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经济学底层逻辑

書城自編碼: 388373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經濟學理論
作者: 王东京
國際書號(ISBN): 9787522322797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5.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德川时代的宗教
《 德川时代的宗教 》

售價:HK$ 68.4
纹样之美:中国传统经典纹样速查手册 中国传统经典纹样 再现中国传统美学
《 纹样之美:中国传统经典纹样速查手册 中国传统经典纹样 再现中国传统美学 》

售價:HK$ 128.6
人人都是超级个体:十大能力助力个体商业变现
《 人人都是超级个体:十大能力助力个体商业变现 》

售價:HK$ 93.2
偏见的本质
《 偏见的本质 》

售價:HK$ 115.6
我的家人抑郁了
《 我的家人抑郁了 》

售價:HK$ 82.4
鼠狗之辈
《 鼠狗之辈 》

售價:HK$ 58.9
数实融合
《 数实融合 》

售價:HK$ 80.2
王立群读史记:无冕女皇吕后
《 王立群读史记:无冕女皇吕后 》

售價:HK$ 57.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2.5
《 经济学说与方法史论(经济学名著译丛) 》
+

HK$ 67.2
《 两课经济学 》
+

HK$ 94.8
《 两位经济学家的世纪论战 》
+

HK$ 108.6
《 构建新发展格局 》
+

HK$ 149.9
《 当灯光暗淡之后 》
+

HK$ 119.9
《 复杂经济学 》
編輯推薦:
1.经济学不再是高深莫测的学问,一起走进它的世界,洞悉其底层逻辑
每一次的金融危机,每一次的经济繁荣,都是经济规律的见证。想要理解这个世界的经济脉搏,想要在生活和事业中更好地运用经济学原理,需要一本全方位、深度、实用的经济学书籍。本书以经典领读、原理解析、质疑反思、以史为鉴四大视野,深度揭示了经济学的精髓和内在逻辑。无论是研究经济学的专业人士,还是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和启示。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理论,还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使得经济学原理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和应用。作者将经济学中的复杂理论变得简洁易懂,将经济学术语变得鲜活生动,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经济学世界。它不仅可以帮助专业人士提高经济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帮助大众读者理解复杂的经济现象,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
2.通过一览经济学的全貌,掌握经济现象的本质!
本书共四大篇:第一篇重点介绍亚当·斯密、李嘉图、弗里德曼等著名经济学家的经典著作和思想精髓,帮助读者大体掌握经济学分支、流派、主流思想。第二篇重点讲解经济学基本理论。作者将偌大的经济学,拆分成若干个重点理论
內容簡介:
《经济学底层逻辑》是一部致力于让经济学理论回归大众视野,深入浅出地展现经济学精髓的著作。全书从经典领读、原理解析、质疑反思、以史为鉴四大视野出发,既抽丝剥茧般探析经济学经典著作的思想精华,深入讨论经济学的基础概念、重要原则、规律和模型,又通过经典案例和数据分析,对西方经济理论展开合理质疑,批驳其重要命题和观点,还从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中验证经济理论、总结经验教训。旨在带领读者读懂经济学,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经济问题的核心,运用经济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全书以其全面且贴近现实的经济学知识库和经济思维工具书的形式,对所有读者——无论是经济学专业人士,还是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具有深远的启示与价值。
關於作者:
王东京,经济学家、教授、博士,长期担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地厅级干部班、 中青年干部班主讲教员,讲课风格独树一帜,深受学员欢迎。
历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务部主任、教育长、副校(院)长,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经济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专栏文章近千篇;著有《经济学笔谭》《经济学反思》《经济学分析》《中国的难题》《中国的选择》《中国的前景》《王东京经济学讲义》等 20多部专著。
