共计51个病证。
古籍文献摘录时精选其中与该病证相关的论述给予收集,并按照辨病名、辨病因、辨病机、辨病证、论治法、论用方、论用药、医论医案等项内容进行逐一梳理剖析、分类标引、归纳综合,阐述历代医家对儿科病证的内涵描述及对病因病机、预后转归、诊断治疗的认识,总结他们诊治儿科病证的学术理论和临证经验,揭示中医儿科病证的历史沿革与学术源流,展示古代医家对儿科病证的辨治与认识轨迹。
本书以中医药古籍文献为根底,参合古今对中医儿科病证的认识,力求收集资料广泛而可靠,遵循中医药规律,立足中医临床,体现传统认识,展示儿科病证体系,梳理中医辨治方法,为临床提供中医思维与素材,力求使本书成为一部中医儿科病临床、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工具书,从而既为现代临床诊治提供资料与思路,也为中医药科研、新药开发提供有效信息。本书丰富的文献资料及对病证梳理体系,亦可为中医儿科病证的教材编写与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關於作者:
陈仁寿研究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品审评中医药理论与方剂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药学会理事及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葛洪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与文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从事中医药科研、教学、临床工作35年,主持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重点和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以及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3项。曾任《中华本草》编委、学术秘书、总审组成员,主编《中药大辞典》(第二版《江苏中药志》《临床实用中药辞典》《国家药典实用中药手册》《国家药典实用成方手册》《毒性本草类纂》《江苏中医历史与流派传承》《话说国医?江苏卷》《青囊》等著作60多部以及《中医文献学》《本草学概论》《中医药文献研究与利用》等教材3部,参编著作与教材若干部,校勘《台北故宫珍藏版中医手抄孤本丛书》《中医珍本集成?本草卷》等中医古籍40多种,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主讲研究生和本科生多门课程,培养硕、博士研究生近50名。
临床擅长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消化、内分泌、呼吸系统与妇科、皮肤科、恶性肿瘤等疾病。
目錄
第一章
新生儿病证 · 1
第一节 胎黄 · 1
【辨病名】 · 1
【辨病因】 · 1
一、母受外邪 · 1
二、母失调护 · 1
【辨病机】 · 2
【辨病证】 · 2
【论治法】 · 2
【论用方】 · 3
一、胎黄常证方 · 3
1. 生地黄汤 · 3
2. 甘豆汤 · 3
3. 黄龙汤 · 3
4. 地黄汤 · 3
5. 犀角散 · 3
6. 生地黄饮子 · 3
7. 凉惊丸 · 3
8. 保婴解毒丸 · 3
9. 地黄茵陈汤 · 3
10. 大连翘饮 · 4
11. 猪苓汤 · 4
12. 沆瀣丹 · 4
二、胎黄变证方 · 4
犀角地黄解毒汤 · 4
【论用药】 · 4
茵陈 · 4
【医论医案】 · 4
一、医论 · 4
二、医案 · 5
第二节 胎弱 · 5
【辨病名】 · 5
一、胎弱 · 5
二、胎怯 · 5
三、胎瘦 · 5
【辨病因病机】 · 5
【辨病证】 · 6
一、辨症候 · 6
二、辨脏腑 · 6
【论治法】 · 6
一、五脏分治,重培脾肾 · 6
二、补益气血,扶正养胎 · 7
三、外治法 · 7
【论用方】 · 7
一、治胎弱通用方 · 7
1. 补脾益真汤 · 7
2. 长生丸 · 7
3. 调元散 · 7
4. 养肝汤 · 7
二、补五脏不足方 · 7
补肾地黄丸 · 7
三、治妊娠胎不长养方 · 8
1. 白术散 · 8
2. 芎散 · 8
3. 干地黄汤 · 8
4. 地黄丸 · 8
5. 地黄芎丸 · 8
6. 黄芪汤 · 8
7. 人参丸 · 8
