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竺可桢全集(第11卷)

書城自編碼: 388617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地球科学
作者: 竺可桢
國際書號(ISBN): 9787542879264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53.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HK$ 55.8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53.8
《竺可桢全集(第6卷)》
+

HK$ 157.4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 著》
+

HK$ 142.6
《深海探测装备》
+

HK$ 253.8
《竺可桢全集(第5卷)》
+

HK$ 91.8
《生机勃勃的尘埃——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

HK$ 110.0
《滨海湿地环境生态学/厦门大学南强丛书第7辑》
編輯推薦:
★竺可桢
20世纪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心怀仁爱,吐纳四海风云,肩担民族道义
笔诠求是,穷格天地万物,尽显理性光辉
★竺可桢日记
在竺可桢生前,其日记是秘不示人的
作为史料宝库,如今以全貌公之于世
历史因细节而生动
往事因亲历而鲜活
38年连续记述,1000余万字完整存世
一代宗匠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本卷收录1948—1949年的竺可桢日记。
两年的时间,经历了民国和共和国两个时代,从杭州到上海,再迁至北京。为维持浙大运转而四处筹款,爱生护校。不去台湾,避居上海。告别旧朝,参与新政。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內容簡介: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1卷,收录1948—1949年的竺可桢日记。
1948年1月底,“在校十二载,已属忧患余生”的58岁的竺可桢,“拟于四月间辞职”——“抗战时期,日在流离颠沛之中,抗战胜利以后物质条件更坏,同事所得不敷衣食住,再加学生政治兴趣浓厚,如此环境,实非书傻子如余者所可胜任,故拟早避贤路。”内战加剧,物价飞涨,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师生员工的基本生活,校长不得不围绕“款”字转。对外向银行乞贷款,“向省府要米”,对内压缩开支,甚至“拟以现有校中存款购米、柴、油等各项,以备不虞”。他更为苦恼的还是如何应对发生在“外人以浙大为共产党之集中地”中的政治冲突。在杭州,面对学潮,他认为学生可以发表政治见解,但不能在校园中从事政治活动,同时又坚持“校中并不知谁是蓄意捣乱的共产党……吾人总须爱惜青年,不能以其喜批评政府而开除之”。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他宁肯受学生的包围而反对军警入校捕人。他勉力维持被起伏不断的学潮所冲击的教学秩序,不肯屈从于国民党政府镇压学潮的指令。
在与国共两种政治势力周旋的过程中,竺可桢坚守岗位,爱生护校,顾全大局,不乱方寸,对腐败专制的国民党政权感到绝望,对继续主政浙大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丧失了信心。1949年4月底,长校整整13年的他不得不离开浙大。
1949年5—6月,竺可桢潜居于上海避险,不去台湾。在政权更迭的隆隆炮声和相继而至的朗朗歌声中,经过短暂的观望之后,欣然走进了参与建立人民共和国政权和筹划新中国科学事业的行列。在上海,他竟能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潜心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问题。当上海人民庆祝解放之时,他以历史见证者的口吻评述:“民十六年国民党北伐,人民欢腾一如今日。但国民〔党〕不自振作,包庇贪污,赏罚不明,卒致有今日之颠覆。解放军之来,人民如大旱之望云霓。希望能苦干到底,不要如国民党之腐化。科学对于建设极为重要,希望共产党能重视之。”
自7月起,竺可桢记述参加的主要活动有: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议,中苏友好协会发动大会,“科代会”发起的东北参观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10月16日,竺可桢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是在前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已有机构以及静生生物调查所、地理研究所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竺可桢以自己在科教界的崇高德望、渊博学识和广泛联系,在整合机构、凝聚队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年底,竺可桢定居于北京地安门附近的中国科学院第一宿舍内(直至去世)。在家庭成员中,其于1949年6月惊悉久已失去联系的长女竺梅于此前的1948年9月在解放区大连病逝。
關於作者: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
目錄
第11卷目录
  
前言…………………………………………………………………………………… 3
关于竺可桢日记……………………………………………………………………9
日记编例 …………………………………………………………………………… 13
第11 卷说明………………………………………………………………………… 15
1948 年
日记…………………………………………………………………………………… 1
  读书笔记………………………………………………………………………… 296
  杂记……………………………………………………………………………… 312
  本年事要………………………………………………………………………… 320
  子女成绩………………………………………………………………………… 328
  通讯录…………………………………………………………………………… 330
1949 年
日记………………………………………………………………………………… 339
  本年事要………………………………………………………………………… 603
  卅八年定西文杂志………………………………………………………… 609
  收支账册………………………………………………………………………… 610
  1950 年国家预算草案 …………………………………………………… 616
 Elementary School (U. S. S. R. ) ……………………………………… 618
附录一  第11 卷人名简释表 …………………………………………… 619
附录二  竺可桢家系人物表……………………………………………… 633
附录三  张侠魂家系人物表……………………………………………… 635
附录四  陈汲家系人物表………………………………………………… 637
內容試閱
竺可桢,字藕舫,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890 年3 月7 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 1974 年2 月7 日病逝于北京。
进入20 世纪之前的中国,科举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1898 年维新派主张改革教育制度,新风所被之处,绍兴东关镇也办起了新式学堂。竺可桢由此得以在家乡读完小学,到上海读中学,之后又进了唐山路矿学堂,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新学基础。1910 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批留美“庚款生”,先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攻读新兴的气象学, 1918 年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自传教士利玛窦入华算起,历经三百余年,断断续续,波波折折,直到20 世纪初,才通过新学制把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全面引进中国的课堂。随后的留学大潮又把现代知识分子群推上了新世纪的舞台。幸逢如此历史机缘,加上自身勤奋有恒,竺可桢终能跻身于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的行列。
1915 年中国留美学生创办“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帜志”的《科学》杂志,发起成立了“以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的中国科学社。竺可桢汇入到这股科学救国的洪流中,成为该社的第一批社员和《科学》杂志的早期编辑。以此为起点,他一生中始终坚持向民众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利用各种机会呼唤全社会注重科学事业的发展,倡言“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勇于担起天下兴亡的社会责任。
回国后的竺可桢,先后在武昌和南京任教,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为日后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早期专门人才。在推动科学教育升级转型的同时,他长期参与中国科学社的领导工作,被推选为继任鸿隽、丁文江、翁文灏之后的第四任社长。在1915 年至1927 年期间,中国的科学体制处于团体化组织自流发展的状态,而吸纳科学家最多、学科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中国科学社,成为居于中国科学界首位的代表性组织。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