2000年前后撰写的“与官员谈”系列丛书在国内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目錄
第1章 经济学奠基之作 / 001
亚当·斯密论国家致富 / 003
李嘉图集古典经济学大成 / 008
《资本论》:工人阶级的“圣经” / 012
第2章 经济学裂变 / 023
马歇尔开新古典先河 / 025
福利经济学萌生国家干预 / 030
《通论》发起“凯恩斯革命” / 035
汉森的“锦囊妙计” / 039
第3章 回归亚当·斯密 / 045
哈耶克率先发难 / 047
艾哈德为竞争呐喊 / 052
布坎南阐释“政府失灵” / 056
弗里德曼的洞见 / 061
产权问题与科斯定理 / 065
第4章 制度学派崛起 / 071
凡勃伦抨击有闲阶级 / 073
康芒斯继往开来 / 077
加尔布雷斯推陈出新 / 081
从制度层面解释增长 / 085
解开“诺斯悖论” / 089
第5章 经济学分析角度 / 095
要重视看不见的“结果” / 097
静态与动态分析 / 101
理性预期假说 / 105
科斯的发现:交易费用 / 110
冯·诺伊曼论博弈行为 / 114
第6章 经济增长理论 / 119
稳定经济增长的条件 / 121
新古典看好未来 / 126
新剑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 130
丹尼森残差 / 134
GNP之父库兹涅茨 / 138
第7章 经济发展理论 / 143
贫困恶性循环论 / 145
两难选择: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 / 150
发展极与回波效应 / 152
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 157
经济成长阶段论 / 160
第8章 产业组织理论 / 167
配第—克拉克定理 / 169
霍夫曼定理 / 174
筱原的基准 / 178
马歇尔冲突 / 182
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 / 186
熊彼特创新假说 / 190
第9章 公平与效率 / 195
萨伊“三位一体”公式 / 197
帕累托最优状态 / 201
收入均等化定理 / 204
奥肯的漏桶原理 / 208
卡尔多—希克斯标准 / 212
负所得税方案 / 216
第10章 财政税收原理 / 221
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 / 223
拉弗曲线与税率禁区 / 228
税负转嫁:谁最后买单 / 232
乘数原理:需求放大效应 / 237
经济内在稳定器 / 242
第11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 249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 251
失业与通胀:菲利普斯曲线 / 256
持久收入假说 / 260
“单一规则”货币政策 / 264
通货膨胀谁之过 / 268
第12章 国际分工原理 / 275
国际贸易的基础 / 277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 281
里昂惕夫之谜 / 285
贸易利益的共享机制 / 288
幼稚工业保护论 / 292
第13章 国际金融理论 / 297
货币何以走出国门 / 299
谁为货币定价 / 304
变幻难测的汇率魔方 / 308
特里芬难题 / 311
读懂国际收支平衡表 / 316
第14章 市场失灵之争 / 321
公有制可以产生交换 / 323
难以避免两极分化 / 328
逆选择的真实原因 / 332
消费者剩余来自何处 / 336
“搭便车”是个假问题 / 339
第15章 总量均衡与结构均衡 / 345
萨伊定律的困惑 / 347
凯恩斯理论不再灵验 / 351
“储蓄等于投资”并非铁律 / 356
菲利普斯曲线不可信 / 359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不是定理 / 363
第16章 政策调控工具 / 367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前提 / 369
追问“拉弗曲线” / 373
利率不是政策工具 / 377
维克塞尔的误导 / 381
勿误读“货币推动力” / 384
第17章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 389
从交换角度看分配 / 391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 / 395
收入与消费悖论 / 399
政府补贴的两个规则 / 403
第18章 国际经济循环 / 407
国际收支平衡的认识误区 / 409
比较优势并非陷阱 / 413
参与国际分工没有输家 / 417
高关税的错觉 / 420