8. 治妇人怀胎不长方 · 8
【医论医案】 · 8
一、医论 · 8
二、医案 · 10
第三节 胎风 · 10
【辨病名】 · 10
【辨病因】 · 10
一、外感风邪 · 10
二、母病及子 · 11
三、胎惊传变 · 11
【辨病机】 · 11
一、体虚外感,蕴结化热 · 11
二、母病及子,邪蕴脏腑 · 11
【辨病证】 · 11
一、辨症候 · 11
二、辨吉凶 · 12
【论治法】 · 12
一、内治法 · 12
1. 清气血热 · 12
2. 补脾益气 · 12
3. 祛风解痉 · 12
4. 滋阴潜阳 · 12
5. 清热解毒 · 12
二、外治法 · 13
1. 外敷法 · 13
2. 灸法 · 13
3. 吹药法 · 13
【论用方】 · 13
治胎风方 · 13
1. 犀角丸 · 13
2. 天竹黄散 · 13
3. 牛黄丸 · 13
4. 朱砂散 · 13
5. 虎睛丸 · 14
6. 水银丸 · 14
7. 露蜂房丸 · 14
8. 蛜! 散 · 14
9. 牛黄散 · 14
10. 牛黄竹沥散 · 14
11. 龙脑散 · 15
12. 丹砂散 · 15
13. 天南星丸 · 15
14. 断痫丸 · 15
15. 干蝎散 · 15
16. 地龙膏 · 15
17. 扁金丹 · 15
18. 通经散 · 16
19. 蝎梢散 · 16
20. 加减定命丹 · 16
21. 法炼灵乌散 · 16
22. 截惊散 · 16
23. 比金丸 · 16
24. 注唇膏 · 17
25. 虎睛膏 · 17
26. 灵宝丹 · 17
27. 朱麝散 · 17
28. 定命丸 · 17
29. 皮鞋轻粉散 · 17
30. 乌雄散 · 17
31. 驱风丸 · 17
32. 辰砂乳香丸 · 17
33. 至圣保命丹 · 17
34. 夺命丹 · 18
35. 朱银丸 · 18
36. 猪乳膏 · 18
37. 保生汤 · 18
38. 鱼牙散 · 18
39. 郑氏驱风膏 · 18
40. 清热解毒汤 · 18
41. 蒋氏化毒丹 · 18
42. 辰砂抱龙丸 · 18
43. 治胎风验方 · 18
【论用药】 · 19
1. 全蝎 · 19
2. 蚤休 · 19
3. 钩藤 · 19
【医论】 · 19
第四节 胎毒 · 19
【辨病名】 · 20
【辨病因】 · 20
一、先天之毒 · 20
二、后天之毒 · 20
【辨病机】 · 20
一、伏毒内发 · 20
二、正虚邪侵 · 21
【辨病证】 · 21
一、辨症候 · 21
二、辨病位 · 21
三、辨吉凶 · 21
【论治法】 · 21
一、概论 · 21
二、内治法 · 22
三、外治法 · 22
四、预防法 · 22
五、治法禁忌 · 23
【论用方】 · 23
一、内服方 · 23
1. 化毒丹 · 23
2. 五福化毒丹 · 23
3. 牛黄解毒丸 · 23
4. 九味解毒散 · 23
5. 保婴解毒丸 · 23
6. 大连翘饮 · 23
7. 朱砂镇心膏 · 23
8. 还元丹 · 24
9. 溯源解毒汤 · 24
10. 珠银丸 · 24
11. 凉惊丸 · 24
12. 犀角化毒丹 · 24
13. 黄芩荆芥汤 · 24
14. 薏苡仁丸 · 24
15. ! 鱼丹 · 24
16. 鹧鸪菜汤 · 24
17. 龙葵散 · 24
18. 红花散 · 24
19. 金玉丸 · 25
20. 猴疳化毒丹 · 25
21. 化毒丹 · 25
22. 沆瀣丹 · 25
23. 柴瀣丹 · 25
24. 忍冬汤 · 25
25. 化毒丸 · 25
26. 治胎毒验方 · 25
二、外用方 · 26
1. 磨风膏 · 26
2. 立效散 · 26
3. 胶香散 · 26
4. 草牛散 · 26
5. 玉粉散 · 26
6. 蜗膏水 · 26
7. 狼毒散 · 26
8. 四圣散 · 26
9. 当归膏 · 26
10. 鸡腰膏 · 26
11. 燕泥散 · 27
12. 白膏药 · 27
13. 紫芦散 · 27
14. 青金散 · 27
15. 松香散 · 27
16. 磨玉膏方 · 27
17. 治胎毒外用单方、验方 · 27
三、内外两用方 · 28
1. 保命散 · 28
2. 清上散 · 28
3. 金黄散 · 28
四、父母预防方 · 28
金匮当归丸 · 28
【论用药】 · 29
一、胎毒专药 · 29
1. 人中黄 · 29
2. 土练子 · 29
3. 大黄 · 29
4. 牛黄 · 29
5. 朱砂 · 29
6. 乌桕木 · 29
7. 甘草 · 29
8. 甘蔗滓 · 29
9. 龙胆 · 29
