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本书通过分析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从理论角度阐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实践中面临的挑战,结合党和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中产业升级、共同富裕、城乡协调发展、数字经济、碳达峰碳中和、高标准市场建设、高水平开放这些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提出建议,同时也辅以国际案例分析和经验借鉴,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
內容簡介: |
本书立足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时代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阐述新发展阶段要求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命题。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与主要依据”“理论内涵与现实挑战”“总体要求、政策部署与实践动态”“主攻方向与重点领域”“国际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其中前三章偏重于理论分析与解读,后两章则聚焦实践。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分析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转换,关注经济增长过程中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方向和挑战,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政策部署与实践动态,对国际案例进行了分析。
|
關於作者: |
周振华,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长期从事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发展战略、城市理论和政策研究。
李 鲁,经济学博士,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和城市政策。曾在《经济研究》《光明日报》等核心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和决策咨询研究项目多项。
|
目錄:
|
目录
前言
章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与主要依据
节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必然要求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阶段
二、新发展阶段须贯彻新发展理念
三、新发展阶段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第二节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新时代背景主要矛盾的经济表征
三、以高质量发展回应社会主要矛盾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变局与挑战
二、应对变局与挑战的战略选择
三、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理论内涵与现实挑战
节理论内涵
一、创新型生产
二、高效性流通
三、公平公正分配
四、成熟消费
五、统筹发展与安全
第二节现实挑战
一、经济增长动力的挑战
二、经济增长效率的挑战
三、经济增长质量的挑战
第三章总体要求、政策部署与实践动态
节现代化强国目标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与现代化强国目标
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经济发展任务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二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部署
一、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部署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部署
三、培育高能级要素政策
第三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展总结
一、实践进展的主要方面
二、重点区域的实践进展
三、重点行业的实践进展
第四章主攻方向与重点领域
节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二、明确制约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
三、不断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
第二节稳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
二、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意义重大
三、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的改革突破口
第三节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一、发挥都市圈建设的重大战略支撑作用
二、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四节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一、把握数字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二、发挥数字产业换道超车潜力优势
三、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转型
第五节稳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
一、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紧迫性
二、推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解决方案
第六节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一、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和特征
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关键
第七节推进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
一、制度型开放的典型特征
二、加快制度型开放的推进路径
第五章国际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节美国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
一、构建多元主体的研发投入体系
二、注重国家创新体系立法
三、完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四、持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五、美国创新驱动战略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日本成功追赶经验与增长失落教训
一、以技术引进为依托发挥后发优势
二、以“市场失败论”为依据加强政府干预
三、以统制金融为手段提供追赶所需要的低成本资金
四、从“后发优势”到“后发陷阱”
五、日本赶超战略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意义
第三节拉美地区“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
一、长期忽视资本积累
二、过度依赖进口替代战略
三、政府治理能力薄弱
四、过度对外举债
五、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第四节欧盟促进绿色发展理念与政策体系
一、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二、建设绿色能源体系和清洁循环产业体系
三、充分利用绿色金融工具
四、抢占新一轮绿色技术创新制高点
五、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纵观世界发展史,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天壤之别,有些国家富裕,而另一些则贫穷;有些国家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有些国家却难以摆脱“贫困恶性循环”。对于“国富国穷”的这一现象,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视角对诸多影响因素予以解释,包括资源禀赋、物质资本积累、人口规模、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结构优化等方方面面。然而,在解释中国创造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两大奇迹时,这些视角常常有失偏颇,自然也无法回答“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现代化之问。《礼记》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何才能有效兼顾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并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给了合意的答案,即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根本上看,高质量发展是解决社会商品和服务供给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发展动力由“要素禀赋”向“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由“速度和规模”向“效益和质量”转变,发展战略由“先富带动后富”向“共同富裕”转变。从内涵来看,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是创新,内生特点是协调,普遍形态是绿色,必由之路是开放,根本目的是共享,这也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根本要求。正所谓“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会议庄严宣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由此可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重大而紧迫。
高质量发展蕴含着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一方面,“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这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要义。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特征,其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方方面面,而且涵盖了人民、城市、产业、国家等广泛的参与主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发展的经典论述则为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深厚的理论底蕴,也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要表述构成了创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关于城市(工业)和乡村(农业)之间分工和分离的论述奠定了协调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科学判断成为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根源;关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深邃思考成为开放发展理念的理论支柱,而关于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深刻论断则构成共享发展的基本方法论。
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实践基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之后,中国共产党一直将提升发展质量作为重中之重。例如,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到“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的新论断并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马克思曾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从这一视角看,中国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在30% 以上,因而也是后疫情时期实现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强大驱动力。与此同时,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以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高质量发展来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将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独立探索经济起飞和现代化之路提供中国方案和全新借鉴,其世界性影响不言而喻。事实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其影响早已超过一国范畴。这也再次证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然而,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内生增长动力相对乏力,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等外部形势新变化新挑战无疑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临的不确定性。鉴于此,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综合施策,以提高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和持续力。
本书的构思正是基于上述背景,试图通过厘清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和未来方向,为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具体而言,本书首先深入分析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依据,继而从方法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挑战。其次,系统梳理了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政策部署和实践动态,并对未来一段时期内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和实践取向进行初步研究。
本书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2021ZQH007)”的阶段性成果。该课题和本书由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研究员总体负责,提供统一指导、确定写作框架并提出终修改意见,参与人员主要有: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李鲁副教授、信瑶瑶博士,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林永然博士,以及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吕岚琪、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叶高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陈彦麒等。复旦大学赵城博士和上海财经大学段博博士为书稿修改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建议和帮助。
本书完稿之际,适逢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战略、新要求,对此本书所有资料搜集工作时限均止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此向各章节所引用并陈列文献的作者表示真诚的感谢,对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姚东等同志的帮助及辛勤工作致以谢意。
高质量发展兼及重大的理论问题、重大的实践问题和重大的政策问题。近年来涉及高质量发展的文献资料不断丰富,尽管如此,我们体会到厘清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理论逻辑、历史脉络、实践取向和世界意义实非易事。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妥和疏漏之处,诚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