第19章 政府角色定位 / 425
美国特点的政府角色 / 427
罗斯福“新政旋风” / 431
法国政府“以西补东” / 436
日本的产业政策 / 441
意大利的国家参与制 / 446
第20章 繁荣来自竞争 / 451
艾哈德的“第三条道路” / 453
德国银行独立一波三折 / 458
撒切尔的货币主义试验 / 463
里根推出经济复兴计划 / 467
“休克疗法”败走莫斯科 / 472
第21章 科教强国 / 477
英国产业革命的背景 / 479
德国最大的本钱在教育 / 484
日本收获型战略转型 / 488
美国“新经济”独领风骚 / 493
第22章 农为民之本 / 499
俄罗斯:土地与自由的变奏 / 501
法国:农业优先发展战略 / 506
德国:独具特色的农业改革 / 511
日本:农协托起经济一片天 / 515
第23章 开放经济乐章 / 521
英国走出“重商主义”樊篱 / 523
自由贸易为法兰西奠基 / 528
“欧洲病夫”脱胎换骨 / 533
加拿大门户开放历程 / 537
內容試閱
埃德蒙·伯克曾经预言:“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时代。”事实的确如此。放眼看世界,今天东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受聘为政府顾问。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日程表上,诸如“投资”“预算”“税收”“利率”“汇率”等经济术语越来越多。甚至平民百姓中,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经济。事实上,经济学已成为一门显学。
2010 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自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联手围堵中国经济:先是启动TPP、TTIP 谈判;后来又发动贸易战;再后来又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导致我国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堵点。面对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中央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若无一定的经济学功底,怕是难以深刻领会的。
正因如此,2021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学习。读者想想,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领导干部是关键群体,无论参与制定政策,还是贯彻落实政策,不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怎么行?虽不能要求领导干部都成为经济专家,但至少要有能力识别各种政策建议,并做出正确选择。
然而困难在于,经济学是一门“沉闷”的科学,虽非高深莫测,但也不能一蹴而就。时下经济学著述浩如烟海,而书中的图表公式,往往让人望而生畏。这对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来说,自修经济学肯定不容易。这样看,经济学确实需要通俗化、大众化。再说,经济学的使命原本就是经世济民,若不能被多数人所理解,其“价值”无疑要大打折扣。
读者面前的这本《经济学底层逻辑》,是用通俗方式讲解经济学的一次尝试。我以研究经济学为职业,长期在中央党校主讲经济学,知道怎样与非专业读者对话。从这个角度讲,将经济学通俗化,自认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0 年前后,我曾写过“与官员谈经济”系列丛书,读者反响强烈,好评如潮,这也是我下决心写这本书的底气。
本书共23章,分四篇:第一篇,经典领读(第1章至第5章),此篇以经典著作为主线,对经济学发展流变作梳理;第二篇,原理解析(第6章至第13章),重点对经济学基本原理(定理、模型、假说)作讲解;第三篇,质疑反思(第14章至第18章),主要对经济学有疑点的问题作反思补正;第四篇,以史为鉴(第19章至第23章),则是用历史事实验证理论。
不瞒读者,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忐忑不安。最大的顾虑,是担心写得不够清楚,读者看不懂。所以每写完一章, 都会请同事、朋友阅提意见。他们反馈说:“写得很明白,也很好懂。”可我还是不放心,毕竟我的同事、朋友多数是学经济的。经济学零基础的读者是否也能读懂,我还不确定。本书旨在“带你读懂经济学”,是我自己的期望,可不敢说“如假包换”之类的大话。
最后给读者一点建议:阅读此书时,可以先通读一遍,不必纠结某个章节中的具体观点。等读到后面,也许前面的困惑就解开了。更重要的是,通读一遍之后,你对经济学有了整体了解,也就具备了经济学基础,当你回头重读时,会发现学懂经济学原来并不难。读者不妨照这个方法试试,希望能得偿所愿!
王东京
2023年5月7日 于北京