10. 龙眼叶 · 30
11. 白油麻 · 30
12. 僵蚕 · 30
13. 血余炭 · 30
14. 丝瓜 · 30
15. 豆豉 · 30
16. 脐带 · 30
17. 鸡蛋黄 · 30
18. 青果 · 30
19. 金汁 · 30
20. 兔血 · 30
21. 油菜子 · 31
22. 玳瑁 · 31
23. 胡麻仁 · 31
24. 药露 · 31
25. 韭 · 31
26. 壶卢 · 31
27. 海猪肉 · 31
28. 黄芪 · 31
29. 黄连 · 31
30. 绿萼梅 · 31
31. 紫河车 · 31
二、用药禁忌 · 31
【医论医案】 · 31
一、医论 · 31
二、医案 · 32
1. 治胎毒痰喘 · 32
2. 治胎毒并时邪 · 32
3. 治胎毒积郁 · 32
4. 治胎毒湿烂 · 32
5. 治胎毒损元 · 33
6. 治毒流大肠 · 33
第五节 胎瘤 · 33
【辨病名】 · 33
【辨病因病机】 · 33
【辨病证】 · 33
【论治法】 · 33
【论用方】 · 33
五福化毒丹 · 33
【医论医案】 · 34
一、医论 · 34
二、医案 · 34
第六节 胎风赤烂 · 34
【辨病名】 · 34
【辨病因】 · 34
【辨病机】 · 34
【辨病证】 · 35
【论治法】 · 35
一、外治法 · 35
二、内治法 · 35
【论用方】 · 36
一、外用方 · 36
1. 曾青膏 · 36
2. 黄连煎 · 36
3. 治眼胎赤方 · 36
4. 梨汁煎 · 36
5. 铜青散 · 36
6. 蕤仁膏 · 36
7. 乌梅煎 · 36
8. 龙脑膏 · 37
9. 秦皮煎 · 37
10. 铅丹膏 · 37
11. 杏仁膏 · 37
12. 胡粉膏 · 37
13. 乌麻油膏 · 37
二、内服方 · 37
1. 羚羊角汤 · 37
2. 青葙子散 · 37
3. 芦根汤 · 37
4. 黄连丸 · 38
5. 升麻汤 · 38
6. 麦门冬汤 · 38
7. 牛黄丸 · 38
8. 黄连丸 · 38
【医论】 · 38
第七节 囟填 · 38
【辨病名】 · 38
【辨病因】 · 39
【辨病机】 · 39
【辨病证】 · 39
一、辨寒热 · 39
二、辨预后 · 40
【论治法】 · 40
一、内治法 · 40
二、外治法 · 41
【论用方】 · 41
1. 封囟散 · 41
2. 泻青汤 · 41
3. 柴胡散 · 41
4. 加味惺惺散 · 41
5. 南星散 · 41
6. 泻青丸 · 41
7. 大连翘饮 · 41
8. 防风升麻汤 · 42
9. 治囟填验方 · 42
【论用药】 · 42
黄柏 · 42
【医论】 · 42
第八节 脐血 · 42
【辨病名】 · 43
【辨病因病机】 · 43
一、啼叫逼血 · 43
二、断脐将息失调 · 43
三、胎热内盛,迫血妄行 · 43
【论治法】 · 43
一、收湿止血 · 43
二、清热凉血 · 43
【论用药】 · 43
1. 白石脂 · 43
2. 当归 · 43
3. 红绒 · 43
4. 醋 · 43
第九节 脐突 · 43
【辨病名】 · 44
【辨病因病机】 · 44
【论治法】 · 44
一、概述 · 44
二、外治法 · 45
三、防治法 · 45
四、禁忌 · 45
【论用方】 · 45
1. 外消散 · 45
2. 十全丹 · 45
3. 加减龙胆汤 · 46
4. 二豆汤 · 46
5. 山栀五苓散 · 46
6. 分消丸 · 46
7. 朴消散 · 46
8. 白芍药汤 · 46
9. 珠黄散 · 46
10. 犀角消毒饮 · 46
11. 治小儿脐突验方 · 46
【医论医案】 · 47
一、医论 · 47
二、医案 · 47
第二章
肺系病证 · 49
第一节 感冒 · 49
【辨病名】 · 49
一、小儿伤寒 · 49
二、感冒、四时感冒 · 49
三、小儿伤风、伤风冷、真感风 · 49
四、阴暑 · 50
【辨病因病机】 · 50
一、气血未充,易受风寒 · 50
二、起居失调,感受风寒 · 50
三、脏腑禀赋,内外相搏 · 50
1. 感冒夹惊 · 51
2. 感冒夹食 · 51
3. 感冒夹热 · 51
【辨病证】 · 51
一、辨症候 · 51
(一)辨主症 · 51
(二)辨兼夹证 · 51
1. 兼脏证 · 51
2. 夹杂证 · 52
(三)辨发热 · 52
二、辨色脉 · 52
【论治法】 · 53
一、概论 · 53
二、解表发汗 · 54
三、解肌祛邪 · 54
四、化痰解表 · 54
五、宣化祛痰 · 54
六、疏解安神 · 55
