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內容簡介: |
《2023版发展规划蓝皮书:中国五年规划发展报告(2022-2023)》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合国家有关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实施方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针对经济增长与扩大内需、改革开放与激发活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数字经济与智能治理、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等领域,全面跟踪“十四五”规划年度实施情况,梳理主要政策措施,分析前沿实践和发展趋势,客观评价进展成效,深入总结经验做法。在分析困难挑战基础上,立足国情,借鉴国内外经验,着眼未来寻求超yue,提出具有针对性,体现思想性、学理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關於作者: |
李雪松,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第14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政策效应评估、战略规划与产业升级等。著有《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及经济政策评价》《高级经济计量学》等,主编《发展规划蓝皮书:中国五年规划发展报告》,合编《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发表论文论著200余篇。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50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学奖(3次),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皮书奖一等奖(5次)。
李海舰,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长城学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战略与组织创新、数字经济与转型发展。主持(或共同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含合作)十几部,研究成果(含合作)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张友国,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经济系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减污降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路径和政策、区域协同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政策、经济一能源一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以及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4部,主编著作3部,在《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获胡绳青年学术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一等奖、刘诗白经济学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著作类)。
|
目錄:
|
Ⅰ 总论
B.1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Ⅱ 经济增长与扩大内需
B.2 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B.3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B.4 优化投资结构加快“补短板”和“促升级”
B.5 创造性建设中国特色消费中心
B.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机遇与挑战
B.7 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成果
B.8 发挥财政政策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
B.9 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B.10 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
B.11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B.12 以科技创新支撑共同富裕
Ⅲ 改革开放与激发活力
B.13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B.14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B.15 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B.16 完善收入分配格局
B.17 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
B.18 构建适应共同富裕要求的开放型高水平资本市场
B.19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B.20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B.21 评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效应
B.22 提高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供应链参与韧性
B.23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Ⅳ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B.24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对策研究
B.25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B.26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B.27 推进高水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B.28 以科技创新促进提高劳动生产率
B.29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B.30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B.31 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
B.32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B.33 提升产业链“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
B.34 数字乡村战略促进乡村振兴
B.35 以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Ⅴ 数字经济与智能治理
B.36 把握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B.37 推动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B.38 加快发展新一代通信技术
B.39 加快实现人工智能高水平自立自强
B.40 构建人工智能新增长引擎
B.41 充分挖掘工业大数据价值创造潜力
B.42 数实融合背景下推动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
B.43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治理研究
B.44 借鉴智慧城市与数字治理的国际经验
B.45 科学治理数字消费补贴发放
B.46 以平台经济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
Ⅵ 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
B.47 积极推动区域协同降碳
B.48 确保能源资源与供应链安全
B.49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B.50 加快发展新能源
B.51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B.52 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治理体系
B.53 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B.54 推动电力生产系统低碳化发展
B.55 以绿色金融促进高质量发展
B.56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