当英国的工业化开始蹒跚学步时,北美大陆还在农耕世纪中熟睡。待它一觉醒来,原来的幼童,早已长大成人。南北战争前肇始的美国工业化,一度是欧洲的追随者,后来者居上,经过不到一个世纪的狂飙突进,便将先行者远远甩到身后。美国工业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与许多后起国家不同,在工业化进程中,美国政府不是“发动机”,只是“助推器”。也就是说,为了搞工业化,总统没有向全国发号召,国会没有搞发展规划,联邦政府没有直接办工厂。“助推器”的作用,主要是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提供空间,在节骨眼上推企业一把。
搞工业化最紧要的是什么?当然是人才和技术。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故乡。把英国现成的东西“拿”来,成了美国政府的第一要务。可英国人吝啬得很。1774—1785年, 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令,不准技师、机器出境,对私带图纸“闯关”者,判刑1年,罚款500英镑。而美国“拿” 不来就“挖”。各州纷纷亮出绝活,引进技术,吸引人才。1790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专利法案,联邦专利委员会开始运转。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英格兰的穷工匠起了活思想。塞缪尔·施莱特和约翰·施莱特穷兄弟俩,把最前沿的纺纱技术装进大脑,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美国人洛维尔出访英国也不空手,顺手牵羊偷回尖端织布技术。世界上首家梳棉、纺纱、织布一体化的工厂,1814年秋在北美大陆开张,美国纺织技术很快就走到了英国前头。
外来和尚好念经,本地僧人也可以做道场。为挖掘本土人才的潜能,1863年,联邦政府组建国家科学院,鼓励各州、企业和个人科研投入。民间办科研蔚然成风。1876年爱迪生创办“发明工厂”,1900年通用电气建立实验站,到1915年美国各类工业研究机构超过100个。贝尔、爱迪生等美国发明家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从他们的实验室里走出了美国一流的科技人才。
在广袤的国土上搞工业化,交通运输得先行一步。1830年,英国的蒸汽机车刚刚投入运营,美国就跟着修起了铁路。修铁路既需巨额资金,又要专业技术,回收期长,风险大,按理应由政府操办。美国政府却另有高招。此招的精髓在“以地换路,多贷少投”。
根据1862年和1864年法案,国家把筑路权交给铁路公司,每修1 英里铁路,赠予沿线10—40英里土地,并可获得1.6万—4.8万美元贷款。政府先后拨出土地2 亿英亩,发放贷款6500万美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它却换来5条横贯大陆的干线,40亿美元国外投资,1亿美元利息收入, 为政府节省运费6亿美元。
到1910年,美国铁路总长度超过英国11倍,工业中心向西部原料产地靠近了350公里。修这么多路,政府却不担风险,无须增税还债,获得了许多管制权,为西部输送了近千万移民,还带动了铁路沿线经济的发展。最妙的是,修路使政府“四两拨千斤”的功夫炉火纯青,顺便用到其他公共事业中去。
搞工业化离不开人。美国立国近百年,人口不过3100万,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4人,农业劳动力是工业的4倍, 还有350万黑奴不能流动。南北战争使劳动力自由流动成为可能。但工业化所需的劳动力短缺,还是困扰美国的一大难题。输入劳动力是最便捷的解决办法,而美国移民政策所强调的,不是盲目引进,而是重点输入。
1864年联邦移民局成立,出台《鼓励移民法》,对产业工人提供优惠政策。比如外国工人前往美国,可预借路费等。此后半个世纪,入境移民2700万,45岁以下青壮年超过60%,主要工业部门中,移民工人占一半以上。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办教育成了政府的重头戏。
1862年联邦政府签署《摩里尔法案》,规定各州可领取国有土地,创办大学。到19世纪末,为举办国民教育,共划拨土地1亿5000万英亩,相当于法国、瑞士、比利时三国面积总和。1867年设立教育局,大搞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20世纪初,美国已实现初等义务教育,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体系。
大工厂是工业化的杰作。对政府来说,办工厂应该是小菜一碟。政府办厂还可能带来一些好处,比方说增加财政收入,加快技术进步,为私人企业提供样板……这样的好事美国政府很少去试,但对私人办厂却鼎力扶持。
1798年春,有个叫惠特尼的大学毕业生听说美法关系紧张,便上书财政部部长,自告奋勇要为国家生产1万支枪。两年交货期满,财政部只看到一包零件。在官员们怀疑的目光下,小伙子当场装配了6支滑膛枪。得到延期许可的惠特尼,用了10年才完成订单,并把钱挣到手。这种傻事, 大概只有美国政府会干。可没有这样的政府,就不会有美国工业标准化,更不会有日后的大规模集约生产。
自此之后,美国政府“傻劲”不减,泰勒的劳动定额管理、福特的流水线、卡内基的煤铁联营、阿穆尔的联合生产,这些欧洲人不敢想或不敢做的事,大都得到美国政府的关照,也最终在美国扎下了根。政府对企业的关爱远不止这些。比如发展投资银行,帮企业筹集资金;实行金本位制, 确保工业品价格坚挺;把平均关税从18.8% 提高到52.4%,使国货免受进口货冲击;采取累退性税制,减轻企业负担。美国的政企关系,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官倡、官助,但不是官办、官管。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