七、疏表导滞 · 55
八、疏风清热 · 55
九、外治法 · 55
十、预防调摄法 · 56
十一、治法禁忌 · 56
【论用方】 · 56
一、治小儿感冒通用方 · 56
1. 人参羌活散 · 56
2. 香葛发斑汤 · 56
3. 红绵散 · 57
......
內容試閱
从不同学科角度对中医药文献进行阶段性分类整理研究,一直是历代中医药文献研究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无论是古代的《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证类本草》《普济方》《本草纲目》,还是当代的《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医方剂大辞典》,均成为划时代的著作,为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医方剂大辞典》等大型著作的出版,表明现代对中医方药的研究成果已有了全面的系统整理,而对于临床中医病证的系统整理工作一直属于空白,因此有必要对中医病证进行系统整理研究,这是编纂本书的初衷之一。
对中医病证的理论和诊治研究历史上的医家均十分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目前中医临床的分科就是在对古代中医病证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代医家对病证的认识与研究,对现代中医临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然而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可以发现,在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病证要比我们现在所认识的病证种类要多得多。在临床上也可以发现,有许多病证从现在的教科书上找不出对应的病证,但是从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比较相应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所以对于一些疑难杂证,应不忘从古文献中查找治疗方法。即使是一些古今均属常见病证,也需在中医传统思维下进行辨治,方能起到最佳疗效。
近年来,对中医病证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专家提出应加强对中医临床文献的研究,倡导对中医病证的全面认识。有专家提出“中医临床离不开中医文献的研究”的观点,并举例说明一些疑难杂证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相应的病证,对如何进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认为对病、证、治的研究是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重点,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医文献中有关病证的认识,做到“古为今用”。虽然研究中医病证的相关论文近年来也屡有发表,如水肿、消渴、咳嗽、胃痛等,从认识源流到诊治演变均有归纳和阐释。但大多以单个疾病为主题展开,尚不够系统和全面。部分以古代病证为专题的图书出版物也仅仅以一个或几个疾病为主题进行历代文献的介绍,对内容的分析与分类皆不够深入和细致。
鉴于目前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不足及临床需求,我们认为应对历代中医病证文献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以病证为纲,从病证名称出处、概念、鉴别、病因病机到治法、方药、病案等进行逐项介绍,从而反映古今中医文献有关各病证的学术发展源流,阐述历代医家对中医病证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的认识与发展沿革,总结他们诊治各科病证的学术理论和临证经验,编撰完成一部为中医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学习和参考的工具书,既为现代临床诊治提供丰富资料,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也为中医药科研、新药开发提供有效信息。此外,系统整理研究中医病证及其内容和体系,对中医临床教材与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我们一直在计划并实施编纂这样一部大型的中医临床病证文献著作《中医临床病证大典》。经过多年的努力,本书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得到了很多专家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收载病证的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各种病证分散在不同的书籍之中,为此在编纂过程中,我们首先对中医古籍进行目录编排、版本考证,并参考有关病证辞书,制定了文献目标,涉及中医古籍逾1000种,从中采集各种病证,确定了总目录与各科分目录。接下来以病证为纲,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梳理、分类、简评,对病证正本清源、梳理源流、整理治法、古今对照,从而系统介绍历代文献对临床病证从病名、病因、病机、病证到治法、方剂、药物、医论与医案等内容的论述,尽可能为现代临床提供丰富的古代文献资料。
从古代病证到现代疾病,其间经过了中医本身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演变,又到现代西方医学疾病的明确诊断,故古今“疾病观”存在明显的差异和区别。可以说,古今疾病名称既有相关性,又有明显的区别,如消渴与糖尿病、头痛与高血压,它们既有关联又有区别,可以说古代文献中的中医病名与现代某一病名绝对一致者,这样的病证十分稀少。因此本书主要以中医病名为纲,但在分类与分科上,书中或多或少蕴含我们对古今病证(病名)相关性的探索。当然,中医病证(病名)认识下的文献摘录与编排,对于利用好中医传统的“病证思维”来辨治现代疾病,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中医对病证的认识与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完全是两条不同的思路,不仅古今病名无法一一对应,而且从现代疾病观的角度看,古代疾病本身也存在混杂的现象,如泄泻与痢疾、胃痛与腹痛、痞病与积病等。对于疾病的认识,今天的中医已经无法完全脱离现代医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将一些古代资料尽可能按照不同病证进行分开摘录与表述,但一些无法分开的病证资料只能并存共载,如泄泻与痢疾,宋之前资料混杂较为严重,宋以后尽量做到分开。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古代病证的“混杂”,或许正是中医病证体系和架构的特征,所以必须予以保留,为中医临床提供“守正”思路与方法。
历代中医药文献对于病证的记载,资料重复甚至抄袭的现象十分严重,我们在编纂过程中,对于重复者尽量予以删除,但有些资料为了保持文献的完整性,部分重复的内容有所保留。按病名、病因、病机到医案分类后的引用资料,均按年代排列。本书的编纂风格,以收载历代医家论述为主,通过建立小标题与撰写概述的方式,对古代文献进行归纳评述,给现代中医临床给予指导。全书按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科分类编纂,内科下又分脾胃病、肺系病、肾系病、心系病、肝系病、气血津液与肢体经络病卷等,分不同卷册分批出版。各册之间的内容亦是尽量避免重复,但由于病名的重合以及资料的不可分割,因此少量的重复也在所难免。
本书的编写难度超出预期,不仅涉及资料多、年代跨越长,而且历代文献存在相互摘抄的情况,因此内容重复现象也十分严重,加上很多资料的流传过程中,错漏亦不时存在。为此编纂中尽管允许借助电子图书或现代网络寻找资料线索,但要求认真核对原文,出处也尽量选择最佳版本,以保证原文的正确性。然而,由于工作量巨大,时间有限,加上作者水平的原因,书中错漏难免存在,敬请读者与同行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
编 者
2023.5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